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穿越千年之峥嵘岁月 / 第十六章 炼铁前夜

第十六章 炼铁前夜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上回说到,郑东和张教授去看铁石场,他们回到家中后,天色己全黑了,匆匆扒了几口饭,就炼铁的事连夜开会讨论。
  局面分成两派,男人们兴致勃勃,口若悬河,女人们则没啥兴趣,意兴阑珊,她们大概是觉得现在生活安定,有吃有穿有住的,没必要费那么多心思去弄个什么炼铁吧。何况说不定明天就会有援救队前来,再说造船,那得是多大的工程啊,造小了,不顶用,造大了,也没有这个人力,何必浪费力气呢。不过造些锅啊,铲啊,盘啊,锄着镰刀还是可以的,这个现在用得着,这也只限于小打小闹吧。其实就连锅也可有可无的,自从有了陶器,她们用大沙锅煮东西吃,不仅能吃干的,还能喝汤,再也不用天天吃烧烤了。
  在她们的内心里,还是比较乐观的,上这个岛快半年了,从开始的一无所有,到现在的自给自足,菜地里一片兴旺,土豆田也长势喜人,连两头小猪仔都长成几十斤的半大个猪了,这两头猪仔平时由王丽丽打理,出于爱动物的个性,她总是把猪舍弄得干干净净,就像对她的孩子一样。说来也怪,这两头猪只认她,见到她来了,摇头摆尾地很兴奋,要是别人来了,却哼哼哧哧地不愿起身。
  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的家园,她们很有自豪感,每一件东西都是自己亲手弄成的,有很深的感情在里面,现在就是真的救援队前来,说不定还不愿意走呢。
  相比之下,三个男人想的是另一方面,不仅要搞,而且还要搞个大的,要怎么说男人的野心总比女人的强呢。
  大的要怎么搞,高炉炼铁?平炉炼钢?还是古法冶炼?这涉及到选址,原材料等一系列的问题。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三个都没有接触过炼铁行业的半桶水,凑在一起在纸上划来划去,哦,对了,还有一个半专业人士,王丽丽同学。虽然她的专业方向不是冶炼,但很多方面还是相通的,比如高炉炼铁的反应原理,平炉氧化还原等,以前书本上都是教过的。
  张教授是经历过那个大炼钢铁的火红年代的,亲眼见过如何土法炼铁,虽然炼成后基本都是废铁;而且他平时也有从历史书看过不少关于古代炼铁的事情,至少不会是一无所识吧。
  最令人吃惊的是郑东,竟然对如何炼铁说得头头是道,他们忘了,郑东是哪里人了,四川攀枝花啊,钢铁城市啊,从小就耳濡目染,不知道才怪了。
  王丽丽有理论知识,张教授有实践经验,郑东也有不少见解,老少合作,古今结合,看来开这个铁匠铺是水到渠成啊。
  先说炼铁的事,这里当然是没有现代化的炼铁设备,但可以借鉴古代人们是如何炼铁的。
  中国古代的人们炼铁的方法是:铁矿石---(1100-1200炉温)--生铁--(锻打)--钢--(锻打)--熟铁。
  中国人从东汉开始进入铁器时代,之前有过少量的铁器,很难弄清是自己炼造,还是舶来品。无论如何,中国在汉朝掌握了炼铁法,从东汉开始,青铜正式退出舞台。但中国的炼铁法和世界其他地方完全不同,大量采用生铁制品,炼铁方法是:用1100-1200度炉温,把铁矿石融化,流出后成为铸铁。
  铸铁质地坚硬,但很脆,实际使用很困难,不论是做兵器还是铁器,都不好使。
  但中国人没有别得选择,只能使用这种制品。如果想得到一块钢,怎么办?只有一个办法---锻打!
