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这两天有句话我特别喜欢。
“音乐是人生的底色。”
每一首歌都拥有着不同的底色,更换歌曲便是在更换自己世界的底色。说实话,入耳式耳机,你值得拥有。
即便是这种依靠外力的举动,其实目前的我也颇为欣赏。毕竟这也是在求生的一种方式。没有音乐地渲染,有些人的生活就是苦涩、就是灰暗。有些人的精神状态就是需要音乐去拯救的。
当然也存在着越陷越深,无法自拔的人。我至少目前没有出现这种和音乐共鸣的状态,所以也讲不出个一二三四五来。一直以来,音乐对于我而言,大部分时间都是它在引导着我走路,都是它在感染着我的情绪、心绪。所以对于我个人而言,我本身的存在是比音乐低一等的存在。
我属于那种需要借助耳机,通过音乐创造自己世界基调的人。不然的话,我觉得我无法维持一个健康的人性,让愉悦的心情在现实中存活。所以如果活得苦闷就听听愉快的音乐吧,比如《》。
这两天刚发现的歌曲,我特别喜欢,尤其是发现它的原因,让我整个人笑裂开了。我并不是一个能做到发自肺腑开怀大笑的人,但这个原因的确做到了,所以我个人特别喜欢。有兴趣可以在B站搜索《败犬温水的七次败北之旅!》,这部动漫的质量也是我个人比较推崇的之一。也是希望有更多人的目光能够关注到它吧。
最近可能也搞清楚自己到底想做什么了,只不过不太清楚为了什么而已。不过我觉得如此就好,只要在前行即可。为了什么真的重要吗?我还是比较喜欢随性,坚持自我的随性,随心所欲的随性。
发现了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但却不具备源源不断的动力。我觉得这是属于我个人的悲哀。这世界上存在着某一种我推崇的人,他们的灵魂底色就是如此,他们不需要借助外力就能如此。他们能用自身的世界去洗涤这悲哀的世界,他们能用自身的灵魂净化这丑陋的世界。他们是感染者,我其实也想成为他们的一员。
不过自我萌生这个想法已经过去了大半个月了,到目前为止我还是做不到。
突然想到了一个模式,人类成长的模式。仰慕什么东西,努力成为所仰慕的姿态,成为自认为仰慕的姿态。不断重复,不断循环,持续成长。
有多少人会停在仰慕阶段呢?我觉得很少,不过不缺少有人会将仰慕转化为憎恨情绪,嫉妒自己所仰慕的事物。
羡慕嫉妒恨,它们其实是三个不同定义的词语,但实际上它们的根源几乎相同,不然也就无法放到一起使用了。
根源是什么呢?仰慕他人,他人所拥有而自身却没有的东西。(自身拥有却不允许他人拥有,这种情绪貌似跟“羡慕嫉妒恨”完全脱离了干系。这种思想跟近乎于某种偏执,比如说“瞧不起人”。)
羡慕,其实还算好,属于中性的词语。只是单纯地表达了自己的情绪,一种比较正向的情绪。而这种情绪在适当地引导下是可以进化的,要么成为“羡慕着并努力成长成为”,要么成为“羡慕着但开始怨恨诅咒”。
所以说羡慕属于中性,因为它亦可向上也可向下。嫉妒就已经开始属于“垃圾情绪”的一种了,嫉妒和羡慕最大的区别应该就是在于是否包含“恶性情绪”的定义吧。其中是否掺杂了一些损人不利己的坏思想呢?其中是否拥有了一些怨恨埋怨讨厌的坏心思呢?我觉得这是评判嫉妒的一大标准。
恨,我觉得就是那种偏执了。凭什么你有我没有?凭什么你可以我不行?我要让你难看,我要让你难受,我要让你不好过。
阶段不同,程度不同。只要含糊不清地去讲述定义,那么东西就没有绝对的对错。只要讲明白一切的思想都属于个人,一切的想法来源于个人,那么就无法用客观进行驳回了。活着可真有意思。
享受一切的不同,享受一切的苦难,接受它们,平等地对待它们。这世界上没有什么不会发生的事情,所以不论发生什么都是没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如此,把自己能够掌握的生活尽量地去掌握,目光短浅一些只专注于自己的人生吧。有时间嫉妒他人的人其实都是吃饱了撑着,我只问一句,“能掌握自己多少人生呢?”
如果我们算一天只有二十四个小时,又有多少个小时是出于自身意愿在行动的呢?如果认为躺着刷几个小时短视频也属于自身意愿的话,我建议搬去动物园生活。不过貌似目前的动物园也不稀缺人类这种生物,当然,没准呢?
人类天持的惰性促使人类活得越来越好,这是我不得不承认的。因为惰性,所以拥有了许多便捷的事物诞生。但是,这里面的根本在于能够拥有创造的知识、手段,单纯只拥有惰性是不够的。只能说惰性属于想象力的某一个开关,想要实现自己的想象力还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
所以有惰性并不是坏事,在使用惰性的时候发挥想象如何更加得舒畅。然后去将这份思想转化为现实,为了将这份幻象转化为现实,就不得不学习大量的知识,接触大量的事物,最终通过自身的能力创造不存在的现实。如此,才叫做进步。
不过目前大部分的人貌似只剩下了惰性,丧失了创造的能力。即便是知识,也只能通过他人摄取,无法通过自身创造。其根本原因就是在于“想象力成为了惰性”。
都已经懒得想象了,都已经懒得思考了,还有什么进步空间可言?还有什么改善空间可言?全在将就,这样就好,能用就行,将就地度过一生,潦草地结束一生。对另一半的选择也好,有钱就行,好看就行,老实就行,不全是将就的象征吗?为什么满足一点就行了?
我就不明白了,满足于一点?人生是如此单调,还是选择题传达了人生的真理?那么多选题是什么东西?有的人会说啦,样样都行的不存在,完美的事物是不存在的。要求多又不等于完美,这世界又不是除了一就是二,一和二之间不是还有好多数字吗?这不就是我们一直所讲的“度的衡量”吗?说明就是课题知识没有掌握牢固,还未将其融入到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思想里面去。
如果说我想要怎么选择另一半,我觉得任何事物都应该从目的去考虑。我选择另一半的目的是什么?当然,这属于“金钱思想”,等价交换,利益思想。不过还有其他的角度,每个人都拥有自己选择的权力,每个人都可以拥有自己的答案。但我希望每个人的答案都是在深思熟虑后,都是在了解了一切之后,都是在明白这些知识之后所得出来的自己最喜欢的一个答案。
有的人很可笑。没有骑过自行车就擅自讨厌自行车,就认为自行车不是好东西。既然没有掌握,没有了解,那么又有什么资格去认为和讨厌呢?就像一个从来没有考过一百分的人,说“考一百分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请问这样子说话有信服度吗?
所以对于大部分事情进行评判的时候,请在自己掌握之后,请在自己了解之后,请在自己理解之后。体验和尝试是不够拥有资格的,是不够拥有评判的权力的。体验和尝试是任何人都可以做到的事情,所以网络的言论环境才如此恶劣,因为权力被一群毛都不懂的人所掌握了,因为权力丧失了门槛就造成了言论大战。大部分真的明白自己在讲些什么东西吗?我都不觉得我真的明白自己在讲些什么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