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科幻灵异 / 世界上篇 / 第六章 未来轨迹 -“盗版问题”的解决

第六章 未来轨迹 -“盗版问题”的解决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写在文前:
  ···当前所处:第五卷–未来轨迹(理论推演)
  ···此章内容的是“从‘盗版问题’的现象开始,逐步推演出其解决方法(设想)”
  
  
  
  引言:
  在一个游戏平台或正版平台(如电子书籍)之上,我们可以看到,正版产品的售价,约莫从几块,到几十上百不等。
  然后,我们再转眼于盗版,一切却截然不同:
  几乎完全相同的东西,那里却是5块的超级大礼包,也有10块的全聚合,或是2块钱的大合集,甚至是完全免费的分享…
  关于版权和盗版,似乎是一件黑白极其分明的事情。
  可每当人们想要去“定论”盗版的坏处时,却总会涌起诸多争吵。
  当争吵慢慢深入,我们便会注意到许多不一样的地方,那些在直觉上是黑色的地方,却也隐匿着诸多的灰白:
  在我们这个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早期技术,都不得不以盗版、山寨、模仿、逆向工程等方式,才得以在技术封锁之中,逐渐起家…
  而且,世上有一种东西,名为专利流氓,以及专利垄断、恶意抢注、专利暴利、坐地起价等。
  它们违反了“版权保护的本意”,却又独占了“合乎法律”的正义,于是,它们挥舞着法律的大棒,恣意横行…
  而且,最为重要的是,它们正在飞速的发展,变得越来多,越来越越常见…
  于是,我们便又更加难以果断地定论盗版的是非。
  引思:
  其一:
  我想,正因为人们都认可一个基础而重要的规则:
  “劳有所得”。
  于是,“知识产权保护”才得以诞生。
  但在保护“劳有所得”的同时,人们也讨厌着暴利与垄断,反对剥削和人血馒头,也想去保护众多的普通消费者。
  而且,过度的保护同样会不利于竞争和进步,于是,反垄断法便诞生了。
  换言之,这其中的诸多法律,其实都立身于这样一句话:
  这世界上的每一份努力,都不应该被辜负,无论是冥思苦想的创新,还是劳累终生的平凡。
  
  其二:
  为什么盗版总是这么好卖,很多的正版却总是举步维艰,甚至是被盗版逼到倒闭呢?
  我想,这是因为知识产权(尤其是数字化)产品基本都有一个致命的特点:
  “几乎可以无成本的复制”(或极低)。
  所以,盗版的人只需花200买一个正版,或逆向工程,或扫描,或是破解,而这几乎就是盗版所需要付出的所有成本。
  接下来,他只需每份售价一块钱,于是,当他卖出第201份时,他便开始盈利了,再卖出2000份,他就创收1000%了。
  由于复制本身几乎不增加成本,于是,销量便成了一切的关键,所以,在盗版的市场上,我们总能看到类似几块钱几GB的大合集,但凡多销售一份,利润便多一份。
  虽然不是所有盗版都是无成本,但他们往往是极低成本的,远低于正版的创造成本,而这就够了。
  (这里不讨论“未被引进、无购买渠道”等情况的“被迫盗版”)。
  
  其三:
  那些购买盗版的人,是否真的是以下的想法:
  “劳动者、创作者,不应劳有所得”
  “想享受,但不想给钱”
  “知识不应收费,因为它是无价的”
  “分享是一种美德,免费是一种普惠,无论盗版与否”
  “白嫖一时爽,一直白嫖一直爽”
  
