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1
合作社联席大会上,憨二佬开场说道:“越来越多的村民成为网红,活跃在各大视频平台,直播带货的变现能力一次次刷新公众想象,改变着乡亲们的命运。直播间为主播带来了鲜花与掌声,也带来了压力,我们要将其转化为训练的动力,用更精彩的表演回馈给观众,这条路没有终点。”
杨见水说,我连续看了几场阳戏,总觉得还是以前的老一辈演员演的好些。看了他们的演唱才知道现今阳戏都是简易演唱法。高难度的曲牌改版改调子了,汉戏不像汉戏,话剧又不像话剧,没有原汁原味的阳戏味道了。杨秀珠说,九十年代我看过的湘西阳戏演出,和今天的演出对比一下,各有所长。现在舞台布置和演员装饰,要比以前的好,表演风格有自己的特点,但高八度和假嗓音以及演唱的气度,要比老艺人差多了。还是老调好听些,好多调子改了没有原味了。憨二佬说,湘西阳戏原来有十八个曲牌,可今天各剧团会唱的曲牌已不超过五个了。其它的呢?难道都失传了?在保持原有阳戏特色的基础上,需要改板,晋级,不能一味的原地不动,不断丰富阳戏曲调非常有必要。“阳戏比天大,心领神会。如果不专业,我们就会是特别容易被淘汰的那拨人。”高启慧说:“用玩的心态搞创造,才能摆脱拘束,找到更多灵感。”杨见云说:“我从小就喜欢阳戏,就想在剧团里干,不管干什么。我们没有刻意营销运营,这个数据,让我觉得很惊讶,是阳戏自带流量,与年轻人的时尚消费撞出了火花。一场令人拍手叫绝的演出,为台上演员带来赞誉,也为台下一群人的职业生涯带来荣光,而我们往往站在聚光灯照不到的地方。”
杨秀珠说:“直播风口,或者说行业野蛮生长的时代过去了,但几乎所有平台都在全面加强对直播电商的投入,直播带货的风口似乎依旧在路上。没有专业化运作的团队精心策划,没有专人运营推广,我们都感到力不从心。平时不仅要忙着想脚本、出镜、剪辑等内容制作,选品、收果、联系发货、打包、客服等带货全程都离不开。”杨见天说:“单打独斗太累,也越来越难以维持现在的体量。我们必须建立一个比较契合的团队。今年前半年销量差,一天平均就卖个千把块钱营业额,几乎不挣钱。”杨秀华说:“不是没想过成立团队,团队每天都固定卖货十多个小时,最后货没卖出多少,却因为没精力更新优质视频内容而掉了不少粉。”小南瓜说:“粉丝帮我们选了这条路,通过互联网改变着我们的命运。回归大山带农货才是最适合的。”薛二娥说:“像霉豆腐、米酒、小鱼干这些小作坊生产的,缺少可靠的生产资质,批次质量难把控。产量少且不稳定。网友订单都下了,不能今天有货明天没有,必须调整带货的品类,保证一定数量且稳定地出货。”
二嘎公说:“舞台工作很琐碎,需要工作人员认真细致,有绝对的敬业精神,脑子活,上手快,手脚麻利,思维也要足够灵活。在直播中,不分台前幕后,点燃年轻人对湘西阳戏的兴趣,也许可以从来这儿喝杯咖啡开始。在这个行当,带货只是一部分,主播品行相当重要。在直播间塑造人物角色,主播要向观众传递思想、传递精气神,演戏先学做人。”作为合作社理事长,憨二佬最后总结道:“根据大家意见,确定以下几点:一是成立专业化运作团队。由一个比较契合的专业团队负责精心策划、专人运营推广。二是建立专门的队伍,解决农货的‘小散乱’问题。负责选品、收果、联系发货、打包、客服等带货过程中,看似琐碎的小事,确保直播带货能顺利完成。三是流量共享,发扬杨家班血脉相连的艺术团队合作精神。从什么都没有的舞台到装台完成,再到直播演出结束,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舞台的最终呈现效果靠团队完成,需要一点点调控。舞美装置、软景、硬景、灯光、道具、音响等等,资源共享,统一协调直播演出,每个环节分工明确,每个人专情投入缺一不可。”憨二佬代表合作社的最后决议,大家举手表决一致赞同。这次会议及时解决了大家遇到的共同难题。
