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第二年春。
杨芋的奶奶、杨妈、杨婶就负责在杨家承包的梯田里种玉米、红薯、土豆、花生……;杨爸和杨叔煤矿有活的时候就去煤矿挖煤,没活就回洋芋村家里种地。
杨芋家居住的屋子最初是太奶奶在杨芋的爷爷结婚时召集全家和请村里人修的茅草屋。
茅草屋的材料主要是茅草、木头、木板、藤条、绳子、盖蓬布。“杨屋一代”在车路旁一个较高地势平坦的田里。
修茅屋时,人们先在田的上面每隔一小段距离挖一深坑,再把较粗且长的木头插入其中,围成多个连接在一起的正方形。再把一捆捆的茅草紧密的铺在木头间的间隙里和木头外侧,会铺上厚厚的几层。人们把长长的树藤切成两半,把分散的一捆捆茅草用藤子串联成一个整体。一排茅草堆的上面用一根,中间用一根,最下方用一根,中间和上方的中间用一根,中间和下方的中间用一根,再拿一些用木头做的,形状大小各种各样的“秘密武器”随机牢牢地镶嵌在茅草捆里。经过这两轮操作,茅草捆就会紧密的连在一起还不滑落,就像一个整体一样。
屋顶的设计是这样的。在茅草屋体最边上立着的正方形的最上面一根木头上方,倾斜的放两根木头,使得最上面的木头和两根倾斜的木头成为一个三角形,用三根长木一左一右一上连接两个立着的三角形的端点和顶点,再横着每隔一段距离放一根长木填满从天空看屋顶倾斜的两个矩形,最后就用一捆捆茅草竖着铺满两个矩形,再用藤条和“秘密武器”处理,屋子的大部分工程就完成了。
剩下的,就是用很大的盖蓬布严严实实把屋顶盖起来,再把盖蓬布的四个角用绳子固定在屋子的木头上。盖蓬布的作用是隔绝雨水。茅草屋的地面不是泥土,而是杨家人先用晒干的黏土,反复踩踏的坚硬地面,既平整又干燥。
这样的茅草屋冬暖夏凉,除了火,啥也不怕。
修房在农村很有讲究,一般会把堂屋放在房子第一层的正中央且面积比其他房间大很多。堂屋被农家视为神圣之地,是祭祀、红白喜事、接待宾客等民俗活动的核心场所。
堂屋重地就是堂屋内与堂屋门相对的墙壁,墙壁正中设有神龛,也称家仙。牌位正中竖写“天地君亲师位”的大字,大字两边各竖写一至两道小字,通常为姓氏祖先和当地普遍敬奉的神祇。牌位两边配有对联,上面有横批,比如杨芋家的就是,对联:“敬天地恩光普照,奉祖先世代荣昌”,横批:“祖德流芳”。诸如此类的对联,多种多样,主要是以歌颂天地、国家、祖先功德,希望后代繁荣昌盛。
牌位下位,用来放香炉和油灯、蜡烛等的龛台,还会有一个木头做的倒梯形的装满玉米粒的容器,有需要的时候烧的三炷香就插在里面。
再下面为土地牌位,兼有招财童子和进宝郎君的牌位,两边也有对联,内容一般:“土能生万物,地可产黄金”,或者“土中生白玉,地内出黄金”,横批有“堆金积玉”等。
农家祭祖分定时和不定时。
定时,一是指逢农历初一和十五,一般不用供品,只要早晚烧香点灯即可。二是指逢年过节。年三十祭祖很隆重,先要把准备好的菜肴祭祖后,才用来做年夜饭,因此祭祖时间一般安排在下午两点到四点。这也就是把祖先“接”回家过年。正月十五是元宵节,晚上也要祭祖,又称烧门神纸,也就是把“接”回家过年的祖先送走。除年三十在堂屋内祭祖很隆重外,另一个在堂屋内祭祖的节日也非常隆重,那就是中元节,俗称七月半。农家的中元节,一般在农历七月初十或十一,接祖先回家过节,一日早晚各祭祀一次,到十四或十五将祖先送走。
不定时有:一,嫁女和拜堂。在农村,女方嫁女,男方拜堂,都以堂屋为中心办酒席。更重要的是,嫁女和拜堂的一些重要仪式都是在堂屋内举行。
嫁女的仪式,在女子出嫁那天早晨,新娘要在堂屋内吃辞娘饭,饭后向祖先和亲人辞行,然后由兄弟背新娘出堂屋门,或者新娘自己跨过堂屋门。在跨出堂屋门的一瞬间,新娘手拿一捆筷子(一般为十双),向后扔在堂屋内,表示出了堂屋门后,成为别人家的人,不带走娘家饭。
男方拜堂仪式,接亲队伍把新娘接到男方后,按农村的说法,新娘进院子大门不算进门,要进堂屋门才算进门。因此,新娘到男方进的第一道门就是堂屋门。新娘进了堂屋门后,一般要安排在新房休息一下,然后新郎新娘按吉时在堂屋内进行交拜仪式,俗称拜堂。
不定时还有:二办丧事。
在农村,老人快不行了,一般要移床到堂屋内的一边,男左女右。有的地方架木板当床,有的地方下面垫草,上面铺席子当床,然后日夜由子女守候,直到老人断气入殓均在堂屋内。这只是一种理想的做法,也是人们认为老人比较有福气的做法。但是,在实际之中,人们总是希望老人能够好起来,不相信老人会走,也有的是没有料到老人走得那么快,因此,大部分老人都死在房间的床上。在床上死后的老人,要立即给其穿好衣服,尽快移放在堂屋内摆放。老人去世后,所有的丧事礼仪均以堂屋为中心来操办,堂灵也就成了实际上的灵堂。
