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科幻灵异 / 灰色幽灵 / 掏龙窝

掏龙窝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唐家庄,在解放前,村民吃水都靠庄子最东头的那口水井。那口水井是当年老地丁行家人开挖围圈的。
  水井开挖建好后,旁边还建了间小房子,住着行家人派来的姓郭的管家。这个人心眼狠毒,还六亲不认。对主家却非常低忠心。每天在水井旁负责收费。
  但凡村民挑走一担水,都要交上一文钱的费用。要是没钱的话,就别想从这里挑走一滴水。挑水的村民到了这里,要先交上钱,才让人走近水井边。这样就避免了好多人想先挑水后记账的毛病。
  就像郭管家常挂在嘴边的话一样,“想先挑水回去,然后让俺跟屁股后边去追账,没门。俺可不惯你这个毛病。”时间长了,郭管家就得了个响当当的绰号,‘郭黑子’。
  后来为了怕麻烦,也省略天天掏钱的麻烦,行老东家也大方了一回,设定了新的规定。那就是就挨家按人头收费,每年按两次收费。没有钱的,拿粮食做抵押也行。头一次在收麦后,第二次在收秋季庄稼后。这样避免天天为了一两文钱弄的红脸赤脖的争吵和难堪。
  庄子里的人家也没办法,人家可不是来硬逼着你去担水的,水井打在人家的地盘上。水是地下的,自己也有一亩三分地,谁有本事谁开井啊。谁也管不到谁。要吃人家的水井里的水,就得去去交钱。这可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这一下子,行家的人可就赚发了。一年下来,光是水井里的水,收入都抵得上几十亩的田地收入。
  这一下子可就惹得好多人家跟着眼红,家里有两个钱的人家私下一盘算,觉的很划算,比买地养收租还来利。
  就出钱效仿行家,也在自己家的宅地上开挖水井。结果找来十几口劳动力,折腾了一个多月,打下也有两三仗深。就是打不到有水眼的地方。干脆赶走劳工,白白浪费点钱,也就自认倒霉。还重新跑去行家水井边买水吃。
  平时吃点水交点费用,还凑合着过日子,可遇到年景不好的时候,可就吃不起水了。那要是遇到天干地涝的年景,那就更不好说了。
  有些人家吃不起水,就干脆从圩沟里随便挑点水回家煮饭吃。圩沟里的水又脏又臭,里面还到处都被扔进些死猫死狗的。吃圩沟水的人家很快就中招了,一大家子人,个个上吐下泻,一连死了几口人。
  血的教训,让好多人家再也不敢到圩沟里去挑水来吃。大家知道原因后,都聚成一伙,去跟老行家的当家人理论。希望他能放开一马,让村里贫困的家庭也能吃到放心的水。最起码能度过灾年再说。
  开始老行家的人不同意,他可不想白白失去那么多的钱财。大伙见行家不同意,也拿他们家没办法。
  人一被逼急了,就会聚在一起想办法,人多主意就多,后来还真就想出了一个馊主意。庄子里来了一个河南那边跑过来混穷的人,说河南那边闹饥荒,老百姓里有人提出造反吃大户的主意,把那里的地主老财弄个鸡犬不不宁。逼着他们开仓放粮,赈济灾民,收到很好的效益。决定效仿河南那里的农民。
  于是,大伙组织好十几家人,趁着夜色,点着火把,敲打着锣鼓,一股脑地往老行家里去抢大户。口里喊着,“没饭吃,没水喝,都去行家吃大户”的口号。
  十几家人这么一闹腾,庄子里其他的人家,不管有吃的没吃的,都纷纷出来跟着一起往行家去起哄。行老东家一看,大事不好。赶紧招呼家丁,“赶紧关上院子大门。”然后派人出来谈判。
  这一折腾,老行头才勉强同意,放水一年,不收任何费用。等到年成好了,再从新收水费。就这样,遇到了好年景,吃水就按例交租金,年景不好的时候,也就免了费用。
  那时候的年景就那样,隔三年一涝,隔五年一旱,庄子里的清苦人家,就这样按年景吃水交钱也就习惯了。
  老行家的人也不敢太过贪心,怕庄子里这些大多数的穷鬼们,聚在一起会闹出吃大户的勾当。
