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梦始源生 / 第二百三十八章 天生农民

第二百三十八章 天生农民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歌大叔就这么在诸家住下了。
  一大早起来,诸鑫送完家里的几个孩子去上学,就领着歌大叔一起上茶馆,一壶香茗,几碟子干果,坐上半晌。
  这天两人进了茶馆,照旧坐进二楼临窗的包厢,看着窗下小河里船只来来往往。
  “诸大人,这是今天的凤凰商报,您得看看。”茶馆老板特地敲门,送进来一份报纸,话音里都带着激动。
  “我就知道你们在这儿。”肖若的脑袋探了进来,同为昆雅人,歌德的到来,让他多了一个聊天对象。
  诸鑫取出一个天青色的陶杯,用开水洗了洗,倒上茶水,放在肖若面前:“今天你不是要上班么?我记得凤凰议事会的稽查干部是没有周六休息的。”
  “那份工作我已经撂挑子,不干了。”肖若拿起杯子一饮而尽,单看动作,就知道他已经融入了现在的生活,和普通的华夏人无异。
  诸鑫有些讶异,指着报纸:“是因为这个人上台了吗?”
  报纸上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作为凤凰的上层人物,诸鑫很容易就提早知道了新历三十五年春天凤凰议事会的这场选举的结果。
  一位名叫董溪忠的年轻保守派领袖登上了凤凰的最高行政长官的宝座,在此之前,大部分人甚至不知道他的存在。
  圣光帝国突袭思安,以及随后的那场瘟疫改变了人们的态度,保守的倾向成为主流,刘昱率领的开放派被打倒在地,成为过去。
  “你们都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爷,怎么知道我这种小小公务员的苦。”肖若抓起一块糕点,放在嘴里,“领导说了,外籍身份,不再合适担任重要岗位。我赶早,到佣兵公会找了份工作,现在做三休二,没事就在家陪老婆孩子,或者找你们喝喝茶。”他和吴玉馨成婚后,收养了好几个孤儿,大的已经成家立业,小的才七八岁,一家人其乐融融。
  “你这心态就挺好。”诸鑫拍拍他的肩,喝了口茶,说道,“该换泡茶叶了,这绿茶就是不耐泡。”站起身,一眼瞄见河道里,军士们端端正正的坐在小船上,一连好几艘开了进来,中间一艘上面坐着的军官,肩章上的将星闪闪发光。
  “韩将军,上来坐坐!”楼上传来一个声音,小河里正在沉思的韩启军抬起头,看见了诸鑫那张平凡的脸。
  凤凰军部第一位上将,冷着脸吩咐船只靠岸,立起身,走进茶馆。
  “托北州瘟疫流行的福,现在除了凤凰军,七八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没有其他拿得出手的武装。”韩启军坐的笔直,右侧腰间别着一把罗斯皇帝的镶满了宝石的指挥刀。
  “罗斯人肯定是撤走了,当地的武装呢?权利真空之后,必然会有人见缝插针。”诸鑫问道。
  韩启军微微一笑:“当官的都饿死了,谁还造反。”
  歌德不解,肖若摊摊手,解答道:“侵略者怎么会为普通民众备下粮食储备,一次大瘟疫,饿死的人反而比病死的人要多。”
  诸鑫想起了自己在北州流亡时见过的那些普通百姓,沉默了一会儿,问道:“那现在北州是打算按以前的路子安排:先军管几年,然后选出议事会?”
  韩启军摇头,闷了几秒钟,说道:“有人向议事会提交了建议,北州不应该成为凤凰的负担,仅仅作为普通的战利品处理即可。”
  如果是普通的战利品,那就是可以买卖的。诸鑫不敢相信的看着眼前的将军。
  “为了这块国土和华夏的尊严,远征军的将士们奉献了一切。如果可以的话,韩某还是希望北州能留在华夏的疆域之中。”韩启军站起身,啪的行了一个军礼,头也不回的走了。
  肖若看着他的背影,不禁笑出声来:“这人死要面子,就是想求诸大人帮忙,还不肯直接开口。”
  “除了不让北州落入外人手中,其它我帮不了他。”诸鑫摇头,“明摆着,凤凰的幕后大老板们要从北州拿足这次出征的利润,这肯定是天价。”
  “我对你们的国家概念,不是很能理解。”歌德慢慢的说道,“但是,刚才我好像读懂了你们的情感,除了生命之外,荣誉至上。”
  “没有那么夸张。”诸鑫摇头,不想承认,像自己这样得过且过的人,从来也没有想过荣誉二字,“老板,换茶,绿茶太寡淡,给我上乌龙!”
