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高仙芝封常清二人被斩首后,玄宗皇帝想到了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只是此时的哥舒翰已是年迈多病,更是落得了半身不遂的后遗症。他本就身体不适,再加上前番高封二人因讨贼失利于潼关被斩,他便极力推辞更是不敢接受任命了。
无奈皇帝连下几道圣旨,哥舒翰最后还是接受了任命。以田良丘充任行军司马,马军指挥王思礼,步兵指挥李承光等人担任属将。领军二十万,赴潼关拒敌。临行之际,皇帝亲自为其饯行,让文武百官到郊外相送,对他寄予了殷切的期望。
此时高适充任哥舒翰幕府掌书记。
杨少瑕听说潼关告急,便向河北义军盟主颜真卿此行,只带本部人马一万余人直奔潼关救援。数日之后,大军抵达潼关。
哥舒翰见到杨少瑕所带兵马大喜说道:“杨将军,真乃年少将才也!眼下潼关只需坚守,城防固若金汤。安贼叛军多次发起进攻,都是无功而返。以我之见,你可自带本部军马驻守长安东城;与我大军形成前后呼应之势,我军如需粮草辎重由你供应,你看如何?”
杨少瑕大喜道:“此计甚妙!”哥舒翰嘱托道:“你部将是大唐最后一道防线,一定要固守到底啊!”杨少瑕点头道:“老将军请放心,只要我在,长安便在!”
哥舒翰看着杨少瑕,抚须连连点头,依稀看到了自己年轻时候的样子。
班师驻扎长安之际,杨少瑕吩咐道:“如今潼关危急,哥舒翰老将军年迈多病,我欲留下四人以护老将军的周全。谁愿留下?”
萧一笑与刁洛潺二人抢先站出来齐道:“我二人虽是身体各有伤残,但是忠烈气概不输在场的诸位壮士!愿意留下!”
杨三少和杨四少也出列说道:“大哥,我二人也愿意留下!”
杨少瑕点头道:“如此甚好!就由你四人保护老将军周全,你们自己也要多加小心!”
四人领命而去,杨少瑕自带所部军士驻扎于长安东城。
潼关在哥舒翰的部署下,固守半年之久,叛军束手无策。安禄山眼见西进长安的计划难以实现,担心时间一长,会陷入腹背受敌的险境。心里便有了撤兵的打算,并且计划放弃洛阳,回到老巢范阳固守。
当时战局形势的确向着有利于唐军的方向发展,各地捷报频传。宰相杨国忠本就害怕哥舒翰将来功劳爵位盖过自己,又见玄宗对战局充满了必胜的信心,于是进谗言道:“圣上:哥舒翰一直闭守潼关不出,老臣担心他会错失一举消灭叛军的良机,从而使贼兵得以喘息恢复进而东山再起……因此老臣建议让哥舒翰领兵出战,早日消灭叛军,复我大唐江山!”
玄宗听了大喜,笑道:“言之有理!朕也正有此意!传旨下去,命哥舒翰即日出战!”杨国忠大喜道:“遵旨!”
哥舒翰接到圣旨后,再三向皇帝表奏道:“安贼久在军中,精通兵法,只求速战。倘若唐军坚守潼关,贼兵久攻不下,必定军心涣散,众叛亲离;到时趁势出击,大局可定……伏望圣上三思!”玄宗根本不听,再下圣旨催促。有了高仙芝封常清二将的前车之鉴,哥舒翰心里当然明白违抗圣旨的后果……
天宝十五载六月四日,哥舒翰哭令道:“全军出关!”哥舒翰命马军指挥王思礼和步兵指挥李承光,将大军驻扎于灵宝西原。灵宝北临黄河,南面靠山,中间只有一条七十里长的狭窄山道。
叛军统帅崔乾祐早已依山傍水精心布置好了天罗地网,只等唐军进入包围圈。六月八日,王思礼率五万马军一马当先,庞忠等将率领十万大军紧跟其后。另有三万人马在黄河北岸处击鼓助威。叛军故意示弱,唐军果然上当,一路穷追猛赶,被诱入了山道。
这时,山上无数巨石滚木凭空而降,唐军在狭窄山道上无法周转,死伤不计其数。哥舒翰见大事不妙,急命战车朝前开路。叛军早有准备,将数十辆草车点燃推下山谷,瞬间黑烟熏天!唐军看不清楚目标,只是一通弓弩乱射。后来弩箭用尽,才发现未伤到贼兵分毫。
崔乾祐又命精锐骑兵从唐军背后杀出,前后夹击,唐军乱作一团,争相溃散逃命。绝望的叫喊声铺天盖地,落入黄河溺死者就有数万人……最后上岸的军士仅有十之一二!哥舒翰命人清点军士,堂堂二十万大军,仅仅剩余八千人……可怜杨三少、杨四少、萧一笑、刁洛潺四将,尽皆惨死于叛军的乱箭之中!
