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千古绝唱之词帝舞后 / 第六章 忆起灵儿

第六章 忆起灵儿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婚后已过了三日,总算是清静下来了,我不用再担心向谁行礼,如果郑王不来打搅我,真真是悠哉悠哉。
  “小姐,你今天心情看着很好哦。”叶子一旁打趣道。
  “那是,不用给父皇母后请安,也不用想着回去看望父亲母亲大人,多自在啊。”我畅快的说道。
  “嗯!可是小姐,马上就是中秋节了。这可是你婚后的第一个中秋节呢。”叶子一旁提醒道。
  “中秋?!”我这才想起来,三天后便是中秋了,中秋是一年之中月亮最圆的时候,听千尝师兄说,四方石若能中秋之夜合璧,必将威力四射,可镇天地。看来今年是看不到四方石的威力了。
  “爱妃,今日容光焕发,精神不错啊!”郑王从门口进来,我转过头,乔氏、流珠、庆奴等人跟随其后。
  “你们?!”郑王来我可以理解,带着小妾来,是怎么回事。
  “爱妃,三日之后便是中秋,到时我们都要进宫参加父皇的家宴,听说你在妙音坊学得一身才艺,所以那夜的节目就由你来编排,我等都配合你,如何?”郑王说明来意。
  “宫中宴乐众多,何须我……”我想皇宫舞女乐师众多,何须我们献艺,但话未说完,便被郑王打断。
  “爱妃,父皇母后可是钦点,要看你的表演的,你不会推脱吧。”郑王说道。
  此事竟然需要父皇来下旨,也未免太小题大做了,可既然都说了,哪有拒绝的道理,便道:“即是皇上发话,岂敢推托。”
  “太好了,那我们便跟着姐姐好好学。”众小妾拥到我的面前,我难为的笑了笑,算是应对了。
  我虽不是小肚鸡肠之人,但郑王整日被这些小妾们围着,心中总是不悦,可恨这郑王不似燕王,无所事事,只能和这小妾们寻欢,为让我编出个好的舞曲,在此院呆坐一日,中秋之日好在皇上皇后们面前展露一手。
  如今天下,南唐尚且安居,百姓太平,皇上与众臣们热忠于诗词舞曲的欣赏与创作,什么样的舞曲能够入得了皇上和众大臣们的眼呢?我不禁苦思。
  “王妃,你看我跳的可还满意?”流珠的宫廷舞延续前唐繁盛时期的风格,以华丽的头饰和服装衬托舞蹈的宏伟气势,从容、自信、稳健的舞步之中参透着内心的强烈欲望,刚柔并济,可谓宫廷舞的上乘之作。但可惜流珠的舞有型而无骨,差点什么呢,我思索着。
  “王妃?!”流珠再次问道:“你看我跳的可还满意?”
  “啊,哦,还……不错”我方回过神来。
  “还不错是什么意思啊?王爷,你看王妃她,我这么用心的跳,她竟然连看都不看一眼。”流珠一脸委屈的跑到郑王身边撒娇。
  “好了好了,王妃在看大家的功底,等会儿她定会给大家排个适合所有人的舞蹈。”郑王一边安慰一边看着我。我全当没注意。
  “庆奴,该你了。”流珠觉得自己丢了面子,想尽快找回来。
  庆奴是选秀上来的,除了很会与郑王聊天解闷,目前我还不知道她有什么特点,不过看他娇柔的身段,端秀的举止,想必入府前也是狠狠练过的。
  “奴家哪里比得上流珠姐姐,如有献丑王爷和众姐妹可要多担待啊。”说完,庆奴瑶步走到台中央。
  “你尽管跳便是,王妃自有分寸。”郑王对着庆奴说道,同时又看了我一眼。
  我明白他的意思,这是他悉心调教过的女子,我又怎会驳了他的面子,且看看再说。
  一曲《柳殇》如柳扶风,果真应了我的猜测,民间舞坊的经典曲目,若是配上琴声,就更有声有味,于是我低声唤叶子取琴来。
  轻抚琴,庆奴听后兴致更胜,舞的更加有神有色,微风起,虽是中秋,周边柳条依旧绿意盎然,轻轻飞扬显的庆奴才情颇丰,众人纷纷陶醉,真真体验到什么是赏心悦目。
  舞毕曲停,“好!”郑王拍手叫好,“庆奴的舞艺大有长进。”
  “哪里,多亏王妃的曲子动听,才使得我打破戒律,放得自如,身心协调才不被王爷和众姐妹取笑。”怪不得庆奴如此讨的王爷欢心,多亏了那张小嘴,居功不傲,不做作不娇气,还知与人分享佳绩,若是我,也同样会喜欢她。
  “庆奴跳的好,我不过有感而随喝罢了。”我回道。
  “哪里,王妃的一手曲子真是如虎添翼,父皇果真没看错人。”郑王随道。我浅笑,算是回应。
  一日下来,将众人的舞蹈功底探了一边,各有千秋,要融合众人之长,又需整体有度,真是难啊。
  “今天也不早了,我看就先到这里吧,大家明天再来,如何?”郑王道,怕是他坐了一天也累坏了。“是,王爷。”众妾和丫鬟们退去。
  “爱妃,今晚一起用膳……”郑王走过来问道。
  “不了,我累了,想早些休息,王爷还是到他处用膳吧。”说完我便起身离去。
  或许是看到他一整天都和那些小妾们缠在一起,心情很不好,才会直言驳了他。
  远处又传来小妾和丫鬟们的私语:“主子,你跳的一点都不比庆奴差,为何还到王妃这受这等气?”
