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再说萧兀纳得胜收兵,搬师还朝。他又启奏道宗皇帝,毕陈皇太子冤屈。道宗这才明白自己听信馋言,让奸臣害死了太子。心中十分后悔。便给太子诏雪,追封已故
太子耶律浚为诏怀太子。以天子礼改葬。
从此道宗又以为天下太平,仍然沉迷酒色,不理朝政。南府宰相萧何葛启奏,现在朝中官员老迈,多已退休,空缺极多,需要补充年轻有为的官员。请道宗定夺。
道宗这时年事已高,虽不能骑马射猎,但天天烧香拜佛,著述经典。哪里有心过问这些麻烦事。便令下级官员在朝堂开赌,谁赢了谁就升级。于是朝中官员争相演练
赌博技能。有不少善赌的江湖术士靠着一手赌技,位居显官。这些人不思治国,专门贪污行贿,搜刮民财。一时弄得辽朝乌烟瘴气。冤声载道。民不聊生。
道宗治国乏术,却有艺术天赋,尤喜绘画,擅长诗词,与臣下有诗友之交。常作诗赐于外戚和大臣。
一次丞相李俨作“黄菊赋”献给道宗。道宗看后和诗一首:
昨日得卿黄菊赋,碎剪金英填作句。
袖中犹觉有余香,冷落春风吹不去。
道宗将自己的和诗,拿给丞相李严看,李严赞道:“圣上把佳句比作缤纷的菊花,余香袅袅,风吹不散,真是神来之笔!'袖中犹觉有余香'写得尔雅有致,特具韵味,
且有“赠人佳卉,袖有余香”的言外之意;此不朽之句也!”二人正议论诗词,忽报钦天监求见。
道宗也对天文感兴趣,平时常和钦天监谈论天象,今天听说钦天监来了,便欣然诏令入见。
钦天监施礼毕,道宗令赐座。问道:“爱卿今天有何见教?”
钦天监道:“臣夜观乾象,见东北斗柄指向一星,发出五色毫光,凝聚于长白山上空。估计女真部落必有异人降生,将来可能威胁我大辽社稷!请圣上定夺。”
道宗听了笑道:“我大辽江山固若金汤,已历二百年圣明,有雄兵百万,铁骑千群。晾一女直小族,出一两个异人来,又有何妨?”于是不予理睬。
就在这一年(1068年)8月1日,午时,女真部落酋长劾里钵的妻子分娩。孩子还未降生,就闻到满屋清香,室内红光满堂。须臾产下一子,落地哭声洪亮。劾里钵大喜,
给孩儿取名阿骨打。
阿骨打长到十几岁,已是勇力过人,能开三百石硬弓。一次族中少年比试射箭。阿骨打见对面有一座山,山下有一石碑,乃是为纪念辽道宗曾在此举行“头鱼宴”所立。
便对大家说:“谁能射到那块石碑,谁便获胜。”于是那一伙少年争相发箭,无一人能射到那石碑前。有一位少年射得最远,也只能射二百五十步。距石碑还差五十步。轮
到阿骨打放箭,只见阿骨打拉满了弓,嗖的一箭射出,那只箭正中石碑上的辽字。箭头没入石碑牢牢插在辽字中央。众皆鼓掌欢呼!从此族中少年无不佩服阿骨打。阿骨打
渐渐成为女真族人中的少年领袖。
一次阿骨打单人独骑上山打猎。射死一只鹿。他把鹿放在马鞍后边,骑马正欲下山,忽然迎面来了一群强盗,为首的强盗骑着马,提着大杆刀。他见阿骨打的马上驮着
一只鹿,便喝道:“你是哪来的小辈敢在本王地盘行窃?快把鹿放下,饶你不死,若敢说半个不字,一刀劈了你小子!”
