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桃花东晋之江左风流 / 第二十三章 高平郗氏

第二十三章 高平郗氏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游园会过后第二日,桓玄、陶渊明等人到郗僧施家中作客。郗家鼎盛时期是在郗鉴那会,东晋之初,平叛王敦、苏峻之乱有功,曾官至太尉,封南昌县公。郗鉴生有二子一女,长子郗愔,官至平北将军、徐兖二州刺史;次子郗昙也曾任徐兖二州刺史。郗家父子经营京口,此乃北府军的萌芽。郗鉴有一女郗璇,嫁给了大名士王羲之。郗愔生有三子,长子便是郗超;郗昙有二子一女,长子郗恢,次子郗俭之,女郗道茂,乃是王献之原配,只是因简文帝司马昱第三女新安公主司马道福执意嫁给王献之,王献之无奈休了郗道茂,郗道茂后来寄寓伯父郗愔处。郗僧施是郗俭之之子,过继给郗超。这郗愔如今年届七十,在家闲养,不过有郗僧施这个贤孙陪伴着,倒也不是那么无聊。桓玄等人向郗愔行过礼,那郗愔虽已白发苍苍,但知其为桓温之子,也好生打量一番。郗愔道:“你父桓温与我同年,你看看我,都已老态龙钟了,你却这般年轻,灵宝,僧施他爹,也就是我的大儿子郗超曾在你父桓温帐下效劳,见到你,不觉又想起了我那好高骛远的儿子。”边说边流眼泪。桓玄道:“郗公,先父生前视郗超大人为知己,以恢复中原为宏愿,只是不得天时,您老对郗超大人是不是有些苛刻了?”郗愔道:“老夫曾告诉过他们,北伐要天时地利人和,方能有望,大司马太过着急了。我儿在大司马帐下效力,不能为大司马纠偏矫正,这就是他的责任。”桓玄知与这老爷子说不清楚,便道:“您现在有僧施兄这么个宝贝孙子陪伴,就不要想太多了。”郗愔道:“僧施啊,人挺好,就是太迂腐了,比我这个老头子还迂腐。男儿志在四方,整天陪着我这个老头子干啥。”郗僧施哭笑不得,道:“祖父,您这么大年纪了,我不陪着您我能放心吗?”郗愔道:“你姑母不是陪着我吗,你呀,以后多与灵宝他们出去走走,这外面的世界多精彩呀。”说着面带羡慕之情。人不服老不行,年轻时与姐夫王羲之、名士许询等悠游山林,又入军营之中,与士兵同甘共苦,何况快意。郗愔又道:“僧施,不要忘记我常常给你讲过的你曾祖父的故事。”
  郗道茂过来招呼众人吃饭,那郗道茂年届四十,近年来敬奉佛法,也看不出她心中对于王献之是否还有挂念。桓玄等人在心中却替其忿恨不平,没想到这王献之天下大名士,江左十贤之一,竟这般薄情寡义。下次见到,定要说道一番。
  其实也不能全怪王献之。王献之自小便承父志,醉心书法,性格沉闷,从不与人争执,唯父母之命是从。其母郗氏虽是郗道茂的姑母,但见郗道茂在女儿夭折以后一直未能再为王献之生下儿女,那时又见新安公主极力追求王献之,便顺水推舟,最终让王献之休了郗道茂,娶了新安公主。这新安公主也是二婚。新安公主的第一任丈夫是桓温次子桓济,桓温死时与兄长桓熙密谋杀害叔父桓冲,事泄,反被流放至南方瘴疠之地。司马道福贵为公主,自然免祸,再者以公主之尊,哪里肯去那蛮夷贫瘠之地。司马道福本就仰慕王献之,这不想方设法要嫁给王献之,新安公主去央求皇太后褚蒜子,褚太后向来宠爱这个妹妹(褚太后乃是晋元帝之孙晋康帝的皇后,新安公主乃是晋元帝幼子晋简文帝之女),因而郗道茂便成了皇室婚姻的牺牲品。可笑的是,成婚多年以来,司马道福也未能为王献之生下一儿半女。
  郗僧施因这事向来不与琅琊王氏的人交往。不过琅琊王氏早已不如当年,当今的门阀是谢、桓争雄。什么琅琊王氏,什么高平郗氏,什么颍川庾氏,都成为了这个时代的配角。但配角并非可有可无。门阀士族,盘根错节,朝廷那么多官员,地方那么州郡,势力不是空中楼阁,因而谢安小心翼翼地经营着陈郡谢氏的家业,司马道子小心翼翼地扩充着自身的实力。这一切的核心是权力,而权力是由人支配的。当然,权力也能支配人。
  郗僧施是否想过重振郗家的荣光?也许有过这样的念头。每当听祖父谈起当年郗家的英雄事迹,郗僧施心中难道没有起过一点涟漪?