  “你懂什么,只有跟着王妃献舞,我才能进宫一去,若是王妃不答应排舞,我们这些人哪里进的了皇宫。”
  “我们在府里好好的,为何要进宫去?”
  “中秋家宴是皇室的盛宴,能去的可都不是一般人,而且只要是有功,那赏赐够你花几辈子的了,这不正是体现自己地位的最好时机吗。”
  “哇,真的啊,还有赏赐,主子,你也带奴家一起去吧。”
  二人嘘声中远去,想必定是流珠主仆。进宫讨赏是再寻常不过的了,不过我排舞可不想要什么赏赐,可以的话宁愿待在府中,哪也不去。
  “小姐,为何不留王爷用膳。”叶子疑惑的问。
  “你想留,那你去留!”我没好气的说道。
  “不是,小姐,奴婢多嘴!”叶子慌忙给自己掌了一嘴。
  夜深人静,我静坐窗前,白日的烦心事不由而起,郑王为了让他的小妾们一同入宫,让我给他们排舞,一般家宴也就罢了,中秋之宴父亲母亲肯定也会前往,若知道我还不如那些小妾受宠,岂不难看。
  话说,好几天燕王都没到府上,此前他说每天都会到府上来,定是忙于两国战事。想到这,我不由得心中紧张起来,战事逼紧,燕王会如何放置四方石,不过中秋宴时燕王定会在宴会上,到时要找个机会与他见上一面才好。
  唉,也不知道千尝师兄那边怎么样了,赵九重的四方石之阴石又藏在哪里?
  想到四方石之阴石,不禁让我想起了灵儿。
  三年前的某天,不知怎的我出现在一农户家。后来听灵儿说是我自己出现在灵儿家门口的,那时昏迷不醒,是她们把我抬进屋里的……
  不知睡了多久。“姑娘?姑娘?”耳边传来一个女子的声音,清脆悦耳,梦中,我看到一对老夫妇在望着我,还有一个芳龄少女,女孩慧眼明眸,清秀可人,乌黑的头发长及腰间,我想她一定非常招人喜爱。
  又不知过了多久,阳光透过窗户,照亮整个屋子,我眯了眯眼睛,睡得可真香啊,习惯赖床的我在床上翻了一圈。
  “哎——”刚翻一个身,我掉下床去,头重重的磕在床踏的一角。
  “哎呀,姑娘!姑娘,你没事吧!”一个女孩跑过来,“呀!流血了,爷爷爷爷!”