阿骨打一看这强盗身后还有一群兵丁,便拨马就跑。那强盗拍马抡刀追来,阿骨打跑了一程,看看那强盗追的近了,偷偷取去了一支箭,翻身就是一箭,正中强盗头子
面门,强盗头子一头栽下马来,登时身亡。阿骨打又连向后面的强盗发了三箭,三个跑在前面的喽兵中箭扑倒。那些活着的小喽罗见阿骨打箭无虚发,吓的掉头逃窜。阿骨
打非但没有失去猎物,又赚了一匹马回来。
一次完颜部和石颏部作战,时年阿骨打一十三岁,父亲劾里钵恐其年少,不让他参加战斗。可是阿骨打听说有战事,就偷偷骑了马掂了一杆三股马镲,腰悬宝雕弓,羽
翎箭,奔赴战场。阿骨打来到战场,完颜部正敌抵不住石颏部的攻势,且站且退。阿骨打一听到喊杀声精神倍增,他跃马舞镲冲入敌阵。正遇上石颏部的勇士铁赫追杀阿骨
打的舅父。阿骨打的舅父马失前蹄,把其掀下马来。铁赫挺枪便刺,———忽听一声弓弦响,一支冷箭射来,铁赫应弦落马!原来是阿骨打远远看到铁赫欲杀其舅,讯速发
了一箭,正中铁赫耳门。
射死了铁赫,阿骨打挥舞钢镲杀入敌阵。如虎入羊群,杀的石颏军人仰马翻。纷纷逃窜。这一仗完颜部落转败为胜。从此奠定了完颜氏在女真族中的领导地位。
女真族中有一唐括部落,唐括部酋长有一位千金,名叫唐括儿。唐括儿生得天姿国色,聪明灵利。许多富家子弟都来求婚,唐括儿一概不允。其父怒道:“多么
富贵的人家你都不嫁,你想嫁什么人?”
唐括儿道:“女儿看那些纨绔子弟鼠头蟑目,都成不了大气,我今生非英雄不嫁!”
其父母见她如此坚决,也没有了办法。就请了汉人塾师给她讲读经书。唐括儿过目成诵,把汉家经典背的烂熟。她还精通音律,能歌善舞。父母爱其如掌上明珠。后来父
亲又为她请来武术教师,教她演习弓马。几年功夫又练的弓马娴熟。
一日唐括儿领着几个丫环奴仆进山打猎。穿过了一片树林,遇上一只狍子,唐括儿一箭射去,射中狍子腰部,可是狍子带箭仍然逃窜。唐括儿就纵马追赶。刚绕过一处山岗,
突然草丛里跳出一只斑烂猛虎。唐括儿来不及放箭,那老虎已从半空中向她扑来。唐括儿从马背上一跃,跳倒了地上。就听她的座骑一声惨叫,被猛虎扑倒,咬住了脖颈。唐
括儿平时最爱自己的座骑,她不忍座骑被虎咬死,便抽出腰刀,照虎头上砍去。只听咯噔一声响,那刀象砍在石头上,被弹回老高。这下激怒了老虎,它咆哮一声就向唐括儿
扑来,一下就把唐括儿扑倒在地。张开血盆大口就咬,唐括儿吓的闭上眼睛等死。这是斜剌里忽然飞来一箭,直插虎口,那支箭穿透了虎舌,疼的老虎把头一甩,向山下跑去。
唐括儿睁开眼睛见老虎已跑的无影无踪,她站起身来,随从都不知道跑哪里去了。却见眼前站立着一位英俊少年。那少年拱手道:“姑娘受惊了。”
唐括儿打量这少年见他生得虎背熊腰,鼻直口阔,剑眉星目,气宇非凡。不由心生爱慕之情。又见他彬彬有礼,主动和自己打招呼,真是喜出望外。连忙还礼道:“多谢
壮士救命之恩,若非您赶跑猛虎,小女子已命丧虎口也!请问恩公尊姓大名?”
