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永和九年 / 第二章 山阴闲话听朝堂

第二章 山阴闲话听朝堂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大学的生活是青春的,冲动的,并且浑浑噩噩的。大学时代妄想多过理想,恋情多过才情,静夜思就是单相思。但不得不承认,那是一段最最难忘的岁月,也因为这段岁月,人生多了无数的憧憬与野望,同时拥有无数脆弱的信心,这些可笑又脆弱的信心将在今后的社会工作和生活中一次一次地被现实破碎。
  回忆总是要被现实打扰的;尴尬是需要遮掩的;急智的诞生也是需要时间的。谢玄一脸人畜无害的淡定,翻涌的内心正思索着如何解释这个口误,同时庆幸没把自己所读大学的校名说出来。
  “你何时学过《大学》?”对于谢玄这个回答,不仅让王羲之和王凝之错愕,连谢安也瞪大了眼睛问。因为谢玄的教育一直都是谢安亲授的,礼、乐、射、御、书、数都教过,可是《大学》这本书还没教。谢安怎么也想不到,这个谢玄是什么时候偷偷去读《大学》的。可谁知道,谢玄口中的“大学”并非他们认为的《大学》。
  “也就今年,闲暇之余倒是翻看了几篇,受益匪浅。”
  “哦!既然有所获,速速说来!”王羲之一脸好奇。
  当一个谎言出现后,就需要无数个谎言去掩饰。如果要打断这种谎言的延续,就需要用点计策,这样的计策有几种,比如移花接木,树上开花,假痴不癫等。而谢玄选择了用“童言无忌”,因为穿越后十一岁的模样具备“童言无忌”的基本条件。
  “呃……《大学》中曰: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也,此谓治国在齐其家。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子之于归,宜其家人。’所以,我以为:娶个好的妻子也是治国的一部分。因为宜其家人,则家庭和美,国富须民安。因此,修身的目的就是娶一个或几个好媳妇儿,然后妻子们把一家人搞的和和美美,宜家也就治家,治家也就是治国了,治国好了则天下太平,所以大家都娶了好媳妇就足以平天下。”
  “噗!哈哈哈!咳咳……”王羲之笑得把刚喝下的一口酒喷了出来。“治国之道便是娶个好媳妇?哈哈!齐家治国一篇,今听得如此释义,当浮一大白。”
  谢安生怕侄儿口中乱吐象牙,赶紧帮谢玄遮掩道:“《大学》在于立志修身、治国明德。岂是你这般胡言乱语断章取义。你还是要多读诗经、礼经,习究圣贤之风雅。你随意翻看几下也算读过《大学》么?如此不知天高地厚,牵强圣人本意,已是大罪过,学识之道循序渐进,今后少不得对你严加教导。”
  王羲之听谢安如此教训谢玄,也不好用《大学》里的知识发问,只能帮着谢安教育到:“贤侄读书,应该听从你叔父的教导。对于圣人之言,要不耻下问,闭门造车终不是求学之道。”
  “小子受教,谢王世伯!以后定当踏实学习。”
  “如此倒也可教,今天你叔父以‘柳’为题,贤侄不妨也做出一首来。”王羲之怜其年幼,也不另命新题,就拿谢安出的题目让谢玄作诗,一来可以照顾幼小;二来也想让自己儿子和谢家后一辈比个高下。
  谢玄听说咏柳,稍一思索,对着亭外柳树张口就吟:“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三月春风似剪刀。”谢玄为了应时,把“二月”改成了“三月”。亏得脑中有一首小学就学过的贺之章的《咏柳》还算记得。
  “咦?怎是七言?”谢安和王羲之是当世大才,自然是识货之人,听完后惊异之下两人相顾发愣。
  五言绝句自汉朝就有,但七言绝句起源于南北朝,也就是说最快也要等八十年才有这种诗。谢玄看见两个长辈暂不作声,心中不免忐忑不安,陡然想起七言诗现在还没问世,脑门上也汗水渗出,只想给自己嘴巴来上一巴掌。谢玄心中暗暗下定决心:“以后凡事三思,千万别口无遮拦。”
