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千禧年仲夏,滨海半岛基地码头预制场地,下午三点多,文海在车间组对六寸原油管线时,接到通知去会议室开项目动员会。场地经理介绍了二个项目负责人,项目经理和领队,然后就离开了。开会时项目经理和领队简单的介绍了项目工作内容,知道了一周后也就是八月初,去西海市出海西部海域,协助海油工程的队伍安装导管架。
文海五点半下班后坐公交车回到租房的城中村,吃了老婆做的手擀臊子面,然后去火车票预订处买了老婆三天后礼拜天回老家的卧铺票。晚上告诉合租的同事到月底就要搬回宿舍去居住,不再续租了。
周六休息,文海带老婆喝完早茶后,去滨海市当时最繁华的老街买了很多新潮流行的服装,请最好的同事徐军及夫人一起去海鲜馆吃了一顿包括龙虾,鲍鱼,石斑鱼等的生猛海鲜。周日早晨送老婆登上了回去老家的火车。
出发去西海市的时间很快就到来了,早晨九点左右大家乘坐一个公司租的有二十多个座位的中巴车去西海市,到西海市海油工程码头有六百多公里的路程,开车过去要七八个小时,所以大家买了一些啤酒,饮料,面包,蛋糕等路上吃的零食。十几个人组成的导管架协助海油工程队安装的项目组出发了。
下午五点前抵达西海市海油工程码头,到了一条长一百五十多米,宽五十米,高三十多米的起重船停靠处。在登船口办理登船手续后上去。上船后专门的接待人员带领大家看安全录像,接受登船的生活区及施工的安全培训。之后拿到自己的房号卡去房间。值得一提的是,所有的床上用品都是新的,第一次使用,床单,枕头,被褥的商标还没有被去掉。简单的把行李放好就和大家一起去食堂吃饭。这艘船是十几天前从北方离港拖航过来的第一次出海的船,大厨及船上人员多数是北方人,中餐的饭菜多数是按照北方人口味烹饪的。这艘有三百多个床位及来自二十多个国家工程人员组成的船上,一共有三个打饭的窗口暨:中餐,东南亚餐(咖喱饭菜为主),西餐各一个。吃饭的中餐厅有十来个品种的菜,荤素都有,主食有米饭,馒头,面条等。有三种以上的水果和好几种点心,瓶装矿泉水任饮可以带回去房间和工作现场。饭后厨房管理相关人员带领下大家领取了饮料,主要有可口可乐,百事可乐,椰树牌椰汁,杏仁露以及各种果汁等。
晚上文海请假登记后与同事离船去码头附近街区逛街。基地场地门口有专门拉客的摩托仔,十块钱十来分钟就到街上了,找了一家海鲜大排档吃生蚝喝冰冻啤酒。吃饱喝足后去超市买了一些日常用品,香烟及扑克牌等物品。然后走路晃悠着半个多小时回来船上休息。
第二天船上通知说还要在码头停留休息一天,等待一些出海物料及部分人员上船。吃完早饭后生活区内自由活动,部分人在房间看电视,一些人去录像厅看录像,有些人在房间打扑克牌,还有一些喜欢运动的去健身房锻炼及打乒乓球,桌球。文海则是去图书馆借了一本二月河的小说康熙大帝,在房间看。白天的时间很快过去了,晚饭后请假登记然后又去街上吃烧烤喝啤酒宵夜,因为大家都知道明天出海后没有酒喝了。
第三天大清早水手拆除舷梯收回缆绳,然后等待离港。不一会来了二艘港口拖轮,缓缓的把大家乘坐的这艘起重船推离岸边。之后这艘起重船就由海油工程安装项目组自己的拖轮,以每小时七节左右的速度缓慢地向预定海域驶去。晚饭后文海登上飞机甲板散步,看见这个项目组是由四艘拖轮,一艘起重船,一艘潜水施工专用船,一艘驳船,大大小小共七条船组成的队伍。据说还有一艘生活物资供应船没有一起同行,可能还在码头准备生活物资吧。
接下来的时间都是在海上拖航,大家继续打扑克,看录像,打桌球打发无聊的时间。离港后的第三天早晨文海起床后发现船已经停止航行了,出门在甲板上看见二艘拖轮在拉着锚链放锚。这艘四千吨的浮吊一共有八条主锚链,每条锚链都是由拖轮拉去二海里外抛放。今天就可以抛放完锚链,完成船舶定位。中午饭后,这十几个人的队伍在会议室开了项目工作会议。大家从现在起,队伍分成白班夜班二班,每天二十四小时待命。文海是夜班领班,夜班工作时间是晚上十二点至中午十二点,白班的工作时间则是中午十二点至晚上十二点。
现在已经是八月中旬了,由于这个施工队属于配合海油工程的队伍施工,二十四小时随叫随到的劳务合同,还没有开始轮到大家施工阶段属于待命时间,白天也睡不着觉,早晨九点多钟文海穿戴好工衣,工鞋,安全帽,劳保眼镜,屁股一个兜里装上一副短皮手套,一个兜里装了一瓶矿泉水,带上对讲机去船尾看驳船靠船。
后面的这艘驳船约二百米左右的长度,船上装载了长一百多米的导管架。导管架为上小下大方的锥形体,四条桩腿是四根一米多直径的卷制钢管及一些不同直径的交叉固定管焊接组成。最上部四根桩腿横竖之间距离约三十多米,最底部有五六十米。最底部每根桩腿都各有二个共八个一米多直径的导向套管,以便于打群桩使用。导管架是以前小后大放倒,躺着的形式固定在驳船上的。第一部分的工作内容是,等驳船横着靠上船尾后,水手搭好通道,大家把切割工具设备转运到驳船上,切除导管架与船上由钢管连接固定的装船固定件。之后驳船上的绞车利用涂抹了很多黄油的轨道,把导管架拖拽下水。甲板靠近船艏有二台气动绞车,船尾有二个固定好的滑轮组,二条直径一百毫米左右的钢丝绳从气动绞车出来,至船尾穿过滑轮组,拉挂在船艏导管架吊点位置,然后缓慢的拖拽入海。