过去农村的传统观念认为,只有去世后能“睡”堂屋的老人,才算是寿终正寝,才算是“功德圆满”。这也就是农村很多老人,感到自己身体不行了,离辞世日子不远了,就再也不肯出门外出的原因,也是“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饭,九十不留坐”的原因。
不定时还有:其他一些喜宴的摆放。
农村家庭喜宴比较多,比如,生日、寿诞、三朝、满月、升学、搬入新居等,都要摆上几桌热闹一下,这些喜酒都要放在堂屋内,只有坐不下才往其他地方摆。(最后一点:由于堂屋比较大,秋收时,农家人白天还会把很多玉米堆在一起,晚上去皮)
堂屋既然是一家人的神圣之地,也就有诸多的民俗禁忌。
不能在堂屋内大喊大叫、争吵、骂脏话、哭等,读书声除外。民间认为,这些行为会亵渎祖先,让祖先不得安宁;堂屋要保持清洁,否则对祖先不敬。
堂屋墙壁上不可随便钉钉子,地面不可打铁、铜等金属钉子;堂屋内不能挖坑,也不能凹凸不平,不能用竹扫把扫地(办完丧事后才用竹扫把扫地,因而为平时人们忌讳)。
到别人家做客,忌用脚踩踏堂屋门的门槛,忌伸两只手拦在堂屋门的门框(其他的门也如此);忌扛着锄头、挑粪桶、挑空桶等进入堂屋;忌水牛进入堂屋,而黄牛进入堂屋则不忌讳。
堂屋和堂屋左右两边前面的房间,因为光线敞亮叫明间。堂屋和堂屋左右两边后面的房间,因为光线比较暗叫暗间。其他因为材料多了,或者地基不规则建出来的叫杂间。农村的房子一般为“三明两暗”,“四明三暗”,加一些杂间。有钱的人家可能建“五明四暗”或者起二楼,再加一些杂间。
说了房间,还有门窗和柱子。门窗的讲究,主要是方向和颜色。
青龙,白虎,朱雀(人们口中的凤凰),玄武(原型乌龟)我们常说是上古四大神兽,其实古人并不是这样称谓,而是四象、天之四灵,它们是神明,而不是兽,所谓天数者,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四兽融入了五行和方位,属于远古星宿崇拜的产物。以不同颜色代表:东方青色为木,西方白色为金,南方赤色为火,北方黑色为水,中央黄色为土。
这四神灵中人们最重视的便是青龙,指左向,东方。农村话“宁住青龙门,不住白虎门,再不济住中门”、“宅开青龙门,胜过祖宗坟。”为什么青龙门那么重要呢?
唐朝初年,著名的历史事件是“玄武门事变”,这里所说的玄武门,指的是唐长安城北面的城门,明朝故宫的北城门,起初也叫“玄武门”,在康熙年间改为“神武门”,可见,玄武指的是北面,那么,青龙则指的是东面,白虎则指的是西面。
然而,古代平民百姓的建筑,并没有开四个门。古代房屋建筑,采用坐北朝南的格局,门只能开在建筑的南面,那么,便有三种选择,开在左侧,称之为“青龙门”,开在右侧,称之为“白虎门”,开在中间,则被称为“开中门”或者“开正门”
为何说“青龙门”好,而“白虎门”不好?
一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是先天四灵,各自代表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其中,白虎代表着虎符,兵事,在古人的风水观念中,认为带有煞气。如果是白虎门,则有煞气。
二、坐北朝南的格局,既保证了房屋的采光,同时阻挡了西北寒风刺骨,相对而言,房屋的东南角采光更加充足,因此房屋要开“青龙门”。如果开“白虎门”,没有房体阻挡,冬季一开门便受到寒风侵袭。
三、绝大多数人,会将视野相对落在右侧,如果是“白虎门”,一开门便会让人感觉空荡荡的,如果是“青龙门”,房体充斥右侧视野,一开门则让人觉得踏实。
四、青龙还象征着权利(皇帝为真龙天子)、财富、官位。相对而言,青龙门遇到的,多为朝阳,会给人一种蓬勃向上的意境,而白虎门遇到的,多为夕阳,会给人营造一种日落西山的意境。
柱子有健康长寿、担当、稳定之意。房子看起来更雄伟、霸气。总之没有它就会难受,它就是棒,好,行,可以。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对建房的讲究和习俗我就只知道这些。也有可能有错,不是权威,希望大家能够用平常心去对待这些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