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听到我和下三滥商量的内容以后,小瑾来问我们:“你们去那里面做什么?这林子从古至今就没啥人进去过,即使是我们村里最好的猎人,也很难从里面走出来。”还特地领着我们原地观察:在我们脚下这座山的一边是农田,水渠和农户,而在山的另一半,只有茫茫无边的一片树海。
“那边的地方,我们当地叫困死鬼,意思是鬼都走不出来。”小瑾指着山下我们要去的那一侧“你们看从这座山下面开始,树林就和外面完全不同了。”
我仔细看过去,从山那边的半山腰开始,长的都是参天的落叶乔木,其中大多我看着挺稀奇。而在村子的这边,村里和附近所有的树木都是平时常见的那几类。
“自古以来就有传说,说这片土地被施下过法术,所以它和外面不一样。”小瑾抬头看远方,我顺着她的目光看过去,前方的群山一座比一座高,山上都生长着杂七杂八的各种参天大树,小瑾望着那些树,继续说:“这个说法是有根据的,我们在这个位置用眼睛就能看出来。”
下三滥点头,对一边没懂的我说:“这个平时多在外面走就能知道,一片树林里树的种类不会特别多,而且同样种类的树会尽量长在一起,很少出现一种树里大量混着另一种树的情况。”
原来如此,我没想到这个情况,树木之间的物种竞争会让它们排除异己,所以如果有一大片不同的树长在一块,那一定不是天然的。
我点头说明白了,接着正色道:“几棵树拦不住我们,我们无论如何也要去那里。”随后就把心里准备很久的建议对小瑾说了:“你不是我们团队里的人,没必要和我们一起去冒险,你可以去镇子上等我们,那里有我们的人会接应你,我们办完事就出来。”
小瑾捂住嘴笑起来,好像我在说什么很好笑的事一样,我不悦地皱皱眉。小瑾摇头道:“如果你们非要去那里,我就必须得跟着了。”
我问为什么,小瑾说虽然林子深处确实完全没人去过,但是林子的外围还是经常有当地人活动,这篇山里常常能找到野菜和蘑菇,甚至偶尔会猎到野猪,对山民们穷乏的物质生活而言,这些东西都是珍贵的资源。
但仅仅是进入树林的外围,也是冒着一定风险的,并不是所有的当地人都能做这事,只有经验丰富的老猎人,还有他们亲自传授的后辈能学会在这丛林里的生存之道。
所以小瑾告诉我们,单凭我们两个人,进了这片树林就是送死,不要说有所收获,我们就连熬过一天都困难。那里面的自然环境,完全是脱离人类常识范围的。
总而言之,如果我们要进去探索,甚至是找什么东西的话,必须得有人带着。同时小瑾告诉我们她正有这样的经验,她的养父生前正是村里最有经验的老猎人,听村里长辈说,他年轻时能在那林子里待十天左右,而其他人只要在里面三天没出来,亲属就该准备后事了。
同时小瑾告诉我们,养父虽然把自己一生大部分的本事教给了她哥,但唯独没有把进山的经验传授给他,而是全部教给了小瑾,她也不知道为什么养父会这么做,可能他希望自己的本事没有失去传承的同时,也让自己的后人能从这样的山村生活里摆脱出来吧。
看来这小妮子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我听完她的说法,虚心向她求教道:“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进去到树林里面呢?”
小瑾摇头:“根本不可能。”然后又说:“但是如果你们不进的太深,有我在就可以了。”
我和下三滥面面相觑,最后下三滥说:“小丫头,你的建议,我也告诉你:根本不可能,你的姜大哥且不论,我要是没能完成任务,在我眼里看来那结局不会比在林子里牺牲更差。”小瑾听了这话看我,我给她看看手上的皮肤:“我倒不是说非要进树林子,但是有人告诉我,我这个病得在里面找药医。”
小瑾看到我的手臂,咦了一声:“你身上怎么也有这个?”
我问她还在什么地方见过吗,她的回答是,很多天蛇教的教徒身上都有这样的肿块,他们并不觉得这是病,而是一种身份象征。我大为诧异,问我这情况在他们内部算个什么身份?小瑾说最少得是个堂主级别。
我回忆起大海说的,这种毒血痘在盗墓贼里面比较多见,莫非这天蛇教,实际上修习的是搬山道术?
