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万有奇给罗罗扎了两次针,彻底把罗罗扎服了。一次扎直了他的腰,一次救了他的命。他那挺直了的腰杆子就是移动的活广告。因为他低头哈腰悲戚的形象久植人心,人们见他现在突然间腰杆倍直,神气活现,认识他的人都吃惊地问他:“这是罗罗吗?怎么我都不认识你了?”他就赶紧告诉人家,他的腰、他的命都是神针万有奇给治好的,万有奇扎针是如何如何地神奇,待人处事是如何如何地亲切有礼,心地如何如何地善良无私……
“你们有什么病就去找神针万有奇,他是俺们南甸村的!保准一治一个好!”
不看宣传看疗效,罗罗站在他们面前,又有宣传又有疗效,来找万有奇看病的人更多了,一传十十传百,几何级数裂变,福地人、福地以外的人都知道了神针万有奇。万有奇现在是名声远播,名动东莱,年轻轻就成名了。
这天来的这人是莱州的建筑公司经理,姓张。张经理的儿子学习成绩十分优异,每次考试不是年级第一就是第二,品学兼优。张经理就想要好好培养孩子,今年这孩子初中毕业了,张经理送他到市重点高中上学。
张经理工作繁忙,回家次数少,这孩子自小与母亲亲近,不想离开妈妈远去市里读书,让母亲孤单。张经理就让妻子做儿子工作,这孩子从不忤逆母亲,他母亲也不想孩子远离身边,但考虑到孩子的前程,还是春风化雨般劝说,孩子在母亲的细细劝说下,答应到市里读书。
等到高中开学第一天,张经理高兴得有如春风拂面,比自己高中状元还高兴,亲自驾车和妻子一起送儿子上学。三人下了车往校门口走,到了校门口,他儿子停步抬头端详市一中那古朴高大的校门楼,霎那间一头囊在地上,不省人事。张经理夫妻大吃一惊,赶紧呼喊、拍打、搀扶,儿子一直不醒,赶紧开车送医院。张经理人脉广,神经科专家都来会诊,能用上的先进仪器都用上了,可是什么病也没查出来。住院观察,两小时后张经理的儿子悠悠醒来,问他怎么回事,这孩子象什么事没发生过,什么都不知道。住院观察十几天,再没发生什么病情。出院上学,走到学校门口,又跌倒昏迷,不醒人事,又是紧急送往医院,又是会诊,仪器检查,住院观察,又是什么病也没检查出来。如此三次,只要走到学校门楼下保准跌倒不醒人事,在其他任何地方一点事没有。张经理不敢、妻子也不舍得再送儿子去上学,转去BJ寻找名医,无果而回。
这时,张经理村里就有奇谈怪论啦,是不是张经理家的宅子有问题啦?是不是什么大仙儿管事啦?说的人多了,张经理也往这方面想了。有人说青岛有个大仙,张经理就前往青岛,重金请来家做法事。做了几次,没有用。又有人说是不是门楼朝向不对?张经理又拆了门楼,改为大门朝东,还是没用。又有人说是厕所位置不对,张经理又把厕所迁到正北方向,照样无效。
这时有人推荐福地神针万有奇,张经理听说,立即驾车来福地找神针万有奇。
到了后,就见眼前的所在,一个破损的三进四合院,倒座南屋拆了上盖,只剩墙体,宅门也拆没了。进了垂花门,东西两厢也拆得门窗不剩,只剩墙体。只有北屋坚挺,完好无损,青砖灰瓦,门窗雕花,五脊六兽,颇具古风。
张经理站立院中,环顾四周,眼前这座大院就像断了臂膀的勇士矗立于眼前,虽然残墙断壁,却是威风凛凛。
张经理推开正房的门,向里面扫了一眼,只见一位年龄五十七、八岁的男人躺在炕上,眼睛半睁半闭。阳光照在他的身上,整个人沐浴在阳光之中。张经理拿不准他是不是神针万有奇,踌躇间,躺在炕上的人说话了:“你找有奇看病吗?后院。”
“是的,我找神针万大夫。”张经理回。
“后院。”仍旧半睁半闭着眼睛简单回复。
张经理穿过走廊,来到后院。这后院的西面墙下整整齐齐码着几垛黑灰色的簸萁瓦,看着像是老房子拆下来的,院子正中一个三十岁左右的男人在练功,看样子练的是内功。张经理感觉这人就是神针万有奇了。
等万有奇练完功,张经理这才上前说明来意,万有奇说:“咱们到诊室。”四人来到诊室。门上挂一招牌:万有奇太极针灸疗法研究室。
万有奇招呼张经理他们一家人坐。张经理不说病情,开始说家长里短。他打量室内,见一横幅挂于墙上,上书:芳华待灼行而不辍,砥砺深耕未来可期。
张经理称赞这条福,万有奇说:“这是我岳父写信勉励我的话,我妻子书写的,我找装裱师傅装裱的。”万有奇自豪地说。
“请问,万大夫的岳父是谁?”张经理一听,心生敬意。
“我岳父是BJ某医学大学教授,医术精湛,京城有名的金一刀。前几年下放回来,现在回京了。我的断指就是我岳父给治的,完好如初。”万有奇把当初金教授给他治断指的传奇经过说了一番,并把完好如初的手指伸出来给张经理看。张经理心中更是敬佩。
万有奇又指着自己的鼻子说:“还有更惊险的呢,你看我这鼻子,旁边是不是有一条细细的丝线一般细的疤?”