文海来到船尾,正好看见水手长在指挥水手准备靠船带缆,大副在旁边监督。这个时候一般都是这样,大副船尾现场监督靠船,二副船头,三副跟着船长在驾驶室随时应对突发状况。看见水手长不停的在对讲机里面说着什么,出于好奇,文海也把对讲机调到九频道,也就是靠船专用频道。听见对讲机里面驳船船长说:目前风力五级,阵风超过六级了,而且浪涌较高,船体左右摆动超过三度,最大摇摆度接近靠船作业警戒红线,请示项目经理是否等浪涌小后再靠船;项目经理在对讲机里面回答说:你先试着靠一下,如果实在不行再驶离等待;驳船的船长回答说:好的,收到。水手长也回答:收到。这个时候起重船尽量稳住不动,驳船横着靠拖轮推送慢慢靠近中。由于浪涌较高,靠的非常缓慢。由中方水手长指挥着十几个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的水手带缆。这里说明一下:当时一方面是因为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的水手工价较低(每天十美元左右),另外一方面是这些国家有海上作业证件的人员比较富裕,因此船上使用了这些国家的共三十多个水手来共同完成这个项目。水手带缆的缆绳直径超过一百毫米,船在左右摆动中缓慢的靠近,缆绳也一圈一圈的由这些水手缠绕在起重船的带缆桩上,十米,九米,八米,七米…在接近五米左右时,直径一百多毫米白色的缆绳突然断裂了…
第二章
断裂的绳头大约十来米长,飞速的回弹回来,重重的打在一个马来西亚水手的左腿上,造成其左腿骨折,倒在了甲板上。水手长见状对讲机里立刻报告项目经理,并通知船上的医生过来紧急处理伤员。项目经理马上通知驳船离开至安全距离,等待下一步工作指令。同时通知陆地机场安排直升飞机过来接人回陆地医院救治。出了这么个意外事件,文海也离开船尾回去了生活区。大约一小时后直升飞机降落在船上,伤员在另外一个马来西亚同事的陪同下被医务人员抬上了飞机回陆地救治。据说回陆地后根据情况还要转院去香江特区的医院治疗。
早饭后接到通知说船尾的靠船部件有缺陷需要整改,文海带领三个焊工,二个铆工,一个起重工共七人的班组,穿戴好劳保去到船尾。船上人员说,需要增加一段四寸短节焊接在靠船件上,以方便驳船停靠,告诉了具体焊接位置后他就离开了。由于焊接位置靠近水面,文海穿上安全带,救生衣,下到了水面工作位置。挂好安全带后,观察思考了一下现场施工方式。站在一个横在水面上的框架,一根露出水面半截的约六百毫米左右直径的管上,可以放置一块搭建脚手架使用的木跳板,刚好可以够到焊接的位置,跳板长四米,宽二百五十毫米。于是文海让人拿来一块木跳板,担在六百毫米管子的中间,让焊工带焊把下来。文海的想法是,其站在木跳板靠近船体左舷的一头,让焊工去另外一头靠近船体右舷那边焊接,这样木跳板就保持一个相对的平衡,不会造成失去平衡掉下去的结果。焊工下来站在框架上后,文海让焊工挂好安全带在船尾牢固的结构上,然后让人传递下来焊把,让焊工过去右舷另外一头,站在木跳板上点焊。
焊工一只手拿着焊把,一只手扶着船边顺着木跳板走到右舷那头。刚刚准备点焊时突然一个浪涌打了过来,浪涌的推力很大,直接把木跳板推到海里去了,文海和焊工也失去平衡掉下去了海里。由于二个人都穿戴了救生衣,挂好了安全带,掉下去后救生衣保证了海水不会淹至胸脯以上,安全带保证了不会被浪涌冲走。二个人爬上船舷后,文海通知架子工过来搭建一个简易的脚手架,之后再焊接,其和焊工就回去生活区更换打湿的工衣去了。
更换了干净的工衣后,工鞋里面的水用棉抹布先擦拭一下,然后用纸巾吸附部分水份,再用吹风机热风吹干后穿上。文海原本想站在木跳板上完成这个焊接工作,结果由于水面工作经验不足,想走捷径,反而欲速则不达。
穿戴好劳保用品后去船尾见简易脚手架已经搭建好了,文海安排另外的焊工和铆工爬下去焊接这个靠船用四寸短节。焊接好后就到了下班吃饭的时间,大家整理好现场,回去吃饭。后面的工作由于驳船没有靠上来,不具备施工条件,饭后就自由活动休息了。还是打牌的打牌,看录像的继续看录像,打桌球的还是去打桌球。文海上飞机甲板散步,由于离陆地岸边比较远,天气不是特别好,能见度低时是看不见陆地岸上的灯光的。只能看见周围附近这几条工作船上的灯光,偶尔隐隐约约可以看见远处的一些打鱼的渔船。在飞机甲板走了半个小时的步,然后回去房间继续看二月河的康熙大帝。
二天后海况好了很多,驳船很快靠上了这艘起重船,靠好船后水手在船尾搭好了起重船去驳船的通道。晚上十二点,文海接班后带领自己的七人班组,过去驳船切割装船时导管架与船固定的钢管结构件。二把割枪割至早晨七点多,八条固定结构件切割完成,然后回去生活区换衣服吃早饭。饭后文海带领七人班组上驳船,协助把轨道上涂抹上黄油,驳船绞车顺着轨道拖拽导管架下水。下水的过程非常缓慢,导管架入水时已经到了中午十二点交接班及午饭时间,交班后回去起重船休息。
