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玄幻奇幻 / 蛄蝼 / 第四节 牲口

第四节 牲口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那个年代的孩子,最喜欢凑热闹看的就是两件事,“杀猪”和“赶圈”,如果非要再找出来一个的话,那一定是骟牲口了。“赶圈”指的是牲口之间的交配、配种。骟牲口就是把牲口绝育。有时候是骟猪,也有时候是骟羊,大多时候骟猪的多一些。
  每每村里传来“劁猪喽、劁猪喽”“骟猪、骟羊喽”的时候,我们一堆小伙伴们就会追着去看。也不知道这是干什么,纯粹就是好奇罢了。家家户户都养猪,骟猪就是春、秋季节比较多的活动。一头公猪跑起来几个壮汉抓起来都费劲。劁猪的推个自行车,后座上绑着一个木棍网兜,专门用来网猪的,一把木锤,还有一个帆布兜,鼓鼓囊囊也不知道装的什么东西。几个膀大腰粗的叔叔伯伯们到猪圈摁住,前腿绑起来,后腿标起来,露出来白花花的卵子。
  我们一堆小伙伴们爬树的爬树,上墙的上墙。看着猪吱吱乱叫,劁猪的拿个木墩和木锤,“啪”的砸下去,猪也疼的嗷嗷蹦起来。我们看的是又紧张又兴奋。
  我们这有一个叫“一刀仙”的,也专门是劁猪的。他的水平就文明多了,把猪捆好,一手一攥猪的卵子,这边一把明晃晃的小刀。一刀到位,顺手一剂就出来了,口子很小,连缝都不用缝。之所以叫“一刀仙”,主要还是他的水平高。其他劁猪的用刀的,捆猪、摁猪,动刀以后还要用针把卵子缝起来。
  木槌的2块,动刀的4块,“一刀仙”却是6块。
  “一刀仙”经常坏坏的,顺手就把挤出来的玩意扔给我们,我们起哄着踢着、玩着。“一刀仙”还会冷不丁猛地抓住一个,吓唬、吓唬说,“把你小子也劁了!”
  我们也是吓得哇哇跑,“一刀仙”就在后面哈哈的笑,然后从口袋里掏出来几个糖豆塞给我们。
  “一刀仙”和我爷爷年龄差不多,两人年轻就认识。“一刀仙”一辈子没有结婚,没有媳妇,没有孩子。后来,听说他也扩张了业务范围,开始干起了兽医,每天骑着他的二八大杠,晃晃荡荡走村串镇的,帆布包里又多了一个铝铁盒子,里面放着大大小小的打针管子,还有几盒药。只要是给牲口看病,他都是“来一针”。后来,大家又给他起了一个外号“娄一针”,因为他姓娄。
  不过“娄一针”的医术水平和劁猪水平差远了。终于,在给村里的几家的牲口看完病,打完针以后,“娄一针”变成了“一针没”。
  之所爷爷和“一刀仙”关系好,我猜大概是因为我爷爷长期侍弄牲口的缘故吧。
  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爷爷喜欢侍弄牲口,从记事开始,身边就一直有马、驴、牛、羊,农村常见的各种牲口他基本都养过,而且都养的特别好,老院子里专门有间房子就是供牲口使用的,外间是各种草料,后面是槽头,再后面就是牲口的“站圈”。
  我从小的任务就是跟着去割草、铡草、淘草、放羊等等。
  每年夏天、秋天,都是割草放羊的好时节。
  农村学校有麦假、暑假和秋假,麦假大概10天到15天,主要是割麦子、打场、晒麦子和交公粮,然后是种秋,栽红薯、种花生、种玉米等。
  暑假主要的农活主要是给花生地、玉米地、红薯地除草,而我的主要任务就是放羊,最多的时候放过13只左右,有大的、有小的,一群羊赶到河堤上,拿着个自己制的鞭子看着。一般下午三四点天气不那么热了出发,一直放到傍晚六七点。
