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绿树充盈,满山苍郁。
宥园后山,沿着陡峭的凿石台阶蜿蜒而上,两侧绿树充盈,枝繁叶茂,时而将人笼罩其间,宛如一条幽深的拱门树廊,清凉至极,时而走出树廊,立于平台之上,一眼便可将满山苍郁尽收眼底,美不胜收。
山顶之上,便是那传说中的魔都七景之一“峰顶梅林”。
用膳已毕,降天以处理公事为由先行离开,嘱托若青好好款待。
此刻,金尘缘一人独立轩窗前,出神的看着远处“封魔台”三个大金字。
一听降天要离席而去,扭头冷眼目送他离开。料想,这老小子肯定是沆瀣一气设计阻拦自己去了,反正他也无所谓,该问的降天都已明说,现在没降天在,他们反倒更自在些,也就一脸玩味冷笑盯着降天离去。
四人用过茶点,若云见陈伯领着几名仆人正准备上山给梅林浇水修剪,拉着师父师姐也要一同上山看看。
几人穿过莲花楼回廊,沿后山石阶而上,临近峰顶梅林,忽听山顶一声巨响。
金尘缘率先提气上冲,一跃登顶。
山顶六座山峰,高低错落有致,山势连绵不断,环抱一处峡谷天坑。
金尘缘落地正是最高一座山脊处,扫看四周,连绵山脊间,满山梅树略显凋败,青色梅子垂垂落地,除此之外,并无异象亦无野兽踪影。正疑惑刚才一声巨响从何而来,就听见身后一阵爽朗笑声传来。
“不错,不错,孺子可教也!”
“小小年纪入了真元自化境?”
“体内气机澎湃,似有三分天运在身,我看……”
金尘缘寻声沿山脊坡道走上顶峰,一座凉亭塔尖映入他的视野,再上几步,匾额上写着“梅亭”,登顶一看,梅亭里赫然站着三位白衣若仙的老人家,正背对金尘缘,遥遥看着对面天堑的平坦山丘。
听到有人走来,三位鹤发童颜的老者戛然停止了对话,齐向金尘缘望了一眼,虽然各个笑意亲和,但还是吓了金尘缘一跳,只因三人长相竟如一模所刻,何其相似,要不是地上呈现三道影子,金尘缘真以为青天白日妖魔现世。
只见三老呵呵一笑,双目炯烁,神光内敛,皓白须发看着恐怕比容伯还要年长一些,定神细看,三位老人头顶盘起的玉簪螺髻,周身隐隐流转的浩然气机,言谈语气中透露出的高深莫测,都给金尘缘一种说不出的神仙气韵。刚想礼拜一番与之攀谈几句沾沾仙气,三位老神仙一转头,继续望向了对面山丘。
一向对前辈高人老神仙礼敬有佳的金尘缘不以为意的讪讪一笑,轻手轻脚的绕过梅亭,以免叨扰了三位老神仙的雅兴,朝天堑走了过去,探头向下望了一望,露出一副被惊吓的怪表情,深约百丈的天堑下乱石成堆,隐约可见一条蜿蜒小径贯穿植被茂密的峡谷天坑,另一端尽头也同样有一道天堑,将这成合围之势的山体一分为二,形成六峰对七峰的局面,而对面七峰中最高一峰便是“封魔台”。
金尘缘展望了一圈这奇特山势,转头看向三位老神仙观望的方向,宽约十几丈的天堑对面,平坦山丘上两块巨石矗立,每一块都约有两丈高三人抱的大小,实在想不通这巨石是如何上山来的?更让金尘缘诧异的是,巨石旁还有一大堆碎石,一道青衫背影正弯腰拾到地上的碎石,捡起一块看了看又随意一扔再捡另一块,反复如此,也不知此人这是为何?