文海吃了午饭后习惯性的去甲板,散步一会后就要回去房间睡觉休息了。在甲板上看见吊臂勾头上的载人吊篮停在半空中不动了,吊篮里面还有好几个船上其它单位的施工人员。问了起重司索指挥员,说吊臂勾头有点小问题要维修一下后才可以运行。文海心里默默的安慰了吊篮里面的人员一下:坚持一会,相信很快就会排除故障正常运行的。实在是瞌睡了,文海就回房间睡觉休息了。一觉睡到了晚上十点多起床洗漱后去吸烟室抽烟,然后十一点多开饭,吃完饭喝了杯咖啡,吸烟休息了一会,顺便问了相关人员中午吊篮停在空中故障的事,说是空中故障时间二三个小时就修复好恢复了正常。晚上十二点出来到甲板上接班。指挥人员说要等待导管架摆好位置,然后需要二个人乘坐小艇去导管架上挂钩及拆除管塞。所以继续在生活区休息,要等到吃完早餐天亮后才可以去完成这个工作。早晨七点多通知可以乘坐小艇了,文海和另外一个铆工穿戴好救生衣后去左舷登艇,放艇入水后,小艇开至导管架附近。导管架二根一百多米的桩腿漂浮在水面上,一米多直径的桩腿,露出了有三分之一在水面上。三分之二及另外二根桩腿在水面以下。
小艇靠近导管架底部,也就是面积较大的那一头,靠上去后同事先一步上了导管架,浪涌把小艇推开了。再次靠上去时文海一只脚已经上了导管架,另外一只脚准备上去时,船往外边动了一点,文海的腿向劈叉一般分开了点。差一点掉下去海里,同事拉了一把,赶紧把另外一只脚移到导管架桩腿上,惊吓出了一身冷汗。上导管架后顺着桩腿跑到前面去顶部挂钩及拆除管塞,管塞拆除是排放管子内气体,使导管架立起来后不会漂浮,底部直接坐在海床上。完事又后跑回桩腿底部,小艇靠过来后登艇回去起重船上。
回来后在甲板上看见起重机吊着导管架缓慢的立了起来,按照定位放在指定的位置,稳稳的坐在了海床上,导管架上部四个桩腿露出海面约五六米左右。然后一根一根吊打桩管子进入桩腿管套,开始打桩。吊一根打桩固定好,之后吊装另外一根。接下来的二天是打桩机的声音一直伴随着大家度过的。期间发现起重船自己能够调整位置离开导管架,文海好奇的问了船上人员,才知道大船虽然没有行驶主动力,但是八个锚机都是有动力的,可以利用抛放,收紧锚链来小范围调整船体的位置。呵呵,又涨姿势了。
第三章
这几天浪涌较大,起重船利用收放锚,调整至安全距离后等待海况好转再进行下一步作业,文海及其项目人员又开始在生活区休息待命。还是那些娱乐活动,去船上图书馆借书回来看,看录像,打桌球,打乒乓球,打扑克牌,据打扑克的二组人说已经打烂了二十多副扑克牌了。他们四人一桌,打四副扑克牌的升级,是很费扑克牌的,很快就打烂了。看录像的那一帮人也说看了好几十部港产片录像了,连打乒乓球的都在说打坏了十几个乒乓球了,呵呵。
正常情况下,这边出海每天都有三茶三饭供应,早餐五点半至七点,饭后上班,九点半至十点是半个小时的喝茶时间。中午十二点开饭后午休,下午一点半上班,三点半至四点也是半个小时的下午茶时间。晚饭时间是五点半至七点。晚上九点至九点半夜茶时间。晚上十一点半还有一顿饭,主要是供应夜班人员的,当然你如果去吃也是可以的。所谓喝茶,就是喝点饮料,果汁,咖啡,茶水。吃一些面包,蛋糕,饼干,水果等。喝茶时间早上十点,下午四点,是国际通用喝茶时间,据说最早是从英国开始流行的。南海这边海上油田最早都是与国外合资的,所以作息时间及一些作业习惯也就传承下来了。
文海有时候去船舷边看海里的小飞鱼在空中滑翔。因为其通常是在东部海域出海,这是第一次来西部海域水面作业,这种小飞鱼西部深海海域才看的见,东部海域没有。所以比较新奇,没事就在舷边看看小鱼飞翔,以打发待命时无聊的时间。
海上人们通常都是根据海水的颜色来判断深度的。海水从淡蓝色,浅蓝色,蓝色至深蓝色,肉眼看上去水的颜色越深,海水也就越深。一些海面上看起来,一条淡蓝色,一条深蓝色的一条条的区域,是因为有很深的海沟,所以看起来海水颜色不同。很多海域海底的海床与陆地一样,也是沟沟坎坎,起起伏伏的,并不都是像陆地平原一样的。所谓深蓝海域,通常是指水深超过一百米的海域才有的说法。
待命几天后就到九月初了,这天文海在船舷边发呆,忽然看见了一只虎头鲨从船头方向游了过来,距离起重船十几米的距离向船尾方向游了过去。记得以前听老海员说过的,当你看见虎头鲨从旁边附近经过时,就说明要来台风准备撤离了。正好五十来岁的水手长在附近,他是出海二十多年的老海员了,文海过去问他求证这个说法。水手长说他多数时间都是在北部海域,也不清楚这边的这个说法准不准。
果然,第二天就接到了绑扎固定船上工具设备材料等的通知,准备撤台。说附近海域生成了一个土台风。通常在附近海域生成的土台风特点是:生成时间短,风力大,但是受影响海域相对较小。文海他们十几个人穿戴好劳保用品,去甲板上把焊接,气瓶,变电箱,焊机,钢管等物品,能放进工作间的就放进去,放不进去的就绑扎固定好。绑扎固定很快的,不到一个小时就完成了。这时就看见不远处二三条拖轮都在协助收锚链,就是拖轮去有浮标记号抛放锚的位置,把锚头提起来放在拖轮上,然后开至起重船附近,由起重船锚机把锚链收回来。
所有锚链全部收回来后,起重船就由二条拖轮拖拽着开始返回陆地码头。经过二三十个小时的航行,到了码头附近,又由二艘港口拖轮推送至岸边靠上去了港口码头。因为都是一个系统内部单位的,项目组与西海市海油工程港口码头有停靠协议,所以避台期间还是停靠在这里。水手带好缆,铺好舷梯,通知文凯他们上岸,岸边有好几辆大,中巴车,这些车拉大家去到宾馆。相关人员统一办理了入住,住的是二人的标准间。休息了一会就去宾馆餐厅就餐,晚餐有十几个菜,还是比较丰盛的。唯一有一点缺憾的是,还里与船上一样,用餐时不提供酒,不允许喝酒,但是有果汁,咖啡,饮料等喝的。