那少年道:“我家住白山之下,黑水之滨,姓完颜,名阿骨打是也。”
唐括儿便道:“我姓唐括,家住此地不远。今日幸遇恩公救女子一命,请恩公随我到寒舍稍事休息,女子为恩公
沏上几杯香茶,以表敬意。”
阿骨打见这女子姿容殊丽,说话有情有义,心里非常喜欢,便欣然应允去她家做客。这时被唐括儿老虎吓跑的随从还有阿骨打带的仆从也都围拢过来。唐括儿和阿骨打上了马,带着随从说说笑
往唐家屯走来。
一行人出离林海,沿着那左盘右旋的蛇路下了山。前边是一条大河,只见河水已结冰,众人都下了马,小心翼翼的沿冰过河。又走了一程,见前面一带青松翠柏,到得近前,
见林子深处隐现一座庄园。唐括儿望着阿骨打道:“前边就是俺的家园。大哥请在这里稍等片刻,待我回家先向父母禀报一声让我父母出来迎接您。”
阿骨打便下了马,和仆从在庄外等待。
唐括儿回到家里见了父母说道:“孩儿在山上遇到猛虎,险些丧了姓命,幸遇一少年把虎赶跑,救了孩儿一命。现在打虎少年就在门外,请父母快快迎接他回家喝茶!”
唐括儿父母听了这话真是又惊又喜,老两口急忙迎出庄外,一见阿骨打身材魁伟,气宇轩昂,双目烁烁有神,更是喜出望外,老俩口不约而同得暗想此人真乃我佳婿也!
阿骨打一见两位老人迎了出来,忙上前深深鞠了一躬说道:“二位老人一向可好?小生打扰了。”
唐括儿得父母慌忙还礼,并说道:“壮士乃小女救命恩人,我俩老身感激不尽,请壮士进家饮几杯薄酒,略表我俩口崇敬之情。”
当下阿骨打便在门外栓了马,随老人进了庄园。这时几位庄客把阿骨打的仆从引进偏堂饮酒。阿骨打由老人引进了客厅,老人请阿骨打上座。阿骨打坚辞不受,老人无奈只好分宾主坐下。老人问
道:“请问壮士尊姓大名,贵府在何处?”
阿骨打道:“小生姓完颜,名昱,字阿骨打。家住黑水之滨。”
老人闻听大喜道:“您莫非是酋长劾里钵之子?”
阿骨打道:“劾里钵正是家父。”
老人赞扬道:“你父亲团结族人,爱惜民力,在我女真族中享有极高威望!”
阿骨打道:“家父仁慈,又赖各部酋长支持,所以我女真族才日益强盛。”
老人又道:”可恨辽朝官吏百般敲榨,除了强制征捐,还时常‘打女真’强迫与契丹人不平等交易,害得我族人倾家荡产,饥寒交迫!”
阿骨打道:“目前我女真人内部还不统一,若能统一政令,万民一心,众志成城,咱就可以不交捐税,抗拒辽人!”
当下老少二人聊的十分投机。老汉见阿骨打不仅像貌出众,谈吐又慷慨,颇有见识。打心眼里敬爱。便趁着酒意说道:“我小女名叫唐括儿,今年一十五岁,有许多富家子
弟前来提亲,都被小女拒绝。她说今生非英雄不嫁。今日有幸遇到公子,呈巨灵之威,展盖世之武,打跑猛虎,救小女一命,岂不是缘分吗?公子如果不弃,我就把女儿许配
给公子为妻,不知公子意下如何?”
老汉这句话正合阿骨打心意,连忙说道:“老伯舍得把掌上明珠赠我,实是小生三生有幸!”说完就站起身来向老汉做了个揖又道:“岳父大人在上,请守小婿一拜!”