  谢玄害怕二人追究这首诗的根末,更害怕二人冒出一句“再来一首”而惴惴不安,毕竟七言诗在这个时代还是一种妖孽文体。但谢玄的担心很快被消除,一来:谢、王两家是氏族大家,家教甚严,从小就不许撒谎和抄袭等不齿行为,所以也没把谢玄往坏处想;二来:王羲之和谢安本来就不是什么死板的教条夫子,也敢于创新和开拓,也喜欢特立独行的风格。当今东晋上流社会推崇张扬别致的社会风气,使得谢玄这种七言诗体反而得到两位大贤的认可,并且还由衷地赞赏。
  “恭喜安石老弟,谢家养了个麒麟子。今七言咏柳一诗出世,创天下文风一派。小小年纪,有宗师之范!”王羲之的赞许打破片刻的沉默,谢安也连连谦让答谢,口中说:“小儿嬉闹之作,当不得逸少如此夸赞。”脸上不免多几分得意之色。
  对于王羲之这样的评语,吓得谢玄一哆嗦。恰好此时仆人已备好酒食,王羲之一拍手,琴瑟声起,主宾开始入席。
  男子未满十二岁是不能喝酒的,也就不能进入主席落座,王羲之执意要把谢玄拉到下首,于是谢玄面前就与众不同地放着一大碗茶。古代的茶汤有姜、蒜、葱,和着肉汤煮,不仅解渴还能充饥。
  王凝之比诗时自知落了下风,心中不免不服气,但也不好表露,刚一坐下,便抢先一步端起酒杯,先敬祝谢安:“如大鹏于空,驰骋万里”;又祝父亲:“若浩瀚之宇,福祉绵延”;轮到谢玄时,王凝之站直了身子道:“谢家七郎,才华奇骏,真如出涧之水,斩沟破壑。能与你相识,人生一大快事,当连干三盏!”。谢玄只得傻乎乎的端着大茶碗,看着王凝之一盏酒一口吞,也就一碗茶一口气喝。所谓:“茶七饭八酒满”,可这茶碗比酒盏的容积大了不止两倍,旁边的侍女就像一个智能饮水机,每次斟入的七成茶汤就像是量杯量过一样一滴不少。谢玄被王凝之的“出涧之水”灌得满满一肚子茶水,还打不出嗝,胀得谢玄嘴角直抽搐。
  看见王凝之如此知宾懂礼,谢安不免多有注意。趁此时,王羲之便貌似随意地打听谢道韫的年龄以及婚配情况。对于这门联姻,以前也已提起多次,只是谢奕貌似希望与其他大族联姻,这才拖沓了时日。喝到酣畅时,谢安拍着胸口同意回去促成这门婚事。要不是王羲之十二岁的女儿王孟姜去岁已定下亲事许配南阳刘畅,说不定谢安还要换回一个塞给谢玄。
  知道了谢安的态度,再看此时王凝之对谢玄的眼色顷刻发生了变化。谢玄的姐姐谢道韫,才女之名早已有盛闻,而且温柔貌美,怎不让有过几面之缘的王凝之倾心呢?于是开始对谢玄处处关心照顾,殷勤的夹菜添茶。当真一个姑爷对小舅子的模样,又给谢玄灌下不少茶汤。
  酒喝多了,话题也就多了,谢、王二人,从拉家常的闲话不知不觉谈到了朝野党争。此时的谢玄被茶汤胀得直哼哼,但前世的记忆中没有多少这个时期的历史知识,为了更好地生活下去,对当下国家时局十足的认真听。听到二人说现在的朝廷乱成一团,于是就插言问:“朝野动荡,为何当今天子怎么不管?”
  谢安笑了笑说,摸着谢玄的脑袋瓜说:“穆帝(司马聃)自两岁登基,今与玄儿一般大小,如何管理朝廷?如今朝政,均由其母掌政,朝中大事,皆有会稽王司马昱辅政。会稽王与征西大将军桓温不合,拉拢殷渊源(殷浩)出任中军将军,以对抗桓温势力。臣强主弱,自此,朝堂之争不歇,政局混乱,故而我才与你王世伯看淡仕途,幽居于此。”
  谢安见此处没有外人,也为了让谢玄能够听得更清楚些,就对当朝权贵的姓名也没有忌讳。
  谢玄不明白,别人争别人的,你们看淡了什么呢?便脱口而出:“朝堂政见不合,历代都有,如若没有争斗,天子怎么玩弄帝王的平衡之术?”
  王羲之在一旁听见谢玄年少老成的样子,不觉好笑:“妙哉!谢家麒麟儿,文采出众,才思敏捷,总角之年便喜读《大学》,言谈之间好问朝堂,小小年纪竟然摸透帝王之术,日后定能成为一代贤臣。”
  “哈哈!童言无忌,王兄谬赞,可别宠坏了小孩子!”谢安一边调侃自谦,一边举酒答谢吉言。谢玄也只好随叔叔一起,端个大茶碗“咕咚咕咚”的喝。
  随着宾主皆欢,夜色渐深,谢玄小解五次才躺在床上,脑袋被木枕头蹭得生疼。想着这十来年学的东西,放到东晋几乎没有用。学的土木工程,可水泥、钢筋怎么做?不会!穿越必备技能:颗粒火药、纯净玻璃、香水、肥皂。各位书友会吗?不会赶紧科普哟,免得穿越了悲催,反正穿越而来的谢七少爷不会。
  谢玄翻来覆去,咒骂为什么大学没有“穿越古代技术”专业。胡思乱想中浑然入睡,度过了穿越一千六百多年前的东晋的第一天。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