晚饭后在房间看了一会香江翡翠台的电视节目,文海与同房间的同事二人一起上街遛弯,西海市比较出名有本地特色的宵夜是烤生蚝。在夜市宵夜一条街,二个人点了三十只生蚝,四瓶冰冻瓶装青岛啤酒开始大吃大喝。吃喝时老板娘说:今天晚上附近到处生意都好,包括酒吧,KTV,夜总会,洗脚城等等到处都是人满为患。你看码头上那条大船,上面下来很多人,现在晚上都出来消费了,还有很多外国人呢;往远处定眼一看,果然,远处三千八百吨的起重船高高的耸立在码头岸边。文海告诉老板娘说:我们就是从那条船上下来的,总共有二百多个人到附近宾馆入住,其中有七八十个外国人。因为附近海域有一个台风,我们是回来港口码头躲避台风的,明后天台风过去船就开走出海人员也就都离开了。船上有三百人左右,因为有少部分人要留守在船上,所以只有二百多人来宾馆入住。记得当时的天上人间还是比较火爆的,那天晚上进去消费还要排队等服务女生。后来过几年再去就都关闭了,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事物是恒久的。
也难怪老板娘说客人很多,这个港口附近是一个并不大的街区,真正的主城区在码头对面有二三公里左右,需要坐轮渡才能过去(后来修建了跨海大桥)。所以一下子涌进来二三百人到这些吃喝娱乐场所消费,就显得人特别多了。吃饱喝足后与同事去洗脚按摩,之后就去超市买香烟。文海的烟瘾很大的,上次出海前买了五条烟,一个来月过去刚刚好抽完。这次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够上岸,所以他一下子买了八条牡丹牌香烟。船上牙膏牙刷毛巾拖鞋等每个人都有配发,咖啡,茶叶,各种饮料,时令水果,点心都有供应,包吃包住有专门的洗衣工洗衣服。所以日常用品只需要买香烟就可以了,有些节约的不抽烟的同事,出海一次基本上都不用花什么钱的,因此一些人一年下来有存款五六万就很正常了。这个年收入在当时的一线城市房价只有三到五千的市场价,相对来说也是非常可观的。
第二天中午接到通知说:台风已经登陆,大家收拾收拾随身物品,乘坐中巴回去船上。要准备开始复台,项目组的船今天晚些时候就要离开码头了。文海及其同事们就登上了回去港口码头的车,结束了这二十多个小时的宾馆住宿生活。停留在码头的船无风无浪安全舒适,但是船造出来是为了出去行走的而不是为了停留在码头的。人待在家里及附近周边是最舒服的了,但是不走出去是体验不到别处的风情。
第四章
上船后回到各自的房间,不久后船就离岸启航了。虽然台风已经登陆了,但是海况并不是很好,风力还是有五到六级左右。经过三十多个小时的拖航,船又回到了已经打好桩的导管架附近。与上次一样,还是拖轮拉着锚链去到二海里外抛放锚定位。由于海况不是很好,不具备作业施工条件,文海所在的队伍继续在生活区待命,等海况好转。
连续好几天都是在生活区待命,每天目测都有十米左右的大浪,风大浪高,还时不时的飘着小雨,这样的海况只能是待命了。
这天下午文海去到驾驶室,与值班的三副吹牛聊天。文海无聊的就拿着望远镜,在驾驶室里面往远处观望。下午三点多时,忽然望远镜里面很远处出现了一个小小的黑点,文海看见了也没有什么反应,但是十几分钟后,黑点近了很多,看着像一条渔船。文海就喊三副拿望远镜也看一下,那个黑点是不是一条小渔船,三副看后也说感觉像是渔船。又等了一会黑点越来越近了,文凯与三副二人同时确认是一条小渔船不会错了。三副打电话给船长汇报了发现的这个情况,
船长迅速的到驾驶室拿起望远镜,观察了一下后,确认是一艘失去动力的渔船,正在随波逐流的向这条船靠近。船长判断这艘渔船可能需要救助,让三副去通知水手长带人去主甲板待命,履带吊吊车司机上驾驶室,水手长安排把吊人的吊篮在吊车的勾头上挂好,等待下一步指令。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这艘三千八百吨的起重船(浮吊),主甲板上配备有一台五十吨的履带吊,可以在主甲板上来回行走移动,吊装一些船上的材料转移。生活物资供应船送货过来时,从供应船上把物资吊上来。所有的生活物资比如蔬菜,水果,米面油等等,都是通过履带吊吊上来的。还有冲凉洗澡用的淡水,起重船机房里面主机使用的柴油等。也是通过履带吊,把淡水管,柴油管吊上来快速接头连接好后,供应船通过压力把水打进船上的蓄水池,把柴油打进油仓里面的。
这个时候文海也来到了主甲板上,又过了十几分钟,已经可以清晰的看见渔船甲板上有二个人。一个约三十多岁的年轻人趴附在甲板上,一个约五十多岁的老汉,双手牢牢的抓着船舵,掌握着渔船漂浮的方向。当小渔船靠近起重船船边时,水手长指挥吊车把吊人吊篮放下去到渔船的甲板上,水手长喊话二人,让他们上去吊篮。这时那个五十多岁的老汉,用脚踢了一下三十多岁的年轻人,示意他先爬上吊篮。年轻的那个人起来爬上吊篮后,老汉也迅速的上了吊篮。老汉上吊篮后吊车就迅速起勾了,当老汉手松开船舵时,小渔船立刻就被一个浪头打翻了,再有几个浪头就看不见小渔船的身影了。
二人被吊上来后,老汉拉着那个年轻人,也就是他的儿子跪了下来,感谢大家的救命之恩。沟通后才知道,由于船上柴油机突然坏了,没有了动力,不能够开回去码头。无线电也没有了信号,没有办法联系救援。他儿子年轻受不了风大浪高的长时间颠簸,趴附在渔船甲板上呕吐个不停。老汉远远的看见了这艘大船后,凭着经验掌舵,才使小渔船能够靠过来,得到了这艘大船的救助。船上安排他们二个人吃饭,住宿,第二天刚好有拖轮回陆地拉物资,他们二个人就乘坐拖轮回陆地去了。