老汉见阿骨打如此痛快,喜得合不拢嘴。这时唐括儿一直伺候在侧,听了父亲把自己许配给阿骨打,自然喜得心花怒放。但她必竟是女孩子,未免有些娇羞之情。但她又不
同小家女子,依然大大方方,,热情的为阿骨打劝酒。这时俩人四目相对,眉眼传情,已是心照不宣。
唐括儿的父母又坐了一会,便推脱酒醉,回后堂休息去了。大厅里就剩下唐括儿和阿骨打俩人,还有丫环莺儿在旁酌酒。
这时唐括儿又双手捧起盅来,向阿骨打敬酒。阿骨打看到她那含情脉脉的眼神里饱含着感恩的虔情,心里乐滋滋的。他伸双手去接酒杯,无意间碰到姑娘那嫩笋般的手指,
俩个人的内心同时都涌出一阵甜密的暖流。阿骨打道:“今日有幸遇到姑娘,又喜结良缘,咱两同干一杯,庆贺团圆好吗?”
唐括儿也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深情的说道:“感谢朗君不弃贱躯,小女子愿意相伴终生。”说着自己也斟满一杯酒,和阿骨打碰了杯,然后二人同时一饮而尽。姑娘毕竟不
胜酒力,又想奉陪朗君,一会儿就喝的脸上红潮泛起。脸象一朵灿烂开放的牡丹花,更加妩媚动人。
阿骨打道:“我今日出来打猎,没有禀告父母,天色已晚,恐怕二老耽心,我要告辞了。”
唐括儿本想留住阿骨打,见他说要告辞,心中恋恋不舍,不觉落下泪来。说道:“朗君今日一去,不知何日能再相见?”
阿骨打见她流泪,心中不忍,便上前轻轻给唐括儿拭泪,又哄她道:“我明日禀告了父母,选择良辰吉日就来娶亲!”
唐括儿道:“现在有几家豪门子弟,都觊觎妾身,朗君若离去,有人来把贱躯抢走如之奈何?”
阿骨打想女真族自古就有抢婚的习俗。自己今天走了,万一那家公子听说姑娘已许配与人,提前来把姑娘抢走,那自己可就竹篮子打水,落一场空呀!想到这里阿骨打道:
“要不姑娘今晚就跟我回家吧?只是这样有些委屈了您。”
唐括儿道:“朗君说的乃是万全之策,昔日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私奔成为千古佳话,为了咱们的终生幸福,又何必追求虚荣的形式呢!”
阿骨打见她如此坚决,很受感动,便扯住唐括儿的手道:“姑娘如此深明大义,真是难得,咱就告诉岳父母一同走吧。”
唐括儿温柔如玉的小手被阿骨打那有力的大手握在手心,她感到格外的熨帖,一种少女未经历过的快感袭来,使她觉得头晕呼呼的身体轻飘飘的!宛如自己变成了一
片羽毛,飘入了梦幻般的世界。
阿骨打见她脸上泛起一阵阵红晕,眼神像喝醉了酒,呈现一种弱不禁风的令人可怜的娇态。不由也热血沸腾,他顾不得小丫环正目不转睛的盯着他俩,伸开双臂就把唐括
儿那软绵绵,香噴噴的玉体抱在怀里。
俩个人紧紧拥抱着,互相聆听着对方的心跳,谁也不说话,沉默着。唐括儿柔软的身躯在微微的颤抖,她不由自主的抬起头,撮起石榴花般的红唇,在寻觅着,寻觅着,
终于碰到了阿骨打那热辣辣的嘴唇,于是唐括儿抱住阿骨打的脖颈忘我的亲吻起来!此刻二人忘记了小丫环的存在。象中了爱的魔咒,只顾全身心的体验惊心动魄的爱情的洗礼。
那个小丫环莺儿,已十三岁,情窦初开。她看着姑娘和阿骨打如饥似渴的恩爱,也不由得心池泛起层层涟漪。脸面发烧。欲躲出去,可是好奇的心理又栓住了她的双腿,她
也想看看这平时难得一见的情景。
这时忽然一位阿骨打的随从冒冒失失闯了进来,说道:“公子呀,天色已晚,还不回家吗?”