  
  【图:“充分表达”部分人想法的表情包?】
  但我想,似乎并不是。
  或许,真的只是因为:正版与盗版的价格,差距太过于悬殊了。
  
  要知道,对他人的付出与劳作的尊重,是构建起整个人类文明的基石。
  原始之人尚知一物换一物,何况泱泱五千年。
  实际上,每一个人都很清楚“劳应有所得”的观念,可即使有心,却也仍囊中羞涩,败于现实。
  也许,这泱泱五千年的历史,对于当代的盗版乱象来说,终究还是“鞭长莫及”。
  于是,我们的版权之路,似乎只剩下了老生常谈的那几种可能性:
  1)大家收入提高,可以轻松为各种正版付费了。
  2)大家版权意识逐渐提高,开始自觉抵制盗版,愿意掏钱买正版。
  3)更严格的法律落实,盗版及购买盗版的成本及风险显著提高,盗版行为变得不划算,开始慢慢的退出市场。
  ....
  但在“万物生长”的思想体系之中,我似乎找到了另一种答案:
  “预溢之价”
  理论推演:
  一切的盗版,几乎都源于两个基础:经济和心理。
  其一,在经济层面,作为一种经济行为,盗版的一切根基都只在于:
  盗版本身是“有利可图”的。
  无论是对于“盗版商”,还是“购买者”来说,都是如此。
  首先,对于购买者来说,盗版和正版构成了两个选择,一般来说,两者的内容都基本相同,但价格却相差甚大,于是,价格的不同,便构成了影响人们选择的关键因素。
  如果说购买者只是“被提供了一个名为盗版的选择”的话,那么,盗版商便成了“提供那个选择”的人。
  而当盗版作为一种商业行为时,那它便必然有着一个根本目的:利益。
  至此,我们便触碰到了最为关键的一步:盗版商的“利益”,从何而来?
  答案很简单,从“需要该商品的消费者”之中来。
  盗版的成本虽低,却也仍然需要“成本回收和利润”,之所以一元钱的盗版可以大行其道,正是因为更多购买者的均摊,填平了盗版行为的所有成本,并产生了利润。
  于是,这便出现了一个很奇特的现象:
  从整体来说,盗版的出现,切切实实的弥补了那些“需要该商品,但无力或不愿购买正版”的潜在消费者的需求。
  也就是说,盗版商的作用,其实与经济学上的“价格歧视”作用大致相同,但它的奇特之处,在于它实现了“价格歧视”几乎不可能触及的超低价区间。
  如果将三者按价格的高度排序,就有了:正版价格(全价)>价格歧视(优惠价90%、80%)>盗版(原价5%、1%,甚至更低)。
  而正是这三者,涵盖了市场上“几乎所有愿意为该商品付费的人”。
  于是,我们不禁会去想:
  “如果可以将这所有的收益,都支付给正版作者,且一切有需要的消费者,也都可以购买到正版商品,那便两全其美了”。
  这的确是一个双赢的愿望,现实之中,也的确有这样的案例:
  “作者自己开一个小号,向那些无力(不愿)购买正版的人,售卖自己的盗版”。
  可这的确有些太离经叛道、违背礼法了。
  虽然让作者“售卖自己的盗版”全然不可行,但它却是另一个问题和思路的开端:
  如果盗版商都可以“回收成本”,甚至获得收益,这便说明该产品的需求群体并不小,甚至是很受欢迎。
  那么,作者(正版)怎么会无法回本和盈利呢?
  可实际情况告诉我们,被盗版害死的正版,并不罕见。
  我想,这至少证明:
  在“盗版商”身上,必然有着一些“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
  盗版的成本无需讨论,其定价也绝无可能,于是,这其中玄妙,便只剩下了一个东西:
  “从成本到低价”的结构--均摊。
  对市场的整体来说,盗版商的本质,只是充当了一个“通过更多的人均摊盗版商的成本和收益,从而实现了超低价格”的中间角色。
  而这个“一层一层向下均摊成本”的角色,其实并非只有盗版商可以充当,作者也可以,当然,亲力亲为大可不必,作者也无此分身之术。
  于是,若想实现这其中的“均摊”结构,将整个市场的收益都支付给创作者(正版),并且,让一切有需求的消费者,都以极低的价格,购买到正版商品…
  那么,我们必然会推演出这样一个“实时、动态、均衡、变化”的价格体系:
  
  “预溢之价”
  
  (紧接下章)
热门推荐
这个大佬画风不对我在帝国当劳模诸天从让子弹飞开始快穿:反派女配,你有毒黑化男主总想套路我玩家凶猛快穿花招:扑倒专属男神!轮盘世界快穿之陪你看星辰大海神级快穿:病娇宿主,求轻宠影视世界从小舍得开始桃源俏美妇穿成黑化男主的白月光美漫:名场面全被我曝光了透视仙王在都市快穿之宿主横行霸道女主她是个bug从四合院开始的天道轮回大佬今天又凶残了吗穿书之每天醒来师尊都在崩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