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中国历代以来吃货繁多,美食也是应有尽有,自然要把美食弄出一个排名来,山珍海味按照原料珍贵程度又被分为上、中、下八珍。上八珍为:猩唇、燕窝、驼峰、熊掌、鹿筋、猴头、豹胎、黄唇胶。
中八珍:鱼翅、果子狸、大乌参、广肚、鳖裙、鱼唇、鲥鱼。
下八珍:川竹苏、银耳、冬菇、猴头菇、干贝、鱼骨、鱼肠、乌鱼蛋。
其中有很多食材可遇不可求,又有许多是日常生活中稍费点心思就能得到的,当然食材只是一个方面,厨师的做法也占了很大一部分,特别是异常珍惜的食材,换一个不懂行的人来做,鉴于食材本身,做出来味道不会差到哪里去,不过在美食爱好者看来无异于暴遣天物。
本来马义山是准备的一桌子上八珍的食材,每道菜的厨师也都找好了,可计划赶不上变化,今天提前拿出来请客,鉴于老道士的身份,自然不可能什么都往上端。
就比如其中的猴脑,他以前去广东谈生意时也吃过,自古以来国人就习惯在饭局酒桌上谈生意,宴席照例很热闹,免不了的一桌子特色山珍。这家店的背景也很不简单,许多珍惜食材,国家重点野生保护动物这里都能吃到。
饭店不大,来的人确是非富即贵,算得上是一个私人菜馆平日也不对外开放,这次来的人在广东也算是有头有脸的人物,谈论的东西除了生意外也就无非是美酒美食了,至于女人不论那个时代有钱有权的人身边是从来不缺的。
马义山为人圆滑,又不缺少生意人的精明,在外地谈生意自然不可能把自己弄得醉醺醺的在谈。别看这群人平日里称兄道弟的一旦有机会绝对会把人吞得骨头都不剩。
到了饭店喝了点小酒吃了一点开胃菜,知道这饭局是怎么都避不开了,索性称着自己清醒早点把生意谈下来。
饭局上的菜品,饶是马义山见多识广也是啧啧称奇,许多食材也仅仅只是听说过罢了,红烧刀鱼,虎骨汤,清蒸象拔,红烧鲍翅,清炖人鱼,龙须凤爪,风干鸡,醉虾……还有许多叫不出名字的菜肴,可谓是满汉全席。用料上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饭店的经理,一位衣着严谨,身穿黑色西服,头发一丝不苟的中年人走了进来,面带微笑的说到“几位贵客,还有一道菜需要你们亲自到后厨挑选”说完侧开身子,伸手道“请吧,各位老板,这道菜虽说不是太过珍惜,可胜在一个鲜字,在其他地方也太不容易吃到,既然来了自然是要让大家尝个味道!”
这是本来大家已经吃饱了,架势还有得瞧,也都来了兴趣,纷纷起身往后厨走去。马义山心里也是好奇得紧,琢磨着到底是啥?还得客人亲自去挑选。
走到后厨,发现和一般的饭店不一样,这后面是一个大院子,里边花草繁目,很是一番生机勃勃的景象。
经理把大家带到院子的侧面,一个铁质的大笼子映入眼帘,里面关着十几只猕猴,笼子里有假山有树无名鸟叽叽喳喳好不热闹。
看到这,这里的多数老板都是走南闯北见多识广的人,心里也都猜得八九不离十这道菜是什么了。
经理伸手说到“请吧,各位贵客先行挑选,待会自然会有人把各位选中的带出来”。说完面带微笑离开,显然是去带安排处理这道“菜”去了。
或许会有许多人觉得吃猴脑太过残忍,可这本来就是个物竞天择的世界,能在那个年代混的风生水起的人,又有几个是简单的人物,谁手里没沾过血,又怎么会在意这道菜是否残忍血腥,更多的是在想到底是不是传闻中那么好吃,那么鲜美。满嘴仁义道德的人或许到了那个位置只会更加不堪,在哪个大环境下人的命尚且不值钱,又有谁去关心动物的死活。
很快一个大腹便便的身穿格子短袖,夹着皮包的胖子从人群中走出。
“那我老袁就不客气了,早就听说这猴脑味道无比鲜美,可这不一直没机会嘛,今天人家一片心意我就尝个鲜”袁建国一边搓了搓手一边往笼子里走去,显然是去选猴子了。
走到一半转过身来往后看了一眼道“大家伙别愣着啊,赶紧的啊!”说完真没客气直接进去了。
身后的人看了看,开始虽然心里想尝一尝,可也怕给在站的各位留下个为了口腹之欲残忍不堪的映像,毕竟一年到头见面次数不多,映像这东西说不清道不明可有的时候往往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有人开了头,就没了那么多顾忌,也都有说有笑的走了进去。笼子里的猕猴野性十足,想来也是刚被抓没多久,对着众人龇牙咧嘴,发出一阵阵恐吓的叫声。