又过了几天天气好转,可以作业施工了。文海得到了新的作业指令,是去导管架上焊接靠船件,起重船也到达了离导管架十米左右距离的位置。导管架四个桩腿,离水面二米左右有一圈格栅板走道,人可以在上面行走,作业。其中有二个桩腿有爬梯下到海面以下,设计的这个爬梯也是方便安装靠船件时使用的,安装好了今后紧急情况下,有船靠过来人也可以通过这个爬梯上到导管架,之后上去采油平台。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这个导管架四条桩腿上部,要安装焊接固定一个很大的采油平台。采油平台通常都是由三个模块组成:一个生产模块,一个钻井模块,一个生活模块。模块具体的数据会在后面另外的卷本中介绍说明,这里就不说那么细了。这个卷本只写安装导管架的作业经历。
文海和一个焊工穿戴好劳保用品,穿好安全带,救生衣,带上对讲机,到了甲板上履带吊附近。水手长告诉说,这边有专人守护,上去后有什么事对讲机沟通。三个小时后涨潮,水位上涨后就不能在格栅板上作业了,到时候会把你们二个人从导管架吊回来大船上。然后他指挥五十吨的履带吊,用吊篮把文凯,焊工二个人和焊机,焊把线及要使用的工具,还有焊接靠船件使用的管子材料等等,吊到导管架格栅板走道上。
文海和焊工到了到格栅板走道后,二人把焊机放在高处,把焊把线拉到焊接位置。然后二人把靠船件用吊带绑扎固定在图纸标示的地方,文海用手扶着靠船件定位,焊工准备点焊。焊工刚刚点焊好一个点,忽然一个浪涌就冲了上来,文海看见浪涌要过来了,就离开跳到了高处,同时喊焊工往高处去。焊工反应动作稍微慢了点,浪涌劈头盖脸的冲过来就打到了焊工头上,直接把焊工从头到脚浇成了个落汤鸡。焊工的工衣直接打湿了,鞋子里面也灌满了水。
文海和焊工在高一点水上不来的地方,让焊工先把工衣脱下来拧干后再穿上,工鞋脱下来把里面的水倒出来。然后用干燥的抹布,裹在脚上以隔离,绝缘防止焊接时触电。接下来都是焊接的工作,文海把自己的工鞋拖下来给焊工穿,自己就裹着抹布坐在高处,焊工换了一副干燥的焊工手套,把焊工面罩擦拭干净。然后文海让焊工试试能不能焊接,焊工试了下说可以。就是要文海观察留意浪涌,浪涌过去时提前让焊工上来高处。
对面起重船上有水手也是一直在全程守护,他也用对讲机喊话问:有没有什么需要帮助的,文海回答说可以继续焊接。
经过观察后发现浪涌也是有规律的,先是几个小的浪涌,几分钟后来个大的浪涌。然后又是小的浪涌,反复起伏的状态。就这样大的浪涌到来前,文海喊焊工上高处,浪涌过去后继续焊接。一直干到水手长对讲机里面通知涨潮了,那边放吊篮过来,文海和焊工收拾好东西,然后就被吊回去起重船上,结束了今天的工作。
第五章
就这样每天落潮时履带吊把文海和焊工吊过去导管架焊接,涨潮时履带吊又用吊篮回来。经过几天的焊接,完成了安装靠船件的这个工作任务。
这次作业是这个三千八百吨的起重船(浮吊)第一次出海作业,在海上使用过程中,发现了一些船甲板上结构,设计上不合理,有些缺陷和遗漏的地方,需要整改和加强。
文海所在的这十几个人的施工小队,属于配合海油工程项目组(甲方)作业,输出劳务的队伍。文海他们的施工队(乙方),对于项目组安排的包括导管架安装,船甲板上结构改造加强等等这些工作都要去完成。铆(管)工,焊工按照每人每天五百五,脚手架工五百,领班六百,工程师(项目主管)和领队八百的日费率,这个当时海上施工作业的工价标准,计算的劳务费。从第一天到达西海市海油工程码头起开始计费,一直到项目结束期间离开回到陆地,每天都是按照这个标准计费的。合同中明确:海上天气差,海况不好待命,而不能够施工作业,甲方同样要付劳务费给乙方的。
前面说到的因为海况不好,不具备吊装导管架施工作业等等时间,甲方项目组就会安排文海所在的队伍去完成这些船上结构设计缺陷改造,加强等等整改的工作。只有像海上大风大雨,船体颠簸幅度比较大时,才可以在生活区房间休息待命。一般情况下还是要离开生活区,去甲板上完成这些工作,虽然没有什么工期要求。
期间完成的工作包括:船尾甲板水手带缆工作区域,与左右船舷二边挂缆桩的桩子之间没有护栏,船上提出二边增加一米二高的栏杆。每一边有长度约五十米,二边共增加一百米左右的护栏;船尾靠船结构整改;放置起重臂的支架修改及加强;船后部铺设海管的工作间内支架整改;吊臂立柱支撑加强;等等工作内容。
接下来海油工程项目组,还有导管架上部,安装焊接采油平台生产模块,钻井模块,生活模块及海底海管铺的设工作任务。由于后其施工的模块和海底管没有到现场,靠船件安装固定的工作结束后,起重船就又回到西海市海油工程港口附近的锚地,等待模块和海底管线等待施工组件及材料的到达后,再回去现场施工。
文海等十几个人的施工作业队伍,也完成了合同内的工作。还有好几个施工作业队伍,也完成了各自的工作任务。由拖轮从锚地把他们这些完成工作任务的队伍送回港口码头,然后各自回去。文海他们到码头后,海油工程项目组安排的中巴车,把他们十几个人送到长途汽车站。文凯他们买了回去滨海市的车票,乘坐大巴七八个小时的长途,回到了滨海市。人其实只是一个行走在这世间的游客,想看更多的风景。人生能去不一样的地方,经历不一样的事,这个阅历本身就是一种极难得的享受。
第二卷
第一章
