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穿越千年之峥嵘岁月 / 第十七章 炼铁带来的改变

第十七章 炼铁带来的改变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芙蓉岛有史以来,第一个铁匠铺,不,应该是钢铁厂就这样运作起来,虽然它现在只是一个小木棚,一个炉子加一个鼓风箱,这就是他们的全部家当。
  他们选了一个天气晴朗,万里无云的日子开张。
  这天一大早,太阳初升,晨雾还没散尽,一行六人出现在海湾边上“钢铁厂”的门口。
  只见木棚上面用草纸贴上了招牌,上书:“芙蓉岛钢铁厂”几个大字,门两边还贴上了对联,左联:芙蓉岛上努力炼钢,右联:造出大船早点回家,横批:指日可待。
  这是郑教授的墨宝,字体工整优美,铿锵有力,一看就有名家风范。字是张教授写的,但这对联却是郑东想的,什么对联,狗屁不通,大家看了后,差点没把刚吃完的饭喷出来,千俯后仰地笑了老半天,只有郑东自己恬不知耻地欣赏了许久,还感觉良好,嗯嗯,还行吧,脸皮真厚啊,比城墙还要厚。
  笑也笑够了,闹也闹累了,接下来就是开张仪式,还煞有介事地请村长,就是我们的好同志郑东郑村长致开张词。
  才几个人,至于这么隆重吗?反正没事,就当是玩呗,而且郑村长的致词,也全是段子,什么全岛人民站起来了,大炼钢铁超美超英啊什么的,还说什么,要造个航母开回家啊,郑东讲得越起劲,下面就越凌乱,这一帮混蛋,就没是几个正形的,哈哈。
  最后是点火仪式,由林晓来点,这是郑东特意安排的,他希望这梦想的火焰,是由林晓手中燃起,也象征着他们的爱情,能有一个质的飞跃。
  后面的就不用赘述了吧,反正就是在大家的起哄声中完成了所谓的开张仪式,随着鼓风箱呼呼的抽动声,熊熊的火焰燃烧起来,火红的木炭,包围着铁石,等它变红变软后,就可以取出来锻打了。
  这铁石,不就是人生吗?很多时候,我们默默无闻,当有一天,上帝把你放在熔炉(成材的机会),你就会脱颖而出,脱胎换骨,变成各式各样的有用的器物,甚至可能成为国之大器,这就是人生,生活需要忍耐,就像普希金的诗: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
  仪式完成后,几个女同学先撤了。
  在回去的路上,李倩瑶想起刚才点火时,郑东看林晓的那种炙热的眼神,心里有点不是滋味,当然她也不是善忌的女人,相反她还是很看好郑东和林晓的,但随着日子的具增,她对郑东这个正直又能干的男人深有好感,可惜人家已有对象了。
  “唉,就这样放过他吗?他还占过我的便宜呢,”她幽幽地叹了一口气,不然又能怎么样呢?。
  钢铁的第一天,还算比较顺利。
  先把小块的矿石放在炉子里面跟着火炭烧,炉子用是砖头砌的,底部接上鼓风机,这部鼓风机是陶器作坊那边移过来的,是他们的宝贝,在陶器坊帮了不少大忙。
  等铁块变红,就可以拿出来锻打了,锻打的目的是去掉铁块中的杂质,和过量的碳,硫,磷,硅等物质。把几个小的合在一起锻打,就能拼成一个大块的了。
  他们现在急需要工具,铁锤、铁钳、铁砧这些都是以后打造铁器必不可少的工具。
  三个人密切配合,郑东和薛大伟两青壮,轮流推动鼓风箱,然后另一个人则挥动铁锤(最早是用斧头,直到他们打造出专属的大铁锤为止),张教授则做些辅助的工作。
  都说打铁男人的是真男儿,长期的劳作,个个虎背熊腰,孔武有力,他们挥汗如雨,带动着全身健壮的肌肉,一次又一次地挥动着大铁锤,那是生活之舞,也是劳动之美。
  那是的只见小木棚中烟雾缭绕,叮叮当当的声音不绝于耳,惊得海滩边的海鸟们一阵子乱飞。
  很快,第三天,他们就带回一口铁锅,是那种真正能炒菜的铁锅,并还配了一支锅铲。
  当他把铁锅拿回来的时候,在家的几个女人像看到什么稀世之宝一样,围着铁锅转,一遍又一遍,看了又看。太好了,以后就可以像以前一样,正常煮饭炒菜啦。
  林晓递给郑东一杯水,像见到英雄一样用无限崇拜的眼光看着他,“辛苦了,没想到你们能这么快就做出来。”
  “没事,不辛苦,以后还能做更多更好的家用物品,只要能让你满意,就是上刀山下火海,我也不会眨一下眼的。”
  “你这个人,就会油嘴滑舌的,不理你了,”林晓说着红着脸跑开了。
  今天的主厨是陈晓,她做了几样家乡菜,有辣椒炒腊肉,宫爆鸡丁,剁椒鱼头,川妹子都是吃辣的嘛,一子的红色,即好看又好吃。
  吃着用铁锅炒的香喷喷的菜,真香啊,想起来,半年没吃到这么香的饭菜了,三个铁匠咧着嘴会心微笑着,虽然这几天,炉火熏黑了脸,还浅了一身的铁渣子,能吃到一口家乡味道,流再多的汗水也值得了。
  在后面的几天时间里,他们又陆续带回来许多物品,有菜刀,铁盆等生活用品和镰刀,锄头,铁叉等农具,甚至还打造了一个用薄铁皮做成的脸盆。
  越来越像老家了,随着生活用品的增多,要不是看到外面茫茫的大海,还真以为是在老家的乡下。
  三个打铁匠的技术也越来越熟练了,郑东和薛大伟砸大锤的技术也进步明显。从一开始小心的翼翼,生怕砸歪了蹦到人,到现在闭着眼睛都可以砸了,抡圆了一锤下去,保证准确无误。
  两人练就了一看健子肉,皮肤黝黑发黑,越来越像专业的打铁匠了。
  叮叮当当的打铁声,就像时间的指针,一件件物品慢慢成型,也慢慢地改变了他们的环境,比如他们打出了木工工具,锯子,刨子,凿子,终于可以打造些精美的家具了,门窗也可以换了,还可以制些柜子,桌椅等家什。
  有了锯子,可以把树木开成一片片的椽子,再把它钉在横梁上,铺上瓦(哪来的瓦,有砖窑就可以制瓦,砖瓦不分家嘛),比起茅草顶,那真是云泥之别啊,整座房子焕然一新,房间亮堂堂的,再也不怕下雨天漏水啦。
  这俨然是中国新农村嘛,不管怎么样,他们的生活水平是越来越好了,我也为衷心地为他们高兴吧。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