但也没一只猴子敢落下来攻击众人,看来被抓时吃了不少苦头,不敢轻易从假山上下来。底下一群人围着猴子评头论足的,也让它们有了一种危机感。假山上的猕猴群开始躁动起来,不安的扭动的身体。
一行人大约有十几个,最终选出了五只猕猴,一旁侯着的服务员用面粉往假山上撒去为客人选好的猴子做标记,接着请众人回到屋内休息,待会会有专业的厨子来提取“食材”。
不得不说这家饭馆的背景之深厚,等候期间几名年轻貌美的旗袍女子鱼贯而入,人手拖着一个茶盘,人还没有进入房间茶香味已经沁人心脾了。
领头的旗袍女子笑到“我们老板知道今个各位贵客要来,自己又抽不出空陪着各位,很是惭愧,所以特地让我拿出这茶接待各位,还望各位贵客不要介意。”
屋里都是识货的人,钱和权到了一定程度,追求的除了更上一层楼外就是享乐了,雨前龙井这种茶中珍品自然有人认识。
深谙生活情趣,而又爱茶如命的明朝钱塘人许次纾,正是《茶疏》一书的作者,雨前龙井的声名远播也有他一份功劳。
在友人家中做客时,泡龙井茶,品尝作乐。他乐不思蜀,离去时甚至依依不舍地说了一句:“真想落发作这龙泓的和尚,可以天天与茶水作伴,好不快活!“由此可见这茶的味道几何,到了现在可谓是千金难求一两。
杯中泡着的正是同一个地方出的,可不是现在各地打着龙井招牌的次品可比的。
饮一壶好茶,如品味一场人生,其中的滋味只有自己知道,不过面上众人都是赞不绝口,口里说着老板客气了,手里的动作也没停,那种清香在舌尖绽放的滋味让人十分舒服,不少人闭眼躺在沙发上仔细品味起来。
一旁的几位旗袍女子也没有离开就在后面恭敬的侯着,看见哪位的茶杯空着,快速的添上,动作十分轻柔又如风带纱,看起来赏心悦目。
饭店的效率很高,刚饮完茶,之前的经理就领着几个人推着五个小桌子进入房间,这桌子四四方方,中间留有一个刚好容下猴头大小的洞。
这时后面又进来几人,一人手里牵着一只猴子,猴子牵来时惊恐万分,头顶蒙着一块干净的白布,服务员拿来一条绳子,麻利的将其四肢牢牢地绑在桌腿上。桌子上放一口酒精炉,桌子上面是小铁锅,里面的油已经烧得滚烫,每张桌子上还摆着一把铁榔头。
这时经理身后的厨师走过来解释道“一般这道菜都是当场用铁榔头敲开头盖骨,这样才能让食材最新鲜”说完掀开猴子头顶的白布,原来猴子头顶毛都剃光了,这样可以让食材干净一些,同时也是为了方便厨师操作。
厨师看着众人围了上来,也就开始了,快速的敲开猕猴的天灵盖,这时桌子下面的猕猴发出凄厉的惨叫,桌子也有一些摇晃。厨师的动作很快,显然这种事已经做过很多次了。
接着将一大勺滚烫的油,利索地灌进猴子头顶上的窟窿,那里立刻冒着缕缕青烟,里面还咝咝作响,猴子痛苦万分地做着徒然的挣扎,桌子猛烈的摇晃了几下,然后再也没了动静。
厨子依次在五张桌子演示完,然后让食客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调料,用钢勺挖取品尝。
味道不是想象中的豆腐脑那样,实际上确是很腥很滑润,另外猴子临死的惨叫,强烈刺激着众人的神经。味道鲜美的确,可最后还剩有一桌没吃完,毕竟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忍受这种食物的。
历朝历代的吃货里好人奸人应有尽有,于是这些建立在血腥残忍上的“美食”应运而生,其中出名的还有很多。
马义山对于这一类食材也是见识过不少其中比较出名的一道菜,菜名叫,活叫驴。早些年到一朋友那玩,他介绍的当地一道特色菜。
那是一家有些年头的饭店,也许叫客栈更为合适,一直保持着历史的原滋原味,全部是木头搭建无比的陈旧,选材同样是直接到后厨选取自己想要食用的部分,然后就到前堂等着就行。
而驴根本不用杀,直接从活驴身上剜肉。传说这样剐下来的肉血脉喷张,入口有一种难以描述的冲击力,更是鲜美无比。
听着后堂的驴在惨叫,前厅若无其事的食用那只驴身上的某个部分,真正是色香味“声”俱全。活叫驴这道菜,比起猴脑来说同样是中国最残忍的名菜,让人不由自主的想起凌迟这种刑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