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春天里,百花会竞相开放,呈现出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的劲头。但依然不能分辨出哪朵花最耀眼最优秀。反倒是那枝提前独放的花朵,才最具有季节敏感性,能够提前预知春天的来临。这枝花朵,实属花中的佼佼者也。
万马奔腾中,秩序井然有序,齐刷刷地奔向远方,带给人极具震撼力的感动。其中必有一千里马、领头马,否则的话,不可能产生如此雄壮景致。
程知行老师身高一米七三,消瘦,戴一副深度近视镜,态度和蔼,微笑待人,典型的知识分子。
接触之后,就会发现,程知行老师不止是外表看来是典型知识分子,其内在功力实在深厚,令人不得不折服,用五体投地形容一点都不为过。其教学能力很强,专业知识水平很高,师德优良。堪称白膏河老师的典范。
程知行老师读书的时候学习就比较厉害,努力刻苦并富有灵性,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八十年代,程知行考取省重点高中谯州一中。谯州一中,那可是所有学子心中梦寐以求的学府,必须要达到中专线以上的学生才有资格被录取。农村孩子放弃读中专,而去读谯州一中,不止是家庭要有一定的经济支持,更重要的是要有读书的天赋。
不出所料,经过三年的刻苦学习,高中毕业,程知行考入南淮师范学院化学系,成为一位地地道道的正牌大学生。
在程知行调进白膏河中学以前,除了章振兴校长是大专生,多年来,白膏河中学分配进来的老师都是中师生毕业,还没有分配进来一位真正的正牌大学生呢。
在调入白膏河中学之前,程知行老师在一所县直高中教化学,担任班主任工作,成绩斐然,赢得了不错的口碑。因为其妻子在铁东镇卫生院上班,为了解决夫妻两地分居,更好地照顾在县城上学的儿子,他才申请调入铁东镇的。
从高中下来教初中,各方面都太游刃有余了,有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当然,不止是知识业务等方面游刃有余,关键其思想见识,理论领域也更高一筹。
原本,程知行老师申请是调入铁东中学的。铁东中学当然欢喜得不行,这么一位有水平的老师加入,简直如虎添翼。
铁东中学马上答应,并已经给他安排了两班初三化学课兼班主任工作。铁东教办室考虑到白膏河中学的实际情况,加之常澜庭校长多次申请之原因,才临时生硬硬地把程知行老师分到白膏河中学。
近年来,不知什么原因,白膏河中学一直缺少化学老师。按理说,初中化学课不难教学,就是没有老师愿意去教学,真是怪事。好像老天有意在捉弄白膏河中学一样。
章振兴校长在时,学校还有两位专职化学老师:呼振汉和田宁。章振兴校长调走后一年,呼振汉老师不愿意留在白膏河中学,就调到白膏河小学当教导主任去了。
当初,呼振汉老师的化学课与章振兴校长的物理课是并驾齐名的。在没有条件做实验的化学课上,呼振汉老师能够活灵活现地把化学分子式、化学方程式、化合价等重难点内容总结归纳,浓缩成极易背诵掌握的掌中宝。他的化学课很受学生欢迎,一百分的中考试卷,大部分学生都能考到九十分以上。早年间,白膏河集考上大中专院校的人,多数皆师从呼振汉老师。
田宁老师年轻,亲和力强,课堂张弛有度,严肃活泼,赢得学生好评。他调离白膏河中学晚些,直到温乾坤校长卸任校长的时候才调走。田宁老师调走后,白膏河中学一度缺少化学老师,初三的化学课临时由秦国才老师维系着。
讲起秦国才老师,就有意思了。秦国才老师戏说自己就是白膏河中学的狗皮膏药,哪科缺少老师,他就顶上代哪科。他曾经教过语文、代数、几何、历史、体育、化学等科目,真正的多面手。唯独没教过英语。
能够把程知行老师挖过来,常澜庭校长非常开心。这可是难得的人才,他也打算从心底重用程知行老师。
久旱逢甘露,雪中送火炭。程知行老师调来,正好解决了白膏河中学没有正规化学老师的问题。他不仅接替了初三的化学课,同时也接替了李百川主任的部分工作。这是常澜庭校长故意安排的。
过不久,李百川主任退休,按照常澜庭安排,程知行顺其自然成为白膏河中学的教导主任。
一位能者贤者走上领导岗位,从学校大局出发,这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但是,却让眼睁睁盯着教导主任位置的呼少杰老师和阙一弦老师大为不满,从而从心底对程知行老师产生了嫉妒,甚至敌意。在后来的课程安排过程中,此两人磕磕绊绊,有意无意地发难,没少给程知行主任添麻烦。
程知行主任雷厉风行,是一位肯干事能干事的人,年龄与常澜庭校长差不多。刚来到一所新的学校就受到领导的器重,程知行是个知恩图报的人,工作起来自然雄心满满,决定好好干一场。
程知行老师毕竟是受过正规师范大学教育的人,又在县直高中任教多年,眼界、视域、思想和理念等均明显高于白膏河中学的其他老师。加之他自己不计名利,乐于奉献,甘为人梯,肯于吃苦吃亏,其为人处世、教学能力水平及师德人品等很快得到全体师生的认可,连自命不凡、略显清高的秦国才对其也刮目相看,赞不绝口。
程知行主任对于学校的教学教务等业务有着清晰的思路。他借鉴重点学校的做法,建议只要一个班人数能够达到30人,就尽量把每个年级分成两个平行班级,从初一到初三实行大循环。
