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突然就想到了某一些话,很想要写下来。
我想这大概就是写作吧,我想写作的根源是诉说欲。
这一篇过后,我想我至少不会再落魄了,至少不会身无分文了。
但其实我并不想诉说一些关于我的现实,我更想要讲述的是我的思想。
本来我打算是在这第三章,来谈一谈关于“黄金前三章”这个概念的想法。
不过目前看来是废案了。因为我想到了一个很特别,很想要讲述的东西。
即便它还不够成熟,即便它只是在一瞬间诞生于我的脑海。
“我们看待世界的眼光不同,也就造就了我们。”
我喜欢从本质去看待事物,我也认为我一直是如此做的。
就比如说“学习”和“玩游戏”,它们的本质都只是一个行为。那么为什么大多数人偏向于“玩游戏”呢?
学习不快乐,游戏更快乐。我想不是的,学习就没有快乐吗?学习如何打游戏,学习如何玩得更好,学习如何成为高手,这不都是学习吗?所以我说,它们的本质是相同的。
我想之所以“游戏乐于学习”的原因,是拥有一个前置条件的——压力的来源。
当学习成为压力的来源,喜好自然就趋向于游戏了。若是游戏成为压力的来源,喜好也就趋向于学习了。人类的本质是趋利避害,我觉得这点不会错。人类的本质是以逸待劳,我并不确认这一点,但我想这点源自于贪婪。
曾经有一位父亲,因为孩子沉迷游戏不愿读书,就允许孩子回家玩游戏了。但他开出的条件是,以学校模式进行玩游戏,以上班模式进行玩游戏。孩子最终选择了读书。
这不就恰恰说明了人对“压力”的抉择性吗?当然“游戏乐于学习”的原因可能还有很多,只不过我的大脑只能想出这一种而已。没准这还是错误答案呢,不过反正也没有人和我进行讨论,我自己的脑也缺乏应有的知识水平进行辩论,所以也就这样吧。
看待事物的眼光不同,获得的感触也就不同。如果沉迷游戏的原因是因为学校的压力,如果沉迷游戏的原因是因为学习的压力。那我只能说,这是看待事物的眼光不同吧。
孩子们的世界观是家长塑造的,孩子们的思想是家长给予的,所以孩子会沦落到这个地步归功于家长。
当然会有人说,除了家长,孩子也会接触很多东西啊。这点我无法反驳。但是,接触最多的是家长,不要坚持自己无罪了,越是坚持越是无能。承认无能并没有什么可耻,因为本来就没有在这个方面投入精力,无能又怎么了?无能是可以如此理直气壮的。
我什么都没有学过,我凭什么会啊?我认为这才是正确的思想。
我们都貌似觉得,“不会“是一种可耻的现象。猜一个正反面的问题就一定要猜对才是好事。貌似猜对了才是聪明的象征,貌似只有聪明才是一件好事。如果猜不中就会成为笨蛋,如果猜不中就会损失别人的欣赏。这本就不符合逻辑。
我不知道你们是如何,至少我的环境是如此,至少我是如此被培育出来的。
有一些离题了,这点若是有兴趣,亦或我以后想起,想写了,再来吧。
现在主要还是要把“眼光”这件事情说完。
其实也没什么好说的了。“学习”和“玩乐”是同一件事,都是一种行为。如何抉择的原因在于“兴趣”和“快乐”。“压力”提供了回避行为。所以只有两个解决方案吧,要么提供“兴趣”和“快乐”,要么消除“压力”。
但这些都是拥有了之后的行为措施。其实在一开始就可以避免这个事态发生。
如何做?
很简单,喜欢上“学习”。但不是让你的孩子喜欢上,而是你自己先喜欢上。
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凭什么让孩子做到?可笑至极的天方夜谭。
孩子没准真的能做到,那也与你无关。自己的孩子却缺失了参与感,不觉得可悲吗。
只有自己喜欢上,只有自己经历过了,才能拥有具体的方案。
我貌似有具体的方案。
不排斥,不拒绝,不强求。带孩子探索一切,陪孩子游玩一切,与孩子一同学习,与孩子共同成长。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创造能够钻研的环境。即使这些投入都只是暂时性的,即使孩子很快就会腻,那其实也是值得的。重要的不是目的,而是过程。
欲望无穷无尽,目的也就源源不断。无尽地追求只会让人觉得疲惫,不如享受过程。
欲望若是消除,目的也会随之覆灭。缺失了人生的目标,生命也就失去了意义。所以活在当下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