既然我们非要深入丛林不可,小瑾也给我们出了个主意:这片树林的面积非常大,它的界线也极为漫长,虽然林子里面人迹罕至,但是林子外围并不是只有这一个村庄。这个村里没有什么高人,她在林子里的本事甚至已经是佘里冲村数一数二的水平了,但别的村子可能情况不同,据她所知,在几公里外一个叫三沟湾的地方,那里有个瑶族的寨子,里边有位老猎人,据说年轻时到过这片树林的中心位置。
我和下三滥一合计,觉得这方案可行,但我认为要联系老三。
老三那边听说了这树林的情况,并不支持我们单独进入树林,我和下三滥提前行动的目的,是在避开内鬼的前提下找到建木古城的秘密,而不是进入古城内部,所以他的意见是我们转移到三沟湾,打听那边天蛇教活动的情况,并在不把行踪暴露给外人的前提下打听树林里更多的情况,那位老猎人就是打探情报的好目标,我们要尽可能知道老猎人当年在树林里遇见过什么。
小叶听说了我们昨晚遇险的事,很是紧张,在知道我没事以后,才问我有没有沈森的消息,我如实回答,小叶告诉我她的情报也不一定准确,沈森可能已经从佘里冲村转移到附近的某个村子了,她可以完全肯定,沈森就在那一带地方。
两边的情况交换结束,我们这次联系是在完全瞒着大海的情况下进行的,老三说要提防内鬼就要无差别防备,知道的人越少越好,连大海也一样。
小瑾带我们走山路到了三沟湾,一路是沿着那片高大乔木林的边缘行走,我们和树林的边缘隔着百来米的距离,也切实体会到那地方的诡异之处。现在的天气炎热,外面的山林都是一大片的蝉鸣和鸟鸣声,而那边的树林里一片死寂,好像里面除了树什么都没有一样,下三滥看着那个方向,悻悻地说:“这地方真能打到野猪,看动静连麻雀都没有。”
小瑾摇头:“你没打过猎,不明白这个:越是大型的野兽,它附近活动的小动物就越少。”
三沟湾实际上并不是指那一个瑶族寨子,这个地面指的是一大片地区。这一带的水源主要是山泉,而山泉在三沟湾附近汇集成三条水流,这三条水流又在一处山谷里汇成一条小河,三条水流交汇处为中心,周围的很大一片区域都属于三沟湾。
瑶寨位于三沟湾靠近巨大乔木林的那边,只是个小寨子,是由进林子打猎的猎人聚集形成的人类聚落,所以这边几乎所有人都自小便有进那片林子打猎的经历。而三沟湾一带村落非常多,中心的水流交汇位置土地最为肥沃,形成了一个稍大点的村,这个村也以三沟湾命名。
小瑾的养父年轻时也是靠着打猎维生,猎物实际上并不够一家人食用,他们的主要生活来源还是靠树林里找到的珍贵食材,比如松茸这样的名贵食材,他们一家人靠着这种东西卖到外地的高收入来维持生活。但佘里冲村大部分人都是农民,也不会有商人来那边收货,他们都会去苗寨所在的三沟湾,所以小瑾自小就常来三沟湾,可以在这里把养父从树林里取到的各种山货卖给来收货的商人,同时还会买到一些平时的生活用品。
苗寨里的居住条件不是非常好,猎人们的一切都以方便打猎为基准,他们的家人今年来也转移到三沟湾村里了,小瑾给我们找的住处也就在三沟湾村里。我们本来也想不到,这样的山村里居然也有宾馆,但考虑到经常有商人,实际上也就是四处跑的货郎,来这边做生意时他们需要住处,所以有宾馆也不奇怪,有市场就会有供给。
三沟湾的三条水源汇交的位置形成一个大水潭,我们住的宾馆就在水潭旁边的一个山崖处,视野非常不错,能眺望到附近大部分的地形,交通也方便,当地政府已经把水泥路修到了这家宾馆门口。毕竟那些行脚商和货郎们是当地经济的重要一环,当地不会怠慢他们。
这里环境比佘里冲好太多,山清水秀的,可惜我们没有时间喘息,等我们把行李在宾馆放置好,就急匆匆的叫小瑾领着我们去见老猎人。
三沟湾村到瑶寨也非常方便,虽说没有水泥路,但是当地人用石板把路铺的非常好,看来是很重视山货带来的经济收入。老猎人的住处沿着石板路不能走到,在抵达瑶寨以后,小瑾又带着我们走了一段杂草丛生的山路,才到老猎人的家里。
小瑾说老猎人一直独住,他妻子很久之前就过世了,孩子都在城里。
但我们抵达时,发现已经有人在老猎人家里了。说来也是巧,我到门口时,其中一个人刚好在叫另一个人的名字,而那个名字让我打起了十二分精神。
那个名字居然是沈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