  平时没发生事的时候,老行家还特意去讨好那些爱挑头闹事的村民,经常跟他们中的个别人说:“要是实在是揭不开锅了,来俺家找我,跟你一斗二斗高粱谷子不成问题。”
  那些挑头闹事的人,也大多是好吃懒做,光棍汉一条的家伙。跟头猪一样,就爱吃死投食。长期有了好处可拿,腰杆好像比别人硬实很多似的,走路都没个正样。
  掐着架子,耸着双肩,好像快搁不下。跟人多唠几句话,脖子一梗,脑袋一歪,抬手大拇指往后一戳。就会哆嗦出自己的灵魂:“妈的,大不了,老子去吃大户。”
  “你以为大户是那么好吃的?你想吃就吃啊。那可是为了一口水,实在是没办法才走的一步险招。有本事你现在去吃试试。”终于碰到个抬杠的主了,揭他个底朝上。
  “吃大户俺一个人也不行啊,要去大伙得一块去,俺一个人去?算哪棵葱啊。大伙说,是不是啊?”大伙一天他认怂了,就哄地一下指着取笑他。
  后来解放了,庄东头的水井也被充公了,就连旁边的专门用来住收费人的房子都给拆了。吃水再也没有人来收费了。
  人们这才发现,庄子东西走向太长,住在最西头的人家,挑一挑子水,来回要走一里多路,就是个体壮的劳动力也被压的要死。更别说那些妇道人了。
  于是就有人给反应到了集体。领导人觉的这是个主要问题,社员们提的好。经过再三研究,再研究。决定在庄子西头再开挖一口水井,来解决吃水担水难的问题。
  这个计划决定后,就在一个夏天,决定动工,当年的夏天,比较干燥少雨。麦子收完,秋季庄稼种上,正是大伙闲的时候。经过周密的地理勘测,也为了节省动土量,就把新开挖的水井选在靠近圩沟边,地势比较洼又比较开阔的位置。
  那个时候,圈上一口水井可是一项大工程。要动用庄子里的所以劳动力。井口的开挖面积是二十米直径的圆形,然后呈锥子形状向下开挖。挖开一米,收缩一米。方便大家往上抬土,还怕塌方压死人。
  计划等到挖到十来米的位置,再用从土地庙扒来大灰砖头,一层层往上圈砖头,一边圈还要一边往里填土,夯实。整个计划都按照一个草图实施的。
  连井底铺什么样的木头,都准备好好的。那是十几根像样的枣树,说是浸泡在水里,能万年不腐。枣树还有药性,对人身体有益。
  庄子里的人忙活了一个多月,才把一口水井需要抬走的土方给抬完。下边就是找平井底地面,把十几根整的平平整整的枣树木板给铺下去。几十口人都停了下来,站在四周看着下面几个有经验的人,在下边拿着锹找平地面。
  下面全是砂浆层,非常结实,想一下子整平,是非常难。要一锹一锹使劲地往下刨。下面又在往上冒着水,每锹下去,都要砸起一片水花来。非常难搞,
  看着下边几个人,干活那个样子,就让站在上边的一个老铁匠就来气。他跑回家,拿来一把笨重的铁叉。
  到了井底,冲着几个家伙就大声喝喝:“都给俺滚出来,看几个软软呱呱样子,老子就来气,让俺来试试。看看有多难。”
  几个人也不客气,一个个都跳上高点的台阶上,给这老铁匠让地。上边的人群也跟上吆喝:“老铁匠平时整个铁块都像捏个泥巴一样,还怕几个砂浆疙瘩吗。”
  “就是,铁匠出马,一个抵八。”上边的人开始胡诌起来。
  谁都爱捧,被大伙这么一捧,老铁匠可就更得意了。站在高出水面的台阶上,驾着膀子先往两手掌心假日吗似的吐两口吐沫。举起铁叉,大喊一声,用尽全身的力气,狠劲地往水下一樉。哐当一声,就感觉叉进了泥土砂浆层。
  老铁匠大模大样地往下走去。去拔挖叉。一下子没拿动,知道刚才用劲太大,挖叉被砂浆给衔住。就用力去晃动,然后感觉有点松动了,就往后撬动了一下。
  本来只是随意地一撬。没想到,他还没来的及拿大铁叉,一股碗口粗的水柱突然间从地下冒起,从老铁匠的脸前一下子冲向天空。
  “啊!”围观人都站在上边,吓的大吃一惊,赶快往后逃。当时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都没突发的事给整蒙了。
  当时就看到,那水柱超出地平面一人多高。好多人被吓的只能张着大嘴巴,看的目瞪口呆。稍微缓过来第一句话就是,“我的天啊,这是怎么了,哪来这么大的水啊?”
