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科幻灵异 / 灰色幽灵 / 小红沙

小红沙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那年是抗日战争的最后的一年,小鬼子估计是知道了在中国的日子不长久了,在这片苏北大地上肆意地烧杀掠夺起来。
  老百姓不知道战争的局势啊,只是一味地逃避鬼子的祸害。只求能好好地活命。
  故事就发生在一个不起眼的山沟里。村子里大多数都是宋氏子孙。庄子的中心位置,住着一户人家。老子身高二米有三。十里八村都知道他的大名。宋彦明。
  由于一次什么急事,需要买什么东西,估计也很重要吧,要不然也不会这么着急。
  宋庄的四周那天同时能开市的集镇有三个,一个离家有四十里路,一个有十八里。一个不到三十里,正好分叉成三个方向。四十里的在东南方,十八里的在东北,不到三十里的在西南方。
  那时候家里都很穷,没有代步的工具,家里又养不起马匹。整个庄子都没有,平常赶街上集,只能靠两条腿。就是个别人家家道稍宽的,家里也只能养个毛驴,到哪里可以代步。
  那玩意骑起来,对大个子而言,还不如自己跑呢。嫌弃那东西走的太慢。个子还太小,一屁股坐上去,就是不被压折,也走不了多远,就会累趴下。
  按照常理,首先的去最近的地方啊。宋大个子就直接奔了东北方向的老镇子来了。
  当时镇子可热闹了,宋大个子哪里有闲空溜闲街啊。就边打听,边找自己要买的东西。不到两里路的小镇都被翻遍了,也没找到要买的东西。看来是没了,就着急忙慌地往回赶。
  一到家,家里人又催着往西南方的小镇子里去啊。结果去了两三个时辰,回来还是还是没买到。那可怎么办呢。虽然等着用,这时候也不好在张口催大个子在跑了,人家已经跑了将近一百里路了。
  一大家人都干搓着手。大个子看不惯大家这个样子,拿上一大块干饼头,就走了。等到太阳还没落山的时候就回来了,东西终于买到。而且还没耽误用。
  一天跑了三个集镇,来来回回跑了几趟,开始大家都没细算过路程,等到第二天有人说出,昨晚回去一算,没想到大个子一个白天就跑了二百多里路。
  真的让常人大吃一惊啊。大个子一共弟兄四个,自己排老三。从此人就给起了个外号,叫三长腿。喊得时间久了,有的人就忘记了他原来的大名。
  其实三长腿不光是腿长,脑子也好使,为人秉直,性格豪爽,最主要的是还挺仗义。做事有主张。
  但凡一大家有什么事,都要先问一下他的意见。身高饭食就大,平时为了能为家搞点收入,还特意学了一门赚钱的本事,那就是手工漏粉条,常年累月的,带着六千个人在外转悠。
  工钱没拿多少,为的就是先能把自己喂饱。
  三长腿生有一女一男,孩子们的个子虽然没有三长腿高,可都在两米以上。特别是女儿,特别高的话,找个婆家都很难。等到女儿长到十七八岁的时候,费了不少劲才把她嫁出去。
  两年后,等到儿子到了适婚的年龄,三长腿夫妇两个开始发愁了。十里八乡的山沟里人家,大多个子不高,最高的也不过一米六七。
  好多人家都排斥高个子。生活不太平,吃穿都成了问题。个子高,光是穿的,就比别人多穿一大截。更别说吃的了。三长腿的儿子长的还不像三长腿那么结实。
  瘦瘦的,穿着长袍,往那一站,活脱脱地一个杆子先生。加上性格文弱,平时老子太过强势吧,显得儿子有点懦懦的样子。
  一时间婚事没个着落。父母着急啊,到处给儿子张罗。
  当时东边不到十里路的山上有门何姓亲戚,是三长腿的老婆家那头亲戚。家里有个十五六是小姑娘,长得娇小可爱,十分地漂亮。
  个子不到一米六,顶多一米五五吧。那时候的婚姻可不是自己能做的了主的,父母同意,就只能无条件地顺从。讲究的就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好家伙,一到下聘礼的时候,两个小孩往一起那么一站,真是一对活宝啊。女孩望着男孩子要使劲地仰着脸,男孩子看女孩子方便,往下一低头。
