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神级建国系统 / 第九章 尴尬的文斗

第九章 尴尬的文斗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我是实话实话,你们想怎么着吧?”
  张擢看这几人围过来,顿时来了精神,毫不示弱。
  汴朝有两大神棍,一个是国师杨春风,另一个就是太史监监正张亨。
  当然,杨春风是真的神棍,张亨更多时候是一个数学家、天文学家,是比较“科学”的一个人。
  神棍的地位一般都比较超然,别看没什么实际权力,但是有时候一句话就能判人生死。
  年初被皇帝处死的丞相楚江一门,其中一个罪名就来自杨春风那句“凤命楚女,不应帝室”。
  像张亨、杨春风这样的人,没人敢轻易得罪,都生怕哪天他们突然来一句“乱世谶言”,自己也被满门抄斩。
  张擢什么性子?
  京城里都没人敢惹他爹,自然也没人敢惹他。
  何况他也没有无法无天,平时无非就是性子跳脱张狂一些。
  来到这个小县城,被人这么怼,自己怎么可能怂。
  此时此刻,就差说一句“那就战斗吧!”
  不过他注定要失望了。
  既然都是各家的青年才俊,都是斯文人,肯定不能用暴力解决问题。
  于是,没有武斗,只能文斗。
  “既然是京城来的风流才俊,不知道能否让我们等也一睹公子风采,留下几篇诗赋,供我离弧寒生拜读。”
  这自称寒生的人,衣衫素净却不失华贵,跟“寒”这个字一文钱关系没有。
  在这个时代,自称寒门或者寒生的,基本上就是耍流氓,自己怎么会少的了钱。
  张擢还以为这帮人要揍自己,都做好了反击的准备,好试试自己的拳脚功夫,没想到盛传民风彪悍的齐州,也这么斯文。
  他摸了摸鼻子,有点心虚地说道:“诗赋皆是小道,有什么可比的。”
  顿时迎来一顿鄙视之声。
  这下张二公子脸上挂不住了,大叫着笔墨伺候。
  琢磨半天,写什么?
  等笔墨纸砚摆好的时候,张擢一脑门浆糊。
  李封看着他,觉得今天他怕是要砸在这了,想着之前这小子跑药铺折腾,不由得有点幸灾乐祸。
  “李兄,想想办法。”
  张擢眼瞅着要栽,低声向李封求救。
  李封翻了翻白眼,表示爱莫能助。
  “我今天思路不畅,不过我这位兄长文采飞扬,就请他做一首好诗吧。”
  病急乱投医的张擢,终于把李封拉下了水。
  场面很尴尬,离弧的这帮书生都没见过这么不要脸的。
  李封的脸上也挂不住,就拱手向各位表示了一下歉意。
  “我这兄弟年少狂悖,还请诸位勿怪。既然适逢中秋,就写一首旧作,供诸位兄台斧正。”
  写啥呢?
  中秋节的诗词,首推李白、苏轼。
  想想汴朝烽烟四起,民乱不止,越来越有乱世景象,人间又不知多少离乱。
  于是李封选了一首苏轼的《阳关曲》。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李封写完将笔放下,看了看周围的反应,好像很平淡的样子。
  耸了耸肩,心想抄诗文的路子貌似不好使啊。
  “咦,不错啊。”
  众人去看发出赞叹的人,却是聚会的组织者滕皓。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这句读来,确实意味深长。”
  渐渐有人跟着评论。
  “这字也不错,中正有力,铁钩银划,很有神韵。”
  李封前世学过几年的毛笔字,颜柳那些大家的字帖都有临摹过,字写的倒是有几分章法,也能拿得出手。
  “敢问兄台如何称呼?”滕皓对着李封问道。
  “在下李封。”
  “不知是青州李,还是陕州李?”
  “额……算是青州李氏旁支吧。”
  李氏是汴朝高门大姓,其中最有实力的当属青州李氏和陕州李氏。
  至于李封家,确实是跟青州李氏沾点关系,属于旁支中的旁支,没人理会那种。
  “原来是高门大才,失敬失敬。”
  “哪里哪里。”
  李家在汴朝都算是顶级门阀,在离弧当然更是没人惹得起。
  滕皓跟李封闲扯,也是说给这些小门小户的子弟听,希望大家消消气,毕竟惹不起。
  因为这个小插曲,李封三人也没了待下去的心情,草草离开了事。
  ……
  ……
  离弧县东三十里,黄家庄。
  “三哥,这趟又被扣了,人也折了。”
  一个黑脸汉子,对坐在正首的男子说着。
  “官府那边还是不放人?”
  “盐拿不回来,人也不放,之前疏通的关系,都说不上话。”
  黄家庄里最大的一座院落,就是黄仙芝的住所。
  他在族中排行老三,所以很多人都叫他黄三哥。
  黄家干的营生,就是贩卖私盐。
  别看黄家门第不显,连个寒门都算不上,但是私盐的买卖已经做了三代,祖上从前朝乱世开始,就冒着杀头的风险干这一行,积累下来不小的家底。
  到黄仙芝的时候,家里也开始朝着高门大户的方向努力,让子弟开始读书学习。
  不过,毕竟没什么路子,等到黄仙芝入了举荐之列时,最后只得了一个县衙小吏的职位,连个最末流的官都不算。
  自命不凡的黄仙芝哪受得了这个气,直接撂挑子不干了。
  此时的黄家正堂里,因为查禁私盐的事情,黄仙芝正跟几个手下头目商讨对策。
  “暂时不动,先安抚一下众兄弟,等过段时间再忙活吧。”
  “三哥,这已经一月了,没钱可赚,兄弟们家里快揭不开锅了。”
  其中一个消瘦的汉子抱怨着。
  剩下的人,也七嘴八舌诉苦。
  黄仙芝沉默不言,他也知道跟着自己吃饭的人很多,一个月没进项,大部分苦哈哈出身的兄弟日子肯定不好过,但是官府的势力毕竟不能忽视。
  现在的刺史李焕,就出自青州李氏,自己手中有权,又有家族势力在后面撑腰,整个青州可谓是李焕的天下,说是一方诸侯也不为过。
  自己一个私盐贩子,如何斗得过他们。
  “三哥,听说西边闹得很凶,占了好几个郡县,还有自立为王的。”
  之前的黑脸汉子,突然说了这么一句。
  黄仙芝看着他,眼睛里意味难名。
  (求推荐,求收藏)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