  “何事惊慌?”一位虚发老者过来。
  “爷爷,她刚从床上摔下来,磕出血了。”女孩说道。
  “哦,快扶她上床。”老者和女孩把我扶到床上。我想看看他们的样貌,可是迷迷糊糊的,我控制不住再次昏睡过去。
  “爷爷,她没事吧?”女孩担心的问道。
  “没事的,只是皮外伤,并无大碍。”老者回道。
  “可是她都昏睡2天了,这刚醒,又睡过去了,皮外伤不至于昏睡这么久吧。”女孩说道。
  “这——或许是她过于疲惫,心力憔悴,才会昏睡迟迟不醒。”老者回道。
  “哦,那她什么时候才会好起来?”女孩问道。
  “不用担心,你和奶奶在家照顾她,我有事出趟远门。”老者说道。
  “爷爷,你去哪啊,我陪你吧。”女孩说道。
  “不用,这次病人多,可能要呆上一两天,你一个女孩子,不方便,就和奶奶在家。”老者说完,转身离开。
  “哦,好吧。”女孩摸着头应承道。
  ……
  “咕咕咕,咕咕咕……”听闻外面的鸡叫声,我伸了伸疲惫的懒腰,为何浑身这么疼痛,我吃力的爬起来,这是哪呢,“哎呦,头怎么这么疼?”我一手抚着头,一手摸着床沿,顺着门口的方向走去,从卧房出来,是一个四方正厅,虽然房子很简陋,但是布局工整,结构有理,我摸着墙壁,四处打探,正墙上一副1米来高的画像吸引了我,画像上的人正襟威严,细看脸部略带慈容,眼睛透露着怜悯,画像上面有一个牌匾,写着“行医济世”四个大字。
  “姑娘,你醒啦!”一个女孩朝我走来,很是面熟。
  “你——我是不是在哪里见过你。”我回忆的问道,可就是不记得在哪里见过。
  “姑娘可能是昏睡时看到过我。”女孩说道。
  “昏睡?我昏睡很久了吗?”我问。
  “本来两天便好,可是那天你醒来时又摔了一跤,结果又多睡了近两日。”女孩道,我听着她的话反复的思考。
  “对了,我叫灵儿,你叫什么?今年多大了?还有,你为什么会躺在我家门口?你怎么受的伤?……”这个叫灵儿的女孩有一大堆疑问。可是我思索半天一个字也回答不出来。
  “哎呀,灵儿啊,人家姑娘才刚醒,你就问东问西的,你叫人家怎么回答你啊。”一位慈眉善目的老妇端着一盆水进来了。“姑娘,快来洗洗吧,都躺这么多天了,吃完饭让灵儿带你出去走走。”
  “哦,好。”我朝老妇走去。
  “也不知道爷爷什么时候回来,不然可以给姑娘看看,好了没。”灵儿在一边说道。
  “你爷爷出门行医,少则几日,多则数月,你呀,就甭惦记了。”老妇在一旁乐道。“哎,姑娘,怎么称呼你啊?”
  “奶奶,你看你,刚还说不让我问,现在自己又问。”灵儿走过来挽着我的胳膊,说:“看样子你应该跟我差不多大,要不咱们就以姐妹称呼吧。你应该比我稍大些,我就叫你姐姐吧。”
  “恩。”我还没有反应过来,就被灵儿拉到一边喊姐姐。
  “你呀!真是调皮,好了,你们两个姑娘家家的,也能玩到一起。灵儿,带姑娘去吃饭吧。”
  “哦!”灵儿拉着我,走出门庭,外面泥土被踩得光滑平整,四周围了一圈木阑珊,左侧有个茅草搭的火房,伙房旁边一张桌子,上面摆了两碟菜。
  我和灵儿来到桌旁坐下,我四处张望,不是听到有鸡叫声吗,怎么没有看到鸡呢,这里离别的人家好像不近,应该听不到别人家的鸡叫声吧。
  “姐姐在看什么?”灵儿好像发现了我在找什么。
  “呃,没,没什么,我就看看。”我回头低声的说道。
  “姐姐是不是嫌弃我们家……”灵儿低声说道。
  “呃,不不不,我没有这个意思。”我连忙解释。
  “鸡汤来咯!”老妇端着一个砂锅,开心的走来。
  “姑娘,你昏睡几天了,我家老爷特别交代,要给你炖只鸡补补,来,趁热喝。”热情的老妇盛了一碗放到我面前。
  灵儿望着鸡汤,眼神充满幸福,“哇!好久没喝过奶奶煲的鸡汤。”
  “去,这没你份啊!”