  郗僧施终于还是决定要出去闯一闯了,问过祖父的意见以后,他决定加入北府军。郗愔以前就在北府领兵,自然对北府有不一般的情愫。桓玄等人也为其高兴,并建议郗僧施与谢瑍一道去京口。谢瑍往来于建康、京口之间也是家常便饭,也常常为谢安、谢玄通报口信。
  郗僧施的伯父郗恢也来为其送行。这郗恢如今担任给事黄门侍郎一官,但其志向不在朝廷,而在军旅,要想恢复郗家的荣光,那就必须有军权。如今侄儿投身北府,甚感欣慰。郗恢之妻是谢奕第三女谢道粲,因而郗恢与谢家交往匪浅。郗恢托外甥谢瑍向其父谢玄问好。这郗恢虽是谢家女婿,却从不愿沾谢家半点光。想当年郗家鼎盛时,谢家还在摸爬滚打呢。世人皆以为郗恢是谢安安置在皇帝司马曜身边的一颗棋子,其实未必,郗恢知道当下时局皇帝正是用人之际,需要心腹,与其成为宰相的棋子,不如成为皇帝的棋子。
  郗僧施到了北府军中,谢玄将其安排在易营田洛将军帐下。
  桓玄等人送别郗僧施以后,便准备前往钱塘。之前皇帝要国丈爷王蕴派人到钱塘命孙泰捉蛟,王蕴便派其子王恭持诏书前往钱塘。桓玄知孙恩在京,便邀其与王恭一同上路,这王恭虽也是纨绔子弟,但不知为何却与桓玄很谈得来。这王恭虽是外戚,却对桓温很是推崇,也想干一番桓温那样的大事业。王恭对桓玄道:“灵宝兄弟,世人皆谓桓大司马为奸雄,我却不以为然,世人之间,不过是妒忌罢了,在我心中,大司马就是我晋国的英雄,如刘文叔、曹孟德那般的英雄,然而英雄却往往要受世人嫌气。”桓玄道:“孝伯兄,若你早生数十年,与先父并肩作战,也许中原已然归晋。”王恭道:“何必早生数十年,当下不就是机会吗?灵宝兄弟乃大司马世子,身体中流淌着英雄的血液,谯国桓氏仍是当时顶级门阀,何不挥军北伐,建立万世伟业?”一旁的卞范之道:“王公子之志,在下早已耳闻,如今山雨欲来,还担心没有建功立业的机会吗?”王恭见此人有几分仙风道骨,便问桓玄:“这位先生是?”桓玄道:“这是丹阳郡丞卞范之,字敬祖。”王恭道:“一看卞先生便是诸葛武侯一般的人物。”卞范之见这王恭吹嘘人的本事倒是挺大,但嘴上仍说道:“王公子谬赞了,诸葛武侯何等人物,我辈岂敢与之相提并论。”王恭道:“不不不,我这是真心话,你不仅是诸葛武侯,而且你已找到了你的刘玄德。”桓玄道:“孝伯兄,咱们还是说说捕蛟一事吧,陛下派你来与孙道长合作捕蛟,这位便是孙道长的侄子,孙恩孙灵秀。”说着便将孙恩介绍与王恭。王恭向孙恩问了一些道术之事,孙恩只说自己只学了点皮毛,不及叔父百分之一。王恭又问众人:“蛟与龙有何区别?”桓玄道:“蛟也罢,龙也罢,都是传说中的异兽,我等凡人连其影子都没看见过,哪里谈得上区分二者。元亮,你可知二者有何区别?”陶渊明道:“我也没见过蛟、龙,不过听人讲过,蛟居于大海之中,而龙则可栖居于天地四方,海中、云中、山中以及人们的心中。”王恭道:“元亮此语甚妙。不过就事论事,这蛟的本事比之龙如何?”陶渊明道:“这得问灵秀兄了。”孙恩道:“蛟怪虽不能上天入地,却也能翻江倒海,它的皮如盔甲一般硬,它的爪如刀刃一般利,而且身体庞大,非常凶恶。”王恭叹道:“这等猛兽,如何在茫茫大海中捕获啊!”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