唐括儿忽然听到有个男人说话,急忙从阿骨打怀里挣脱出来。红着脸说道:“朗君,咱去禀告父母,就回家去吧。”
于是二人就一齐来到后堂,向唐括儿的父母告别。两位老人见阿骨打要把女儿带走,都不由得扑簌簌掉下眼泪。但见女儿和阿骨打已亲密无间的样子,也打心眼里高兴,女儿
的终身大事总算定妥了,于是老人家又破涕为笑。老太太对唐括儿千般叮咛,教其到得婆家要孝顺公婆,尊敬丈夫。团结妯娌。唐括儿一一记在心里。两位老人一直送到庄外,
看着唐括儿上了马,随着阿骨打走的没了踪影,才满腹惆怅的回来。
阿骨打带着唐括儿回到家,拜见父母,劾里钵老两口一见儿子带来个鲜花般的小媳妇,气质优雅,彬彬有礼。真是喜从天降。老两口就通知亲朋好友,选择吉日良辰,为阿骨
打举行了婚礼。
阿骨打和唐括儿新婚燕尔,如胶似漆,日子过的幸福甜蜜自不在话下。
随着啊骨打一天天成年,他在女真族中慢慢树立起独一无二的威望。辽道宗封他为节度使。掌管生熟女真两部事务。后来松花江流域灾荒连年,女真族人食不裹腹,甚
至冻饿而死。有些年轻人为了生存就上山当起强盗来了。这些强盗开始是零星几人,以打家劫舍为业。到后来越聚越多,在熊虎山里安营扎寨。经常下山枪劫,危害女真族
人。女真人纷纷向阿骨打告状。阿骨打就先派人侦探这伙人的住处。发现他们居在一座山头上,四面是悬崖峭壁。只有一条小路与外界相通。这条道又非常陡峭,真是一夫
当关,万夫莫开之地。阿骨打觉得去打山寨必定要伤亡人马。他了解到这帮强盗经常下山抢劫,有一条必经之道,乃是一条狭谷。狭谷两边是高山密林。阿骨打就率领五百
兵丁埋伏于狭谷两旁的山上。等待了两天,果见那伙强盗约有二百人,又从此经过。待强盗全部进入谷底,阿骨打一声唿哨,前边转出一支人马堵住了出路。那强盗头子急
令撤退,就听后面一阵锣响,又涌出一队人马堵住了退路。强盗们见两边是悬崖峭壁,四面喊杀声如雷贯耳,山两旁峭壁上刀枪林立,吓的乱作一团。
这时阿骨打手下一百人长道:“节度使还不快快下令放箭,只一阵箭雨就可以消灭这群强盗!”
阿骨打连连摇手道:“不可,不可!这几百强盗都是我女真族中青年。女真人数本来就少,岂可乱开杀戒!”于是阿骨打站在崖头,向山谷里的强盗喊道:“女真兄弟听
真,我知你等皆因饥饿所迫,为了活命,挺而走险,啸聚山林。咱们同族同宗,人数又少,岂可自相残杀?我今天给你们粮食,放你们回家,从前的事一刀两断,既往不究,
你们愿意归顺吗?”
那些强盗本来就是一些饥民,上山也是为了混口饭吃,并无大志,今见阿骨打不计前嫌,又给粮食,岂有不愿归顺之理。于是便齐刷刷跪于地上请求投降。
阿骨打就让这些人上山取了家属,搬到山外,发给粮食,令其安居乐业。从此女真族人再也无人充当盗匪。年轻人都勇跃加入阿骨打的队伍。为阿骨打效命。
有一年辽朝官员在草原聚会,啊骨打也在其中。这时有一群大雁从空中飞过。道宗问:“谁能射下雁来?”阿保骨打连发三箭,竟射下三只雁来。道宗大惊道:“真神射
也!”从此阿骨打在辽朝廷也赫赫有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