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第一组为石灰岩开采组:在后山开采石灰岩。
第二组为石膏开采组:前往钦族开采石膏。
第三组为采掘组:在河边采掘粘土和河沙。
第四组为运输组:将石灰石、石膏、河沙和粘土通过板车运回启明城。
第五组为生产组:被分配的所有人听从生产部两位营造官调遣。”
由于刚拿到几百公斤的粮食,因此李维干脆取消了狩猎队,暂时中断了食物获取,准备以最快的速度,摧枯拉朽的完成这次启明城大改建。
在集体劳动期间,所有人除了管饭以外,还能获得一枚普通钢币。
这是李维新推行的货币,面值相当于1公斤熏肉,也即五十分之一个晨星币,体积也小得多,直径只有1.5厘米左右,而非晨星币的5厘米。
不是李维不想用造价便宜的铁来制作货币,实在是铁太过容易生锈,以至于锈到最后看不清上面的花纹和刻痕,失去了区分真伪的能力。
目前人们可以根据自己每日工作和职位在书记库领取对应数量的钢币,然后用钢币在生产部换取木炭、食物、麻布、纸等用品。
当然,书记库也支持钢币和晨星币50:1的进行兑换。
这些打造钢币的钢材也是塔莫一人在李维出行期间锻造的。
李维没有开玩笑,他真的把所有启明族的成年雄性全都放了进去。
包括族长扎哈尔,他被分进了石膏开采组,现在已经不情不愿的带队动身前往钦族故地了。
跟他们一同前去的还有由芙蕾雅和米雅两个助手组成的后勤队,芙蕾雅负责指导开采石膏,两个助手提供医护服务。
就连威托都被分进了运输组,这个组不需要任何技巧,只要将矿物搬运上板车,再推到城内即可,但李维还是贴心的把威尔纳分到了他旁边,万一出现意外,也好让威尔纳照应一下他。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李维自己也在名单上。包括他自己在内,体力不是十分出色的种族,如啮智兽们,都被分到了生产部。
生产部的工作十分复杂,因此虽然比起其他组来说对体力的要求低了很多,但对技能的要求更高了。
皮莱斯走到众人面前,看到李维也在里面,顿时震惊的张大了嘴,一直叼着的草杆也掉到了地上。
但他终究没说什么多余的话,清了清喉咙:“接下来一周,你们归生产部调遣,由于生产部工作的复杂性,我将你们细分为了两个小组,体力较好的归我,脑力较好的归妮纳。”
然后他带着手下将下面的人分成了两份,李维理所当然的加入了妮纳的小组。
接着,皮莱斯拿出李维交给他的几张建造图纸,对着他的小组成员细细讲解起来。
而妮纳也带着众人做起了木工。
“做砖坯用的砖模具必须每格大小相同!不然无法搭建!”
几名啮智兽在生产部老手的指导下,将木板切割成木条,再围出一格一格的长方体模具。
李维接过做好的模具,挨个用钢尺测量,并将合格的砖模垒放整齐。
“这个歪了半公分,重做。”
而另一边,皮莱斯则带人盖着一个巨大的窑炉。
“歪了!跟着设计图上的形状来!不然火烧不透!”皮莱斯气的直跺脚,毫不留情给了那个乱往外搭泥的壮汉一巴掌。
中午,雌性们在广场中央用族里最大的铸铁锅烧了三四锅炖肉,三位书记官则在旁边为排队的人分发午饭的干粮。
威尔纳领到的干粮都转手给了哈德良和威托,因为他无法消化淀粉和蔬菜这样的食物。
李维也是出于这种考量,给了他两个高级职衔,虽然这使他平时的工作量增加了不少,但也因此能领到很多的熏肉。
午饭结束后,根据时间表,所有人都可以休息一小时,然后就要继续起身工作了。
李维本来以为这样强度的劳动会引起不少人的反对,但意外的是似乎大多数抱怨的人都在说“阳光太毒了”“钦族距离启明城太远了”之类的事情,没有人指责他紧急颁布的集体劳动政策。
扎哈尔似乎猜到了李维的疑惑,专门走过来对李维解释了一番:“平时他们都在温饱线上徘徊,很少有能在吃饱喝足的条件下高强度工作的经历,所以这种体验也算新奇。”
“再加上大家觉得祭司大人做的事肯定都有自己的理由,因此也没什么怨言……”
“当然了,倒也不是完全没有偷懒的懒鬼,不过我已经让各组的组长把他们名字全都记下来了,咱们秋后清算。”
李维点了点头,往嘴里塞了块豆饼。
扎哈尔有些不好意思的问道:“但是李维祭司,我现在也没看明白,您这是在做什么呢?”