  “奶奶——”灵儿委屈的望着老妇,我下意识的明白了。
  “灵儿,姐姐的汤给你喝,来,奶奶,你也坐下,咱们一起吃饭。”说着我扶奶奶过来坐下,并端起碗给奶奶也盛一碗。
  “不不不,姑娘,这是给你炖的,你吃!”奶奶推诿道。
  “我一个人也吃不完,吃不完坏了岂不浪费,大家一起吃不是更好吗。”我说道。
  “对对对,姐姐说的对。”灵儿补充道。
  “哎,委屈姑娘了。”奶奶脸上的笑容凝固了,略有所思。我看气氛有些尴尬,连忙缓和道:“大家快吃,鸡汤凉了就不好喝了,奶奶快喝,灵儿快喝。”
  “恩。”灵儿端起碗来就大口大口的喝起来。
  “灵儿慢点,别在客人面前丢人。”奶奶看到,忙说。
  “嘻嘻!”灵儿傻笑了一下,看着奶奶和灵儿的淳朴、好客,我心中放下不少顾虑,但是这是哪里,我怎么会在他们家,似乎没有一点印象了。
  “奶奶,咱们这是什么地方啊?”我不禁随意问了一句。
  “姑娘不是自己来这的吗?”奶奶很纳闷我为什么会问这个问题。
  “我——我——不太记得了……”我支支吾吾的说道。
  听我说完,灵儿和奶奶对视了一眼,“姐姐,先别出去想了,咱们快吃饭,吃完饭我带姐姐走走,或许你就知道了。”
  “哦。”我低头默语。
  正吃着,灵儿大喊一声:“爷爷回来了!爷爷!”灵儿放下碗筷,向门口跑去。“爷爷,你这次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灵儿扶着爷爷不停的说。
  我和奶奶放下碗筷,一起来迎接爷爷。
  “老爷,你回来了。”奶奶说着把爷爷身上的行囊取下来放到屋里。
  “爷爷,姐姐醒了,但是她——”灵儿和爷爷走到我面前。
  “爷爷您好。”我行礼道。
  “好好好,没事就好,来,让我瞧瞧,你的伤怎么样了。”说着我们到桌边坐下,爷爷替我把了把脉,道:“姑娘刚来时扭伤了脚,又着了风寒,高烧了一天一夜,还好,现在风寒退了,腿伤也好了,但是以后还是要注意不要着了风寒湿气,还有姑娘体质虚弱,切不可动气啊。平时多补补身子,多出去走走,活动活动筋骨,对你的身体好。”
  “恩,谢谢爷爷关照,我……”本想说谁谁在此谢过,可是我连自己叫什么都不知道?
  “姑娘还有疑问?”爷爷看出来了,盯着我问道。
  “姐姐好像不知道自己叫什么”灵儿在一旁补充道。
  “这个……”爷爷略有所思,“高烧并不严重,不至于伤及头部,但是那日从床上掉下来,磕了头部,莫非……”
  “莫非怎么了?爷爷你倒是说啊?”灵儿追问,也是我想知道的。
  “莫非是伤及头部,暂时性失去记忆了,不过看姑娘的情况,应该过几天就会想起来了。”爷爷平静的说道。
  “失忆!”我和灵儿同时问道。
  “不错,失忆。灵儿啊,待姑娘恢复记忆前,就与你同住吧”爷爷说道。
  “嗯,太好了,灵儿正愁没有同伴呢,自从九岁哥哥被征兵,我就再也没有伙伴了。”灵儿拉着我,此刻,我也认定她是我现在唯一的朋友了。
  “姐姐,我们去爬山吧。”灵儿提议道。
  “不可!”爷爷听到爬山,严厉的说道:“雁荡山动荡不安,战火四起,你们就在村里走走即可,务必早些时间回来。”
  “哦,好吧爷爷。”灵儿抿嘴应承道。
  我们走到木阑珊门口,奶奶出来了,我微微的听到他们的对话。
  “老爷,你这次去的哪里啊,好几天的。”
  “哎,估计我们又要换地方了?”
  “啊?为什么啊?”
  “南唐出兵伐楚,同时又攻打吴闽,北周新朝更替,战火连年,不知何日是头啊。”
  “可我们躲在此等小地方,还能受到牵连吗?”
  “如何不能,他们能找到我,自然就知道此地,这次能回来已经是万幸了,咱们今日必须搬走。”
  ……我默默的听到,心生疑虑,难道我的到来给他们带来不少麻烦?
