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九叔是我们族中德高望重的老人,他曾经担任过宝庆县的县长,在位期间一生正气,嫉恶如仇,深受大家的拥护。退休后又回到生他养他的四房头,大把年纪仍在田间地头忙碌着,大家嘻笑他是一个地道的农民。
九叔非常热心公益事业,在他的操劳下,村里的公路四通八达。十年前他积极参与了我们黎氏家族的四修谱工作,据说他在修谱期间有人送了一本清朝嘉庆年间修撰的黎氏谱书,彭大奶的“身世”会不会在这本谱书中找到呢?我和冬平直接朝他家走去。
九叔的家在院子后面的山脚下,是八十年代修的一幢典型的农家小院,院内树木郁郁葱葱,院前还种了不少的花花草草,看来九叔还真是个辛勤的人,生活还真有品味。
未进小院,一阵阵桂花香味扑鼻而来。抬眼望去,一颗硕大的桂花树呈现在我们的面前,那树冠像一个巨大的魔茹开在院前,正值桂花树开花的季节,那红色的花瓣散发着浓郁的香味。
“汪汪,汪汪。”一条老黄狗从院内向我们冲来,隔着院门向我们嘶吼。
“阿黄。”九婶听到狗叫,马上从屋里走了出来,见我们来了,满脸喜悦地打开院门。
阿黄见主人吆喝并打开院门让我们进来时立刻换了一副面孔,使劲地摇着尾巴,像欢迎贵宾一样欢迎我们。
“九婶,九叔在家吗?”我问道。
“在,在。”九婶高兴地把我们迎进屋,“你两兄弟先坐一下,他在后面栽菜,我去叫他。”
不一会儿,九叔回来了。
“什么风把你两兄弟吹来了。”九叔一进屋就高兴地跟我们打招呼,从他的笑容里我感觉很是亲切,真是个和蔼的老头。
“我们想借你那本老谱书看一下。
“看老谱书?”九叔一脸茫然。
“嗯,”我连忙解释说,“我们想看一看老谱书里面有没有关于彭大奶的记载。”
“彭大奶?”九叔更加茫然,“她是何许人也?你们查她做甚么?”
“就是我们老祖坟山上那块墓碑的主人。”
“哦,哦,”九叔突然醒悟过来,“我想起来了,清明节那天我也看到过那块碑,我当时回家查看了一下谱书,上面有记载,有记载。”
九叔说罢便去里屋把一个木箱抱了出来,打开锁,小心翼翼地从底层把那本古老的谱书拿了出来,再小心翼翼地递到我的手上。
谱书真的很老了,前面一部分已烂得无法辨认,后面的都还很好。这谱书距今有二百年了,能保留下来实属不易。
“你从后面翻,大概倒数三十多页的样子,”九叔提醒我说,“你们比我年轻,眼睛好使,你自己翻吧。”
果不其然,在倒数三十三页的时候果然看到大晓公的大儿子光贤公的那页,光贤公配彭氏,古谱中都没有注明女性的名字,但从他们儿子的名字就知道此彭氏就是彭大奶,因为在谱书上查到他们六个儿子的名字与墓碑上刻的完全一样,由此就可以推断出那块与彭大娘合葬碑的男主就是光贤公。光贤公有一个弟弟叫光圣公,所以称光贤公的妻子彭氏为大娘。
再看彭大奶的出生日期,生于康熙三十三年九月十八日,殁于乾隆二十一年二月二十七日,享年六十三岁。再看光贤公,生于康熙三十一年五月十二日,他比彭大两岁。
“我刚才看了彭大奶的生日,是康熙三十三年九月十八日,乾隆的生日是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日,从这里我可以推算出,彭大奶比乾隆皇帝大十七岁差一个月,从生育上来讲是完全符合的。”我高兴得像哥仑布发现新大陆一样。
“思远哥,你再看看他们大儿子的生日,如果重叠了那肯定不是的了。”冬平提醒我说。
“嗯,言之有理。”我急忙查看他们的大儿子明儒的生日,谱书上记载是:康熙五十三年四月二十五日。我再看了他们那六个儿子出生的间接年份差不多都是两年。