“短暂的雨季就快要过去了。”李维将干涩的豆饼就着白水咽了下去。
扎哈尔立刻明白了,他皱着眉头回道:“雨季一结束,劫掠队就会开始活跃。”
“你到时候准备怎么应付?”
扎哈尔低下头,认真想了想:“我和塔莫打头,扎缪在远程掩护……”
李维打断了他:“你的战斗指挥是不错,但视野太狭窄了。既然我们坐守启明城,启明城就是我们最大的矛和盾。”
“推翻脆弱的泥制建筑,改成坚固的水泥红砖。再立起无法攀上的城墙,令人在上面倒下滚沸的油和投掷长矛。胆敢靠近启明城的劫掠队,就让他们承受启明城的怒火。这才是我们的对策。”
扎哈尔想象了一下那个画面,无论劫掠队的人再多再强,只要他们攀不上城墙,进入不到内城,启明人就不需要冒着危险迎战。
而如果他们攻不下城墙,那迎接他们的就是倾泻而下的热油和如雨的利刃。
如此一来,劫掠队甚至碰不到启明人的一根毛发,就能被屠戮殆尽。
在扎哈尔心里,部落是要被保护的存在,只要他还活着,敌人就别想进入启明城。但也正因如此,他忽略了城市本身作为战略实体的潜力。
但在李维的眼里,启明城也是“环境”,而他会利用一切“环境”来击溃敌人。
在这个时代,城市?堡垒?只在一念之间即可完成转型。
休息时间结束,下午的工作开始了。
日落星移,在繁忙的两天集中劳动后,李维心中的蓝图已经初见端倪。
两座巨大的窑炉拔地而起。
其中一座充斥着碾碎的石头,而另一座里整齐的码放着正在经受高温烘烤的砖坯。
石灰岩中的碳酸钙在高温煅烧下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氧化钙。二氧化碳逸散,留下的氧化钙即是大名鼎鼎的生石灰。
再将生石灰放入消解池,加水。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生石灰消化为了熟石灰。
而石膏矿石在碾碎后加热到130度,能够使带有两分子结晶水的石膏失去绝大部分结晶水,变成熟石膏。
将生石灰、炉渣、熟石膏按比例混合,通过石磨碾成粉末,就得到了优质的硅酸盐水泥。
石膏能够防止水泥的急凝,还能减少凝固后的回缩。
与此同时,出自砖窑的砖块也整整齐齐的码放在广场上。
粘土中的铁化合物在烧制后呈现出鲜艳的红色,在太阳下反射着美丽的光芒。
李维着手带人开始建造城墙。
“开始打灰了!一份水泥混合两份河沙,将碎陶片、碎砖块、炉渣放在下面填充做地基,别忘了根据设计图留下基础的位置。”
打完地基和基础,李维每隔几米就趴在地上为进行水平校准。
第三天,城墙的砖砌工作终于开始了。
虽然理论上应该等待几天,使地基的混凝土硬化,但此次他们只是围砌一圈矮墙,因此虽然考虑到了承重,李维还是选择尽快结束。
“弹线已经做好了,所有人时刻看着墨线位置砌墙,用的砖必须是昨天浇过水的湿砖,水泥砂浆一次不要搅拌过多,一次搅拌的量要两小时内用完,避免浪费。”
“用三一砌砖法砌做丁砖样式:每抹一铲灰放入一块红砖,最后将砖块柔压入水泥砂浆中,刮除多余水泥,砖的上缘要对准水平的线,下段和下层的砖水平并保持半指宽距离,前后左右不要歪斜,对准相邻的砖棱。”
“今天气温较高,砂浆的一次铺设长度不要太长,防止提前凝固,单次保持在七十厘米以下。”
李维喊完,转身拿起一块砖,动作娴熟的抹灰、上砖,对围观的组员们做着示范。
他砌的砖不需要额外的调整,每次放上柔压过后都与旁边的砖块整齐的挨在一起,砖缝均匀一致,灰浆饱满无溢出。
“看懂了吗?都先拿手头的砖试一试,如果有问题我和皮莱斯营造官会去纠正!”