  “灵儿,你要带我去哪?”我跟着灵儿的,不知去到何处。
  “就是出来透透风啊,看看我们的村子。”灵儿很是天真烂漫,虽然家里不算富裕,但是把她培养的很好。
  “你能跟我讲讲故事吗?”我好奇的想知道一切,但又不知道应该先知道哪些。
  “恩,你想听什么故事?”灵儿一听讲故事,很来精神,在我面前,她比我自信多了。
  “都可以,我就是想听听。”
  “恩,好吧,那就告诉你哦,你可千万不许跟别人说。”
  “好,我一定不会跟别人说。”
  “其实我们也不是本村的人,你看我们家在村子的最外边,就是来的时候刚建的,听奶奶说,我们家以前可是很有名气的行医世家,我的祖爷爷还是皇宫的太医呢,但是世代变迁,我们家也家道中落,爷爷带着奶奶和我死里逃生,奶奶其实是老爷的二夫人,而我父亲是爷爷的大夫人所生的,但是奶奶人很好,对我和爷爷都很好。”
  哦,原来这样,怪不得奶奶称呼爷爷为老爷。我疑惑仿佛解开了。
  “奶奶原本是我奶奶的丫鬟,我奶奶临终时托付奶奶一定要照顾好爷爷,所以奶奶叫老爷习惯了。虽然我们家现在不比从前了,但是在奶奶眼里,爷爷就是一家之主,就是这个家的顶梁柱。”灵儿认真的说道。
  “恩,那你的父母呢,他们怎么没和你们在一起?”我问道,因为她一直在说爷爷奶奶。
  “我的父母双亲还有其他兄弟姐们都……,我三哥为了救我们,自愿被征兵,现在他在哪里是死是活都不知道,那时的我还很小,什么都不懂,哎,真希望还能找到我的三哥,他还会认识我吗。”灵儿原本天真烂漫的脸变得忧愁起来。
  “那他不知道你们住在这里吗?”我问道。
  “怎么可能知道,从那时起,为了躲避战乱,我们四处颠沛流离,能在一个地方待够一年就不错了。”灵儿失望的讲着,她的成长一定很艰辛。
  “哎,别光顾说我了,说说你吧。”灵儿把话题抛到我这。
  “我,我有什么好说的,我现在什么都不记得。”我指着自己的鼻子,很无奈的说到。
  “哎,也是啊,那姐姐总得有个名字吧,不然我怎么跟外人介绍呢。”灵儿思索的说道。
  “我也不知道叫什么,要不我也叫灵儿,你小灵儿,我是大灵儿。”我半开玩笑的说道。
  “啊!这个!好吧,那把我的名字和你分享吧,大灵儿姐姐,嘻嘻。”灵儿嬉笑着。
  “小灵儿妹妹。”我也俏皮的说道。
  在村里转溜片刻后,我们便回去了。
  “你们回来了。”奶奶看见我们俩,嘴角泛出一丝笑容,“快,灵儿去收拾收拾东西,咱们准备搬走了。”
  “什么?奶奶,我们又要搬走了?”灵儿不解,我在一旁拉了她一把,示意她别多问。
  “奶奶让我们去收拾东西,就赶紧去吧。”我拉着灵儿就要走。
  “呃,姑娘——”奶奶似乎对我有话说,我站住了,说道,“灵儿你先去,一会儿我去找你。”灵儿会意,先进房间去了。
  “奶奶,您有话要跟我说?”我问奶奶。
  “恩,是啊,姑娘,你看我们这个家也是居无定所,颠沛流离,在这乱世苟活,我看姑娘穿着与谈吐,定是大户人家出身,身子骨又才刚好些,怕是经受不起这样的颠颇,这次搬到哪里,我们也不知道,万一你的家人到这里来找不到你,可怎么办。”
  “这——奶奶,我身体好得很,我不怕的,而且我现在什么都不记得了,一个人在这里守着,遇到坏人怎么办。”原来他们不打算带我走,要是剩我一个人,不行,想想都怕。
  “这——”奶奶迟疑了一下,看了看另一旁的爷爷,爷爷知道难处,走过来说:“姑娘,我们倒不怕别的,只是担心你身体刚好,跟着我们到处躲躲藏藏,也不是办法啊。”
  “没事的爷爷,等我恢复记忆了,我就会离开,会去寻找我的家人,现在你们就是我的家人,小灵儿妹妹还给我起了个名字。”
  “名字?!”二老疑惑。
  “对啊!姐姐也叫灵儿,她是大灵儿,我是小灵儿。”不知何时,灵儿从房中跑出来。
  “这个——”爷爷和奶奶相视一笑,点了点头,我一看,爷爷奶奶答应我跟她们一起走了。高兴的向灵儿跑去。
  “孩子们,总是容易玩到一起去。”后面奶奶微微的乐道。
  “只是不知此次路途凶险。我们还需多加小心。”爷爷眉头紧皱。
  坐在马车里,脚底下是那块厚重的牌匾,我把脚缩起来,生怕踩着它,奶奶看到,说:“这块牌匾是唐朝咸通年间被赏赐的,见证了我们家族的兴衰啊。”
  “原来是御赐牌匾,怪不得保管的这么好,但是现在不是朝代更替,带着它岂不很危险。”我默默的细语,但还是被爷爷奶奶听到了。
  “再危险,也不能吧祖宗的脸面丢了,这是我们姚家最后的家当了。”爷爷说道。听后,我默不作声,生怕自己说错了什么。
  灵儿靠在我身上睡得很香,爷爷和奶奶也相互依偎,闭目休息,外面吱呀吱呀的,不知是马车碾压马路的声音还是树枝摇摆的声音,我打开窗帘,向外看去,一片漆黑,已经赶了有几个时辰的路了吧,这到底要去哪呢?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