2002年初夏,文海接到通知去民惠海域油田作业区出海,一起出海的有一百来个兄弟,配合棒子国(现代2000号)浮吊安装采油平台模块。开出海动员会时明确:三天后从滨海石油码头乘坐拖轮出海。由于文海手上还有其它项目的工作需要完成,大部队出发时文海没有赶上,而是晚三天出海。已经去了的兄弟并没有直接去民惠海域油田作业区,而是在滨海码头锚地待命,等相关人员物资到齐后,才去民惠海域施工作业。由于锚地离陆地很近,手机有信号,可以和陆地通电话。
文海出海前一天晚上,打电话给已经上船的公司领队,了解船上吃,住等生活工作相关情况,需不需要带什么东西上去。领队电话里说:多买些涪陵榨菜带上。因为海上伙食一直都是很好的,怎么会让带涪陵榨菜呢,于是就非常奇怪的问:伙食很差吗?领队回答:伙食还行,就是每天吃肉,你带些涪陵榨菜就可以了。领队由于还有别的事情要忙,就挂断了电话。文海也没有想那么多,就去超市买了那种小袋的涪陵榨菜,共买了五十袋。
第二天中午文海按照约定的时间到码头,与另外二个潜水作业的人员一起,乘坐一条小游艇出海了。上船后问了船老大才知道,因为这次就只有三个人去锚地,项目组为了节约省钱就雇佣了他这条小游艇。这几天他每天都有拉三到五个人过去,已经熟门熟路了。
小艇很快的不到一个小时,就行驶到了锚地施工队集中的生活船跟前。船上放船舷下来,文海就上船了。另外二个一起乘坐小艇的潜水员,因为不是住在这条船上,小艇就继续行驶送他们二个人去另外的船上,离开了。上船后还是老一套的程序,人员上船登记,安全员带着看安全录像,了解船上设施,逃生通道,救生艇位置等等。
文海拿到登船卡,找到入住的房间,然后根据卡上的信息找到了自己的床位,房间是四人间。经过与领队沟通交流后知道了一些初步信息。
这艘一百来米长的挂巴拿马旗的是一条支持海上施工作业的生活配套船,菲律宾船东。由棒子国现代重工,安装施工作业项目组雇佣的船,共雇佣了二条,相同型号的生活船。民惠海域这个油田是和美丽国油公司共同开发的油田。业主民惠油田面向全球招标,棒子国现代重工,在众多竞标单位中拿到了这个海上工程。前期安装导管架,及吊装生产模块的工作已经完成。文海他们公司的工作内容是:配合安装生产模块,钻井模块,生活模块相关管线及结构。其中承包了部分工作,其余部分就是按照日费率出劳务,配合协助现代重工施工作业。
甲板上共四层,甲板下有两层是住人的生活区。棒子国等级制度比较森严,这条船的四楼是驾驶室及船桥瞭望台,后部有一个小型会议室。三楼是住的是船长,大副,轮机长,大管轮,水手长等等船上相关管理层。三楼客房住的是民惠油田作业区业主代表及现代重工项目组部分管理人员。二楼住的是现代重工本公司施工作业人员及文海公司领队,一楼有一个会议室,有业主及现代重工施工作业项目组管理人员办公室,文海公司领队也有一间办公室,还有一个供主甲板以上入住人员使用的餐厅及咖啡室。
主甲板以下负一层住的是文海公司施工作业人员,有一个供甲板以下人员使用的餐厅。负二层住的是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低级别员工。这个负一层的餐厅以前是东南亚餐(咖喱饭)为主,后来文海他们公司入住了三四十号人,增加了一个中餐大厨,提供了中餐供文凯公司中方人员用餐。餐厅分成了二个窗口,分开用餐。
卫生间里面每个马桶后面都有一个水管,供东南亚这些国家人员如厕使用。刚刚开始是不提供卫生纸的,后来中方人员提了意见,才增加了如厕使用的卫生纸卷纸。问了他们东南亚这些国家人员,才知道他们如厕完,是用水管冲洗屁股后,左手擦拭。用餐是使用右手抓饭菜就食。这个左右手使用,是他们从小就养成的习惯,绝对不会用错的。餐厅有刀叉,以前也是不提供筷子的,后来文海他们单位人员提意见,才提供的筷子。
晚饭时知道了领队为什么让带涪陵榨菜了。因为中方大厨是广东厨师,青菜非常清淡,文海他们公司很多都是北方人,太清淡的吃不习惯。荤菜都是以鸡肉为主,连汤都是鸡肉汤,所以让他带涪陵榨菜放入菜和汤里以调味。后来文凯去厨房后面的冷藏室看了一下,除青菜以为,冷冻室里面放的全部是鸡肉,堆积满了整个冷冻间。根据文海以往的出海经历来看,这次出海作业吃的方面相对是比较差一点的。
第二章
晚饭后文海在主甲板遛弯消食,晚上天气晴朗,能见度很好。能够看见远处岸边的建筑物及港口码头闪亮的灯光。根据附近周边灯光的情况看,有好几十艘船只在锚地抛锚。锚地周边停泊的这些大大小小的货船,有些集装箱船,是在等待港口有码头泊位进去卸货,有些空货船是在等待码头泊位进去装货。还有一些是在锚地等待补给后出海的船,这些船为了节约开支,都是在锚地抛锚等待的,毕竟港口码头停靠费用相对于锚地来说还是比较高的。有时候也是泊位紧张,实在没有泊位停靠,等待好几天也是正常现象。
文海入住的这艘施工作业用的生活配套船,体积不大,只有五、六十米长,二十来米宽,主甲板以上高度只有十几米,没有飞机甲板。主甲板中部靠前的位置有一个吊车,供上下货使用。船尾及左右船舷边都有提供人员上下船的舷梯口。
第二天晚上这艘生活配套船启航驶离锚地,经过近十个小时航行,天亮时抵达民惠油田作业区施工海域。早上九点左右,船的右舷靠上了现代2000浮吊船,通过舷梯文海领班与领队二人,上去开生产施工作业及安全会。