小南瓜喊道,欢迎进入秀珠直播间。挥起你的双手,跟上公屏的节奏。啦啦队准备好了吗?有请咱们今晚的主持人闪亮登场。杨秀华说,兄弟们,大哥大姐都来喽。看你们直播很久了,我就想来这边,看下有没有机会交个炸的啊。哇,我看到大家都好嗨哦,我在后边跟着也一起嗨起来了。小南瓜说,我从来直播间,我就找不到自信,但今天我见到你魅力四射的那一刻,我找到自信了。杨秀珠说,我是带着才艺来的。她一条腿蹬着门框的右下角,另一条高高跷在门框的左上方。像是撕开了翅膀的鹰一样绷成一字状。随着灯光闪的节奏,还一次次变成了反弓形。杨秀珠随时随地都能高高地端起一条腿来。脚尖随便就能够着鼻尖,还一边在“咦咦”地喊嗓子唱着歌。小南瓜笑道,杨秀珠是一个能唱能跳,能说能笑的主播。她太会直播了,直播间里这么开心的氛围。家人来了,我们继续表演,继续玩。我们该互动就互动。点赞太多了,家人都到直播间来支持了,氛围更加热闹起来。杨秀华说,来一段带劲的舞蹈吧,嗨一点,你来个大摆身,能不能做得到?杨秀珠说,你干嘛?你想把我直播间整没了。小南瓜说,兄弟们稳住啊,憨二佬在后面老兴奋了。他没上酒吧学习几年,我都感觉他不是那样疯,这个不能表演,柔软的蛇女都不行,你以为你能行啊。小南瓜说,准备好了吗?期待黛怕的表演。黛帕说,我给大家表演一个阳戏吧,我戏服已经穿好了,我来一段阳戏啊。黛帕鹅蛋脸,身材高挑,肤白貌美,舞姿优美,形体动作一气呵成,一招一式都有技艺,一眉一眼都能传情,表情和眼神顾盼生辉。
此时,杨见云站在聚光灯照不到的地方,为秀珠直播间配戏,跑龙套。一场令人拍手叫绝的直播,为杨秀珠带来赞誉,也为屏幕外另一群人带来荣光。杨见云负责舞台监督,协调演出。他从小就喜欢阳戏,在他那里戏比天大。舞台的最终呈现效果靠团队完成,杨建云一点点调控。舞美装置、软景、硬景、灯光、道具、音响,每个环节他都心领神会、专情投入。从什么都没有的舞台,到装台完成,再到直播结束,他耗费大量时间精力,发挥着血脉相连的团队合作精神。看似琐碎的小事,也会变成关系演出和直播是否能顺利完成的重要因素。杨建云脑子活,上手快,手脚麻利,每次都能很好地完成任务。
2
杨秀珠对杨见花说:“演出海报已经贴出了,赶紧做好戏服。”二嘎婆听见杨秀珠要做戏服,痛惜地说:“哎,好手艺都快要失传了!”湘西阳戏中不同的角色有固定的戏服,戏服表现不同人物的特征,更准确地塑造人物形象。盔头都镶有精美的“点翠”,搭配各色“珠花”和“绒球”,为角色的形象塑造增添独特的韵味。杨见花当然知道,不同角色应该穿着何种服饰宁穿破,不穿错,让观众一眼就能识别。湘西阳戏戏服结构严谨,在图案的色彩、刺绣装饰技法上都异常柔和精致,具有独特之处。做阳戏戏服得先从人物分析入手,用戏服的样式、色彩、图案等元素去塑造人物,设计出符合人物形象的演出戏服。阳戏戏服装饰精美的彩色图案。这些图案通常以粉色、蓝色和金色等对比色彩点缀,以增添视觉上的丰富性和层次感。通过复杂的刺绣工艺完成的图案,搭配珠片、金线或其他装饰物,具有极高的手工技艺才能表现出整套戏服的华丽度和立体感。杨见花很惋惜地告诉杨秀珠:“如今会刺绣、会做戏服的人越来越少。除了几个老绣娘没有几个人能做这复杂的绣花活儿了。”