“这也对得上呀,乾隆比他们的大儿子明儒大二岁多一点。”我兴奋地说道,“我想这个彭大奶以前肯定在宫里当过宫女,阴差阳错地生下乾隆后又被遣送回老家,再嫁与光贤公。”
“思远哥现在变成了推理家了,不过想象还是蛮丰富的。”冬平笑道。
“光推理还是不行的。”九叔以老领导的口吻说,“我们要讲的是证据。”
我苦笑着。用手机把谱书中的这几页拍下来,然后把谱书还给九叔。准备告辞,九叔忙拉住我们说:“吃完饭再走,你婶已经做好了,吃完饭我还有一件事想跟你们商量商量。”
听说有事跟我们商量,我们也不好再推脱了,恭敬不如从命。
九婶也有七十多岁人了,头发都已经发白,可做事还是很麻利的,不一会儿工夫就宰了只鸡炒好送到饭桌上。
“九叔九婶,我们真的不好意思,”我说着,“你们都这么大岁数了,还搞饭给我们吃。”
“别客气,”九婶笑着说,“鸡是我们自己养的,你们兄弟难得来我家吃餐饭,你们来吃,我办着还高兴呢。”
“来、来、来,我们叔侄今天好好干一杯。”九叔提来一壶米酒,把两个大杯给我和冬平,自己拿一个小杯,说道,“你们放开喝,这酒是自家酿的。”
“今天你兄弟俩来得正好,你们不来,我也想请你们来。”九叔咪了一小口酒,说道,“我快八十岁了,我有个心愿想祖坟山修䦅一下,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在坟山前建一座牌坊以记祖宗之恩泽。”
“这想法很好,”我接过话头,“九叔,我表个态,我全力支持。冬平是一村之长,具体由他操作,我建议我们四房头建个微信群,这样捐款方便一些。”
“九叔,你放心,”冬平说道,“你当总顾问,具体的事我来做,我一定要把这件事做好。”
第三章古老的谱书
九叔是我们族中德高望重的老人,他曾经担任过宝庆县的县长,在位期间一生正气,嫉恶如仇,深受大家的拥护。退休后又回到生他养他的四房头,大把年纪仍在田间地头忙碌着,大家嘻笑他是一个地道的农民。
九叔非常热心公益事业,在他的操劳下,村里的公路四通八达。十年前他积极参与了我们黎氏家族的四修谱工作,据说他在修谱期间有人送了一本清朝嘉庆年间修撰的黎氏谱书,彭大奶的“身世”会不会在这本谱书中找到呢?我和冬平直接朝他家走去。
九叔的家在院子后面的山脚下,是八十年代修的一幢典型的农家小院,院内树木郁郁葱葱,院前还种了不少的花花草草,看来九叔还真是个辛勤的人,生活还真有品味。
未进小院,一阵阵桂花香味扑鼻而来。抬眼望去,一颗硕大的桂花树呈现在我们的面前,那树冠像一个巨大的魔茹开在院前,正值桂花树开花的季节,那红色的花瓣散发着浓郁的香味。
“汪汪,汪汪。”一条老黄狗从院内向我们冲来,隔着院门向我们嘶吼。
“阿黄。”九婶听到狗叫,马上从屋里走了出来,见我们来了,满脸喜悦地打开院门。
阿黄见主人吆喝并打开院门让我们进来时立刻换了一副面孔,使劲地摇着尾巴,像欢迎贵宾一样欢迎我们。
“九婶,九叔在家吗?”我问道。
“在,在。”九婶高兴地把我们迎进屋,“你两兄弟先坐一下,他在后面栽菜,我去叫他。”
不一会儿,九叔回来了。
“什么风把你两兄弟吹来了。”九叔一进屋就高兴地跟我们打招呼,从他的笑容里我感觉很是亲切,真是个和蔼的老头。
“我们想借你那本老谱书看一下。
“看老谱书?”九叔一脸茫然。
“嗯,”我连忙解释说,“我们想看一看老谱书里面有没有关于彭大奶的记载。”
“彭大奶?”九叔更加茫然,“她是何许人也?你们查她做甚么?”