他用心制定出客观公正的评比制度,让大家在公平的环境下开展教学质量评比,形成竞争氛围,以期在全校形成良好教育教学氛围。
此举打破大锅饭,能者上,庸者下,得到了绝大多数老师的赞同。尤其是方直、徐谦化、郭永祥等几位青年教师,举双手赞同。
这些青年教师的思想完全不同于吴德仁、呼少杰等中年教师。他们刚刚从学校毕业出来工作,对教育教学事业依然抱着火一样的热情。在师范学习领悟到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标准理念深植内心。
青年教师们想有所作为,却找不到舞台,找不到引领者。现实中的白膏河中学完全不是他们心中想要的样子。他们不愿意安于现状,不愿意就此稀里糊涂地混日子,平时想奋斗却找不到领路人。
那种出了校门就会被附近老百姓在背后指指点点,不被社会承认接纳的痛苦情状,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强。现在他们看到程知行主任,仿佛看到了白膏河中学的希望,看到了光,看到了自己心中学校的样子。他们有了动力。
眼见着这项好的利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制度即将出炉,却因为吴德仁、贺令道、呼少杰等人的反对而大打折扣。
首先,吴德仁反对初三年级分为两个班。初三年级分为两个班的直接结果,就是他不能独自一人享受毕业班的红利了。影响到他的收入。
他有自己的如意算盘。初三毕业班可以卖学生资料、收取报名费、毕业照费、毕业证费、中考费等各种名目的费用。这些费用都会多收一半,剩余费用自然归吴德仁口袋。
再说初三学生每年六月份就毕业离校了,暑假时间比初一初二要长一个月。这些红利吴德仁不说,大家也心知肚明。
贺令道与吴德仁沾点亲戚关系,是吴德仁的左右手,左膀右臂,两人形影不离。“三人团”中,比起常澜庭校长,他更靠近吴德仁。
学校的好处贺令道占了不少。吴德仁每年都会安排贺令道一起教学初三课程。平时学校购置办公用品,吴德仁也会安排贺令道独自去购买,实买实报销。这些好处的获得都是在吴德仁的关照下才取得的。所以,吴德仁反对的事情,贺令道一定会站出来,充当马前卒,坚决表态反对。
呼少杰反对的理由,一是因为本来自己想当教导主任,运作多年,眼看有希望,结果被程知行半路杀出个程咬金给抢了去。还有一个原因是他不想和别人参与竞争。他知道自己的精力全在自家的养鸡场,没有过多的精力搞教学,竞争的结果,只能让自己难受。
看到局面如此,常澜庭校长便出面一个一个地做工作,好言相劝,要他们从学校大局出发,不能计较个人得失,不能只顾自己眼前利益,等等。毕竟,程知行老师有能力有水平,大公无私,甘于奉献。一个不是喝白膏河水长大的人,过来帮助提高教育质量,大家应该衷心表示感谢才对。
人,真的要有感恩的心。懂得感恩的人才是最值得交往的,也最值得别人伸出援助之手。
听到常澜庭的好言相劝,吴德仁桌子一拍,骂了一句“如果这样,那么去他x的!”随手攥起放在桌子上的不锈钢保温杯,走了。
常澜庭校长脸色非常难看,局面一下子僵住了。好不尴尬。他没有想到吴德仁的反应这么激烈。
学校班子成员经过几次讨论,最后暂定初一初二年级实行循环教学,开展公平竞争,进行教学质量评比。初三年级仍然合并为一个班,保持之前的模式不变。
平行竞争虎头蛇尾,没有完全彻底摊开实行,最后无疾而终。
程知行主任看清了白膏河中学的真实状况,又想改平行竞争为“分槽喂养”模式。他认为“分槽喂养”模式更适合白膏河中学实际。这种模式确实不错,尤其对于师资力量薄弱的学校来说。
正是“分槽喂养”模式这个想法,导致后来与单宇藏校长之间产生分歧,这是后话。
自此以后,吴德仁总以为程知行主任在有意抢夺自己的既得利益,对其也就没有什么好脸色了。
吴德仁自认为自己才是白膏河中学的老大,平日里目中无人,对谁都爱理不理,常澜庭校长对他也是能要让三分,不敢让二分半。对这位外乡人程知行,吴德仁当然更不放在眼里,想怎么拿捏就怎么拿捏。
就是因为这次教学改革之事,吴德仁对程知行不论当面背后,说话言语中夹枪带棒,冷嘲热讽。
其嘲讽程知行主任是“县直中学金凤凰落到白膏河中学做家鸡”、“走路的样子像个女人”等,言语非常难听。
到红卫饭店吃饭时,曹洪水故意借机威吓程知行主任,曹洪水的老婆故意把菜盘子里的汤汁倒到程知行主任的身上,等等。其小人嘴脸作为很为人所不耻。
程知行主任在白膏河中学无私奉献几年,默默耕耘几年,也就忍气吞声几年,其想有所为,却又有所不为。全体老师皆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又是一年,单宇藏调过来当校长时,在教学改革方面,程知行主任与单宇藏两人之间又产生严重的意见分歧。彼此弄得非常不愉快。
截至彼时,程知行老师失望至极,空有一腔抱负,却无用武之地。于是,一气之下,他便调到县城中学教高中去了。
多年后,必须承认这样一个事实:程知行老师的调离,也许又是白膏河中学的重大损失,不可挽回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