  事情进展的比大多数人想的要快。
  韩启军回来后的第二个月,议事会就正式制订了北州土地分块处置方案,凡是购买土地者,都可以按照土地的面积大小,得到长安当局的爵位封赠,最低为国士头衔,最高可到伯爵爵位。
  土地的分块方案也极为详尽。北州西北角,从罗斯人和高丽人手里夺来的威州郡,因为气候寒冷森林密集山岗高耸,全州列为军管,不对外出售。南部,保安郡、鹤城郡、大有郡,人口较多,按人丁分配土地,同样属于军管范围。其余六郡,除郡城之内实行军管,其他土地分成大大小小共两万余块,对外出售。
  最大块的土地,达数万平方公里,中等的也有几千平方公里,最少的大约是几千公顷,价格也定的十分明确,只等华夏境内的富户豪商掏钱买地,再年年按照爵位上缴税收,填补凤凰当局的财政窟窿。
  政策出来了,但所有人都在看热闹,放着温暖的南方不住,去北州能干嘛?
  但是,一股暗流,已经在凤凰上下浮动。
  在仲夏的第一天,凤凰商报爆出一组数据,近十年来,凤凰子弟在北方战场,前前后后牺牲超过五千人,受伤一万余人,凤凰财政因为北征亏空十数亿银元,至今未能补齐。
  其他几家小报闻风而动,直指某位大人物,在外控制了大片土地以总督自居,却仍然以巨大的影响力推动凤凰远征军北征,现如今北州落入凤凰囊中,却成了填不满的大窟窿,继续浪费凤凰的宝贵资源。
  有甚者,甚至把圣光帝国的入侵以及瘟疫盛行都用阴谋论与诸鑫联系在一起。
  又过了半个月,议事会中有人发声,诸鑫应该回朱台城去做土皇帝。
  诸鑫的兄弟们气不过,老三、老五领着几个议员在白溪大街上,将此人重殴一顿,议事会里再也没人敢说类似的话,几家报纸也被告上了法院,一波事态算是平息下来。
  这天诸鑫独自从茶馆回来,歇了中午,正打算晚上上老三家喝酒,诸爸用拐杖把他拦了回来。
  “我听说,信州雷都督那边又有瘟疫?”诸爸坐在椅子上,眼睛眯着,已经看不太清楚了。
  “是有,不过不太严重。”诸鑫上个月有收到雷冉的信,那姑娘还是独身一人。
  “你大点儿声儿,你爸我听不见!”诸爸不满的说道。
  诸鑫又只好趴在他耳边,用方言大声喊了一通。
  “这个瘟疫,只要有,就没什么不严重的。去年,思安死了万把人,那些当官的不也说控制得力,功大于过?”诸爸倒是看得很透,“我看这日子是越过越回去了。跟你说件事儿,我听说北州那边有卖土地?”
  诸鑫点头,又摇头:“北州太冷,条件也不好……”
  “我是问你有没有土地!”诸爸板起脸,“这些年,我也看透了,还是种地踏实,我们诸家,祖祖辈辈都是地里刨食,做什么生意都不如种地来的踏实。”
  “不是,爸,这个,你看诸平家的孩子那么小,你们的年纪还有身体,我们家老的老小的小,不能太折腾。您实在想种地,我们可以去朱台买一块地住着。”诸鑫给出了主意。
  “家里头羁绊了这么久,你还以为齐地是你的地盘?”老爷子看的很透,不屑的冲他摇头。
  最近从朱台来的报告,确实越来越少了,诸鑫尴尬的笑了笑。
  “小鑫,听你爸我一句劝,你就不是搞政治的料,干脆点,把齐地也送出去,我们一家在北州买一块地,安安心心过日子。”诸爸开始憧憬起来,“你看,你有一个娃儿,诸平有两个娃儿,再过上几十年,全家就有几百口人了。”
  “行,我都听您的。”诸鑫这时也想通了,自己今天的成就只是运气使然,不如老老实实种地,跟家人过一段平平淡淡的日子。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