哥舒翰整顿好残兵败将,重新固守潼关,想继续与贼兵周旋。哥舒翰帐下番将火拔归仁等人眼看大势已去,便劫持了哥舒翰,将他的双脚捆绑在马腹上,押送到叛将田乾真军帐中。潼关就此失陷,长安岌岌可危……
安禄山在洛阳见到哥舒翰后,大笑说道:“你过去看不起我,现在怎么样?”
哥舒翰竟然跪地谢罪道:“陛下乃是拨乱之主,天命所归!我愿为陛下招降昔日部下将领,诸如李光弼、来瑱、鲁炅等人……”
安禄山大喜,立即封哥舒翰为司空。又下令道:“将火拔归仁斩首示众,以消司空心中的怒气!”
哥舒翰的旧将接到书信后,皆回信骂道:你不为大唐死节而苟且偷生,实在有损一代大将体面!安禄山很是失望,便将哥舒翰从此囚禁起来……
杨少瑕收到潼关陷落以及四将惨死的消息,心中大为震惊悲痛。他一面平复内心的伤痛,一面下令加固城防。为大唐最后一道防线,做好最后一战的准备!
当玄宗皇帝得知潼关失守之后,竟一时手足无措,急忙召集大臣商议对策。众人尽皆一言不发,此时杨国忠突然站出来奏道:“圣上,老臣以为西退川蜀方为上策。其一,蜀地是臣的老家,臣颇为熟识;其二,蜀地易守难攻,比较安全;其三,蜀地物产丰饶,我们可在此养精蓄锐,再后图中原可也!”
玄宗乃大喜道:“传旨下去,西退蜀地……”于是,皇帝带着贵妃姐妹、皇子皇孙、公主妃子以及少量官员近侍,从延秋门往西仓皇出逃……
河北义军盟主颜真卿随后也收到潼关失陷的消息,知道长安已是岌岌可危。安禄山又命史思明、尹子奇二将率军急攻河北诸郡,各郡相继重又沦陷。只有平原郡、博平郡、清河郡三郡城防坚固。颜真卿乃召集众将说道:“如今长安旦夕不保,我欲领兵西渡黄河,诸位意下如何?”
众将齐声说道:“愿听盟主号令,誓死追随盟主!”于是整顿义军人马,离开了平原郡,西渡黄河。
杨二少之前在荆州大都督兼襄州刺史韩朝宗幕府充任驱使官,后来韩朝宗被召回长安任京兆尹,二少也随之来到长安。随后韩朝宗因为得罪了杨国忠,又被贬为高平太守,随之继任的京兆尹便是崔光远。
韩朝宗因向崔光远举荐杨二少文武全才,便被崔光远留作随身近侍。同时留下来的还有何功德,任侍卫统领一职。这崔光远胸中并无学术,只因在川蜀时爱好赌博结识了杨国忠;杨国忠飞黄腾达之后,他也跟着鸡犬升天,从此青云直上……
崔光远在听闻潼关失守之后,便派自己的儿子携带亲笔信,由何功德和杨二少二人护送,前往敌将孙孝哲处表示愿意开城投降。
在去往潼关的路上,杨二少趁何功德不备,一剑刺入后背将其杀死。冷笑说道:“你这狗贼,能活到今日已经算便宜你了!”崔光远的儿子崔无常见状大惊失色,正要逃走,也被二少一剑刺死。
二少从崔无常怀中搜出那封投降信,揣入自己衣内。心中打算以到洛阳向安禄山献书为名,伺机刺杀安贼,叛军势必大乱。既已打定主意,便径直走向了敌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