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玄幻奇幻 / 流年无痕 / 第十一章 裂缝与新径

第十一章 裂缝与新径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清晨的雾气尚未完全散去,武昌贡院前的街道却已是人头攒动。数不清的秀才身着长衫,背负着沉重的行囊,怀揣着或忐忑或自信的神情,涌向那座巍峨的大门。李天衡被人流推搡着,步伐缓慢,却不由自主地抬头望向贡院的牌楼。那座古老的牌楼上,镌刻着“德配天地,学贯古今”八个大字,篆刻工整、笔力遒劲,苍劲有力,仿佛昭示着科举的崇高与荣耀。即便在这片混乱的嘈杂中,那些字仍如磐石般坚定,不容忽视。然而,李天衡的心中却涌上一股难以言喻的压抑感,与周围那些士子们满怀期待、神采飞扬的神色格格不入。科举考试的热烈氛围与他内心的沉重、迷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贡院内,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紧张而肃穆的气息。大片的号舍整齐排列,犹如棋盘一般,纵横交错,延展至视野的尽头。那些狭小的隔间,每一间都小得几乎无法容纳完整的思想,却是无数读书人一生奋斗的终极之地。这里,是他们理想的寄托,是他们一生命运的投射。高高的围墙如同历史的铁幕,将这片承载着梦想与焦虑的天地牢牢包裹。墙头的守卫步伐沉稳,眼神锐利,每一次巡逻都像是对这片神圣之地的警戒,仿佛他们也意识到,正有无数未来的故事将在这片小小的空间内悄然展开。
  院内的气氛不同寻常的繁忙。士子们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低声讨论着这次考试的可能题目,或者翻阅随身携带的书册,或匆忙写下最后一遍的经义。他们的身影投在地面上,拉得长长的,像是历史的幻影,悄无声息地穿行在这片充满期待的空气中。每个人的眼中都闪烁着希望,仿佛他们每个人的未来都将在这一刻书写出来。但李天衡却不再感到那些期待的力量,他的内心是一片荒芜,空洞无声,仿佛所有的激情和信念,在这一瞬间都被无情地吞噬。
  他随着人流进入院内,走进分配给他的号舍。那间小小的隔间给他一种窒息的压迫感,四周的围墙高耸,仿佛将整个世界都隔绝开来。屋内的灯笼摇曳着微弱的光线,映照着桌面上的笔墨和纸张。桌子上没有多余的装饰,只有一方简单的砚台、一支毛笔,还有几张零散的白纸。空气中弥漫着墨香和纸张的味道,几乎让他感到难以呼吸。窗外,偶尔有风轻轻吹动窗帘,带来一丝凉意,但那丝清风并未能平息他心头的燥热。
  李天衡低头看着自己带来的书信与文具,手指僵硬地触碰着纸张,然而始终未能动笔誊录履历。四周寂静无声,唯有隔壁号舍的士子,笔尖划过纸面时的沙沙声在空旷的空间中回荡。再看试题,心中一阵烦闷——《东汉中兴功臣多习儒术论》,无疑是他熟悉至极的内容,毫无新意。自幼习文,他便在书房中孜孜不倦地读书,背诵《四书五经》,亦深研东汉光武中兴之史,刘秀凭儒学治国、恢复汉室之事,早已烂熟于心。然今时今日,身处风云变幻、动荡不安之世,何故这些早已成型的儒学教义,仍能为今日的天朝提供指引?李天衡不禁陷入深深的迷茫和思索,心中充满了失望。
  他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将目光从题目移开,专心于眼前的纸张。笔尖轻轻在纸上划过,字迹端正,却显得格外冷静、疏离。李天衡心念一动,迅速理顺思路,手中的笔亦随之落下,写道:“夫东汉中兴,功臣多习儒术,非徒显赫一时,实赖儒道为治国之基。光武帝刘秀,承汉室遗德,继先帝业,博学多才,习儒治政,恢复汉室,功业赫赫。”他继续写道:“其治国之道,以仁义礼智为纲,士人心服,百姓安宁。董圣所言‘天人合一’,尤为治世之要,今时之治,亦当推崇儒术,行仁政以安民心。”
  他顿了顿,笔锋突转:“然今之局势,外忧内患,虎狼侵吞。国运所依,岂非仁义礼智能制胜也。”
  脑海中忽然闪过一丝疑虑:这些儒家经典的教义,是否仍能应对今日天朝所面临的深重危机?光武帝刘秀凭儒学理念恢复汉室,然今之天朝,能否再用“仁义礼智”应对西方列强的炮火与洋枪?
