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骑马与砍杀之帝国崛起 / 第十八章 分工

第十八章 分工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连日阵雨过后,阳翟这才迎来了久违的初晴。一轮炎日挂在空中,将湿润的大地又恢复到了干燥状态,却也将阳翟城内外的气氛衬托得紧张了几分。
  城外,近三万名官军士兵早已列好了严整的阵型。左中郎将皇甫嵩领左军一万五千人兵驻阳翟北城之外,右中郎将朱隽领右军一万余人兵驻城东,佐军司马孙坚督领五千军士列阵城南,只留西面一侧毫无任何兵力,这正是典型的围三留一。
  面对着城外三倍于己的官军,城墙上的孙夏心中真的是百感交集,彼时八万黄巾合围长社把官军追着打时是何等的威风,如今却困于阳翟,当初起事时那心中的豪情此刻却再也无法安放了。
  北城之外,皇甫嵩一骑驻足阵中,眉目紧皱,似是沉思,又似在等待着什么。不久,一骑快马从军阵夹缝中驰来,那兵士熟练地飞身下马,半跪在地上抱拳礼道:“禀告将军,各部已经就位,只待将军下令。”
  皇甫嵩闻言点点头,目光深沉凝重,表情依旧那般古井无波。挥退这兵士,半晌,这才举起握拳的左手,而后又伸直成了手掌状。
  这是将军发起进攻的指令。
  “呜呜呜……呜呜呜……”
  军阵后方顿时传来了连续不断的军号声,那军号声沉重浑厚,是那种光听着都会使人浑身一震而又庄严肃穆的音色。
  北面的军号一响起,东面的军号也随之呼应起来,唯独南面的孙坚军毫无动静。
  “杀……”
  “杀……杀……杀……”
  震天的喊杀声在阳翟上空盘旋,密密麻麻的士兵扛着攻城梯朝着城墙蜂拥而去。城墙上的黄巾军也毫不示弱,疯狂地朝着进入射程的官军抛射箭矢,滚石、火油也准备得十分充足,一看就知道这场仗不好啃。
  城南之外,进军的军号已经响了半个多时辰,孙坚军依旧未动,静静地停驻在城下,完全看不出任何要进攻的状况。
  “大人,蛾贼于城东的防卫甚为坚实,这都快一个时辰了,仍然未见有人能登上城墙。”
  一位军侯接过信使送来的一卷竹简,看了看内容便转身走进军帐向座首的孙坚禀告。
  孙坚闻言点点头,脸色如常,似乎攻城的艰难程度早已心中有数,挥退军侯侧目望了眼一旁的韩瑜问:“一切皆如左中郎所言,如此看来,攻城要务还是要落在你我手上了。”
  旁边的韩瑜并没有端坐着,而是慵懒地半躺在一张草席上,双手背在脑后,一副悠然自得地模样,听见孙坚言语,微微一笑却没有说话。
  原先赵宏所部兵虽不精,却好歹也有一万七千之众,可孙夏手里攥着的可是波才留下的精锐旧部。别人不知道这一部精锐有什么战力,但吃过败仗的右军一定明白,那可是不弱于北军五校的存在,右中郎朱隽不就因为低估他们,首战吃了个大亏。
  如今皇甫嵩领兵近三万围攻仅一万之数的黄巾,也不敢不慎重,不仅用上了围三放一的攻心计铺垫,还刻意留下南面孙坚所部低调等待机会发起进攻。说白了,城东城北的主力进攻就像是半个幌子,孙夏以逸待劳又做足了防御准备,对此情况皇甫嵩是完全有着心理准备的。
  “这围三放一的法子我看也未必能奏效,长社一战后,蛾贼也明白如果没有绝对的人数优势,野战根本赢不了咱们官军,当下放弃阳翟逃跑等同于自杀无异。城东城北的进攻很快就会退下,如此反复,估摸着等咱们出手最早也要拖到后天了。”
  孙坚端起一碗水一饮而尽,起身说道:“听说城东的梯子不够用,从咱们这借走了一大半,我得去后面看看梯子做了多少。”
  “什么?右中郎借走了大半?”
  韩瑜一听顿时从草席上跳了起来,自己这一部肯定是要等着机会突袭的,但是突袭城池梯子不够用,进攻效率就大大降低,一旦给城里的黄巾军反应过来,那成功的几率简直就无限接近于零了。
  “不错,早在荥阳募兵之时,朱将军以为讨平蛾贼基本都是野战,所以右军之中的木匠并不多,反倒是左中郎帐下招募的木匠有不少。但借予右军的太少,右中郎又不好直接开口再要,便从我们这里调走了不少木匠。”孙坚面露愁容道。
  韩瑜心中大呼荒唐,好好一个右中郎将军奉命募兵讨伐黄巾,还真以为这些蛾贼是他当年在交州打趴下的南越人?难怪上来就给讨伐军送了一场败仗,真是狂妄自大。
  跟着孙坚一路疾驰,终于在亲兵的带路下赶到了山脚下的伐木点。兵士们脱下甲衣,穿着一身汗湿的禅衣在林间砍伐着木材,还兼顾切削着打造木梯。
  韩瑜走过去看了看,这些木梯做得还真不是一般的粗糙简陋,感觉这些木匠比自己还要业余,扛着这样的木梯上战场,真的担心它会不会随时散架。
  韩瑜上前拦下一位正抱着木料准备劈开的木匠,看了眼他工作的位置,询问道:“敢问这位师傅,这木料你是自己砍了自己切削拼造的?”