“就是我们老祖坟山上那块墓碑的主人。”
“哦,哦,”九叔突然醒悟过来,“我想起来了,清明节那天我也看到过那块碑,我当时回家查看了一下谱书,上面有记载,有记载。”
九叔说罢便去里屋把一个木箱抱了出来,打开锁,小心翼翼地从底层把那本古老的谱书拿了出来,再小心翼翼地递到我的手上。
谱书真的很老了,前面一部分已烂得无法辨认,后面的都还很好。这谱书距今有二百年了,能保留下来实属不易。
“你从后面翻,大概倒数三十多页的样子,”九叔提醒我说,“你们比我年轻,眼睛好使,你自己翻吧。”
果不其然,在倒数三十三页的时候果然看到大晓公的大儿子光贤公的那页,光贤公配彭氏,古谱中都没有注明女性的名字,但从他们儿子的名字就知道此彭氏就是彭大奶,因为在谱书上查到他们六个儿子的名字与墓碑上刻的完全一样,由此就可以推断出那块与彭大娘合葬碑的男主就是光贤公。光贤公有一个弟弟叫光圣公,所以称光贤公的妻子彭氏为大娘。
再看彭大奶的出生日期,生于康熙三十三年九月十八日,殁于乾隆二十一年二月二十七日,享年六十三岁。再看光贤公,生于康熙三十一年五月十二日,他比彭大两岁。
“我刚才看了彭大奶的生日,是康熙三十三年九月十八日,乾隆的生日是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日,从这里我可以推算出,彭大奶比乾隆皇帝大十七岁差一个月,从生育上来讲是完全符合的。”我高兴得像哥仑布发现新大陆一样。
“思远哥,你再看看他们大儿子的生日,如果重叠了那肯定不是的了。”冬平提醒我说。
“嗯,言之有理。”我急忙查看他们的大儿子明儒的生日,谱书上记载是:康熙五十三年四月二十五日。我再看了他们那六个儿子出生的间接年份差不多都是两年。
“这也对得上呀,乾隆比他们的大儿子明儒大二岁多一点。”我兴奋地说道,“我想这个彭大奶以前肯定在宫里当过宫女,阴差阳错地生下乾隆后又被遣送回老家,再嫁与光贤公。”
“思远哥现在变成了推理家了,不过想象还是蛮丰富的。”冬平笑道。
“光推理还是不行的。”九叔以老领导的口吻说,“我们要讲的是证据。”
我苦笑着。用手机把谱书中的这几页拍下来,然后把谱书还给九叔。准备告辞,九叔忙拉住我们说:“吃完饭再走,你婶已经做好了,吃完饭我还有一件事想跟你们商量商量。”
听说有事跟我们商量,我们也不好再推脱了,恭敬不如从命。
九婶也有七十多岁人了,头发都已经发白,可做事还是很麻利的,不一会儿工夫就宰了只鸡炒好送到饭桌上。
“九叔九婶,我们真的不好意思,”我说着,“你们都这么大岁数了,还搞饭给我们吃。”
“别客气,”九婶笑着说,“鸡是我们自己养的,你们兄弟难得来我家吃餐饭,你们来吃,我办着还高兴呢。”
“来、来、来,我们叔侄今天好好干一杯。”九叔提来一壶米酒,把两个大杯给我和冬平,自己拿一个小杯,说道,“你们放开喝,这酒是自家酿的。”
“今天你兄弟俩来得正好,你们不来,我也想请你们来。”九叔咪了一小口酒,说道,“我快八十岁了,我有个心愿想祖坟山修䦅一下,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在坟山前建一座牌坊以记祖宗之恩泽。”
“这想法很好,”我接过话头,“九叔,我表个态,我全力支持。冬平是一村之长,具体由他操作,我建议我们四房头建个微信群,这样捐款方便一些。”
“九叔,你放心,”冬平说道,“你当总顾问,具体的事我来做,我一定要把这件事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