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武侠仙侠 / 我在异界当圣君 / 第四十章

第四十章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靖德元年、三月廿一。
  大奉靖德帝登基后的第一次春祭,天空湛蓝,万里无云,是个难得的好日子。
  不受累于早朝,官员们俱是神清气爽,一个个精神抖擞,容光焕发。
  浩浩荡荡的文武百官前往北郊祭坛,举行盛大的春祀典礼。
  仪仗队绵延数里,旌旗招展,鼓乐齐鸣,好一番壮观景象!
  跑去沾官气权贵气的沿途百姓都大开眼界,一些跟队伍中高官远远沾亲带故的市井百姓,都在那儿洋洋得意吹嘘与之关系如何瓷实
  “瞧见没,那个穿鸂鶒补子的,就是我表哥的二舅子的侄子!”一个矮胖的男子得意洋洋地指着队伍中一个不起眼的官员说道。
  身边知根知底的街坊邻里自然是笑而不语,眼神中带着一丝调侃。
  一些隔着几条街,不明就里的百姓,则听得一愣一愣的,对这些'沾亲带故“的关系将信将疑。
  而最吸引百姓目光的,却是队伍中一位身穿大红蟒袍的年轻男子——那位凶名赫赫的大纨绔北靖王世子唐奉年。
  唐谦特意安排他在队伍中一人独骑,不知是为了孤立他还是其他什么用意,唐奉年在队伍中格外显眼,仿佛鹤立鸡群一般。
  不过这更显得他气宇轩昂,英姿勃发。
  围观的百姓中,至少有六成是冲着唐奉年而来的。
  这位年轻的世子殿下,虽然此前一直以纨绔跋扈的形象示人,关于他的负面传闻更是层出不穷,但自从他前往北凉赈灾并取得一定成效后,百姓们对他的看法开始有了转变,心中不免多了几分敬佩。
  虽然户部这座大庙里的“真人们”私下传出的风声却说唐奉年赈灾的功劳有水分,真正的功臣其实是漕运总督曹权舆,唐奉年只是挂个名而已。
  但老百姓才不管这些,在他们看来,京兆府里纨绔子弟多如牛毛,可有谁真正做出过什么利国利民的大事?
  又有谁能像唐奉年这样,给京畿之外的穷苦百姓们干过实事?
  百姓们一边议论着,一边也在心里盘算着。
  以后再跟着别人一起议论北靖王的跋扈之时,是不是应该嘴下留情一些,以免得罪了这位如今看来似乎也并非一无是处的世子殿下。
  就连京城中的女子,不论是名门闺秀,还是小家碧玉。
  不论是待字闺中,还是已经为人妇,都被唐奉年今日的风采所倾倒。
  就连一向备受瞩目的南敕王唐宁、江陵王唐毅、辽东王唐睢、南靖王唐珣这几位在“七龙夺嫡”之后硕果仅存的几位宗室藩王,今日的风采也几乎全被唐奉年这位侄儿一人夺去。
  ————————————
  街角一家不起眼的茶馆,招牌上的漆色早已斑驳,在阳光的照射下,呈现出一种岁月沉淀的痕迹,也透露出几分市井的烟火气息。
  从茶馆里缓缓走出一位在这京兆府寸土寸金的地界相对来说“衣着朴素”的年轻公子哥。
  这位小公子看起来不过十几岁,但眉宇间却隐隐透着一股与年龄不符的贵气。
  或许是刻意为之,他举手投足间又带着几分拘谨,像一只初入凡尘的小兽,小心翼翼地探索着周围的一切。
  跟在他身后的,是一位同样衣着简朴的“侍女”。
  她低垂着头,神情恭谨,但姣好的身材和不经意间流露出的气质,却让人一眼就能看出她并非寻常人家的丫鬟。
  他俩并没有像其他百姓那样急着挤到最前排去围观,而是静静地站在人群外缘,目光平静地注视着前方的队伍。
  街道上人头攒动,喧闹声此起彼伏,但这对“主仆”却仿佛与周围的喧嚣隔绝,自成一方小小的天地。
  小公子的目光时不时地扫过街角,似乎在等待着什么。
  街道上的喧闹声丝毫没有影响到他的思绪,他静静地站着,仿佛在思考着什么重要的事情。
  一旁的“侍女”也同样保持着沉默,只是偶尔会抬起头,用谨慎的目光扫视周围的环境。
  当唐奉年在街上一骑而过,一旁的“侍女”轻轻地碰了碰公子哥的胳膊,低声提醒道:“喂,他来了。”
  年轻公子哥这才抬起头,目光投向声音传来的方向,脸色也随之变得肃穆起来。
  正是易容后的唐谦,一大清早就从母亲手底下溜了出来,而他身边的“侍女”,自然是曹蒹葭。
  一骑绝尘,唐奉年骑着高头大马,在万众瞩目中缓缓而来,英姿勃发,意气风发。
  唐谦看着接受万民瞩目的唐奉年,嘴角勾起一丝玩味的笑容,心里却翻江倒海。
  他用手指捅了捅曹蒹葭的腰,低声说道:“这小子,还真是人模狗样的。”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嫉妒。
  曹蒹葭似笑非笑地看了他一眼,揶揄道:“陛下,您这是……嫉妒了?不应该呀。”
  曹蒹葭与他之间极有默契,言谈无忌,柔声问道:“你认得这个大纨绔?”