  水井下面的人,一看大事不好,赶快顺着台阶往上爬。稍微跑慢点的,水就漫过膝盖,幸亏水井跟圩沟之间留有一个豁口,水从那里向圩沟里流淌。
  铁匠人在井底,当时还又被吓住了,卖不开腿。等缓了过来想跑,已经慢了点,被大水顺着那豁口冲到了圩沟的别处,费了好大劲才爬上了岸。
  水口往上不停地冒水,不,几乎是往事冲水,水头开始是离地平线一米多高。后里井里面有了水,那水柱就没有那么高了。在水底往上冒着大水花。那阵势大有想淹没这庄子的势头。
  人群都纷纷往后退让,非常害怕。自以为有经验的人就说:“这是挖到龙眼了,这是挖到龙眼了。”
  村民听了他这么说,更觉得有点诡异了。就忙问:“这该怎么办啊?要是这样不停地往外喷水,会不会把庄子给淹没了?”
  “那还用说嘛,那肯定能的呀。”人们盯着那水柱,感觉它越来越粗大。不一会就有了八斗大的口门。才一会的功夫,圩沟里都大半下水了。
  有人跑来说:“这些水都围着圩沟转一圈了,再不想法子的话,肯定能淹没庄子。”
  村民们更是慌乱了,都眼巴巴地看着领头的社长,希望他能拿个主意。有些妇女就开始抱怨起来:“好好的日子不过,想一出是一出,开挖什么水井,想法是好的,怎么样?惹出是非来了吧。要不赶快想个法子治治。大家肯定要搬家了。”
  大家都在吵吵。
  还是社长有主意:“大家都先别慌,挖这口水井也是大多数人的愿望。现在都别抱怨谁,谁也不想把事情弄成这个样子。也别慌了手脚,这样吧,我有个主意。大家赶快回去,把各家收藏的碌磙弄过来,咱们把它给堵住。”
  这个法子听的非常不错,既然不让挖,那就填上吧,于是大伙齐心合力地将家里存的石头磙,都往这里滚。打算在那大水没漫过家园之前,试着阻挡一下,会许能起作用呢。
  石磙子被人滚过来好多,有的人就想试着往下水井里滚。刚要滚下去的时候,又有人提议:“光是填石头磙估计也没有多大用处,你们想啊,磙子推下去了,磙子和磙子中间肯定有缝隙。还是挡不住水啊。”
  “那怎么办啊?土头又用不上。”有人问。
  “我建议大伙每家都献出一床棉被来,裹在石头磙子上,这样就能堵住石头磙子之间的缝隙。”
  “这个方法好,肯定管用,”于是大伙都纷纷回家抱棉被,找绳子。忙的不可开交。东西都拿了过来,一些年长的,就把一个个滚到这里的石头磙子,用棉被裹上用绳子捆紧。
  体格健壮的人就滚动包着棉被的石磙,顺着坡从四面向井底投放。四十多个石磙裹着被子,还真不辱使命。全投下去,半个钟头后竟然真的堵住了那口龙眼。
  水柱子一消失,社长赶快发动群众,把那些堆积起来的土方,赶紧给填回去。干了一个月抬上来的土方,只用了三天的时间,就给填了回去。
  水患是解决了,以后再也没人再去提开挖水井事情。从哪以后,但凡参加那次挖井的人,从那填埋石磙的地方走过,还心有余悸往那里多瞅几眼。知道那下边有一个神奇的龙眼,足以使整个庄子淹没在水中。
  几年过去,遇到了一场大旱灾。圩沟里底都干的掉底。沟底的淤泥都干成了龟裂。庄子东头的水井都干的吊底,没水可挑了。庄子里有人就想起了那石头磙子堵住的龙眼。
