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汉末风雨一九零 / 第三十三章 赏罚

第三十三章 赏罚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在马车上又继续颠簸了半个时辰,天渐转晴,日透云影,原本的雪地使人觉得茫茫世界,万物俱赖,但当日光投射下来时,乳白色的雪绒却仿佛内部带着生命的呢喃,象征来年的丰收。
  “瑞雪兆丰年,希望明年的屯田会有一个好的结果吧。”陈冲向车窗外伸出手,感受阳光的热度,同时对明年的前景,许下这样一个愿望。虽然他不信玄学,但任何时候都应该保有一个良好的希望。.
  再往前行,平坦的地势又开始变得起伏,丘陵之上,在被大学掩埋低仆的萧草与灌木中,忽然耸立起一片遮天蔽日的松林,冬天的松针翠绿如玉,积雪遮盖了松林的大部,但边缘的针尖在阳光的映射下闪烁着,犹如精灵起舞,让人目眩神迷。
  马车停了下来,杜铭进到车厢内说道:“将军,司马,我想我军理应还在松林内部打扫战场,为避免出现意外,我军在前方设了路卡,要想过路必须手持信物才行,但我手中只有一人的信物,我还是先前去和他们打声招呼,再带将军去兵营。”
  刘备刚刚睡醒,扶着头答应下来,随后回想起什么,拉住杜铭问道:“现在营中是谁在善后?”
  杜铭想了片刻,随即答道:“应该是郑中尉。”
  “简从事和张校尉呢?”
  “现在尚在温县主持大局。”
  刘备闭目冥思片刻,随后吩咐道:“那你带先去营中找郑会,让他先出来,你不必再回来,直接去温县去找简从事,让他来此地找我,让张校尉在温县主持大局即可。”
  杜铭初时听了一遍,并不明白,陈冲便又替刘备重复了一遍,杜铭才记下了刘备的指令,迷迷糊糊地拿上佩剑信物,向前方的关卡走去。
  陈冲看着杜铭的身影,笑道:“他还需要很长的时间来历练啊。”
  刘备看着杜铭远去,也有些感慨,叹道:“他还很年轻,尚未及冠,多见识见识,总是会都懂的,只是有时候我看着这些年轻人,又觉得自己懂得太多,也并非一件好事。”
  “你还未成家,怎就就说自己老了?”陈冲笑了起来,按照正常的历史轨迹,刘备在这几年间,应该是是有过成家,但所取妻子不知何故早夭于世,到救援陶谦之后纳甘梅为妾,才算是有了一个稳定的家庭。
  刘备回答得也很干脆利落:“四处奔波,无以为家啊。我有一好友牵子经,他在十七岁之际便成家立业,夫妻恩爱,相敬如宾,我也很羡慕他们。”说到这里,刘备瞥了一眼陈冲,笑问:“庭坚,你也二十五六年纪,我听长文道,他都已成家,你作为他兄长,怎还是孤身一人?”
  “家祖由得我胡来,本来家父是想让我和荀氏四女联姻,但我与她素未谋面,不知品性,所以我执意拒绝,结果就耽搁下来了。”
  谈起这事,陈冲不由得想起那年,父亲在通知他之前将所有程序都已经走完,婚期,聘礼诸事都已经尽数定下,结果通知陈冲时,陈冲傻了眼,虽然自己经常和荀氏诸子往来,但并没有把自己绑上颍川共同体的想法,故而随便找了个理由竭力反对。
  这当然不能说服陈政,但陈寔见陈冲反应如此之大,最后还是亲自出面,去荀氏家里说情,这件事才没有损害两家关系。
  刘备平时也没有机会接触过大姓之间的交流,听闻此事大感兴趣,连连追问各种细节,陈冲也不觉得尴尬,实话实说,尽数相告。
  正说话间,车厢外传来郑会的声音:“禀明府,典农中尉郑会到,不知明府亲自前来,有何要事?”