二嘎婆已年迈做不动戏服了,她小心翼翼地取出一个红漆皮箱,从中翻出几件丝绸面料的宽大戏服,细细抚摸她收藏的几套昔日制作的精美戏服。湘西阳戏服饰“错彩镂金”的独特装饰美,展现着土家民俗丰富的艺术内涵与独特魅力。不同的角色所穿戏服的颜色、图案、纹理都不一样。二嘎婆将戏服铺开在桌面上,金丝银线绣成的龙凤图案、水波纹理,做工考究、刺绣精美、色彩华贵,令大家惊叹。“做戏服需要十八般武艺。”二嘎婆说:“单就服装,选料、染色、画图、放样、刺绣、裁剪……十余道工序。就头上那顶头盔,她做了整整三个月。要把一身行头纯手工制作下来,没有一年半载怕是完不成。”杨见花翻出几包收购来的老式传统手工绣片,有枕巾、童帽、围裙等,图样花纹、针线工艺,用的都是手感柔细、颜色艳丽的丝线。能收到这样的纯手工绣片吗?如果是纯手工的老绣,它年份已久布料易损坏更不好加工就只能收藏了。每个剧团都会有一些压箱底的老戏服。这些戏服破损严重,已经难以登台。但这样的现在也少之又少。他们走乡串寨从苗民家里收藏老一辈们使用过的绣品。没对比不知道,一对比就不得了,现在绣的针线都好稀,颜色也不好。以前的绣片就厉害啦,针脚好,花边好看。可惜的是,现在有钱也买不到了。
杨见花说,现在戏服制作追求舞台效果,往往忽略了它的艺术价值。一件戏服就是衔接传统文化的活化石,它既包含了制作者的手工文化,又包含了朝代文化、民俗文化,其实是件艺术品。为艺术而作,怎能不精心推敲?杨秀珠不甘心地说:“戏服中那么多美好的传统元素,难道就这样被湮没?把戏服的文化元素融入生活,打造传统文化和现代审美相结合的新戏装。”戏服是剧种的一种文化符号,湘西阳戏丑旦戏居多,戏服多用小袖口,能够突出丑角的滑稽动作。衣背处的祥云,衣襟上的流水云,衣摆处的云河……戏服的图案融入了吉祥纹饰,版型更为自然流畅,寓意吉祥的同时加深服装的历史文化感,一阵复古之风袭来。
剌绣的染料取自于植物的根茎叶,染制丝线布片时,染色工艺很难染出极鲜极纯的色彩来,苗族剌绣中就不可能出现鲜红、鲜黄的鲜艳顔色。杨见花反复比对筛选,发现椿树的红色,黄莲根的黄色鲜艳亮丽。她在戏服中大面积的运用大红、柠檬黄、绿色主色调与对比色进行配置,这样戏服的色彩更为艳丽,给人以温暖欢悦、喜庆吉祥的感觉。杨秀珠的动作变得更加迟缓,修长的裁剪刀分量不轻,拿在手里并不服帖,而丝滑柔软的布料也在手中不停逃窜。好不容易将布料一分为二铺平一看,边缘却参差不齐,被她硬生生锉成了锯齿状。“你下剪太慢,不够流畅。”看着有些泄气的杨秀珠,杨见花接过裁剪刀帮忙修正,只见她刀尖向下“嚓嚓”地快速下剪,三两刀就把花片的边缘修得整整齐齐。处理完花片,她坐到缝纫机前,心里提前画出针线的走向,手脚协同配合,操作机器时胸有成竹。缝合、拼接是让戏服从平面走向立体的关键步骤。杨秀珠的表现同样不理想,不仅脚下踩得犹犹豫豫,手上也没谱,缝出来的线歪歪扭扭似蚯蚓。她瞪大了眼睛小心捏着缝针,用红线串起两颗珠子,再接上一根小流苏扎在戏服的领口处固定。捏着米粒大小的珠子时,她恨不得手指能够缩小几号。就这样重复几次,她缝完一串挂件兴冲冲地“交作业”。杨见花说:“做得还不错,但是你看针线的痕迹都留在了戏服外侧。”杨秀珠定睛一看,杨见花果然一针见血:红线裸露在领口外侧,她缝制的时候竟完全没有注意到。平时被忽略的小问题会被放大,一小截裸露的线头就可能破坏戏服整体的美感。杨见花说拿起打火机烧掉多余杂乱的线头。杨秀珠便拨动打火机,用火苗尖对着一串线头的顶部快速一蹭,原本蓬松发散的线簇立刻缩紧。杨见花自如地运用多种针法,在用色和构图上创新,把刺绣技术与现代的审美需求相结合绣出不少创新作品。纯手工制作花费时间,她们的绣品都是用平绣、挑线绣、边绣、打籽绣的技法一针一线绣制的,看似简单的针法拿捏不好就会斜倒。