  那工匠一看韩瑜身上的玄甲便知晓来人的身份不简单,赶忙放下手里的木料,拜倒在地回话道:“回将军,这木料是俺刚砍出来的,只要俺把它削好,不出半日便能做出攻城用的木梯了。”
  “快起来快起来,我也并非是什么将军,不过是一介校尉罢了,你且先去忙着吧!”韩瑜扶起这木匠笑着说。
  “诺!”
  看着木匠怯懦地起身离开,韩瑜发现了问题所在,于是挥手招呼来负责监督的伍长,贴耳说了一番话,那伍长便跑开安排了起来。
  望着忙碌地调整着岗位的木匠们,身后的孙坚疑惑不解,虽不知韩瑜到底卖的什么药,但也没有开口直接问,只是默默地站在一旁看着木匠在甲士的安排下分成了好几撮人。
  这些人被分成了好几个小组,有的组专门负责砍树选材,有的专门负责进行木料粗加工,有的专门负责用小齿锯子为木料打磨切割,还有的专门负责组装木梯。人员岗位重新布置后,每个人及小组各司其职按需分配,不再要求一个工匠独立去完成全部生产环节了,如此一来,工作效率自然就直线提升了。
  一连三日,城东城北的车轮战始终都没停过。军队被分成三波不分昼夜地轮流攻城,激烈的喊杀声、锣鼓声震天动地,在城南依然能听得清清楚楚。
  这三日里,满耳的喊杀声让孙坚实在有些坐不住了,心中不免有些担心攻城梯的建造进度,索性一大早单骑过去巡察起来。
  到了山脚,除了满地的木屑和树皮以外,只有一些士兵正在搬运着做好的长梯。
  “昨日的匠人都去了何处?”
  孙坚心中疑惑,便下马跟在士兵身后上前去看看。一路走到林中的一片空地上,令人瞠目结舌的一幕跃然于眼前,满地微黄的木梯铺架了一地,稍微数数起码也得有两百多架梯子。
  负责监造的伍长眼尖,一眼就认出了孙坚来,赶忙跑过来拱手一拜,礼道:“孙司马,您来了!”
  孙坚点点头,看了看一旁成堆的木梯,惊讶地问:“这些梯子是从何而来?”
  伍长闻言一愣,回过神来微微一礼,道:“孙司马,这些梯子都是咱们那些木匠做来的啊!”
  “之前不是说一日最多只能造二十多架来吗?为何这三天不见,竟能造出如此之多的梯子来?”
  孙坚也好奇,潜意识会认为是城东右军送来的,但右军自己的木匠都不够用,攻城梯也是奇缺,绝不会有多余的往城南送。
  伍长也为之咋舌,恭敬地汇报着:“禀司马,此事着实令人称奇。监造使按照韩校尉的建议,将原本这几十号工匠重新分置了一番,没想到头一日竟造出来五十多架攻城梯,次日更是造出了近八十架,昨日还造出了惊人的一百架梯子来。”
  “什么?一百架?”
  孙坚闻言不禁哑然失笑,工匠人数不变,仅仅是调动分配了工作岗位就能硬生生把建造效率提升了五倍,这又是何道理?看来这韩瑜的才能当真是远非寻常人所能及啊,难怪左中郎皇甫嵩如此地看重他。
  “此地一共放置了多少攻城梯?”
  伍长抱拳一礼,回话道:“回司马,目前已经造了二百六十架,基本上都屯放于此曝晒。不过,城东来人打过照面,午后还会来运走二十架梯子,即便如此,今日将剩下的木料全数刨制出来,估计也能备齐三百架梯子来。”
  “嗯,好!既然如此,下午城东的人来了,就多送给他五十架梯子,有了他们在城东压着,等咱们进攻的时候也自然就轻松多了。”
  “诺!”
  看到攻城梯一下子多出这么多来,完全够用不说,余出一百架都有可能,索性多给一些也好。
  巡察一番回营,孙坚还是非常满意的。尤其是韩瑜所部的将士们,操练得非常积极,相互之间还练习着小规模团队的攻防配合,那些配合的打法看起来相当不错,只是需要非常多的时间来练习罢了。但看看自己部下的人马,不到点基本很难看到他们主动出来训练。
  人与人相比,中间的差距还真是令人难以言说。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