“看不出来,有疤吗?”张经理说,他又凑近看,说:“隐隐约约的是有那么一条丝一样的线。”
万有奇说:“当初我叫带锯机的刀崩了,整个鼻子崩塌了,成了一个血窟窿,血肉模糊啊,我岳父给我做了整整八个小时的手术,现在也完好如初。”
张经理更敬佩了,他问:“请问,万大夫的岳父叫什么名字啊?”
“京城名医金泰祥。”万有奇自豪地报出了金教授的大名,并伸出了大拇指。
“金教授可有徒弟?”张经理问。
“我就是他的徒弟,我的医术就是我岳父手把手教的。”
张经理惊喜地叫了一声。又问:“前面正房东间炕上躺着的是———?”
“那是我父亲,万福源。解放前开木匠铺,解放后公私合营,我父亲就把木匠铺捐给政府了,现在是木材加工厂的厂长。”
“万厂长是你父亲啊?”张经理惊喜地喊了声。
“怎么,你认识我父亲?”万有奇问。
张经理兴奋了,他站起来说:“我多次去木材厂买过木材,我是瓦匠出身,现在是莱州建筑公司经理,领导一帮兄弟盖房子。你知不知道瓦匠和木匠兄弟关系?梁木匠梁瓦匠,俩人有事齐商量。梁木匠天亮晾衣裳,梁瓦匠天亮量高粱。梁木匠晾衣裳受了风,梁瓦匠量高粱少了粮。”张经理兴奋地说到这,门外有人续道:“梁瓦匠思量梁木匠受了风,梁木匠思量梁瓦匠少了粮。”万木匠一边说一边走进来了。
张经理瞪大眼睛看向来人,万有奇也吃惊不小,从他在罩房免费义诊以来,父亲这是第一次迈进门槛进来呢!他不由得也站了起来。
张经理看着万厂长,问:“是你吗万厂长?我这是到你门上了?先前我扫了一眼炕上的人,愣是没认出你来。”说着上前握手、敬烟。
万厂长说:“我瞅着来人眼熟,就是想不起来是谁。这大不潮猛地想起来了,就过来看看到底是不是你,还真是你!走走,咱们到正房喝茶。”
张经理看了一眼妻子,他们一家随万木匠到正房中堂坐下。有奇也随之过来斟茶。
万福源问:“怎么啦,谁不好?”
张经理看向儿子,说:“我儿子。”
万福源瞅着张经理的儿子,说:“好好的小伙子,多精神,哪像有病的样子?”
“就是,哪像有病的样子?去BJ大医院都检查不出来是什么病。”张经理说。
“我就没有病,你们都说我有病。”张经理的儿子说。
“那你怎么一到学校门楼下就跌倒?怎么在别的地方不跌倒,什么事都没有?”张经理问儿子。
“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张经理的儿子说。
“真是奇了怪了,我还能去把学校的大门楼子给人家刨了?借我两胆也不敢呢。张经理说。
“刨人家学校的门楼子那可不行,让有奇给拍打拍打,看看病在哪里。”万福源说。他又对张经理说:“你们来得巧了,今天是他休息日。要在别的日子门口排长龙,你等到晚上说不定也叫不到号。”万福源说。
“就是闻着大名来的,今天还真来着了。”张经理说。
“那咱们还是回诊室。”有奇说。
“中午就别走了,中午我们一起喝几杯。”万福源好客、留客。
“好好好。”张经理笑着答应。
回到诊室,万有奇问这孩子:“你叫什么名字?”