众人纷纷着手练习了起来,李维则围着他们来回踱步,检查他们中谁砌的墙块有资格真正上墙。
“嗯,你做的还不错,上墙去吧!”
一只长耳朵的啮智兽得到了李维的认可,高兴的抱着泥铲开始砌起了城墙。
“记得每层都要跟着垂线校准一遍。”
七天的时间虽然乍听之下很久,但忙碌总是使人忘记时间。
启明城已经砌好了一人高的墙,甚至在墙外还打上了白灰以掩盖红灰相间的墙体。
城门处的来往族人运送着一车又一车的建筑材料,逐渐充盈着启明城。
终于,第七天结束了。
劳累了一周的族人们站在广场的高台下,围在篝火旁,看着台上的李维。
扎哈尔站在建好的矮墙上,清了清嗓子,大声喊道:“今天是集体劳动的最后一天。过了今晚,所有族人回到原先的位置,回到正常的生活。”
台下的人们纷纷欢呼起来。
李维则在篝火旁,借着火光,用水清理着亚历山大石上凝固的水泥石灰。
扎哈尔继续喊道:“借着这个机会,我希望所有人明白,启明城不是我的城市,也不是李维的城市,而是我们所有人的城市。”
“你们的身体、付出的努力、创造的价值,共同造就了这城内的一砖一瓦,我们是一个集体。作为族长,我在这里感谢你们这段时间的所有努力……”
然后他停住了,李维抬头看了他一眼,以为这不顶用的族长意料之中的忘词了。
但扎哈尔深吸一口气说道:“但除此之外,我想要特别感谢我们这个集体中的一个人。”
此时,所有人都十分默契的回头看向正在擦洗亚历山大石的李维。
“没错,我想这是一个共识:我们的指导者、这场集体劳动的发起者,大祭司李维。他是我们走到今天最大的功臣,在他的指导下,我们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孩子们受到了良好的教育,雌性们找到了自己的工作,雄性不用再与野兽拼命。”
李维愣住了,这可不在事先安排好的演讲词内。
他之所以安排这场演讲,主要有三个目的:安抚高强度劳动后的族人情绪、建立集体感,使他们不会像离开托勒族那样离开启明族、塑造扎哈尔的形象。
但如果将他这个“个人”从“集体”中单独提出来表扬,则会破坏此时营造的“集体荣誉感”。
如果事先扎哈尔把这个变动告诉他,他是万万不会答应的。
“李维祭司带来了驱退诅咒的神术,带来了使我们安居乐业的律法,带来了建起这坚固城墙的技术。”
在扎哈尔的煽动下,族人们纷纷激动的看着李维,这让李维恐怕他们下一秒就要冲上来将自己抛起来。
“我们今天的宴席不仅是为我们自己,为启明城,也为李维祭司!干杯!”
“干杯!”
所有族人举起手中的酒杯,异口同声的喊道。
看着他们像喝水一样的往肚子里灌着砂麦酒,李维对启明城的未来感到了深深的担忧。
——最后还是都变成酒蒙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