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林的父亲中风,是林刚参加工作那年。从中风到去世,母亲一直照料父亲,吃喝拉撒,一生要强的父亲,像巨婴一样,完全不能自理。夏天还好,衣服单薄,脏了也好洗。
冬天来了,这可恶的季节,这么冷,父亲穿着厚厚的棉裤,脏了可难洗。
母亲拿一个大塑料盆,到河边去洗。
冬天的河水冰冷刺骨,母亲的手冻得发白,又发红。她的手掌开裂了,血从裂口流出来。
母亲蹲在河边洗衣服,村里人暗暗叹息:
“真命苦啊!”
“日子刚苦出头,又摊上这——”
母亲瘦小的身躯,却爆发出不可想象的能量。
林的父亲虽然不能自理,却被母亲照料得很好。
一直到去世,林的父亲,应该是没有遗憾的。
父亲走了,母亲轻松了一些,但经常精神恍惚。
林知道,母亲感到孤独了。
林经常回去陪母亲说说话,有时把母亲接到城里来小住几天,陪她去逛逛公园,逛逛街市。
母亲头上的白发,明显增多了。
母亲脸上的皱纹,像田地里的沟壑一样深刻。
林想不出什么好办法了。
母亲不喜欢看电视,家里的电视,基本上成了摆设。
母亲也不会跳广场舞,她只喜欢到田间地头去转一转。
母亲喜欢小动物,她养小鸡,像养小孩一样。
母亲种了玉米,不给自己吃,却用来喂小鸡。
母亲还种了一块田,出的谷子,自己吃一点,小鸡吃大半。
母亲看着小鸡一天一个样,母亲就笑模笑样的。
林和姐姐哥哥,逢年过节,回去看母亲。
母亲就杀鸡给他们吃,说,这是本地鸡,补身体。
当母亲将香喷喷的鸡汤端出来,林一边喝,一边流眼泪。
香气袅袅中,分不清是汗水还是泪水。
母亲看着林大口地吃,母亲就笑模笑样的。
母亲出过一次远门,那是林第一次带母亲去广州过春节。
第一次,母亲感受到南方的天气是这么暖和,她跟着林和林的小孩,逛了一次晓港公园。
太阳很暖和,微风轻轻地吹。
母亲走得有点热了,她脱下外套,沿着公园里的林荫道走着。
阳光透过树缝斜射下来,在母亲的身上圈画出或大或小的光斑。
那一刻,林觉得年近六旬的母亲,还很年轻。
儿子蹦蹦跳跳,拉着母亲去看黑天鹅。
母亲说,那是大鹅。
儿子说,是黑天鹅。
母亲坚持说是大鹅,说她曾经养过几只的。
儿子却不再争辩,要我给他和奶奶拍张相片,要把黑天鹅照进去。
我给母亲和儿子拍了几张。
……
人生最大的憾事,当属“子欲养而亲不待”。
当我们有能力回报母爱的时候,当我们有时间回报母爱的时候,当我们以“羊跪恩鸦反哺”的心态面对母爱的时候,那种刻骨铭心的失落与愧疚萦绕心头,难以释怀。
五岁时,“妈妈,我要吃红烧肉。”
十五岁时,“妈妈,怎么还是红烧肉啊?我要吃麦当劳。”
三十五岁时,“妈妈,我今年过年不能回来,那红烧肉,你自己吃吧。”
五十岁时,“妈,我今天有事,不能回家吃饭了。你自己吃吧。”
七十岁时,“妈妈,我想吃红烧肉。”
却再也听不到母亲那头的声音。
人生最大的错误,就是以为回报母爱,还来得及。
当我们忙着工作、忙着恋爱、忙着家庭事务时,我们都以为,母亲就在那里,回报母爱,太容易了,太简单了。
一个简单的问题:
母亲的生日是哪天?
母亲喜欢吃什么?
有多少人能脱口而出。
母亲记得子女甚至子女的子女的生日,母亲记得子女甚至子女的子女喜欢吃什么,但是,有多少子女记得母亲的生日?
我们忙得忘记母亲的生日,忘记母亲喜欢吃什么,甚至忘记打个电话给母亲,问候她的生活起居、身体状况。
等到我们有一天想起时,母亲,却不在了。
心中那种遗憾,就像深不见底的黑洞,四处有电闪雷鸣撕开裂口,从里面滴出黑黝黝的鲜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