  秋假依然是割草、放羊,不过秋天就舒服多了,秋天放羊基本都是赶到花生地、红薯地,已经快到秋收的时候,这些庄稼叶子随便吃。往往我和堂弟们每人都赶一群,往地里一放,然后分工找柴的找柴,刨红薯的刨红薯,掰玉米的掰玉米,挖窑的挖窑。起初,经验严重不足,烧的红薯经常是一边生、一边熟,有时候烧的太过,直接烧成一边碳化,一边没有还没有变色。即使这样,几个人还是吃的特别高兴,基本都是吃的满脸黑灰,个个大花脸。
  慢慢经验越来越丰富,找个斜坡,掏个窑洞,上面开个口子,用土坷垃一层层垒起来,像一个小塔一样,在下面用柴一直烧,把土塔烧成红彤彤,把烧好的碳掏出来,把红薯用土塔覆盖好,上面压得严严实实,半个小时以后刨出来,红薯全部熟透,而且皮一点不糊、不焦,香甜可口。
  爷爷告诉我,牲口养人,一直不太明白,后来了解了祖祖辈辈的历史。爷爷的父亲去世比较早,留下一个老太太带着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过活。
  曾祖母是1900年的人,那时候还是清朝,小脚老太太,弱不禁风的样子,却是十分霸道。可在曾祖父去世后,这个老太太却爆发出来惊人的生存、生活能力,带着四个儿女在那个年代顽强生存下来。听爷爷说,咱们这院落周边原来有好几户人家,都是咱们一姓一家的,在那个年代都没了,绝户的绝户,早亡的早亡。不远处的一个土岗上,还生活着一个和曾祖母命运极其相似的女人,那个老婆婆一个儿子三个女儿,也是丈夫早殁。这两个老太太心心相惜,相互帮衬。由于曾祖母心灵手巧,经常帮助她缝缝补补。在1947年的时候,她的儿子居然考上了当时的国立著名大学,后来成了大学教授。更想不到的是,60年后,那个命运如此相似的我们家,在曾孙这辈,终于破天荒的出来了一个全村第一个大学生,而且同样考到60年前这个著名的大学。
  民国时期,国穷民敝,曾祖母就从一筐鸡蛋孵化的小鸡、一只羊开始,慢慢积累,逐渐从养羊,养牛,靠着村后、村西的的荒地,开垦出来几亩薄田,勉强度日。
  解放后,土地重新分配,这才有了改观。刚解放时,我大爷爷想方设法让我爷爷去学校读书,虽然那时候他都已经9岁了才上一年级,可当时能够上学也是需要巨大的勇气和远见。恰恰是这个60多年前的无心之举,却在我们家里埋下了要世代读书上学的夙愿。终于经过一个甲子的萌芽、生长,经过三代人的努力,通过读书离开了土地。
  直到现在,每每走到公园里,每每遇到茂盛的草甸,间或遇到厚厚的草皮。总是忍不住的停下里,心里叹息着,“这要能割回去喂羊多好啊!”
  在中原土地繁衍生息的一代又一代人,长期以来形成了与土地、动物长期和谐共生的状态。长久以来,祖祖辈辈的精心耕作、伺候牲口,完成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生存、生活使命。
  清晨,我也经常徜徉在乡下的田间道路,在薄雾缭绕的地头、田埂,河堤、树林,遇到慢慢走着的、踱步着的老人。有时,他的身边不远处,还会有一条撒欢乱跑的小狗,一两只雪白的小羊。可是,曾经我最亲近的老人,再也难以寻觅。
  傍晚,我也会偶尔散步在村舍村头,早已难见鸡犬相闻,更难寻小儿嬉戏,追逐相耍。再难见鸡栖于埘,日之夕至,羊牛下来。更难见鸡栖于桀,日之夕至,羊牛下括。君子于役,不日不月。
  成群的牛羊,欢蹦乱跳的狗狗们何时归来?
  学子们何时归来?
  君子们何时归来?
  君子能否归来?
热门推荐
这游戏也太真实了永生拔剑就是真理谁还不是个修行者了悍卒斩天指点考古队,竟被当成盗墓贼我有一身被动技黄金召唤师无限仙凰道重生之末日独宠从情满四合院开始穿越九叔:吾徒有谪仙之资绿茵腰王斗罗之开局签到女神小舞天牧绝世武圣极灵混沌决香江纵横之1982斗罗:开局俘获女神朱竹清亮剑签到三年,成为无敌战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