  中国古人把生铁加热到接近融化,然后反复锻打,除去碳硫磷等杂质,如果时间够长,会得到一块钢,再反复锻打法,会得到一块低碳钢,这种含杂质很少的钢,古人称之为百炼钢。算是铁中的极品,如果再锻打,就会得到熟铁,古人称之为柔铁。
  这就是中国古代的炼铁方法,这种从生铁锻打的到钢的办法,费时费力,产量极低,曹操为了造五把百炼钢刀,花了三年的时间。如果使用块连法做渗碳钢,不仅时间上大大节省,而是质量更好,成本也低得多。
  块连法做渗碳钢是西方的冶铁术,目的是加入炭而让生产出来的铁再加坚硬耐磨,不得不承认,这个比我们古代的先进,但对设备要求较多,岛上似乎没有这个条件呢。
  有个好的消息是,他们带回来的铁块样品,在火山内部的几千度的温度的环境下,己去除了绝大数多的杂质,省去了他们最麻烦的的环节。而火山内部富含的二氧化碳,碳元素渗入铁块,这些从火山口流出来铁水,凝固后基本上就是一个很合格的钢材了。
  现在他们需要的,就是选址,锻造,就可用了,当然,也可以根据需要,比如要软铁或硬钢,用不同的工艺去处理。真是天助我也,人品爆发啊,这么好的事情也让他们遇到了,要不然,从头来,从制造大型鼓风设备(古人一般是水力鼓风机),再开矿到出铁,炼钢,煅打,成型,三年都未必能炼出一块好钢啊。
  大方向定了,后面就是要选址了。
  这个选址有学问的,首先,要靠近水源,最好是在河边,不仅炼铁锻打需要水,而且还可以利用水流作为动力,来带动锻锤,节省人力。
  第二,要远离生活区,避免污染,不管是噪音还是铁渣,都尽可能远离居住居,水源,农田等地。
  最后,就是靠近采矿点和以后用来造船的地方了。
  这时候,张教授的功绩就突显了。正是他走遍全岛而辛苦绘制的地图,让大家有章可寻,张教授的辛苦没有白费,首功一件。
  最后,大家一致决定,把炼铁场地址设在河口位置,是个海湾,平时人迹罕见,不会破坏小岛的环境,因为是在海湾内,也不怕飓风来袭,而且还离采矿
  区不算太远。
  他们不知道的是,几个人这么轻轻地一决定,这个海湾,以很多年后,成了这个群岛最大的海港--锻铁港,也是整个岛最繁荣的地方,那里有一个钢铁博物馆,纪念了几个伟大的领袖当年在这里炼铁造船的丰功伟绩。
  再伟大的事情都是由不起眼点开始的,一个破灿的木棚,一把残缺的斧头,几个人,他们的铁匠铺就这样开张了。
  铁匠铺起源于古代,也称“铁匠炉“。所谓“铺“,只是一间破房子,屋子正中放个大火炉,即烘炉。炉边架一风箱,风箱一拉,风进火炉,炉膛内火苗直蹿。要锻打的铁器先在火炉中烧红,然后铁匠师傅再将烧红的铁器移到大铁墩上(方言称'砧子'),一般由打铁徒弟手握大锤进行锻打,铁匠师傅左手握铁钳翻动铁料,右手握小锤一边用特定的击打方式暗号指挥徒弟锻打,一边用小锤修改关键位置,使一块方铁打成圆铁棒或将粗铁棍打成细长铁棍。可以说在老铁匠手中,坚硬的铁块变方、圆、长、扁、尖均可。
  铁器成品有与传统生产方式相配套的有农具,如犁、耙、锄、镐、镰等,也有部分生活用品,如菜刀、锅铲、刨刀、剪刀等,此外还有如门环、泡钉、门插等,还有就是打马掌,虽然这个时代没有马掌,但后世却是军队骑兵必备,给战马的蹄子套上马掌,战斗力立马提高几个档次。
  有时打铁真的好像一支交响曲。风箱拉起,曲子奏响。随着加热的需要,那风箱会在平缓均称的节奏中加速,强力的节拍中充满希望。那炉中的火苗,一起随风箱的节拍跳跃,在劲风的吹奏中升腾。待铁器热至彤红,铁铗快速夹至大铁墩上,一番铁锤上下,一串钉铛声响,一阵汗雨飘下,那铁件便成为匠者的理想器物。有时需要,师傅会把铁器放入水槽内,随着“吱啦“一声,一阵白烟倏然飘起,淬火完成。
  打制出来的铁制品质量好不好,铁匠铺师傅的淬火和回火的技术是十分重要的。
  淬火和回火技术,全凭实践经验,一般很难掌握。各种铁器,虽然外型制作十分精美,但是如果师傅的淬火或回火的技术不过关,制作的铁器也是很不耐用或者根本就不能用。我国“王麻子剪刀“之所以闻名于世,关键技术也是在于淬火和回火技术上。
  打铁是男人的事业。这是因为,没有力量不能打铁,没有胆量不敢打铁,没有吃苦精神不愿打铁。我国有句俗语:“打铁先要身板硬,“,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每至烘炉生火之时,都是温度骤升,拉一阵风箱,可汗水满头,抡一番铁锤,便会挥汗如注。那十几斤重的大锤抡番起落,需要超人的力量与气度。
  铁匠铺三件宝,铁钳、铁锤、铁砧,他们现在啥也没有,用木头,用石头代替呗,只要第一炉炭火引燃了,后面就会慢慢全都有了。话又说回来,为了烧这第一炉炭,他们也是做了不少准备工作的,他们起早贪黑,不知疲倦地劳作,比如整理工场,上山砍树烧炭,制作风箱等等。
  如果第一炉炭火就是梦想的起点,那么成功就一定会给为梦想努力奋斗的人。
  究竟他们能不能成功呢?请大家猜猜!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