“他这是干什么?”金尘缘皱眉喃喃道。
“捡石头呀!这还看不出来。”身后梅亭里一位老神仙笑说道。
金尘缘扭头望向三位老神仙,猜想三位老神仙这是要指教一二,可谁料三位老神仙说话说一半,只顾相视大笑,似在嘲笑他不懂玄机。
正当金尘缘一头雾水,揣度老神仙用意之际,春月仙姑走了上来,一见三位老神仙,又惊又喜,随即召唤金尘缘过来拜见。
金尘缘立刻来了兴致,满脸堆笑的跑过去拜见,经春月仙姑指引,金尘缘才知道原来三位老神仙正是号称医仙,药王,毒圣的三秋居士,秋山,秋风,秋松。
三秋居士们本是一胎三胞的孪生兄弟,十几年前为避兵祸隐居于魔都青霄福洞。而按照魔都法令,外来客定居魔都必定要加入魔都成为魔徒,否则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滚,二是死,这是在春秋圣战中总结出的经验,消除不必要的隐患,避免奸细潜伏。可三秋居士宁死不肯加入魔都,若不是三位老神仙救人无数,盛名远播,又时常给魔都兄弟施医赠药分文不取,也算造福一方,加之,当年恰遇魔都右护法尸行重伤而归,三秋居士们立刻鼎力相救,不惜耗损修炼几十年的真气为尸行导气归元,充填气海,继而用其精湛的医术重续受损经脉,费心尽力两年之久才让尸行得以痊愈,不然恐怕早几年前就被一帮不分青红皂白的魔徒们给撵出了魔都。
春月仙姑早年随小姐银月仙子游历江湖时受过三秋居士们的恩惠,这次入魔都,原本就有意要登门拜访三位老前辈,可还没来得及备礼敬拜,就在这峰顶梅林不期而遇了,激动惊喜之情自不用说。
得知金尘缘是春月故人之子,秋山居士一捋白须,神态自若地打量金尘缘,一眼便看破奥秘,笑道:“莫非此子……”
“正是。”春月仙姑回道,知道秋山居士已然猜出了金尘缘的来历。
“幸哉,幸哉!哈哈。”
“老大猜出来了?”
秋风、秋松两位齐看向洋洋自得的大哥秋山,一脸茫然地跑出梅亭,围着金尘缘左右转了一圈,似乎有意分个高下,可奈何两人记忆尘封已久,看了一圈也没瞧出个所以然来。
金尘缘倒挺配合,昂起头左摇右晃,想看看这年近百岁的老神仙能不能想起他娘,他也好听听当年他娘的风采。
毒圣秋松居士耐心差点,一甩袖懒得费神细想,转身走回梅亭。
药王秋风居士拿出炼丹制药的劲头不放弃,继续盯着金尘缘脸上看,感觉答案就在嘴边,可怎么也想不起来,喃喃道:“像一个人,可是像谁呢?……”
走进梅亭的秋松居士叨咕一句:“能像谁,不是像他爹就是像他娘呗,难不成能像你?”
一语道破,秋风居士猛然想到,双目精光一闪,道:“像他娘?没错!”
哈哈大笑走进梅亭的秋风居士,一只枯骨手掌拍在秋松居士肩头,嘲笑道:“老三,你老了,哈哈。”
秋松居士一听‘老’,立刻就不乐意了,吹胡子瞪眼,反唇相稽道:“你才老,你个老不死的……”可虽说没想起来,但脑筋还很灵活,知道是自己刚才的话提醒了秋风居士,转脸看了金尘缘一眼,强装道:“我也想到了,这有什么的,很简单嘛,哼。”
“哟,是吗?那你说说看!”秋风居士盯着两只眼珠滴溜溜乱转的秋松居士,看穿了他的把戏。
“是……是他娘……”
“哟,蒙对了,他娘是谁呀?”
“是……额……”
“不知道了吧,嘿嘿。”
绕着金尘缘转圈,脑子比脚步转的还快的秋松居士,不自觉的将一根手指叼在嘴边,使劲咬着指甲盖,可就是想不起来了,忽一抬头,目光落在春月仙姑脸上,终于恍然大悟,脱口而出:“银月小丫头!”
“他娘是银月小丫头!”秋松居士几乎是吼出来的这句话。
秋山居士拊掌大笑道:“我就说嘛,老三最聪明,怎么会老呢?哈哈。”
秋风居士也附和道:“对对对,老大说得极是,老三是我们中最年轻的一个,哈哈。”
秋松居士也不怒不恼,跟着嘿嘿一笑,似乎早就习惯了被两位哥哥逗趣调侃。
三位童趣盎然的老神仙逗笑一番后,三秋居士和春月仙姑这才坐进梅亭的石凳上。
遥想昔日,一位儒雅剑客如天神下界,一剑杀百人,一气贯天地,只身一人剿杀龙虎山莽匪三千余众,为一方贫苦百姓剪除匪患,事了拂衣去,不留姓与名。
一位偶然路过的十二岁少女,却将这一切看在了眼里,记在了心里,立志要成为一代女侠。
十年后,本是豪商独女,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千金小姐,带着称号“春夏秋冬”的四位女侍一同游历江湖。
此时的天下,一片欣欣向荣,方兴未艾之景。
那一年,五人来到三秋草堂,再次遇到当年的儒雅剑客。
那一年,儒雅剑客有了一个如雷贯耳的响亮名号“北丞剑神”。
那一年,北丞剑神赐名,昔日少女也有了一个响亮雅号“银月仙子”。
那一年,银月仙子锄强扶弱,仗义疏财,吊民伐罪的侠女事迹开始传颂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