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大宋苏门 / 第一百三十二章 召对

第一百三十二章 召对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皇上说得对!可,皇上为什么只宣召微臣前来?”
  “因为你特别啊!”
  “皇上,微臣虽然年轻,也知道您这是逗弄微臣。”
  “这意思-----难道你不特别?那---也就是朕破格提任你为大名府县令不对哦!”
  “----皇上的任何决定都是对的!皇上知人善任,怎么会轻易出错呢?”
  “好了,也不逗你了。此时,你的老上级应该也快到了。”
  赵煦的话音刚落,外面就传来急促的脚步声,瞬于,章惇的身影便出现在他们的面前:“官家前来北京,竟没想着通知老臣一声,使得老臣没能出城外相迎,如今承蒙传召才得知官家来了此地,真是老臣的罪过!”章惇满含欣喜的拱手见了礼,这才偷偷瞄了一眼坐在下首的苏重:这小子真是胆大,在官家面前他也敢坐!想着或许因为年少,亦或者是不懂得君臣礼节------于是,看似不经意的挤了挤眼睛。
  苏重哪里看不分明,知道他这是在提醒自己。可,他硬是当作不明白,还望着他天真的笑了笑。
  少年的笑死阳光明媚的,看在章惇的眼中,比夏天的太阳光线还刺眼。
  此时,赵煦已经站了起来,表示对章惇的相迎:“自章爱卿掌管大名府,大名府一应事务井井有条,章爱卿自是劳苦功高,让朕心中甚为挂念,所以说来就来了-------章爱卿快请坐!”
  “这-----”
  “爱卿不用拘礼,规矩礼仪都是人为制定的,在特定情况下,当然可以适当破例。况且,爱卿一把年岁了,还在为朕分忧,朕能拥有你等这样的肱股之臣而满怀欣慰,欣慰之余,亦有些战战兢兢,毕竟,朕还年轻,还需要爱卿这样老成持重,一心为国事计的臣子辅佐,才能使得大宋繁荣昌盛------爱卿,您若是不坐,朕也不敢坐了。”
  赵煦站起来时,苏重也不得不跟着站了起来,内心里却在感慨:这人和人的待遇还真不一样啊!虽是这么感慨,当然也知道自己是吃了年少的亏,再者,亦是因为似乎一直以来,自己都在有意无意的哄着这位皇上开心。
  不管怎么样,就现在苏轼与苏辙的状况,以及与他们有关的人多的状况,似乎已经与原本的历史大相径庭——这就是成功!
  章惇也不是那种迂腐之人,而且,他也是那种极其骄傲的人——官家让坐,就坐呗!苏重小娃娃都能舒舒坦坦的坐着,我一把年纪的人有什么不好意思的?
  “你等还傻傻的站在那里干嘛,客人都到了,赶快上茶、上点心,我等君臣好不容易这么轻松的聚在一起,得好好聊聊。”
  赵煦吩咐完,跟着便对章惇笑着道:“爱卿也看见了,朕身边的这些人越来越没有眼力见了,诸如这种事情还等着朕吩咐。”
  章惇能跟着说什么?
  他笑了笑,“官家辛苦!老臣来这之前已经吃饱喝足了,官家用不着费心款待------不知官家此次前来,只是来看看,还是有什么特别的打算和旨意?”
  “章相就是痛快------朕来此,当然一是来看看,二是来想谈谈一些想法-------如果我朝如今对大辽发起战事,胜算如何?”
  “不好说!”章惇第一时间的反应很客观,但跟着呈现出一副兴奋的表情,“官家真的打算对辽用兵了?”
  “是有这想法,可朝廷的苏相和枢密使都说现在还不能发起战事,章相怎么看?”
  “这-----臣觉得他们有这种想法,亦有一定的道理,一来我国与他国一直有盟约制约,倘若单方面挑起战事,就得有一个恰当的理由;二来我国兵将虽然这几年一直在操练,也有让西夏灭国的战绩摆在那儿,但,大辽毕竟不同于西夏,他们不仅国土面积广博,他们的骑兵同样异常彪悍-------反观我大宋,且不说骑兵的质量如何,马匹的数量也存在一个很大的缺口,但,也不是不能打,毕竟,向大辽夺回我国的燕云十六州,是从太祖建国之初就开始的梦想,想想如今已经过去一百多年,而这梦想依然只是梦想------如果能将这梦想变成现实,臣觉得多大的付出都值得。”
  “还是章相想得明白!朕就是这么想的,如今,我大宋不缺乏财力,也不缺乏兵力,难道就因为缺少战马这一项,就将收复燕云十六州的宗旨否决?朕说什么也不甘心。”
  “臣相信,只要官家有信心,下面的兵将亦有信心。所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这么几年,兵将一直在操练,各地的驻军都在每次的比试中较着劲,肯定也想真正为国再战一次。”
  “爱卿说得很好!-----苏重,你也说说看!”
  赵煦心情有些激动,恍惚找到了知音人般,感叹之余,看到被他们暂时忽略的苏重恍惚老僧入定般,低着脑袋坐在那儿,漫不经心地玩着自己的手指,似乎他那手指比他们君臣之间所谈的议题更有吸引力,老大不痛快地瞥了他一眼,如果只有他们俩人,他真想跑过去狠狠地踢他一脚,这样才能解恨。
  “我----说什么?”
  苏重一脸懵懂的询问彻底惹怒了赵煦,倏地一下站了起来,苏重看他这架势,当然知道他想做什么:“皇上恕罪,你们君臣的谈论,小臣听得很认真,只是这种军国大事,还不是我这样一个小县令能够置喙的。况且,小臣不懂军事,也就无法权衡其中的利弊。”
  “你这借口倒是冠冕堂皇-----可,朕就是想听听你的具体看法,若是想用官职低微而趋避,朕就办你一个对朕与上官不尊,正好,朕在东京城里时,总觉得缺少了什么乐趣,要不把你打发到翰林院专门帮朕修书怎么样?”
  “皇上,小臣对您以及章相可是打心底里遵从,而且,皇上知道我这肚子里装的墨水少,肯定不会让我去修书-------”
  “那你就认真说说你的看法!”
  “小臣没有看法!----如果认真说起来,算是有一点点想法,但如果我说了,或许皇上会觉得我是白练武了,竟还是这般没志气------”
  “苏县令,官家让你说,你就快说,说那么多空话做什么?”章惇已经听出他的弦外之音,想必是与官家以及他的想法不一样的。,虽然不痛快,但从内心而言,还是怀疑自己太过急于求成了。西夏战事才结束不久,在那地面上,诸多事情虽然已在着手进行,可时间尚短,而且,周边各国的袭扰一直就没有断过,在对阵上,大宋虽然没有输,但也没什么特别的进展。
  “我说,我就说------借用一下大儒的说法,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是一个有着自己的文化和传统的国家,而大辽,与我国相比,纯粹就是一个无知无识的野蛮民族大国,虽然他们也想着学习我们的知识和文化,但想必收效还不大!可是,却也就是因为收效甚微,才使得他国部队的作战能力强大--------如果我们从我国派出多名大儒,特别是像程颐那样的大儒派到他国,无偿的传授儒学知识,让他们也成为一个知礼懂礼的民族,当然,我们还可以设法改善他们老百姓的生活状况--------”
  “那我们是不是更得想着改善大宋普通老百姓的生活状况?”
  “皇上能这么想,是大宋老百姓的福祉!”
  “章相,你对他的此番话作何感想-----朕反正不是很明白!”
  “老臣也不明白!”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