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爸,你说我们村里年纪最大的是谁?”
漫无目的的聊天中,我忽然问了他一个问题。因为我突然想起来我爸已经快五十岁了,而大伯已经六十多岁。
大伯现在的年纪比小时候的外公的年纪都大,我在记得外公年纪的时候,外公似乎才五十四岁,他的头发还是黑的,现在外公已经七十多了,头发几乎都是灰白的了。
转眼间,时间已经到了这个阶段了吗?我的心情有些复杂,忽而想起了家乡,想起了家乡的那些老人。
这个答案似乎早就印刻在脑海,老爸直接说道:“我们村现在年纪最大的是你二爷爷,其次就是你爷爷。”
“二爷今年九十多岁了。”
“爷爷今年也快九十了。”
其实听长辈说话有时候挺疑惑的,为什么对小辈称呼自己的长辈总是站在小辈的辈分,比如“我爸爸跟我说我爷爷的时候,也是叫‘爷爷’。”
以前没深思,现在想来也许一方面是方便小辈理解,另一方面也许是感情变淡吧,产生了距离感。
我爷爷的年纪我以前问过他,他说国家搞大集体的时候他差不多二十岁,我以前跟他了解过,倒推回去大概是1934~1936年,我现在记不大准确了。
父亲继续说道:“别看二爷爷今年九十多了,身体却还很硬朗,还到‘生地门口’种地,还喂得有两个猪,每天割猪草、喂鸡,样样都做!”
“二爷爷身体确实好,都九十多的人了,几乎都不怎么生病。”我赞同道。
父亲说:“我们这家年纪最大大到你爷爷兄弟俩,年纪最小的我不确定了,反正有五代同堂了。”
我感慨万千的说:“唉,一晃眼,我都是爷爷辈了。”
我爸听了一愣,而后晃过神来,笑着说道:“从你二爷爷那边算下来,你的辈分确实是这样。”
“你二爷爷有四个儿子,你大爹、二大爹、小闯情、小闯六。”
“你大爹有高兴、习书两个,二大爹有你妹娇姐、小习刚、小锰、小稳四个,闯情家好像是三个,闯六跑到云南那边去了,不知道有几个。”
“高兴家有习奎、小习景、小灰三个,现在习奎结婚了,不晓得有几个。”
“习书家小进、小婷两个。”
“你妹娇姐家三个,习刚家三个。”
我饶有趣味的听完,其实这种关系梳理,我已经听过好几遍了,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以及讲解人的不同,看待同一件事的角度也不一样,同时随着时间的流逝,家族成员之间的信息也在随时更新。
我脑海里想了下最小的那一辈称呼最大的那一辈,该怎么称呼,我遇到的一般是四代,所以超过之后我就不怎么了解了。
随后我就问道:“爸,那第五代称呼第一代怎么称呼?就像习奎家娃娃称呼二爷爷。”
我爸也有些不解,他详细梳理了一下:“我们第二代称呼第一代喊做爸爸,第三代称呼第一代喊做爷爷,第四代称呼第一代喊做老祖,难道第五代称呼第一代喊做老祖祖?我也不知道,也是头次注意到这些问题。”
我问道:“爷爷他们是只有两兄弟吗?”
爸:“他们是四姊妹,你爷爷还有两个姐姐。不过好像都过世了。”
“你妹娇姐家小剑的奶就是你爷爷的姐的女儿,也就是你爷爷的侄女。”
对于这个消息尽管我知道了,但还是有些惊讶。
我第一次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还是从小剑家奶奶口里得知的,那时她老人家来看望她舅舅——我爷爷,那时候我才知道。
我整理了一下脑海里的关系,说道:“关系这么乱吗?那小剑家妈又算我的姐姐,他奶奶也可以算我的姑妈?”
我爸听完我的感慨,肯定了我的说法。
爸:“其实我和你妈还没结婚的时候,小剑家爸爸喊我还要喊做叔叔。后面我和你妈结婚,就不这样喊了,都是称呼名字。”
从我妈周家那边来算,我妈好像还要小一点。
我扶额叹息道:“怪不得村里到处是亲戚,不是舅舅就是各种公。我以前叫我妹娇姐都是叫三婆的。”
爸:“那边更亲就往那边喊,其实都没错,只是关系有点混乱。”
我问:“我妈这边的关系是咋样的。”
爸:“他们这边周家的话,往上是两支,一支是外公这边,一支又是小剑家。”
“不是一家的,这个还不好理清楚。”
其实我大概的还是能分清楚的,当然那些年长的外嫁出去了的就不清楚了,因为很多外嫁之后很多年都不回来一次,再加上以前的交通不好,来往不方便,所以造成一种影响,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
但是新时代交通更为方便,来往就不会有那么困难,只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困难,我们这一代就是:都出去打工了,人情关系就知晓的不多。
等熟悉的老人去世,活着的人就没有多少羁绊了。
我问道:“爸,你知道外公有几兄弟吗?”
爸:“七姊妹吧。”
我说:“十姊妹。外公他跟我说过他有十姊妹,只是其中两个还是三个夭折了。以前我一直以为外公只有三兄弟,他排老二,后来我才发现,我想错了。”
“除我知道的大公,三公之外还有二公。外公还有大姐、二姐、三姐……”
“只不过现在还活着的好像就只有三公和他了吧。大姐很早就走了,大公在13年走了,二公前些年好像也走了,他的二姐好像是去年还是前年就走了。”
对于自己的兄弟姐妹去世,我问过外公他有什么感受,他说没有多大悲伤,一方面是有的关系不好,死了也没啥难过,一方面有的隔得远了,都有自己的家庭所以感情也变淡了。
其实亲人之间的关系不一定真的有多好,有的别看明面上是兄弟,姐妹,亲戚,但是关系真没那么好,再加上以前家庭人口多,竞争有时候大过亲情。
我的外公是个豁达的老人,他对于年轻人的事,他不知道的普遍保持沉默,不去干扰,在家也是潇潇洒洒的玩乐,按他的想法就是少管闲事,该死的死,不给子女添负担。
而外婆就刚好相反,她总是碎碎叨叨,忙个没完,两老口相互扶持走到了现在。
我是外公外婆带大的,我对他们的感情很深,对于她的念叨已经习惯了,都知道是为自己好,再加上很多时候都不在身边,回想的时候只会感觉亲切。
而我舅舅的儿子,也就是外公外婆的亲孙子就受不了了,那小子总是向我抱怨说他的奶奶总是那么多话,他不喜欢,他更喜欢他的外婆。
哈哈,我们都更喜欢外婆。
小时候那小子比较淘气,不听话,对于外婆的话总是不耐烦抵触,可能现在长大了,不会再说那些伤人的话了。
时间过得真快,一晃眼大家都长大了。曾经淘气的小子也会懂得言语的分寸了。
村里的关系就是这样,人口其实不多,但关系往上数都能拉点。
现在的村子每家每户都盖的有大平房,都有各自的延续,很多比我们小的后辈或者新嫁来的我已经不怎么认识了。
小时候在外面读书,长大后出去工作,年长的要么跟随子女出去,要么走向死亡,童年再也回不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