  聘礼送过了,就得着急忙慌地准备婚事吧,那时候到处是兵慌马乱的,动不动还会从哪个山坳里冒出一队鬼子来。
  就是男孩家不着急,女孩家也着急啊。不用任何媒人,也不需顾虑太多脸面上的事情,都是至亲。两个孩子的父亲聚在一起,就干脆选好了孩子结婚的日子。
  但家里的老人还是催着两个人,为了孩子将来过得好点,还是去请教一下先生为好。心里也能踏实一点。说的没错。
  女子的老爹主动拿上女孩的生辰八字,找到三长腿,一起到能批八字的先生家,给孩子选结婚的日子。
  批八字的先生很不一般,百八十里都很名。但凡测字,算命,看地,找风水,打失物,算卦样样都会,而且精通。
  三长腿把写好的两个孩子的生辰八字往先生手里一递。两个人就坐在一旁等着先生批日子。一袋烟的功夫,先生才抬起头来,看着眼前的两个人。
  半天才开口:“这两个人,八字不合。不易结婚。”
  “八字不合?不易结婚?”两个家长几乎是同时站起来,异口同声地吃惊喊道。
  “要是真的结婚了呢?会怎么样?先生给说道说道。”女孩子的爹忙着向先生请教。
  先生看了看二人,说道:“也不是不能结婚,就是不怎么好”
  见先生不想往下说,三长腿干脆就直接告诉先生吧,日子已经选好,就把选的日子告诉先生。先生一听,掐着指头嘴里嘀咕了半天,才说:“日,不好啊。”
  “会发生什么”两个家长又几乎是同时发话问。
  “百日火烧家。”先生直说这几个字。
  “还有呢?先生,你就不要保留了,有什么就直接说吧。”女孩的父亲直截了当的问。大有打破沙缸的意思。
  “既然你这么说,我就直说了。要是一定要结婚的话,一生都会躲不开大火。六年一小火,一旬一大火。火劫难逃。”先生直接了断地说。
  两个家长回到家,一边喝着酒,一边商量着该怎么办。女孩子的父亲还是先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既然孩子见过面,都没什么意见,干脆还是结婚吧。
  “那还是等等吧,这可是孩子的一生的大事啊,还是慎重点为好。”男孩的父亲嘀咕着。
  “其他就不顾了。这么大的国家都沦陷了大半个地盘,哪里还有什么运气可言啊。”女孩的父亲开始发牢骚。
  男孩的父亲很赞成他说的意见。就这么办吧。于是二人拍桌子就定好了结婚的日子。还是先前说好的日子。
  结婚那天,一顶四人抬的小娇将新娘子从小山岗给抬了下来,抬进了宋家小院子。简单的婚礼,却不失热闹。
  闹洞房的时候,不知是谁撞到了烛台。竟然发生了火灾。幸亏救火及时,才没有烧到房子。但新娘的娘家陪嫁来的嫁妆,都被烧的一塌糊涂。没有任何用处了。棉床被窝也被烧的没了用处。
  这时候,三长腿才知道批八字的先生有多厉害了。事以如此,后悔已经来不及了。什么命就过什么日子吧。也没有什么太过惊慌。一切还是恢复平静的日子。
  结过婚第二年就生了个儿子,一家人和和美美地过日子。等到孩子刚六岁的时候,新中国已经建立了两年。
  日子还过得很不错,家里有十来亩土地,收入还算不错。三长腿和多数人一样,喜欢整天抱个烟袋杆子抽旱烟。
  到了秋收季节,收玉米的时候,喜欢将玉米须子收集起来,闲的时候将玉米须子搓成很长的绳子,估计也有二十多米长。放在房子里,点着火,燃烧的烟雾可以驱逐讨厌的蚊虫。在抽烟的时候还能点着烟袋窝子。
  那晚,六岁的小孙子帮着爷爷点着那根玉米须子绳子后就走了。三长腿抽了两袋烟后就躺在床上睡着了。燃烧的玉米须子引起了火灾,一下子就点着了房子。
  大半夜,等到发现的时候,已经晚了。家里的所以的房子都被烧个精光。还差一点烧到邻居家的房子。幸亏中间有条小巷子隔着。