杨见花绣制的针脚、针法按传统技艺方法完成,非常立体、生动、好看。黄色金绣的大凤袍代表至高无上的高贵,体现皇家的华丽与威严,人物视觉一目了然。小巧精致的花草刺绣代表着深埋在心底、不敢表露但又热烈深沉的爱慕之情。湘裙流水、石榴风动的戏服暗含了人物复杂多层次的心理表达。青衣长帔与青色褶裙达到色调上的统一,代表人物心中所有的凄凉悲苦,营造出人物场景融合的舞台意境。白色素净的软布官服配以蓝色的水波纹刺绣图案,表现清廉正直的官员形象。红色金绣的文官蟒袍突显出权倾朝野的权臣威严。暗灰黑色的员外服充满灰色调的忧患败落。文官绣飞禽、武官绣走兽,不同禽兽的图案说明官职的不同等级,还有不同种类的头盔、靴鞋、战旗、玉带都有配套的服饰。色彩斑斓的戏服对演员塑造角色起到了烘托作用。展现在舞台上的服装,在传承古法的基础上又符合现代审美的潮流,让观众在欣赏阳戏剧情的同时体味着服饰之美。
3
五月炎夏,会议室的门窗和桌面,杨秀珠都用手巾至少擦了三遍,然后用纸巾又擦避免留下各种痕迹。椅子也是擦了很多遍。椅子、茶杯、座签、笔、笔记本都拉线进行摆放,前后左右都摆成直线。茶杯把柄都朝一个方向。物品摆得像接受首长检阅的士兵一样整齐。地板拖了很多次。投影仪及手提电脑、电线插板、音响、话筒都调试了很多次。室内还特意地提前摆放了多盆花草。玛伦女士率领的联合国非遗专家一行来的前一天,政府对会场进行封闭不准任何人进入。湘西边城机场进港航班“过水门”仪式感拉满。航班稳稳地降落在机场。联合国申遗专家玛伦女士一行人走下飞机。有关负责人和文明旅游志愿者们,一边热情地为她们送上祝福,一边赠送红彤彤的福袋,整个机场到达大厅洋溢着欢快的气氛。憨二佬将行程精确到五分钟内,每五分钟所到达的地点、每一个环节将要开展的工作包括递送矿泉水、播放音乐、专家临时提议活动,事无巨细都设计和安排得井井有条。来到石头寨,玛伦女士参加了土家族民间艺术团组织的拦门仪式,品尝了土家族醇香的米酒。在摆手堂前聚满了村里的百姓,人人能跳摆手舞、会唱土家歌、会用土家语对话。土家族毛古斯舞雄浑粗犷,土家族打溜子刚劲激昂。玛伦女士观看了毛古斯舞、铜铃舞、咚咚喹等土家族原生态民族文化展示展演节目,感受民族文化的神奇魅力。
二嘎公向玛伦女士解说着湘西阳戏的唱腔“九腔十八调”。最具特色的部分又称“金线吊葫芦”。真假声结合的唱法,每一句唱词的后半句用假声演唱,唱词部分用真嗓,拖腔用假嗓,唱腔跳跃性较大。“小嗓子”唱腔的头两字用真嗓然后转入假嗓。唱腔多用高音区,唱词的尾部旋律急速上扬欢快喜悦地进入假嗓。叙事、抒情时,唱词旋律先下行,后上扬较为平稳地进入假嗓。为了假嗓演唱的需要,无论句末落在何种韵辙上都要加上“啊、呀、哪”之类的叹词。实际演唱中“当家调”男女不分腔形成导板、哀子、一流、二流、三流、流水等板式变化。“闺中深住十八年,日夜思春倚栏杆……”二嘎公以宫调式上四度、下六度跳进的旋律唱一段《挑女婿——红梅提亲》中小姐张莲英挑幕前的唱段,这是整出戏的开场,五声音阶,节奏自由。在开头抒情、叙事时运用导板,来交代身世。紧接着他用“金线吊葫芦”的唱法唱《斢妻嫌女》第二场片段,两句腔一句词,速度较慢地示范湘西阳戏中典型的正宫一流,每句句末都用假声演唱翻高九到十一度。然后他稍微加快了速度,用二、三度级进,一板一眼,一句腔一句词地唱起了《桃花装疯——天六面相》中的正宫二流唱段,音区较高,且每句句末挑高用假声演唱。表现出乎意料、大喜大悲的情绪。唱到《桃花装疯——天六遇险》时同度叠置,字少腔长,曲调凄凉悲伤,他用阴调表达着急切的心情。二嘎公再度稍微加快速度,用小花脸的专用唱腔“小丑调”唱着《挑女婿——花溪相亲》,以四度跳进的旋律一句唱词一句唱腔,风格诙谐、滑稽、俏皮。最后,二嘎公活泼、轻快的唱一段《挑女婿》,大跳音程上五度与下五度连续出现,他用《赶调》的一字一音来表现急切,昂扬的情绪。二嘎公演唱阳戏时,遇到升堂、发兵、点将、开打……场景气氛热烈时,杨家班以唢呐与锣鼓合奏。文戏表演中以竹笛加上弦乐伴奏,以小锣、小鼓、碰铃以活跃气氛。小镣子和马锣加花击弱拍点染气氛。在武场中还加上打溜子、打围鼓这些民间锣鼓乐。
