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重生汉末之辽东太守 / 第二章 假历史骗我许多年

第二章 假历史骗我许多年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五月末,此时离玄菟太守喜得爱孙已过去了一月有余,玄菟郡中仍是人生鼎沸,前来恭贺的达官贵人、贩夫走卒更是络绎不绝。
  然而今日热闹的街面却突然没了声响,只因正对主道的太守府竟然紧闭大门。
  太守府邸内书房之外,太守府的仆人、婢女都自觉地绕着书房走开。
  书房中,公孙琙坐在书桌后面,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打着一张薄薄的纸张。
  “吱。”书房的门突然开了,公孙度走了进来,低声问道:“义父,不知您派人传讯孩儿前来所谓何事?”
  公孙域从书桌上拿起一卷竹简说道:“这是朝廷刚刚下发的公文,你的任命已经下来了,将与东郡谢弼、东海陈敦一同赶赴都城,担任尚书郎。”
  公孙度摊开竹简阅毕,面带异色的看了一眼公孙域,复才将竹简卷起,放在桌案上,问道:“不知义父大人,可还有别的吩咐?”
  公孙域长长的叹了一口气,指着桌上的薄纸,苦笑道:“这是朝中传来的线报,而日期是在一个多月前。”
  “四月望日,帝御温德殿。方升座,殿角狂风骤起。只见一条大青蛇,从梁上飞将下来,蟠于椅上。帝惊!”
  公孙度不解,问道:“四月望日,不就是我儿出生的那天,可这又与我家有何关系?”
  “现在看来自无关联,可若是有一天你走进皇帝身边,被有心人查出来,便是一场大祸事呀,更何况为父为官多年,你当身边就没有仇敌吗?”公孙域抬眼看了公孙度一眼,眼中精光四射。
  公孙度脸色剧变,失声叫道:“还望义父大人救救鹏儿。”
  公孙域接过信纸放烛火上烧了去,看着漂浮的灰烬,眼中寒光闪闪,沉吟道:“慌什么,为今之计,只得如此了…”
  …..
  六月三日,公孙度之子公孙鹏因患恶疾早夭。
  六月中旬,公孙度处理完幼子丧事,赶赴洛阳,十月后,公孙夫人诞下一子,取名公孙康,应不忍想起丧子之痛,遂前往松泉山庄居住,同行的还有一女婴,据传是宗族之女,因父母早夭被其收在身边。
  ……
  熹平四年(公元175年),公孙康已经六岁了(也就是公孙鹏),当然对外而言他才五岁,此时的公孙康已经渡过了最危险的几年,至于临时找的那个假儿子早就还回去了。
  原本当初是打算直接悲桑过度住进松泉山庄假产的,谁知道天算不如人算,公孙康的母亲苏婉竟然真的怀孕了,为其中增添了许多变数,若不是公孙康知道历史,真的要吓一跳!
  ‘五岁’的公孙康已经开始学习君子六艺:礼法、乐舞、射箭、驾车、书法和算术,其中射箭、驾车因年龄的关系不过是浅尝即止,礼法相对来说只是麻烦,却并不算难,算术就更不用了,公孙康当他们老师还差不多。
  难的是其中的书法,东汉末年的汉隶书虽然不像秦朝的小篆和秦隶书那般鬼画符,可对于现代人也是一种不小的挑战,不过也幸好公孙康书法不行,否则被请来教学的先生真不知道该怎么交了。
  让先生很欣慰的好孩子公孙康却经常让苏婉很无奈,公孙康平时并不跟与他年龄差不多的小屁孩玩耍。
  而且经常有些稀奇古怪的做法,比如擦屁股用纸而不用厕筹、每天要求厨娘做三顿饭之内的,水必须烧开了才喝之类的。
  最开始苏婉对公孙康的这些行为自然是极力制止,不过自从用纸擦屁股之后,就果断的随他去了,反正自己家家大业大也不缺那点钱,做多是比较麻烦罢了。
  至于太守大人公孙域这些年也时常前来山庄探望公孙母子,公孙康也时不时的在他面前不经意之间显露一些过人的天赋。
  公孙域中年丧子,余下的几个女儿也都出嫁了,本就疼爱这个干孙子,见到公孙康不经意的表现之后,更是欢喜异常。
  不仅将自己的管家、贴身护卫通通送到松泉山庄之中,还时不时的亲自教导公孙康的学习,至于公孙康早慧的事情则严禁手下泄露出去。
  至于公孙康本人,这五年时间,也已经认命并彻底融入了汉末这个大家庭中。
  除了时不时要在外人面前装自己的童真,和妹妹玩些无聊的游戏之外别的都挺满足的。
  而且他发现古人比他想像中讲卫生多了,基本上三日一洗头,五日一沐浴,常常使用清水和天然清洁剂“无患子”来洗头。
  还出现了“休沐”一词,就是说官员们上了五天班之后,能专门休一天假来洗澡。
  环保方面更是令人发指,春季不准滥砍滥伐,夏季不准焚烧秸秆,违背封山命令的人必须死刑,哪只脚进去,砍哪只脚。
  更有专门的环卫工人,称之为“条狼氏”,据传是周朝便有的官名,为此公孙康还认真查看过《周礼》一书。
  垃圾集中处理,利用天然的或挖掘而成的土坑来堆放垃圾,然后直接烧掉,烧不掉的在集中掩埋。
  衙门里春冬二季,清晨六点签到;夏秋二季,清晨五点半就得签到,如果谁敢无故旷工或迟到,就不是扣点钱那么简单的事情了,依天数和情节轻重,可处以笞刑或徒刑。
  汉朝女性就极其推崇将眉毛剃掉,再用黑色颜料画眉,还流行“挽面”,就是用线除掉脸上的细毛。
  若不是事实一再表明自己生活在古代,公孙康还真不敢相信这些事情!
