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且说辛剑秋昼夜兼程,终于在夏至之前到了襄阳。
刚过长坂坡,却听见周围有人求救。
那人的马快要不行了。
她本不想多管闲事。
走了半道,竟听得那人疾呼:“辛掌门救我!千机门的第三盛大人命我前来送信,十万火急!掌门救我!”
辛剑秋勒住了马,转过头,眼神凌厉。
那些杀手都听说过辛剑秋的名声,此刻见了她的眼神,更是有些胆怯。眼见时机已逝,便退去了。
辛剑秋也不追,只等那人。
那人赶到近前,下马拜道:“多谢掌门援救!掌门,兖州的若家出事了……”
“什么?出事了?快说!”
“若家被契丹人和烟雨楼的杀手围攻,若老爷、少夫人和刚出生小公子,全都被人杀了……”
辛剑秋跳下马来,揪着他的衣领就问:“你这家伙,莫不是以为老娘好糊弄?若琦山是老娘的师弟,不说是天下无敌,打不过,连跑也不会?若家少奶奶,更是我辛家的翘楚!”
作势便要打他。
那人连忙解释:“在下也不清楚详情。我们到时,只遇见若少侠。等我们寻到若老爷,他已被人腰斩,首级也被人取了。少夫人被人一剑穿心。这里有一封第五镜大人给您的信。”
辛剑秋仔仔细细地读了个遍,怒得真气四溢,一脚跺在地上,竟踩出个丈余宽的坑。
“好得很,好得很!烟雨楼是吧!契丹是吧!好得很,好得很!”
那人见辛剑秋正在气头上,不敢多做停留,立马告辞而去。
辛剑秋面朝东北站了很久。
回到蝶谷,她第一时间去了辛剑春那里。
辛剑春是辛剑秋胞妹,曾与若琦山有过一段情愫,可惜造化弄人,辛剑春另嫁辛家人,育有一子。
或是天意,辛剑春先丧父,后丧夫,花甲之年又丧子、媳,只有辛兰、辛蝶两个孙女。
若鼎辉昔年拜访武当、蝶谷,崭露头角。而这两个孙女,竟同时喜欢上了他。
但辛兰一心钻研武学,拙于言辞,只能深藏此情。
辛蝶却主动出击。
两情相悦,于是辛剑春亲自做媒,将十八岁的辛蝶嫁给了若鼎辉。
而辛兰再看不上别的男子,便一直陪在辛剑春身边,也无心争这掌门之位,如今已有二十五岁。
彼时辛剑春婆孙,正陪同若家的三姊妹玩耍。
见辛剑秋来了,两人连忙问好。
三姊妹中,长女若水依已满三岁,有些懂事,见了辛剑秋,便站在原地朝她笑。
二女若雨声两岁,甚是顽皮,跌跌撞撞地跑来,便要抱辛剑秋膝盖。
小女若雪踪与若雨声虽是同胞,性情却截然不同,只看着两个姐姐、三个大人,也不哭,也不闹。
辛剑秋本不想当着三个孩子的面讲若家的事,可又不放心教她们独自去玩,便轻轻点了她们的睡穴。
“妹子、兰儿,有件事,……”
辛剑春从未见过辛剑秋犹豫不决的样子,轻笑着说:“天下竟还有教姐姐犯难的事?春儿便要仔细听听呢。”
辛兰却隐隐感到有些不对。
辛剑秋几度开口,却欲言又止。
辛剑春也慢慢感到有些不对了。
前些日子,兖州的若家派人送信,说若琦山搬家了。
辛兰想起了此事,心脏狂跳,试探着问:“大奶奶,是不是若家的事情?”
辛剑秋闭上眼睛,缓缓地点了点头:“若家,出事了。”
二人闻言,心中一紧,后背发凉,只静静等着辛剑秋的后话。
“哎,你们莫要太悲伤……若师弟、蝶儿和刚满百日的孩子,都遇害了……”
辛剑春只觉天旋地转,一阵晕厥,浑身无力,便往后倒,脸上滑过两道泪痕。
辛剑秋连忙接住。
辛兰拽着她的手,哭着问:“辉哥呢?辉哥怎么样?”
“他……哎,你们看吧。”
辛剑秋取出了第五镜的信。
辛剑春还未缓过神来,辛兰便念给她听:
“飞花钧鉴:
“泰山第五玄鉴顿首。
“若家清明南奔,为契丹、烟雨楼所逐,于兖州乾封南三十里遇难。若老为人腰斩,首级不翼而飞,行凶之人有二,其一已见端倪,其二定是墨阳剑主。逍遥仙之妹及小公子或为寒月刀所害。
“若兄长跪七日,水米不进,虽已救回,竟失其语,不发一言。
“谷雨之后,吾等大破烟雨楼。丁椮为若兄所杀。惟丁家三少,下落不明。
“节度使曹国华渡若兄从军,北上杀贼。若兄方有还魂之兆。
“若家罹难,吾亦垂泪。今,亡者已入墓为安,乞节哀是盼。
“玄鉴顿首再拜。”
婆孙二人泣不成声。
“姐!你……你要帮我!”辛剑春跪在辛剑秋面前,求她,“我今生……不能嫁给他,已是遗憾,又……何苦让他受这腰斩,死了也没个全尸……姐,你是掌门,你帮帮我……”
辛兰也哭着跪下。
辛剑秋扶起二人坐下。
哭声渐消。
若雨声似乎做了个美梦,笑得很甜,竟喊了一声“爷爷”。
辛剑春一时不防,又抽泣起来。
辛兰痴痴地看着三个女孩儿,仿佛失了魂。过了一会儿,她坐过去,看着三个可爱的睡颜,发了一个愿:
“你们没了娘亲,我便是你们的娘亲。”
辛剑秋也落下泪来。
三个人抱作一团哭着,又怕吵醒孩子们,尽量收着声。
泪,总有流尽之时。
辛剑秋想起正事,便趁此机会,布了个局:
“我等定要为若家报仇。你们且听我说。
“妹子,你的大计,必要得飞花上下帮扶。但芝儿已嫁姬元烈,不能来争掌门。”
“兰儿,兰儿……”辛剑春拽着辛兰的衣袖求她。
辛兰受不起,连忙跪下:“兰儿……答应。”
于是三人暂时平复心情,各自准备去了。
梦芝大婚的消息,被辛剑秋放了出来。一时间,人人踊跃,各怀心思。
紧接着,辛兰出山争夺掌门之位的消息,不胫而走。
有辛剑春、辛剑秋两个老辈撑腰,谁也不敢撄其锋芒;况且辛兰年纪轻轻,便已有“逍遥君”的美名,虽然资历尚浅,也不乏一些支持者。
有些人很不甘心,有些人便提前放弃了。
大比原定于立冬前夕,胜出的便是新任掌门;如今梦芝弃权,于是将之推迟到大雪前后。
新任掌门要在冬至祭天,以示“旧花”凋零而“新花”将放。
辛剑秋也因此事,在襄阳、武昌之间来回,耽搁了一个月。
待她打点妥当,前往成都之时,已过大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