  刘备这才止住话头,整理一下衣襟,对陈冲笑道:“庭坚,我们下去看看吧。”陈冲知他此时仍感不适,便扶着他出了车厢。
  郑会见刘备出厢时面色略显苍白,忙上前扶道:“明府身体有恙,当继续在孟津调养才是。”
  刘备倒并没有用些客气话回礼,而是直接问出现在最关心的问题:“现在军中冻伤人数到底有多少?”
  虽是急匆匆地赶来,但心理上,郑会早已对刘备的来意早已有所揣度,当下立即回道:“禀明府,现在军中冻伤多少难免,但并不严重,重伤至难以征战的兵士约有七百余人左右,能战者尚有二千四百又九人。”
  张飞这一路带出去战兵四千,用于后勤辅助的屯田兵约有两千,但如此下来,张飞这一路损失竟达二千五百余人,损耗占据近半,一旦想清楚这点,刘备不由得有些头晕目眩,他转身对陈冲苦笑道:“翼德尚无统帅之能,我明知如此,却仍让他统帅一方,此次作战如此损耗,是我之过失啊。”
  当着郑会的面说完这段话,刘备又对郑会道:“那些冻死的将士你们是如何处理的?”
  郑会回道:“依简从事建议,士卒认尸,以木为碑,刻名于上,就地掩埋。”
  “不妥,应当再郑重一些。”刘备继而问道:“现在是否已经开始掩埋?”
  “敛尸未完,大部分将士尚未入土。”郑会低声应答。
  “那就先全部停下吧,你先带我前去视察一番。”
  郑会自然应允,陈冲转身低声问刘备道:“玄德,此次抚慰战死家属的花费恐怕已经超过我军现在的承受能力,得想出一个新的善后办法才行啊。”
  “民心不可失,再难也要先垫上,现在最缺的物资是什么?”
  “原本定下来的抚慰是战死者家属抚粮十石,重伤退役者抚粮三石,这一战伤亡过大,如此分发下去,恐怕会影响到春种。”
  “那就再借吧,温县为郡内富县,粮食储备素来甚多,一战之后,找司马氏这些大姓借些粮食,我想以我们攻下温县的现状,也算是卖给他们一些人情,他们不至于不答应。”
  也只能如此了,陈冲心里叹道,到了这里也确实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第一年往往是最艰难的一年,只要度过这一年,扎下了根,其实再往后都是水到渠成。
  走到松林深处,渐渐能看见在林下搬运尸体的士卒,在孟津关由于陈冲极其注意预防冻伤这种情形,热水冬衣保暖疗伤等措施一应俱全,所以冻伤的人数虽说不少,但真要谈及冻死的士卒却是一个也无。
  再往内走进一些,陡然出现一片被砍伐出来的开阔地,硕大的木墩不规则的陈列在其中,年轮里透露出一股淡淡的松香,士卒们正忙活着继续搬运着尸体,阳光透照进来,照在每一个躺在地上的肉体,苍白的面孔中又带有几分圣洁。
  刘备走近其中一个,蹲下身伸手触摸,尸体已经僵硬的如同一块冰石,这是一个平凡的面孔,其上有一双失神的眼眸,你想象不到在他的背后会拥有怎样的一个故事。
  刘备看着,立刻想到了第一日被曾翌突袭而死的那些将士,随后对郑会道:“把阵亡将士的尸首也一起带上吧,我准备将其全部埋葬在孟津关。这是我军出征以来诸役中损失最大的一次,我们必须铭记在心,绝不能再出现同样的伤亡。”
  郑会有一定的官场经验,对于官场的一些套路都很是熟稔,听到刘备如此说法,不由心中一惊,虽然料到刘备会对这种情形不满,但却未料到刘备已经隐隐有了把此役定性为败仗的意图,当即问道:“明府,此战大捷,有功之士甚多,连战苦战,非大举封赏不能定人心,还望明府细细考量。”
  刘备那里听不出郑会的心思,但他也深知郑会说的有理,该赏的还是要赏,只是怎么赏,怎么罚,才是最大的学问。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