  他抬头望向窗外,天边的一抹曙光正在努力突破晨雾,空气中弥漫着湿润的气息。外面的世界依旧喧嚣,马车辘辘,行人匆匆,而他却仿佛被困在了一个没有出路的考场中,眼前的题目如同一堵高墙,隔绝了他与未来的联系。李天衡的眼神渐渐迷茫,心中充满了动摇与失望。
  过去,父亲常教诲他:“仁义礼智,四字为人之本,治国安邦之道也。”这些教诲曾深深烙印在他心中,成为他努力奋进的动力与信仰。然而如今,随着马尾之战的惨败、两湖书院的震撼,他逐渐感到,这些他曾深信不疑的理念,似乎无法应对眼前的危机。西方列强的舰炮、洋枪、坚船铁壁,似乎在无声地告诉他,陈旧的学问与理念,已无法应对当下的困境。
  李天衡皱起了眉头,放下了笔,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失落与困惑。他从未像今天这样感到如此无力。低头看着自己刚写下的字句,他忽然感到一股强烈的反感。这些熟悉的文字,曾是他心中的信仰,而今,却如同空洞的回响。儒学的经典,真能帮助天朝复兴吗?“仁义礼智”能否给天朝带来希望?抑或这只是过去辉煌的虚影,无法适应当今世界的风云变幻?
  他的手微微颤抖,握住笔的力气愈发轻微。或许,这样的科举考试,已然与他无关。对于那些希望通过考试改变命运的士子来说,这道题目或许仍是通向仕途的阶梯,但对于李天衡而言,这道题目已经没有意义。它像一座无形的墙,隔断了他所有的热情与理想,让他感到窒息。
  四周士子们已经纷纷开始奋笔疾书,而李天衡却仿佛被时光冻结,心神涣散,找不到继续写下去的理由。他抬起头,看向四周的考场,士子们紧张而专注地书写,而他却意识到,自己与这些人之间的距离,已不再仅仅是知识的差距,更是对未来、对天朝命运的不同理解。眼前的试题,仍然在考察的是经典之学,考察的是“仁义礼智”的教义,但这些,真的能为天朝复兴指引方向吗?
  他站起身,轻轻整理了一下衣襟,走到桌前,把已经写好的卷子轻轻卷起,放入随身的袋中。脚步似乎愈发沉重,但内心却异常坚定。他走到门口,深深地望了一眼眼前这座象征着科举的宏伟考场大门,最终没有回头。他迈开步伐,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朝着考场外走去。
  考场内依然是热烈的讨论声,士子们或低声交谈,或急匆匆地翻阅卷宗,仿佛每个人的未来都寄托在这一纸试卷之上。许多人脸上写满了期待与紧张,他们以为这一场考试是命运的关键,是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而李天衡,却不再感受到这种焦灼与渴望。他听不见这些讨论声中背后的兴奋与希望,所有的声音在他的耳中渐渐模糊,像是被隔离在一个遥远的世界里。
  外面的阳光透过层层晨雾洒落在街头,温暖的光辉照亮了前方的路,一切似乎都在这一刻变得清晰而明亮。曾经令他焦虑与迷茫的科举考场,如今只剩下模糊的背影,远远被甩在了身后。李天衡心中涌起一股久违的解脱感,伴随着这股清新的空气,他的每一步都踏得愈加稳健,眼前的道路仿佛铺展开来,不再曲折,直指前方。
  两湖书院依旧沉浸在晨光中,庭院中响起朗朗的读书声,与贡院外的喧嚣形成了鲜明对比。书院门前的旗杆上,绣着凤凰纹章的旗帜迎风飘扬,仿佛在昭示着一种不同于以往的未来之路。李天衡站在门前,凝视了片刻,推门走了进去。这一次,他不是带着迷茫和抗拒而来,而是怀揣着一种急切的渴望——渴望解答那些困扰他的问题,寻找一条真正属于这个时代的道路。
  书院内,朗朗的读书声依然回荡在空气中,年轻的士子们正聚集在庭院中激烈讨论着。他们的语气里充满了对“西学”的热忱,讨论的问题也从经典经义延展到了西方的科学与技术。李天衡缓缓走近,目光扫过这些人年轻而坚定的脸庞,胸中忽然涌起一种复杂的情感。这些人,或许正在走向一条他未曾触及的道路,而这条路,是否正是他一直苦苦寻求的答案?