  “天都干成这个样子了,要是能弄开那些石磙,也许能帮住这一片旱灾。”
  “最好别去招惹它,上次已经够幸运的啦,让你挖开,还让你堵上。万一这次挖开,堵不上怎么办?再说了,那么多的石头磙子,放下去容易,弄上来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说的有道理。不过人总不能被渴死吧,我看呐,实在不行,就在那龙眼的旁边圩沟底挖挖看,会许能漏点水出来。这样也能解决吃水的问题。”
  “这也是个方法。”就这样,十几个有声望的人,聚在一起,就商定了此事。
  本来就是商量一下,可被孩子们听到后,话就变了味道。孩子们到处吆喝:“明天要掏老龙窝了,明天要掏老龙窝了。”
  第二天,就聚来好多人,开始在那口龙眼的附近的圩沟底部开始往下挖。土刚挖了一天,还没见到水,夜里天就下起了大雨。一下就是两天两夜。下的附近几个村都跟着沟满浅平,一下子就解决了干旱的问题。
  开始大伙都以为天上下雨是件平常的事,跟去掏龙眼根本扯不上边。可几天后,大伙才知道,这场大雨只是附近方圆十公里范围内的事,其他地方根本就没下雨。
  虽然是一种巧合,可毕竟解决了问题啊。好多人都开始记住了这个做法。但凡遇到干旱季节,觉得实在熬不下了,就有人提议去掏一下龙窝。
  开始是三两个提议,三两个附和。力量不够,也就没人动手去做。可实在熬不下去了,人都意识到只有这个法子了,于是几十口人就一起去动手。忙活了一天,第二天,还是第三天,天上总会来一场大雨。
  于是庄子里的人,都抱定信心,只要老龙王敢不下雨,大伙就去掏的他的老窝。一晃好多年过去了,这里还潜伏着这种喊声。
  哪怕是读了大学回来的任教的先生,也信誓旦旦地说:“种子下地了,不怕他老龙王不下雨,小心惹怒了村民,去掏他的老窝。”
  后来过来一队勘探队,到这个庄子外驻扎。好奇的村民一打听,“你们这是要干什么?”
  “哦?我们是国家勘探队的,来勘探一下这个地方,看看地下,有没有石油。”
  勘探队带来都是些村民们看不懂的先进仪器,光是长长的电线,就布了几路长。干了半个多月,勘探结果是,石油面太深,没有开采价值。
  而石油的上面还有一层地下河流。特别宽大,离地表还特别近,而这个庄子,是建在地下河的边缘。如果地壳运动厉害的话,这个村都有可能沉没在地下河流中。
  庄子里的人,听了这个消息一点也不惊慌。庄子建在这里都有上千年的历史了,从来都没出过什么事。既然下面有条河流,那不是更好吗。遇到了旱灾年,正好用来解救。
热门推荐
这个大佬画风不对我在帝国当劳模诸天从让子弹飞开始快穿:反派女配,你有毒黑化男主总想套路我玩家凶猛快穿花招:扑倒专属男神!轮盘世界快穿之陪你看星辰大海神级快穿:病娇宿主,求轻宠影视世界从小舍得开始桃源俏美妇穿成黑化男主的白月光美漫:名场面全被我曝光了透视仙王在都市快穿之宿主横行霸道女主她是个bug从四合院开始的天道轮回大佬今天又凶残了吗穿书之每天醒来师尊都在崩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