  这次火灾后,家里拿出了所有的积蓄,买木材,找工人重新建起草房子。日子还能勉强地过。
  不久家里又添一喜事,三长腿的第二个孙子出世了,家里更加热闹起来。
  三长腿的这个二孙子,自从会走路,就到处调皮捣蛋。他的哥哥比他大了十来岁,不带他玩。自己跑出去找同龄人玩耍去了。
  二小子没有人跟他玩,就只能自己跟自己玩。想着法子玩。变着法子玩。最突出地,就是从来不乱跑,一个人呆在自己家屋子里。
  这种行为正和大人们心意,少操心。任由二小子一个人在屋里倒腾。
  等到二小子六岁的时候,一天,他看见鸡窝里蹲着老母鸡,知道鸡是要下蛋,就双手托着腮,蹲着旁边一直看着,等母鸡下蛋。一等就是半天,等母鸡走了后,就捡起来拿到锅洞口,打算烧着吃,他曾经看过爷爷烧过,整个过程都记忆犹新。
  他在针线箩筐里,找出一球线,小心地用线把鸡蛋绕了几圈。当时爷爷就是这么做的,说是怕鸡蛋裂开。
  等到扎好鸡蛋后,就找了锅门口的草往锅洞里塞,然后点火烧了起来。烧锅之前都没忘记往锅里添两瓢水。当时家里人都没在家,可没有人管他。
  等到锅洞里有了烧红的炭火后,就把裹好线的鸡蛋放进去,然后就一直往锅洞里塞草,正烧着,锅洞了里‘砰’地炸了一声,一团火花喷了出来,二小子被爆炸声吓得一屁股坐在地上,他烧火用的火叉正好放在他屁股坐的地方。
  他‘妈呀’一声捧着屁股就往外跑。喷出的炭火星落在锅门的烧草上,不一会就着起火来。等到邻居们发现,已经烧了起来。人们都顾着救火,谁也没想到屋里床底下还有趴着一个孩子。
  孩子的妈妈回家后,没顾着救火,而是第一时间找孩子。幸好知道孩子平时爱钻的地方,拼着被烧死的危险,终于在床底下,把二小子掏出来。
  这场火灾后,好容易才东凑西凑地把屋面草苫上。一场大旱灾爆发,跟着就是一场蝗灾。几个月后,又来了一场水灾。三场大灾过后,三长腿夫妻二人先后去世。临死的时候,才告诉了自己的儿子儿媳妇,说了当年批八字的时候没听先生警告。叮嘱他们以后要小心火。可能他们两个人一辈子都躲不过被火烧的灾难。
  三长腿死后没两个月家里又添一丁,这时候家里已经几乎没有什么粮食了,断了顿。没有什么可以吃的了。田里的野菜都被人抢吃光了。开始还能挑点回来上锅烧熟吃,后来干脆找到一颗就直接往嘴里送。
  就是这样,一路上过去,满眼到处都是丢下很多被饿死的尸体。丢下的尸体开始还有人帮着挖坑埋掉。后来连埋的人都没有了。
  人被饿的实在没力气了。家里的人死了,就找条绳子一头拴住尸体的脚脖子,一头拴在牛的尾巴上,然后拿跟树枝打一下牛,牛很听话,就自己拖着尸体往村外走,走一圈后,就走回了家门口。尾巴上还拖着家里人的尸体。
  庄子上的人不能等着被饿死,就都纷纷地往外面逃荒去了。三长腿的儿子生子和老婆,一商量,决定也逃荒吧,也不能坐等饿死啊。
  于是家分三路出逃,大儿子十七八岁了,能照顾自己,就随人往南方讨饭去。媳妇带着幼子往东百里路外的亲姐姐家逃难。生子自己带着十岁的二小子往北讨饭。
  考虑的非常明智,在一起有可能都被饿死。西边的安徽地界灾情更为严重。尽量避开那个方向。三路有一路生存,家里就不会断了香火。
  生子身体看起来比较柔弱。脑子还算好使。一路上往北去,见过好多拖家带口的人家,开始还是七八口人,走着走着,就没有了。
  生子看在眼里,心里才觉得自己还是有先见之明,真可谓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标子读过好多书。要不是生不逢时,估计考个秀才不成问题。
  可眼下为了果腹,都成了难题。
  一路走来,到处是灾民,越离家远,逃荒的人就越多。逃荒的人越多,饭就难讨。
  一天下来二小子肚子里连一碗像样的粥都没下肚。更别说自己了,只能一边走着,一边见到地上有点青色小草,挑起来往嘴里送。
