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写在文前:
···当前所处:第五卷–未来轨迹(具体推演)
···此章内容的是“未来最为重要的价格体系之一–初益之价的理论推演”
在这篇《世界》之中,总共推演了未来的两种价格体系,其中的预溢之价,最大的特点,莫过于:约束欲望。
在未来,几乎所有采用“预溢之价”的人,都一刀断去了欲望的前路,满怀善意,向你我生长。
而接下来的“初益之价”体系,最大特点在于:
“无关欲望”
这将是未来最为重要的价格体系之一,甚至,没有之一。
未来整个世界的运转基础,几乎都基于“初益之价”。
而且,由于“初益之价”对于“思想境界”的要求,非常之高。
于是,这个价格体系的采用,也将温养之后所有人的思想,逐步进化。
初益之价--理论推演:
引言其一:
在一切开始之前,我们至少要先了解:“人们对于金钱的欲望,是怎样的?”。
众所周知,钱只是一个交换媒介,它的根本意义只在于可以用它交换到的事物。
所以,只需要对金钱的交换对象,进行简单的分类,我们便可以得到一个“关于金钱的欲望”的划分:
其一,需求。
此部分金钱的交换对象,是“身前之事”,也名为“生存”。比如:衣食住行、自己生活、赡养父母、妻子儿女、医疗教育…
其二,欲望。
当需求越过“生存”之后,我们便可以名其为“欲望”。
此时,金钱的交换对象,其主要意义,将更偏向于精神,而非物质。
换言之,“更偏向于享受,可有亦可无之物”。
其三,资源。
金钱除去“自我使用”的作用之后,便剩下了:“向外使用”。
此时,这些金钱(或是其他价值物)对于社会而言,便成了一种资源。而资源一般都意味着“抽象化的权力”,比如:决定权、话语、资源分配…
当然,即使是同样的划分定义,对于不同的人来说,也截然不同。
就比如基本需求的“吃饭”,一般来说,我们会认为:一天三餐是基本需求,但却有人可以一天两餐。
若真追下去,便成了:不管吃什么,不饿死就是生命的基本需求。
可若是如此,饮食问题带来的“体力、健康、寿命…”的变化,又该怎么衡量呢?
生命是复杂的,与生命相关的一切,也都是如此。
也许以上的划分并不严格,亦不准确,但它依旧极有利于我们理解接下来的内容。
引言其二:
一般来说,我们的大部分欲望,都是一种“面向自我的享受、满足和快感”。
只要人活着,便总会不断的“想”(想要的东西,想做的事情,想去的地方,想在一起的人…),所以,对于绝大多数的人来说,欲望的表现,其实就是:“无止尽的想”。
曾经有很许多先贤,以各种的形式,尝试去对付“人类身上的欲望和贪婪”,而他们的方法,本质都是相通的:
既然一切的关键,便在于“想”这个字之上,那么,我们便:“不想”。
(无欲、克制、忘俗、出家、隐世、脱离、修行、法自然…)
其实,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说,也都是一样。
如果基本需求得到了满足,那么,我们之间的许多人,其实都会选择:“无欲无求、偏安一隅”的平凡而普通的生活。
当然,我们的思想境界,远不如先贤那般高深,说到底,我们并不是“自动选择了无欲无求”,而是“疲于奔命、陷于生活、目睹现实、历经苦难、磨尽热血,依旧无力回天”,于是,便也不敢再去欲求什么了。
只不过,生命的意义,便在于“思而想之”,于是,当人们放弃追寻时,“碌碌无为、凡夫俗子、安于现状、平庸无奇”等形容词,便都有了淡淡的贬义。
如果说“不想”这个选择,只能创造出“更多甘于平凡的人”,那么,剩下的希望,便落在了另一个选择之上:
“更想”
你知道吗,在这世界的许多角落,都有那么一种人:
他们对金钱没多少兴趣,只要生活尚可维持,甚至是生命尚存,他便埋头于自己所喜欢的事情(工作)上,废寝忘食,乐此不疲…
这种人很奇怪,对吧。
可我相信,其实你也是这样的人,所有人都是。
的确,我们忙碌慌张,也不过图碎银几两,我们放不下金钱,放不下想要的东西,放不下想去的地方,放不下闲言碎语,放不下俗事一身,放不下魂牵梦萦…
我也放不下啊,可我相信,在这个世界上,但总会有那样的一件事:
在那件事情上,你不记得失,无谓享受,只是废寝忘食,欣喜若狂…
宛若记得那么一天,你望向窗外时,天已渐渐由黑转白,你却没有丝毫疲倦,只是莞尔一笑,水灵灵的眼睛之中,静静倒映着,那一夜的漫天星空…
你摸向心脏,它跳的很快,仿佛像一个飞奔向所有美好的人儿一样,满是欣喜…
于是,你又忘了休息这件事…
或许,在我们的心中,一直都有这样一件事情,一件比欲望更重要的事情。
也或许,你我一直都是这样的人。
只是有一天,我们想偷一个懒,然后,不小心被生存所束缚,被欲望所浸染,所以,眼中漫天星空坠落,一片赤红。
所以,“初益之价”才诞生了。
为你斩断万千束缚,为你点亮漫天星空…
以及:
逐步化解“世界运转和经济秩序”之中的“贪婪、争斗、欲望”…
“温养未来”。
2021年3月14日15:29:56
(紧接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