小伙答:“张明远。”
“上学感到压力大吗?”有奇问。
“没有压力,我的成绩一直都是第一第二。”
万有奇开始触诊。等到十二经都触诊完,说:“需要大约两个月的时间。十天一个疗程,中间休一天。”
张老板一听这话,这不但是能治,还能治好,还说出了时间,大喜过望,扯着有奇就往外走。
“走,万大夫,咱们酒店坐坐。”张经理很豪爽、大方。
张经理的妻子是个农村人,张老板穷的时候就和他结了婚,一直勤俭持家,精打细算。见男人上来就请吃,儿子还不知道能不能治好病呢!几次三番在后面拉扯男人衣服,弄得张经理很没面子,内心十分嫌弃。
这时,万福源到诊室来,说:“张经理,到饭点了,酒菜内人都准备好了,咱们今天好好喝几杯。”
张经理说:“刚才还在这和万大夫说,要一块去酒店呢。”
“去酒店干什么?咱们就在家里喝酒多自在,内人厨艺高着哪。”万福源说。
张经理只能客随主便。
因为儿子需要连续治疗,万有奇这里没有住院处,莱州距福地有一百多里地的路程,来回往返不便,张老板就让妻子和孩子在诊所附近的酒店住下来,自己回公司忙去了。
第十天,张经理开着车来了,拉着娘俩个回去了。
第二天,张经理把娘俩个送回来,说:“万大夫,不瞒你说,昨天拉着儿子去校门口试验了一下,还是跌倒,又昏迷不醒,两个小时才醒过来。”
万有奇听了,给张明远把脉触诊后坚定地说:“我坚信能治好,只是时间问题。”
“大夫为什么这么有信心?”张经理问。
“我给你儿子治病的指导思想是调理人体十二经脉,让气血畅通无阻。经我触诊,发现你儿子脑部经脉有一处淤堵。中医理论讲:气为血师,血为气母,经络不畅,百病丛生。阴阳调、气血通,递相灌溉、不可不通。”
“我儿是哪里不通?”
“脑部神经不通。你看我给他针的那些穴位都是与脑神经有关。先治病重的穴位,重的治好了再治病轻的,慢慢的有病穴位越来越少,病越来越轻,直至痊愈。不診脉就不知道哪里有病,病重病轻。不会触诊就不知道扎针的效果如何。”
“万大夫这样说,就继续治。”老板说。
第二个疗程结束,张经理又来了,又把娘俩拉回去了。
第二天,老经理送娘俩个回来,进门脸上就洋溢着笑,说:“万大夫,又去试验了一下,这次又跌倒了,又昏迷不醒,拉去医院,这次昏迷一小时就醒过来了,我看的时间。还得继续治啊!有希望。”
“我说能治好就能治好!”万有奇说。
第三个疗程结束,张经理又来了,又把娘俩个拉回去了。
第二天,张经理又送娘俩个回来,进门就说:“这次昏迷半小时就醒过来了。”
第四个疗程结束,张经理又来了,又把娘俩个拉回去了。
第二天,张经理又送娘俩个回来,还没进门呢,就喊上了:“万大夫,万大夫!好啦!这次拉回去来来回回进出好几回,一点事都没有。”张经理喜不自胜。
“好啦还用治吗?”张经理的妻子问。
“治,怎么不治?巩固巩固,不巩固再犯怎么办?”张经理说。
“继续治疗,巩固一个疗程。”万有奇说。
张经理的儿子治好病返回学校,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后考入BJ某名牌政法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东莱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
万有奇治好了张经理儿子的怪病,张经理要付診金。万有奇坚辞不受,说:“我现在没有行医执照,不能收取診金。你和我爸是老朋友了,我更不能收爸爸朋友的钱了。”
张经理心存感激,念念不忘。等到菊黄蟹肥的时节,张经理亲自驾车拉着莱州湾名特产几大筐莱州大梭蟹、海参、鲍鱼、大对虾,名酒、名茶前来送节还人情。
张经理本就是一个豪爽、大气的男人,好结交朋友,万有奇治好了他儿子的怪病,心里不知道怎么感激是好了,就想和万有奇结交为兄弟。万有奇爽快答应,当即告诉父亲万福源,万福源赞同。万大妈和海燕老师安排家宴,与张经理结拜为金兰兄弟。
席间,张经理禁不住说起这座老宅,“这座老宅子实在是精美,第一次见了就留下深刻印象。不知为什么南屋、两厢都拆了房顶,就剩下正房、罩房完好无损?”