  唐谦也不隐瞒,自嘲道:“我就是一个困在深宫的瞎子,也不好说什么有过一面之缘,不过北凉这步棋,是我输了。”
  曹蒹葭闻言,不禁笑出声来:
  “陛下也会输?莫不是故意相让吧?北靖王府如今的处境,可不像赢家的样子。”她眼波流转,带着几分揶揄
  唐谦摇头道:“我这表哥棋力相当不俗,无理手极多,我也输得也不轻松。”
  唐谦微微一笑,并未再说些什么,只是说道:“往事如烟,不提也罢。”
  他转而说道,“走吧,太久不回去魏林容易露馅。”说罢,便抬脚欲走。
  曹蒹葭正要跟上,却突然神色一凛,目光如炬,死死地盯着远处走来的一个身影。
  那是一个身着青衫的老者,须发皆白,步履蹒跚,看似平凡无奇,却散发出一股强大的气场。
  唐谦察觉到曹蒹葭的异样,顺着她的目光望去,心中也不禁一凛。
  “小心,此人气力深厚。”曹蒹葭低声提醒,语气凝重。
  唐谦微微点头,示意自己明白。他不动声色地将曹蒹葭护在身后,目光警惕地注视着那缓缓走近的老者。
  老者走到近前,停下了脚步,目光扫过唐谦和曹蒹葭,最终落在唐谦身上。
  他微微一笑,拱手行礼:“文亭阁学士桓温桓元子,见过陛下。”
  唐谦站定后神情自若,没有丝毫的惊讶、喜悦或恐惧。
  桓温向前走了几步,无视曹蒹葭几乎要将他凌迟的目光,用纯正的京腔说道:“陛下如此这般韬光养晦,岂不是屈才了?”
  唐谦摇了摇头,缓缓说道:“大奉这庙,太大了。”他顿了顿,又道,“这庙太大,年久失修,逢雨便漏,逢风便透。”
  桓温捋了捋胡须,静静地听着。
  唐谦继续说道:“何况这庙越大,香火越多,纷争也就越多。说不定哪天,就被赶出庙门了。”
  他自嘲一笑,“朕深居宫中,不识人心险恶,却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不想大奉,成为下一个林家店。”
  桓温似乎被唐谦的话逗乐了,嘴角微微上扬,说道:“陛下,您这话说的,倒是有几分意思。”
  他四处张望片刻,又道,“即便与王伯安这等智谋之士谈话,老夫也未曾如此畅快过。”
  他眼眸中闪过一丝深意,“不过,陛下可别忘了,南乾为何而灭,林家老庙又为何而倒塌。”
  唐谦神色平静,淡淡说道:“富贵人家,常以财货害子孙。南乾以暴政害后世,早就该死。”
  他顿了顿,语气中带着一丝讥讽,“再者,桓先生也别忘了,是谁借我唐家的刀,去灭了林家雏凤。”
  桓温闻言,会心一笑,随即又叹了口气,说道:“先师当年所选的储相,多达十余人,唯有吾友陈鹿陈叔大,最不引人注目。”
  他感慨道,“这桩谋划,恐怕连王伯安也得在外游历几年,才能想得到。”
  唐谦再次摇头,说道:“王先生所谋甚大,早已不在大奉这一亩三分地之内。”
  唐谦顿了顿,又缓缓道,“不过王先生与桓先生各走各的独木桥,阳关道,王先生自然不会在这些小事上多花心思,有所遗漏,也在情理之中。”
  桓温听罢,哈哈大笑,笑声在空气中回荡。
  笑声过后,他转头看向一旁静默不语的曹蒹葭,直接道出其名讳:
  “曹蒹葭。”他语气平淡,“先前我与圣上闲谈之言,你尽管据实禀报给尊父。”
  他顿了顿,语气中带着一丝警告,“不过,要想圣上能多活几年,这句话,就不要提起了。”
  桓温说完,拱了拱手,说道:“就此别过。”说罢,他便转身离去。
热门推荐
太乙最强装逼打脸系统玄浑道章大魏读书人我只想安静的做个苟道中人一品丹仙大乾长生坐忘长生武侠之神级捕快洪荒星辰道仙府长生玄幻模拟器真君请息怒绝世强龙诸世大罗大奉打更人皓玉真仙女帝好凶掠天记天元仙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