  李天衡深吸一口气,迈步进入两湖书院的庭院。四周的环境依旧保留着传统书院的古朴建筑风格,青砖绿瓦,错落有致,幽静的走廊与古树交相辉映。然而,当他站在这片熟悉却又陌生的院落中时,他便感受到一种微妙的变化,这里的气氛与他曾经熟悉的书院大相径庭。庭院里,学生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讨论,议论声此起彼伏。与往日不同,今天的谈话中夹杂着许多他从未听过的词汇,如“化学反应”,“蒸汽动力”,“万国公法”……这些陌生而震撼的词语仿佛一道道闪电,猛地将他拉入了一个未曾涉足的崭新领域,令他不禁心生震动。
  他抬步走向讲堂,穿过庭院。讲堂内的布置简洁而有序,没有那种传统书院的高堂大案与庄重气氛。这里的讲堂显得更加实用与功能性,木质长桌与简单的椅子排列整齐,每一处设计似乎都在呼应着一种更为直接、理性的学问氛围。讲堂正中的墙壁上,悬挂着一幅巨大的世界地图,映入眼帘的是五光十色的颜色区分,标注着各国与天朝的疆域界限,复杂的边界线呈现出一种前所未见的秩序。
  李天衡走近地图,凝视良久,心中不禁泛起一阵震惊。眼前这幅地图与他自幼熟读的《大清皇舆图》有着天壤之别,地图上的天朝疆域,竟然显得如此狭小与局促。与那些被鲜艳颜色覆盖的西方列强的广袤领土相比,天朝的领土无比狭隘,仿佛被世界其他大国所包围。这个直观的印象,第一次让他深刻感受到,天朝在这片浩瀚的世界舞台上,是何等的局限,甚至令人感到一股深深的危机感与无力感。
  正当他心头一片迷茫时,一名士子走上前,眼中闪烁着年轻的热忱,面容带着一种朝气与锋芒,显然是一位充满理想的学子。他手中捧着一本书,书皮上金色的字迹赫然写着《万国公法》四个字。士子微笑着问:“这位先生,你也是来旁听的吗?”
  李天衡点点头,视线落在书册上,心中不禁一动:“《万国公法》?这是……”
  士子微微一笑,目光中充满了自信与坚定,解释道:“这是西方的一本书,专门讲述各国之间如何交往、如何建立外交关系的规则。张大人说,若要在这日益变革的世界中站稳脚跟,就必须知晓洋人之间的规矩与法则。先生若有兴趣,不妨一同听听。”他说着,眼神中闪烁着期待与邀约。
  李天衡听着这些话,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感。西方的知识,西方的规则,像是一道新大陆的帷幕,正慢慢向他展现。过去,他曾坚信儒学是治国安邦的唯一法门,然而如今,眼前的这个书院,这些未知的知识与理念,却像是一股清流,涤荡着他心中的疑虑与迷茫。他不由自主地想起自己曾在贡院中对儒学的执着与怀疑,想起曾在那些陈旧的经典中寻求安慰,却始终无法找到应对当下局势的答案。
  这时,李天衡心中的迷茫开始慢慢转化为一种渴望——渴望走出一条新的路,渴望找到一种真正能够帮助天朝振兴的智慧与力量。或许,这本《万国公法》,这些西方的学问,正是他所需要的钥匙,能解开当今世界中的困局,帮助天朝走出被动、迎接崭新的未来。
  他抬头望向士子,眼中闪过一丝坚定的光芒:“感谢士子!”
热门推荐
这游戏也太真实了永生拔剑就是真理谁还不是个修行者了悍卒斩天指点考古队,竟被当成盗墓贼我有一身被动技黄金召唤师无限仙凰道重生之末日独宠从情满四合院开始穿越九叔:吾徒有谪仙之资绿茵腰王斗罗之开局签到女神小舞天牧绝世武圣极灵混沌决香江纵横之1982斗罗:开局俘获女神朱竹清亮剑签到三年,成为无敌战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