玛伦女士一看二嘎公就是老戏骨,这才是真正的艺术家的表演。老戏骨的阳戏演唱气质就不一样,演技非常好,嗓子洪亮,表情到位。二嘎公是德艺双馨的湘西阳戏传承人,老人们特别喜爱他的戏。那个年代阳戏剧团的师傅地位高,二嘎公才是老百姓心中的明星,被一群老人围观了。老戏骨很接地气,是真正的好把式,这时他们找到了年轻时候的回忆。“咿呀,呜哩哇啦!”观众们高声喊道:“让你独唱了,你就别客气了,话筒都拿到舞台正中间了。只有真正的非遗传承人才配有如此高规格待遇。”二嘎公神情肃然地拿起话筒说道:“祖训回响千年:给我们留下金银,终会有用完之时;给我们留下牛马牲畜,也会有遭瘟疫死亡之时;就给我们留下阳戏歌舞吧!只有祖宗的文化才是我们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精气神,我们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它。”二嘎公每到一处都受到观众围观与追捧。很多年没有这么快乐热闹的场面了。这是非遗传承在人们心中强烈热爱的写照。玛伦女士说,老戏骨要传徒弟,不然过些年这些精典文化也要丢失了。
阳戏植根于乡土,它的声腔艺术与方言、地域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唱腔的起源、发展都扎根于土家苗族的文化土壤中有其独特风格。在演唱时,杨秀珠对于唱腔色彩、韵律,行腔、音乐旋律都把握精准。她气沉丹田形成一个颤动的腹压,将胸腔产生的气息经喉腔形成一种“提着气”的“波浪音”。这样的行腔可以避免气虚声散使得声音富有美感,弹性十足。杨秀珠的唱腔细腻婉转,朴实动人,在舞台上留下了众多精彩的唱段。生活化、口语化的唱腔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在演唱上也突破唱词的格式使演唱变得非常灵活。玛伦女士夸赞杨秀珠说,唱得太好听了,民间失传的文化艺术让杨秀珠激活了。美女表情到位,调子优雅,人美调雅,着实迷人。玛伦女士看到杨秀珠唱得太好,表演得好有气质、步伐准,动作灵活,手技,表情及表演相当到位,一看就是有扎实功底。她夸赞这才是真正的阳戏,从唱腔到伴奏,从假嗓到尾音,一板一腔一调都很到位。不管从折音,表情动作,服装穿戴哪个角度看都是完美的。杨秀珠上台就入戏,她笑如烟霞,表演精彩,唱得好听,每个动作都很入戏。
当地村干部、村民的发言内容都经过审定了无数稿,座谈会也演练了好几次,提出的很多问题都得到了整改。利益相关者座谈会上,玛伦女士与当地村民、非遗保护管理相关单位负责人座谈了解各方诉求,权衡对非遗文化的发展影响。会场安排地点更换了好几个,最后定在风雨桥上。会前几天,憨二佬进行了多次预演。桌子、椅子、笔记本……连垃圾筐的摆设都细致入微。玛伦女士询问得很仔细,会议超过了预定时间,天色慢慢黑下来,大家用手电筒照明继续开会。杨秀珠向玛伦女士介绍说,湘西阳戏的演唱特点为“金线吊葫芦”的演唱方法,演唱中真假声相结合,唱词用真嗓,拖腔用假嗓翻高八度。经过多年探索,内容上紧贴当下的生活,湘西阳戏走出了新路子。培养年轻人演戏容易吸引粉丝,年轻人有活力,朝气勃勃,声音甜美。瞧又来一个小花旦,一次比一次进步。学员们正在进行身段基本功的练习,从压腿到文步再到亮相,一套动作下来已是满头大汗。憨二佬说:“我们一年有近三百多场阳戏演出,今年至今为止已经演出了一百六十多场。”憨二佬感慨道:“培养一个好的阳戏演员很难,这些孩子们身上倾注了二嘎公的心血和希翼。”杨秀珠从翻译那里得知玛伦女士喜欢喝灰色咖啡,立即将几袋咖啡送到了她下榻的酒店。一切都按照预定方案进行,现场考察非常顺利。乘船途中,玛伦女士看见村姑洗衣场景,她在松柏古道步行时与穿土家族服装的过路老人、唱山歌的儿童擦肩而过。