  开始看着草上有土,还能吹一下,后来干脆连吹都不吹了。说要是能咽下土头,就直接吞土头了。饿的实在难受。
  两个月后,好容易到了有吃地方,可惜这里的人家都太小气,轻易不给人剩饭。到了晚上投宿的时候,才在好心人的建议下,打算把带来的儿子丢给人家当义子。
  不至于跟着自己被饿死吧。再说了讨饭也不是长久之策啊,两个月来,还不知道长子和幼子怎么样。一狠心,答应了好心人,让他帮忙给孩子找个好人家。
  第二天早晨,把儿子丢给人家当义子的事情说好后,他第一次吃了碗像样的饭。拿着人家给的五块钱,讨着饭往回赶。
  路上碰到出来庄子里的人,一打听,才知道老婆带着幼子,半个月前就回了家了。
  生子就直接奔家跑吧,到家后才知道。老婆到姐姐家遭到姐夫不待见。姐姐是个怕丈夫的主,平时怕丈夫怕的要命。哪里还敢照顾破落的娘家人啊。兜出十来斤胡萝卜,作为弟妹路上的饭食。打发娘俩离开这个家。
  生子的老婆秉性刚直,哪里愿意接受这点恩遇啊。一根胡萝卜都没拿,驮着孩子就一路要饭回了家,要饿死也要饿死在家里。
  生子一个人一到家,见老婆和幼子好好的,没什么事,心里就放心好多。可他自己一出现,可把老婆个吓坏了。
  眼泪汪汪地往他身后看,哭着问:“你带出去的孩子呢?哪去了?啊?”
  当时到处都是被饿死的人,生子的老婆一路上也看到不少,以为自己的二儿子被饿死了呢。
  “你别着急,出去这几个月,一直没吃饱过,我怕孩子被饿死,就给了别人当压子啦。”生子解释说。
  “什么?你给丢了?是不是怕自己被饿死,顺手给丢了?”老婆何氏开始怀疑起来。
  “不是丢了,是我亲手送给人当义子了。那个人家没儿没女的,日子过得还不错。我怕儿子被饿死,就一狠心给了人家。这不,人家还给了五块钱呢。”生子掏出钱来,一再地解释。
  “那很好,给了人就好,你现在就拿上这个钱回去,把儿子给我给赎回来。我生的儿子,就是被饿死,也不能把他丢给人家。”何氏撒起了泼,开始发怒。
  生子本来就是性情比较懦弱,没办法说服自己的老婆,只好端着饭碗,拖着根打狗棍,一路北上。
  为了怕人家时间长了不还孩子,忍着饥饿,当天晚上就到了那个放孩子的人家。
  人家都已经关门入睡,只好蹲在人家门口的草垛旁睡了一夜,等到天亮了,人家开了门,才上来说明情况,打算带回孩子。
  人家一听,哪里能愿意啊。觉得孩子还不错,省多少事啊。老话不是说吗,小子不吃十年闲饭。都半大小子了,白捡一个大便宜。哪里还能还呢。
  心里这么想,嘴上还说好听的,实在说不下来,就找来昨日的当事人。本庄都是向着本庄人,一个劲地说生子的不是。
  “哪有你这样男人的,前说话后摆手,还是不是男人啊。”
  庄上看热闹的人都纷纷出来指责生子,欺负他是外乡人。生子无奈,见要不回自己的儿子了,回去也不好向老婆交代啊。就坐在这个庄子的一头路旁哭。
  有个好心人见他哭成这样,不忍心,就上来劝说:“你看你这个人。这么高的个子,怎么这么想不开啊?孩子丢在这家也不委屈,有吃有喝的,比跟你回去强多了。”
  “再说了你家里不是还有俩个儿子吗。回去和老婆好好说说,孩子长大了自己就会回去,到时候还是能团聚的。”
  人就这样,别人这么一劝说,还真管用,生子一想想也对啊,就又要着饭往回赶。
  等到家,何氏哪里肯让啊,连碗野菜粥都不让喝,就催着生子回去要孩子。要是要不回来,干脆就别回来了。
  就这样,生子来来回回几趟,孩子没要回来。自己连饿带累,生起了病,躺在家里没两天就驾鹤他乡了。
  那时候到处死的人见多了,何氏一点都没悲伤,似乎早就知道一般。找几个家里的亲丁帮忙拖下田里,卸下家里四块门板,上下左右一墏,两头拿家里木制磨盘一破两半,那么一堵,露头露脚地就给埋葬了。
