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半夜时下雨了,邵志远睡不着,听着外面雨声淅沥,都说雨声助眠,可惜他睡不成了,在慧莲寺暂住的这间老房,开始漏雨了。他起身找来几个盆盆罐罐接水,听着雨水的滴答声,忽然想起早年间读过的一首词---蒋捷的《虞美人听雨》
少年听雨阁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他不由心中感慨,三个画面三种心境,从少年意气风发到暮年萧索凄凉,这不正是人一生的写照、境遇吗?
这两天老和尚给他讲佛,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如想摆脱痛苦需要彻悟。他问何为彻悟?和尚答曰:“具公德之心,不入任何门派。既定程式难以缚之,可随心而动。来之,则安之。失之。不悔之。对来日,无焦虑之心,驱之则动,拖之则行,似劲风,似轻羽,似种子漂浮水上,又似磨盘沉稳碾轧。视众生平等,如天地平等对待众生。此乃彻悟之人也。”
眼下他要修行,先学会明心见性,认识自己就是大道本源。我心即宇宙,宇宙即我心。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相,就像一滴水,回到了大海。
他对老和尚说起自己的烦恼困扰,老和尚说,凡有所相皆是虚妄,凡事都要通过表现去看本质,本质是什么?本质是因果。佛曰‘果报还自受,因缘会遇时,所作业不亡,假使百千劫。’
世间所有的相遇其实都是久别重逢。前世如无相欠,今生不会相见。前世的因,造就今生的果,无缘不聚,无债不来。
一个家,其实就是前世的几个冤亲债主组成的。所谓‘无怨不成夫妻,无仇不成父子。’上辈子是仇人,这辈子被老天安排到一起,让你们成为夫妻,父子(女),母子(女)兄弟姐妹,也是为了让你们慢慢化解仇恨相互还债的。因为过完这一世,以后再也不会相遇了。
真的是这样吗?那他这一生所遇之人,都是前生的因果吗?他和邵建军的父子之间,原来是前世的仇人,所以这一世要了结这些仇怨?
天亮了,雨也停了,他和老和尚吃完饭,开始修补房屋。
快中午时,那个老陆牵着他的马来了,马背上还带了些修房的材料,原来他是来给房屋修缮的。这几间禅房年月已久,一下雨就到处漏水,他时常来帮老和尚修修补补。
老陆看见邵志远挽起衣袖、裤脚,趴在屋顶上收拾瓦片,不禁有些意外。呵,看不出这位老总还有这本事呢,更难得的是堂堂大老板弄得一身泥水也不在乎,看来这人倒不是个虚伪矫情的人。
老陆也不和他客气,就在下面给他递材料,木板、瓦片、掺和稻草的黄泥,两人配合默契,到晚饭时已经修补的差不多了。
三个人一起吃饭时,邵志远说:“这屋顶、房梁都朽了,还是得换新的才行。”老和尚说:“唉,算了,我这老胳膊老腿的,谁知道还能支撑多久,就这么凑合着吧。”
邵志远说:“如果是钱的问题,那我来解决。”
老和尚还没表态,邵志远又说:“佛祖既然要普渡众生,那众生也需要一个可以瞻仰佛祖,安放身心的所在,希望师父可以体会一二,不要推辞。”
老陆说:“看,老板就是财大气粗,老和尚你也就别推辞了。不然等你化缘重修,不知道要几时呢?”
老和尚想了想说:“施主既然愿意积福行善,那就这么办吧。”
邵志远开始和有庙宇修缮经验的师傅们联系,打算让他们来此地看一下,先算一下预算,然后再着手走一遍修建的流程。
这天吃完饭他们三人正围坐一起商量着修复寺庙的事,徐开岩气喘吁吁地进来了。
刚刚,徐开岩正在吃饭时接到张昭的电话,财务部的葛磊被带走了,说是参与赌博,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事态严重,张昭那边急得跳脚,要他通知邵总,赶紧回来......
山涧的小溪,哼着古老的民谣,一路欢唱着,从竹林里穿过去,从桃花树下飘过,溪上有个小木桥,原来是一根粗大的柳木横放在流水之上。不知是水波儿唤醒了它的灵性,还是水花儿撩拨着它的春梦,一觉醒来,竟又发了绿芽,抽出数根鲜嫩的柳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