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三世被拿破仑打的故土不再,东逃东普鲁士受沙俄庇护。后来反法同盟打败了拿破仑,普鲁士得到了莱茵河畔的土地,从而成了德国的雏形。几十年后,普鲁士王国在法国凡尔赛宫建立了德国,成了欧洲舞台上的主角。
这一切的转折,都源于一句话。
他在逃出普鲁士时对手下教授说:我从来没有听说过,一个国家是因为办教育办穷了,最后办亡国的。
可以说教育一个民族的基石,勿论兴盛、衰落。
——
——
那些孩子看见两个人向这里走来,起初还没注意,等到他们无意看清那个人是庄里的大管事时,人群中一阵骚动,所有人都看了过来。
为首的是一名年纪很大的老先生,有些邋遢,看到程鲁,便笑着迎过来,显然是认识程鲁:“程大,您今儿个怎么有时间来这儿?”
等了一会儿也没见程鲁回话,这时他才注意在程鲁的边上,站着一位衣着干净的小郎。
他刚开始还以为,是程鲁的子弟,可是见这二人的站位:程鲁居然靠后半个身位。想一想庄中的流言,便猜到了这位小郎君,定然是弄出许多奇怪东西的程家四郎了。
想着也没耽误手上的事儿,四五只见他躬身一揖:“可是四郎当面?”
“我是!…不知阁下如何称呼?”四五也没在乎他的失礼,就是他身上味道有点重,搞的四五有点醉了。
“在下孔乙!”
“蒽?”四五愣了一下,是不是少说了一个字,四五探着头,挑眉问道:“阁下叫孔乙………己?”
孔乙点头笑道:“是孔乙,家中排行第二!”孔乙以为四五在问他“几”,第几!
程鲁见四五疑惑,低下头来低声说道:“这老小子据他说家排老二,原本从军时就叫孔老二,后来也不知怎的,觉得孔老二这个名字太配不上他,便给自己起了个名叫孔乙,取‘甲乙丙’的第二个!”
“呵~”四五忍不住笑了,这不还是孔老二么?
“嗯,我听鲁叔说,阁下读过书?”
孔乙一听这话,原本佝偻的身子不由得有些挺拔起来,这年头读过书的人实在是不多。
面容中也有一些得色:“区区不才,倒是熟读《皇览》,遍通《毛诗》。”
呦,四五倒是有些觉得意外,他在弘文馆跟虞世南学过的《北堂书钞》,《皇览》和它一样都属于类书,可以理解为百科全书之类的。
不过整本《皇览》800万字,这可不是一般人家能够读的起,甚至有的人见都见不到。
“如此说来阁下,原本还是士人?”四五还真的有些疑惑,看这人邋遢的样子,一点也不像啊。
“唉!”孔乙叹了口气,摇摇头不往事不堪回首的样子:“前隋时期战争不断,奈何家道中落……”说着竟然哽咽了起来。
“………”四五瞅了一眼程鲁,悄声问道:“他说的是真的吗?”
不过程鲁好像与此人很熟悉,一点也没留给孔乙的面子,嘲笑道:“你这老小子,当我不存在呢,应该如此诓骗四郎,当年若不是你嗜酒如命,把家败空,又怎的会参了军?还说什么战乱不断……呵呵……”一副“我已经识破你了,你不要装了你装什么大骗(pìnyǎn)子!”
“程大!”孔乙瞪大大了眼睛,努力做出一副凶狠的样子:“你这人怎么拆人台?”
四五听明白了,也晓得这孔乙也是程咬金的亲军退下来的,要不然不可能与程鲁如此熟悉。
越过争得不可开交的两人,四五走到那群孩子面前,他们有的比四五大很多,有大概十五六岁,很壮;也有瘦小的,四五岁的样子。
四五露出一脸和善的笑容,问他们:“你们都在这儿干什么?”
虽然知道四五是明知故问,但他们还是要回答。
“我们在这儿认认字……随孔先生一起!”那名十六七岁的壮硕少年说道。
“识字啊?为什么不到书塾中去呢?”四五又问,对面的孩子们都有些自卑的低下了头,各个低头数着地上的蚂蚁。
“我们还要帮家里干农活,也没有束脩来作为学费!”说话的还是那个壮硕少年。
“那你们想读书?………好吧,既然你们聚在这里,显然是喜欢读书的。”四五好像知道他说错了话,手拍了下额头摇头苦笑。
“我可以让你们,在学堂里认字读书。”看着他们眼中的光芒,四五又接着说:“不过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我是有条件的!你们答应吗?”
他们互相对视了几眼,心想:我们这穷人也吃不起午餐!
“是什么条件?”
“条件嘛……”四五完全是心血来潮,哪想出来有什么条件?
“这条件以后再说,你就说你们答不答应!尽管放心,我是不缺钱,不想从你们手里扣钱的!”
“我答应!”壮硕少年听完,想了一下觉得没什么坏处,他也没有值得这程国公公子窥视的,就高声回答。
“我……我也答应!”一旁的小孩子也回答道。
“我也答应。”后来的小孩子们都跟着说道。
四五招来程鲁,说:“鲁叔,在这儿立道墙,把这片儿都扩进来,这以后就是程家的小学堂了,再盖几个书舍。”
“四郎,没有先生啊!”
“喏!”四五朝着他后边一撅嘴,“孔先生不正好可以做?”
程鲁后头看向孔乙,频频点头:这姓孔的怎么说,也曾经是书香门第,肚里有几个墨水!
孔乙则是手足无措,有些欣喜还有难以置信。
“多谢四公子!多谢四公子!”
“不必如此,你作为这学堂暂时唯一的先生,我是会给你酬劳的,就像山脚车坊的那些人一样,你觉得如何?”
孔乙一听,还有这种高待遇,急忙点头:要知道,车房那些人每个月都有酬劳的,再看看其他的地方,向来没有酬劳一事。
“还有!”四五又嘱咐道:“不要受他们的束脩,你是我请的,自然要我给!”
“明白!”孔乙犹豫了一下,但想到那车坊中人每个月都能大吃大喝,便不再犹豫,点头应是。
“这样便好,鲁叔,你把这小学堂建好,最晚到秋收之后!便要开堂。”四五转过头,对身后的程鲁说到。
“好的四郎,明日我便开始。这禽坊、车坊的房子建多了,我已经有了经验了。”程鲁拍着胸口保证:“秋收之后四郎便可查收。”
至于为何是秋收之后,因为秋收是一年中的大事,最大的事。到了秋收时节人们都会很忙,这些孩子们,他们也是家里的一个主力,肯定会要帮着家里人秋收的。
……………
四五跟众人告别。
路上,程鲁小心翼翼的问:“程家庄还有几个孩子,不过在县学读书,能不能也来这儿?”
“可以啊,那有什么不可以?”
还没等程鲁喜笑颜开,四五又说:“不过他们是要交学费的。”
“为什么?”程鲁不解,刚刚那群孩子都不要啊?
“既然他们有钱,便交了吧!免费的东西怎么会有人珍惜呢?”四五反问,说的程鲁哑口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