  生子刚走没一个月,政府的救灾就到了。家里有了吃的了,何氏就一门心思的讨要孩子。根据死鬼提供的线索,驮着幼子就南来北往地来回折腾。折腾了两年,就是没有个结果。也只好作罢。
  后来日子一天天好了起来。
  大儿子混上了江湖,学会了唱艺这行,背着个大鼓天南海北地到处转悠。也混出一片天地来。方圆几百里的,只要在江湖混的,都认识有这么个人。
  小儿子到了十七八岁参军去了。人长的英俊潇洒,到了部队上也很快得到领导的赏识。加上又读过几年书,很快就在连队干起了文书一类的工作。
  何氏在家一个人苦熬了几年后,家里有了转机。大儿子娶妻生女,二儿子携妻带子认祖归宗。三儿子退伍回到了地方。一家人突然的团聚,家里一下子就热闹了起来。
  何氏一直没有忘记公公临终前的嘱告,不能忘记火灾。
  何氏一直跟着自己的小儿子过,帮着小儿子拾倒家务活。帮着一边烧锅做饭,还得一边看孩子。一点也不嫌累,家里能有现在这个样子,已经很满足了。累一点也是很幸福的事。
  一天早晨忙着照顾外面的幼小孙女,锅洞里的火掉了出来。一下子点燃了锅门口的一抱草。何氏吓坏了,这可是她多年来担心害怕的事。前几次的火灾已经让她饱尝了困苦。这已经是她的心病了。
  一见火着了起来,就着急忙慌地往水缸里去舀水。不巧的是,水缸里就那么两瓢水,浇下去根本不起作用。何老太急了,怎么办?脑子一转就有了办法。
  急忙拿开锅盖子,拿起铁勺子,就舀刚烧好的一大锅稀饭,往锅门口的火上浇。她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浪费一锅稀饭总比烧了房子强吧。
  一锅稀饭浇完了,锅门口的草也烧完了。到底是我浇灭了火?还是锅门口的那点草被烧完了,自动灭了呢。何老太怔怔地想着,管他呢,只要火灭了就行。
  何老太想到这里,本能地抬头往屋顶上看了看,‘嗨!’的一声,气的她一下乐了起来。光顾着救火了,忘记了自己家的房子,是平房子了,上面都是水泥浇铸的楼板。莫说是锅门一点草,就是一屋子草点着,也不怕烧坏房子啊。
  “奶奶的,白糟蹋了我一大锅大黍稀饭。要知道这样,我就是让你烧,又能怎么样呢。”气的何老太顺手将铁皮舀子丢在锅里。白忙活一早上。
  生活好了,住房都变了样,何老太再也不怕被大火烧家了。其实从丈夫走后,家里就再也没发生火灾。只是心里早已烙下病根罢了。
  何老太晚年很幸福,孙子孙女十几个,曾孙子就有好几个。何老太整天笑呵呵地过着,常常跟孙子唠叨自己担心火灾的事情,说是老杠给选的‘’日子造成的结果。
  她孙子们还有哪个知道什么叫的日子啊。听听故事罢了。
  何老太八十四岁寿终,安祥地走了。那天是大年三十。本来大家是高高兴兴地过节日。何氏的子孙,却哀哀悼悼地为祖母守灵。
  正吊的日子定在初四,初五下地,说是七日内急葬,无大忌讳。
  子孙们也请来了唢呐喇叭班很吹三天,丧事办的很风光,正吊那天,光是亲朋好友送的花圈花篮,就摆出两里路长。扎的纸马纸娇子,一应俱全。
  选的日子似乎也很好,阳光明媚,万里无云。大家伙跑里跑外的忙着招待宾客。
  突然不知怎的,放在外面门旁的纸马烧了起来。那都是纸做的,晒了一天的阳光,火一着,瞬间就烧完了。旁边的那些纸扎的东西,哪里还能逃脱被烧啊。
热门推荐
这个大佬画风不对我在帝国当劳模诸天从让子弹飞开始快穿:反派女配,你有毒黑化男主总想套路我玩家凶猛快穿花招:扑倒专属男神!轮盘世界快穿之陪你看星辰大海神级快穿:病娇宿主,求轻宠影视世界从小舍得开始桃源俏美妇穿成黑化男主的白月光美漫:名场面全被我曝光了透视仙王在都市快穿之宿主横行霸道女主她是个bug从四合院开始的天道轮回大佬今天又凶残了吗穿书之每天醒来师尊都在崩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