万福源听张经理问,知道他对这老宅子感兴趣,就讲起家史。
万福源祖籍临沂,父亲一根扁担两个筐,挑着两个儿子一路逃荒来到福地县两水镇,两水镇是块风水宝地,自然灾害很少,靠山临海,物产丰富,百姓生活富裕,民风淳朴,社会安定。于是万家父子就在两水镇停下脚步,安顿下来。
万福源自小机灵、勤快,就被爹爹送到木匠铺学徒,九岁的孩子师傅让他拉大锯。万福源是个有心人,一边拉大锯一边留心为什么师傅教别人手艺而让自己去拉大锯。终于这天万福源发现了秘密,原来师兄们天黑的时候早就偷偷地把扫帚、抹布藏在被窝里,别人找不到。专等师傅醒来扫地、抹桌子做给师傅看。万福源有慧根,他就把扫帚、抹布都藏到木花里,扫地、抹桌子他一人全干了。第二天师傅就教他划线、打孔。万福源在这家木匠铺学会了做门窗,门窗学会了,万福源听说李家木匠铺的棺材做得好,万福源就到李家铺去学徒一年,学会了做棺材。刘家木匠铺小推车做得好,第二年又到刘家木匠铺去学徒一年,又学会了做小推车。王家木匠铺大柜、小柜做得好,第三年又到王家木匠铺学徒,学会了做大柜、小柜。三年功夫所有木匠活都学会了,小小年纪就琢磨着自己开个木匠铺。学徒是不给工钱的,干活的木匠工具可以带走。开木匠铺缺本钱,万福源就贷款五个大洋。因为手艺好,收费合理,学徒时的顾客都来找万福源做活。当年连本带利还了五个大洋,还赚了三十个大洋。慢慢地一年就能赚三百多个大洋,第二年能赚四百多大洋,钱越赚越多,置办下了这座大宅子。
“谁知道,哎,这宅子能让自己的儿子给拆了。”万福源痛心地说。
“为什么要拆自家的房子?”张经理问。
“家丑不可外扬。”万福源说罢撂下酒杯就出去了。
张经理把目光看向万有奇。有奇说:“我出名后,来找我看病的人越来越多,有时候队伍排出一条街,家里闹轰轰地,扎针又疼的唧哇乱叫,鬼哭狼嚎地,上卫生间也排长队,把个住宅搞成了医院,两个哥嫂烦透了。村里批了最后一批宅基地,限期两年房子要盖起来,我大哥二哥结婚不几年,手里没有什么积蓄,没钱买木料,就干了拆东墙补西墙的事。”
张经理明白了,他端起酒杯说:“我有幸结识你们一家人,上辈子积了德了。我爹是个泥瓦匠,我也算子承父业,现在领着一帮兄弟们盖房子。兄弟你治好了我儿子的怪病,卸下了我心头的大包袱,你们如果瞧得起我,这房子我来盖。”
万有奇窘迫了,说:“我悬壶济世这几年只是赚了个名气。”
张经理说:“兄弟,你我现在结为金兰之好这点不说,单单是你治好了我儿的怪病,就冲这一点我就得报恩,说钱就疏远了。兄弟,所有的材料工钱我全包。我回去就派人来丈量,大梁、檩条、门窗所有主辅料量好尺寸在我工地加工好,用车拉过来直接上盖,三天给兄弟盖好房子。瓦是原有的,咱们修旧如旧,回复原样。这房子修好了那得多气派!南屋做診室,正房居住,后罩房住院部,美死了!”
张经理走后,万福源回来了,问万有奇:“你结拜大哥都说什么了?”
万有奇说:“张大哥说要给咱家修房子。”
万福源说:“张经理为人豪爽仗义,我俩一个脾气,他一来,我就知道修房子的人来了。”
万大妈:“论精明能干谁也赶不上你爸,论为人仗义豪爽你爸也是数一数二,不行春风哪来秋雨。”
万大妈一番话,真是说到万福源心坎里去了,他满眼爱意地说:“知我者,我妻也。”
海燕说:“大哥二哥搬出去了,我想把这房子买下来,省的以后惹麻烦。”
万福源打量着海燕,说:“三儿找你这么个媳妇真睁眼了。可是你有钱吗?”