民惠油田作业区这次有二个导管架上部模块同时同步安装,文海他们公司共二个安装施工队伍,分别在二个模块上作业。另外一个安装施工队,住在同型号另外一艘姐妹船上。他们施工队也上来了领班与领队共二个人来参加会议。现代2000浮吊船的会议室很大,参加会议人员有五,六十人。有民惠油田作业区业主代表,现代重工项目经理及其管理人员,还有现代重工项目组雇佣的各承包,分包施工作业队伍等分别来自三十多个国家的施工管理人员。
首先是作业区业主代表讲话,然后是现代重工项目组经理讲话,他们主要是强调安全施工及工程质量方面的要求及规定。有的施工作业队伍,提了一些施工作业相关问题,现代重工项目组解答及协调。会议开了二个多小时,没有多少具体施工内容的会议为什么开了这么久呢?会议除了国语是主要用语,还有英语,韩语也是主要用语。业主代表是美丽国人,使用英语讲话。现代重工项目组管理人员都是棒子国人,使用韩语讲话。部分施工作业队伍是中方人员,使用国语。这样一来会议就有好几个翻译了。国语翻译,英语翻译,韩语翻译。有德国人,法国人,印度人,英国人,菲律宾人,斯里兰卡人,意大利人,荷兰人,挪威人,俄罗斯人等等。小日子国自己还有一个日语翻译。所以会议很费时间的,感觉像是在开一个联合国会议。
这个会议结束也到了午饭时间,文海和领队一起去餐厅用餐。现代2000浮吊船餐厅非常大,可供二三百人同时用餐。打饭窗口很多。分别有西餐,中餐,东南亚餐,韩国餐,高级别管理人员单独还有一个小餐厅,共五个打饭窗口。中餐荤菜以猪肉,鸡肉为主。西餐是牛排及鱼肉。东南亚餐是咖喱饭菜。韩国餐韩国泡菜是必不可少。除中餐有白灼青菜以外,其它多数是蔬菜沙拉,水果沙拉。以及各种水果,各种饮料,面包蛋糕饼干等各种点心。这个现代2000号上伙食就相对好很多了。
饭后文海与领队饭后回到了生活配套船上,船上的兄弟也吃过饭了,大家午饭时间都是一样。稍事休息后,船已经行驶,靠上了导管架。由于每天都要上下导管架,所以搭建有一个脚手架走道,供人员上下班行走。今后每天上班时间过来这边施工,下班后回去生活配套船休息。
文海与一起施工的四五十号兄弟,从导管架上楼梯去到生产模块,到生产模块最上部主甲板集合开会。甲方现代重工项目组棒子国负责人,通过韩语翻译说了一些施工作业相关规定及要求。然后文海公司领队,补充了一些施工作业注意事项。之后文海根据施工作业内容,把兄弟们分成若干施工小组。就开始施工了。
文海他们的施工作业内容包括:生产模块配合现代重工项目施工人员作业。配合电气师,进行动力电缆,配电箱柜,电机线路,照明等动力线路布线连接及设施设备安装等电气相关工作;配合仪表师进行信号电缆,控制电缆及仪表管线,仪表盘柜,各种计量表,信号电源线连接,安装及中控至各用户控制信号确认等等仪表相关工作。配合机械师进行电机对中就位,各种泵,阀等机械设备安装就位,等机械相关工作。
目前现代重工项目组已经完成的工作包括:生产模块吊装至导管架就位,主体焊接固定已完成;生产模块上部生活模块,主体吊装焊接固定已完成;钻井模块吊装固定已完成。井架吊装安装固定已完成;两台吊车的安装固定已完成;下一步工作内容包括:各模块之间水,电,油,气及部分设备连接安装固定。其中生活模块生活区房间能够正常使用,属于最优先级别。
首先一步是把生产模块生产甲板主发电机调试好,与海水提升泵动力电缆线路接通,能够正常使用。以提供生活区消防水,接通连接生产模块与生活模块之间消防水管线。生产模块下甲板还有一个淡水储存池,也要接通连接上去至生活区;其次是房间照明灯具及各种电源线,从生产甲板发电机房至生活区配电柜接通连接,提供照明及其它设备电源;之后是仪表信号电缆,仪表管从生产甲板仪表间至生活区仪表控制柜连接接通进入,提供气体以供生活区一些气动设备使用。
以上这些作业内容,都是现代重工项目组施工队伍自己在干,文海带领的队伍提供了十几个相关工种人员,配合现代重工项目组队伍施工,项目组自己也有二三十个施工作业人员。生产模块有底甲板(下),生产甲板(中),主甲板(上)共三层,基本上是每一层都有人在施工作业。生活模块也有施工人员,生活区共有四层楼,四楼顶有淡水柜,空调机间,飞机加油枪,消防柜等设备,最上面是飞机甲板。
生活区一楼配套有厨房,储物间,冷冻室,餐厅(兼会议室),平台总监单独办公室。生产监督,维修监督,安全监督共用的办公室,电报房,医务室,资料室,吸烟室,更衣室,卫生间等;二楼三楼都是住人的房间,每一层有十几个房间,共有三十来个房间,每个房间都有独立的卫生间。四楼有图书室(电脑间),电视房,健身房,乒乓球桌,台球桌,卫生间等。
文海他们公司施工作业队伍还有一部分是承包的工作,包括主甲板部分生产及钻井使用的管线安装,生产模块与生活模块之间的楼梯及走道安装固定,主甲板部分结构焊接固定等等工作内容。后期钻井模块及井架吊装后还有部分结构固定的工作要完成。
第三章
采油平台模块安装还在施工作中,各种通讯设施及网络都还没有信号,大家都是通过对讲机沟通。现代重工项目组租赁了一些设备包括:一台发电机供焊机,打磨机,电钻,灯具等电气设备提供电源。消防水是租赁的一台海水提升泵,供消防管线临时使用。主甲板租赁了一个淡水柜,从文凯他们入住的生产配套船通过高压,打入淡水柜。供氩弧焊机冷却水和卫生间等处使用。施工中使用的各种工具,设备是装在集装箱式工作间内吊装至各模块甲板上的。
