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煦宋中华 / 第二十九章 敲打沈括

第二十九章 敲打沈括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赵煦见了沈括的这个表现,心里更加鄙夷,但脸上却流露出稍带欣慰的表情,差点就说出了“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这句话。总算赵煦心里一紧,知道这句话对一位大臣来说是极不合适的,即使沈括可以算作是“戴罪之身”,但他毕竟不是罪徒。所谓,“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沈括怎么说也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士大夫,虽然个人品德不怎么样,但如果皇帝当面对他说这种话,和直接折辱他无异,这才硬生生地忍住没说出口。
  现在的大宋可不是后世的明清两朝,可以随意地拖出去打人屁股、派太监训斥等等,折磨大臣的方法多种多样。即使这样,大多数时候,明清两代的大臣们还不得不乖乖地听话认罪,叩谢皇恩浩荡。
  但在大宋,皇帝对文臣一向优容,君臣之间连行大礼的机会都不多,更别提侮辱大臣了。
  赵煦见沈括态度端正,也就不好再说什么重话敲打他了,就把话题转到正事上,开始问沈括关于棉花的事。沈括不愧是大宋的“万花筒”,很快就给赵煦简单普及了一下目前大宋棉花种植的概况。
  现在棉花虽已传入大宋,但分布极少,只在福建泉州那边有零星种植。而且如果不是赵煦告诉,沈括都不知道棉花还有御寒的功能。赵煦告诉沈括,自己准备大规模地推广棉花种植,并将其作为大宋军民冬季御寒的首选,召他入京就是为了此事。沈括心里微感失望,但他作为待罪之身,不敢拒绝皇帝的旨意,只能先应承下来。
  赵煦见他脸色,已知其心中不愿,开口道:“朕知卿涉猎极广,非止农业一端,然棉花一事,干系重大,卿好生去做,若有所成,朕必不吝重酬。”
  沈括闻言吓了一跳,急忙回奏:“官家不以臣愚鲁,托以重责,臣敢不尽心竭力,誓成此事。”
  赵煦在这里和沈括把话挑明了,我知道你这个人涉猎很广,是个人才,不是个只会干农活的,但培育棉花这件事,我很重视,你要好好去做,如果成功了,一切都好说,官位会有的,赏赐也会有的。
  沈括听了皇帝这种封官许愿的话,就算心里再不情愿,也只能表态说,您放心,我一定好好干,一定把这件事做成了。
  至少在表面上看,君臣这次见面的气氛融洽,成果显著。但是真实情况如何,那就只有两位“当事人”心里明白了。
  在沈括告退出宫后,赵煦还在心里默默盘算:看来这个沈括虽然有才,却不一定能为我所用,眼下无人可用,只能让他先顶上一阵子。日后还是要找一个更加适合的人来顶替他才行。
  沈括通过这次面君,则清晰地感受到了小皇帝对自己的不喜,尽管赵煦已经尽力掩饰了自己的真实情绪,但他年纪尚轻,待人接物的经验不足,细微之处难免流露出些许破绽。
  沈括有点弄不懂,皇帝对自己的反感来自于哪里。按说最大的可能应该是受苏轼的影响,但他仔细一琢磨,觉得好像也说不通,不然苏轼就不会在皇帝面前举荐自己了。任由自己继续在地方上受苦,还受人监视不就行了?又何必专门降旨让自己来京呢。沈括想了好久,也没找到一个能真正说服自己的理由。
  其实他的感觉很准,赵煦的确不喜欢沈括,但不仅仅是因为知道他曾出卖苏轼的事,更大的缘故是沈括在永乐城之战中的表现让赵煦对他很不满意。这个原因是沈括怎么也想不到的,他不明白永乐城之战对赵煦的意义,虽然沈括知道永乐城战役的失败对神宗皇帝的打击很大,是造成神宗英年早逝的一个重要诱因,但他还联想不到当今官家身上去。
  对皇帝想要推广棉花种植这件事,沈括的内心是持反对意见的,这倒不是他不肯放下自己文官的身段去和棉花“打交道”,而是沈括觉得皇帝这么做没有必要,徒然耗费民力而已。
  沈括会这么想,是因为他还没有亲眼见过以棉花为主要原料的冬衣,不知道棉花的御寒效果和现在大宋通用的普通棉麻相比,有什么更胜一筹的地方。
  不过沈括通过这次奏对,明显感觉出当今官家好像在布置些什么,推广棉花种植应该只是其中的一环而已。至于官家的目的何在,沈括现在所知有限,也推断不出什么来,他对此只是一个模模糊糊的感觉而已。
  如果赵煦知道沈括心中所想,倒是会对他刮目相看了。仅仅是一次十分短暂的会面,一个看起来并不起眼的任命,就让沈括感受到赵煦在“下一盘大棋”。如此观察入微,沈括还真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不久之后,沈括就被赵煦安排到皇宫中的观稼殿去为棉花种植事业“做奉献”去了。虽然现在棉花的种子还要从福建泉州那边运送过来,而且现在也不是棉花播种的季节,但一些准备工作已经在沈括的主持下开展起来了。比较“坑爹”的是,赵煦并没有给沈括一个正式名义,只是授予他暂行“劝农使”之权。对此,赵煦心中有着自己的思量:沈括现在寸功未立,不好直接授官。等他做出点成绩再说吧。
  沈括对此倒也无话可说,即便他现在心有不满,也只有低头的份,他总不能说,我不爽,我不干,我一定要权职相符。如果那样,赵煦会分分钟教他怎么做人。至于沈括会不会因此“消极怠工”,那就只能看他将来的工作成绩了。
  棉花的事暂告结束,对赵煦来说,接下来他要做的只是耐心的等待。这种等待是多方面的,不仅仅是等待自己进一步成熟,也在等待太皇太后的老去,还要等待自己播下的种子逐渐发芽、生长、成熟。无论是哪一种,都需要时间。
  此时的赵煦就像一位已经放下鱼饵的渔夫,他知道自己只要站在岸边耐心等待就会有鱼儿上钩,但他不知道要等多久,更不知道钓上来的鱼是不是如他希望的那样鲜肥。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