  而且东汉时期虽说并无书院,但却有官学与私学两种教育机构,世家大族或名士或多开设私学授书育人。
  公孙域曾经就打算让公孙康入私学,不过在公孙康得知上学除了新年、端午这些举国同庆的假期外,连寒暑假都没有后拼死拒绝,再加上此时的公孙康确实年幼后,公孙域才不得不打消这个念头。
  公孙康有时一个人的时候就时常在想,郭嘉、荀彧求学的时候是不是先生就用当官就能休假来忽悠他们,还贴上横条写着‘努力考取功名,名正言顺休沐’!
  不过当公孙康修习律法之后,才隐隐明白为什么古代为何痴迷于当官,还是当大官了。
  原来古代三妻四妾,左拥右抱,夜夜笙歌,每晚换一个,一年换一个都是假的,除了皇帝,谁也不能明面上胡来,当然私底下就不得而知了。
  原来自古代以来,中国实行的就是‘一夫一妻制’,姬妾是不能算做合法配偶的,如果一定要说,那就只能是‘一夫一妻多姬妾制’,很多人和现在一样是一夫一妻制,即使是王公诸侯,纳妾的数量也有规定,不是有钱有权就行。
  春秋时期,一方诸侯能纳9个妾。娶正妻的时候,正妻会带来两个随嫁的媵女,媵女一般是正妻的姐妹,地位低于正妻,高于妾,媵女再各带两个陪嫁女,陪嫁女是诸侯的妾。
  正妻媵女加上陪嫁女,就是九个女人,诸侯结一次婚就娶到9个女人,还是沾原配的光,不过诸侯一生只能结一次婚,不能随便娶妻或妾!
  “一娶九女”这样的美事,可不是人人都有的,春秋时期一般的官员想多纳个妾都费好大劲,老百姓就更不用说了,直接禁止,只能一夫一妻,如果有怨言,也只能感叹:有权人的快乐,我们享不到啊!
  西汉时期,由于之前经历了一连串的战争,导致人口急剧流失,刘邦才想了一个造福男性的福利,女子15岁必须嫁出去,否则每年要收缴单身税,这时平民才能娶几个老婆,还不用彩礼。
  这样做虽然很有效的增加了西汉的人口,到西汉灭亡的时候人口整整翻了5倍,但是这时期的女人的生活却是苦不堪言。
  不光没有地位,更是沦为了工具,更是没有自己的人生,从出生就打上了“赔钱货”的标签。
  而且媳妇儿多了自然不会个个恩爱宠爱,肯定是会有挨打挨骂,服侍干活的,有的甚至就是一个工具,生完孩子就不养你了,随你自生自灭。
  刘邦这种做法实行了多久不得而知,不过到了东汉的时候,却明确规定,如果男人立下大功被封侯,那么可以纳八个妾氏。
  如果是卿大夫,没有特殊功勋的话也只能纳两个妾氏。纳妾是王侯将相的特权,平头百姓是不可以纳妾的。
  公孙康隐隐明白了历史上为什么陆母质疑逼迫陆游休了唐小婉另娶别人,而不是纳妾!
  真是“我待‘历史’为真相,‘历史’骗我许多年。”现在谁说穿越古代就能三妻四妾,公孙康铁定能一鞋底板扔过去,也要看时代的好不!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