“我没有,可是我爸我妈有啊,我不会和他们借吗?”海燕说。
在万福源的斡旋主持下,万有奇花钱买下了南屋和东西两厢房。
果不然,张经理回去后就派来了两个人,丈量了房屋尺寸回去了。
又过了几天,天刚刚亮,就听门外轰轰响,万有奇出门一看,两辆大卡车扛哧扛哧在卸沙,一辆货车载着钢筋、水泥,两辆托排大车载着大梁、檩条,三辆货车装着门窗、还有板笆等等辅料。一辆面包车拉着八九个人。货车停下人就下来了,开始卸车。万有奇一看,知道是盖房子的人来了,急忙上前招呼着,得知指挥的人姓张,是张经理的堂兄弟,是这次施工的把头。海燕老师和万大妈也出来看,回身就家去烧水澈茶。等工匠们把木料门窗都搬进了院子,海燕老师就招待工匠们喝茶、抽烟。等工匠们开始上料,海燕就出门买肉买鱼买菜,一大早的,什么都是新鲜的。
街坊邻居听见轰隆轰隆地响,都出来看,知道万福源家要盖房子了,过来几个男人帮忙,几个邻居媳妇过来帮厨。
将近中午,南屋上架就起来了。这时,海燕老师发现忘了买鱼。福地餐饮文化讲究宴席压轴菜上鱼,寓意年年有余。海燕老师忘了买鱼,这时侯再去买恐怕集市都散了,就到前院找万有奇讨主意。万有奇听了,说:“多大小的事,我去钓一条。”说着找出鱼竿,扛着就去夹河了。
张把头听堂哥说万有奇治病神,没想到万大夫要去钓条鱼,这是说钓就能钓到的吗?看着万有奇走去的背影,心里疑疑惑惑。
万有奇来到河边,一看人好多,好地方都叫人占据了。撒目了下,就在一处石头旮旯儿多的地方抛了竿,鱼竿刚刚抛出去,鱼漂就一抖一抖的,接着“呜”地一声鱼竿就被拖入水底,万有奇赶紧往上拽,鱼好大的力啊!拖不上来!旁边钓鱼的赶紧拿抄网过来帮忙,两人合力才把这鱼擒住,一条大鲤鱼,足足有一斤八两!旁人羡慕的眼珠子都要掉出来了,七言八语的说:我们天不亮就来打窝,到现在也没钓着,你倒好,上来就是一条大鲤鱼!
万有奇美滋滋地扛着鱼竿,提溜着鱼,在众人的注目之下,喜滋滋地家去了。
张把头看万有奇一会儿功夫提溜着一条大鲤鱼回来,说:“这么快就买回来了?”
“哪是买的,钓的!”有奇神气地说。
“一拎腚的功夫就钓着鱼了?说你万大夫神,就这么神?!”张把头不信。
“你看这鱼嘴,这是不是咬痕?”万有奇说。
张把头看看,还真是,啧啧称奇。万有奇把鱼往地上一丢,大鲤鱼直蹦。
时辰接近中午,开始上大梁了,张把头指挥放鞭、挂红,“上梁大吉”贴在两丈长的大梁上,张把头、万福源、万有奇和众工匠一齐敬酒三杯,四根两丈长、一尺半粗的笔直的红松木头大梁在张把头唱的喜歌声中缓缓升起,稳稳地架在南北墙上。
傍晚时分,南屋的瓦就上好了。万福源、万大妈欢喜得满脸都是泪。嘴唇抖擞着,说:“好!好!房子有盖了,房子有盖了。”
第二天,工程往里推进,盖东西两厢。海燕老师开玩笑地对万有奇说:“今天还能钓到大鲤鱼吗?”
万有奇不假思索地回答:“能!”当真扛着鱼竿又来到河边钓鱼。
昨天钓到鱼的地方早就让人盯上了,占领了,万有奇只好另寻地方。
一会儿功夫,鱼又咬钩,拖上来一看,又是一条大鲤鱼,能有一斤六两。众目睽睽,羡慕嫉妒,万有奇提留着大鲤鱼美滋滋地家去了。
第三天在后罩房建一个厕所,专门给病人用。这次张把头对万大夫开玩笑,问他:“万大夫,今天还能钓到大鲤鱼吗?”
万有奇又说:“能!”
“鱼认识你,稀罕你,专门去咬你的钩。”张把头嬉笑着说。
一会儿功夫,万有奇又扛着鱼竿,提溜着大鲤鱼回来了,这次钓的大鲤鱼足足能有两斤重。
大家都说万家鸿运当头,盖房子鲤鱼成群结队来帮忙。
三天功夫,一座整整齐齐的标准三进四合院就修复如初。张把头带着众工匠回去了。
房子三天的功夫就盖好了,万老爹就让儿媳妇海燕搬个圈椅子到院子里坐着晒太阳。万福源心情大好,自从老大老二揭了房盖,就像是揭了他的老脸似的,很少出门逛街,上班也没有什么精气神。这房子有盖了,万福源精神焕发,又有精气神了。
海燕问:“老爹中午想吃什么?”又对有奇说:“今天还能钓到大鲤鱼吗?”
万有奇停了一会儿,慢悠悠地说:“钓不到了。”
海燕坚持让他再去试试,这次万有奇提溜着几条小鲫鱼回来了,进门就说:
“房盖好了,鲤鱼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