夏日的石头寨宛如大自然打翻了调色盘,晴云雨瀑、晚霞暮色与流水人家相映成趣。摆手堂前猴儿鼓舞动如风,阳戏高亢悠扬,溜子声声节奏铿锵,绣娘的指尖翻飞,银匠在雕琢岁月……石头寨的一砖一瓦都在诉说着古老的传奇。土家苗族服装的色彩鲜丽,刺绣手工技艺精湛,银饰造型精美看起来显得十分端庄。一些出门务工的绣娘相继返回家乡。他们以家庭为单位,有的参加合作社,有的办起了苗绣或土家织锦作坊。做成的绣品在非遗市场交易,有的直接向游客兜售,有的向商贩销售,还有的售给喜好土家织锦和苗族刺绣的收藏者……乡村的交易物品无非是布匹衣物、粮食、五金杂货、肉果菜蔬之类。趁着四乡八里来赶集的场合,成群结队的姑娘、小伙在集市上晃悠,曾经冷清了的“边边场”又热闹起来。花带、绣品、土布或绸缎布、咔叽布做成的传统样式的成衣、民族银饰品和外地舶来的小饰品,琳琅满目地摆放在几块简易的木板搭成的小摊子上,汇成一条长廊。花边、被面、孩帽、荷包、围裙和帐檐,这些苗家姑娘和土家幺妹的主要装饰品。绿叶配红花,紫是骨头绿是茎,配上红黄亮晶晶。花纹图案取材于自然界的花草虫鱼和神话中龙凤麒麟,色彩鲜艳夺目,栩栩如生。用平绣和插针针法绣成的一朵朵尖的、圆的,开得正艳的牡丹花,走线的方向顺着花瓣的形状。先用平针绕边绣叶子的筋脉,交叉平针后向着不同方向绣。花和叶子的颜色有深浅,红的、黄的、紫的花还要有点绿叶配。不同粗细的绣线分开摆放,复杂的针法,每次穿线都容易打结。绞边的时候把绣花布边反面向里折,缝合时平平整整。同一个绣娘绣同样的线、同样的图案,绣出来的一百朵花有一百种样子。在非遗集市上,土家织锦、苗绣、竹编、土陶、蜡染……非遗手工品琳琅满目。玛伦女士走进银铃叮当的旅拍店,换上土风苗韵绣花服装,行走在如梦似幻的街巷里,仿佛来到了时光雕琢的秘境,无比梦幻。晚餐后篝火燃起来,牛角吹起来,毛古斯跳起来,咿呀,呜哩哇啦地号子喊起来,玛伦女士被眼前这一幕幕遥远古朴的文明所吸引,当摆手舞的音乐响起来时,热情漂亮的土家阿妹邀请她一起跳摆手舞,她欣然接受了,加入到欢快的摆手舞队伍中。看着熊熊燃烧的篝火,看着被篝火映红了脸庞的土家阿哥阿妹、阿公阿婆,翩翩起舞的玛伦女士也渐渐融入土家文化之中。
非遗项目能否通过表决,憨二佬在焦急的期待中默默祈祷。会议按照议程进行。经过专家陈述、各位委员国发言等程序,项目还在进行激烈而复杂的讨论。上午的会议好不容易结束,提请审议的五个自然遗产项目竟然没有一个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憨二佬简直不敢相信。是这几个提名项目没有完全达到世界遗产的标准?还是参加评审的委员过于苛刻,提高了标准?自己的非遗项目结果会是怎样?憨二佬忐忑不安,心里增添了几分焦虑。又经过一夜漫长的煎熬和等待,会议再次按时进行。蓝天、彩云、青山、绿水、静谧的山寨在评委眼前呈现,会场响起热烈掌声。非遗文化得以保护和发展,湘西阳戏也不再拘泥于传统的观赏模式逐渐打破常态,与时下潮流结合的阳戏剧目逐渐火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