生活配套船上有办公电脑,有卫星电话,为文海他们项目施工提供帮助。每天晚上下班回到生活配套船上,文海还要去办公室工作一些时间,主要是电脑查看一下图纸及与领队沟通协商第二天工作计划,汇报今天的工作内容以便于领队发邮件给本公司陆地领导。船上提供有公用卫星电话间供大家使用,由于费用比较高,私人电话每次通话通常限制在五分钟内结束通话,工作电话倒是不限制。
生活配套船主甲板上有吸烟区,一楼也有吸烟室,有咖啡室。咖啡室提供各种茶叶,咖啡豆,牛奶,糖等,还有饼干,巧克力等点心。有意式卡布奇诺咖啡机。每天晚上闲暇时间文海都要喊上抽烟的同事,去咖啡室打一杯有奶泡现磨的卡布奇诺咖啡。然后端着咖啡去吸烟室抽上几根烟。每天早晚两顿饭是在这艘生活配套的上吃的,中午则是船上配餐人员把打包好的盒饭拿到生产模块甲板上供大家食用。每天早晨上班时从船上带几箱瓶装矿泉水,到施工作业现场供大家饮用。
早晨七点文海公司施工作业队伍,在船甲板上站好队,由领队和文海开早会,领队主要是讲甲方项目组提出的一些施工中的要求及规定,劳动纪律,安全注意事项。文海领班主要是安排每个人的作业内容和质量及进度要求。基本上海上的领队是与陆地公司领导及业主,甲方沟通协调,主要是对外。领班是分配队伍里每个员工具体的施工作业任务,跟进进度及质量,主要是对内。
现代重工项目组棒子国施工作业人员,也是同时在甲板上另外一处地方,所有施工二三十个人员,站成一圈先踢腿弯腰活动一会,然后开早会,会后上平台施工。这艘生活配套船平常都在导管架旁边一海里左右抛锚的,以保证不会发生碰撞。
早会后大家就离开生活配套船,登上平台施工作业了。这天主甲板上生产模块与钻井模块之间加强的钢结构,有一段结构加强已经焊接完成。需要向现代重工项目组质检员报检,检验合格后进行下一步施工。文海用对讲机喊话,现代重工项目组质检员到现场检验。质检员到了现场,对照施工图纸,用卷尺测量了尺寸,然后喊来了韩语翻译,通过翻译与文海沟通。
因为大家都是住在同一艘生活配套船上,之前在甲板上文海与这个本国人翻译有过交流。这个男的翻译二十多岁,一米八左右的高个子。知道了他是住在滨海海油港口码头附近不远的区域,离文海住的公司宿舍没有几站路。前面几天经常在生活配套船甲板上碰到一起聊天,大家很熟了。但是今天在现场翻译时,他就好像变了一个人一样,牛逼哄哄。说这个施工质量这里也不行,那里也有问题,就是不给通过。
文海不懂韩语,不能直接与棒子国的这个质检员沟通,交流。只能通过翻译。翻来覆去与翻译说了很久,就是说不明白。之后质检员有别的事,没有在报检单上签字就离开了。文海后来单独与这个翻译说,都是按照施工图纸要求制作的,他就是说不行,到底哪里不合格也说不出什么名堂来。就这样这个工作就暂停了,下一步施工也不能够继续进行。
晚上下班回到生活配套船上,文海与领队商量。目前完成的部分工作,要质检员签字确认后,才可以进行下一步施工。这项工作由于是公司承包的部分,要着急进行下一步施工,不然就会怠工,影响施工进度。二人想来想去也没有什么别的好办法,只能是文海明天与翻译和质检员问清楚是什么问题给解决了,然后想办法把字签了,先进行下一步施工。
第二天上去到平台,文海安排兄弟们先干别的工作,然后他去找质检员与翻译沟通。从上面生活楼一直到生产甲板下面,来回找了好几圈也没有找到翻译和质检员,对讲机喊了好几遍也没人回答,也不知道他们是不是故意躲避着不见。文海没办法,只能在生产甲板楼梯口,大家上下的必经之路上等他们二人。
等了快半个小时,才看见翻译晃晃悠悠从下面过来,文海就喊翻译说检验这个事。也不知道什么情况,翻译今天说话趾高气扬的,而且出言不逊,文海与翻译就吵了起来。翻译也不知道哪里来的底气,开口就骂开人了。文海气不过他骂人,一个大脚丫子就跺在了翻译胸脯上。把翻译跺倒在甲板上了,可能害怕后面继续挨打,翻译从甲板上爬起来就跑走了。接着就听见他在对讲机里面喊领队,文海到领队跟前就把今天这个发生的事,前前后后说给了他听。领队也知道这事情的大概情况。领队比较硬气的说:这个事情不用怕,我去与项目组沟通。
领队去开会回来后,告诉了与项目组沟通的结果是:文海去附近另外一条生活配套船上,与那边的领班对调,去另外一个采油平台工作。之后文海和领队,使用一个单独的对讲机频道,与另外一个平台施工的领队和领班,沟通了这个事。
下班回到生活配套船后,收拾好东西后,一艘穿梭的拖轮把文海送去了另外一个生活配套船上,把那个采油平台的领班送了过去,完成了领班对调。
两个相同的采油平台同时同步施工作业,两边施工内容和作业进度也是差不多的,文海很快就上手,开始领班的工作职责。
过了几天领队告诉文海说,这边的领班对调过去后,施工中和那个翻译也搞不到一起,吵的不可开交。现代重工项目组认为那个翻译不合格,解聘了那个翻译,已经送回去陆地。那个翻译是项目组通过中介聘用的临时人员,通过这次事情才了解到,以前他没有海上施工作业翻译的经验。学的韩语是国际外贸,很多工程专业术语根本不懂。毕业好几年了,一直没有找到工作,无业游民,而且第一次出海。后来这次出海作业结束回来酒店喝酒时,同事开玩笑提起和韩语翻译发生的这个事情。三十多岁的文海回答说:再来一次还是会大脚丫子跺他身上。前半生不怕,后半生不悔,才是我们该有的人生态度!(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