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大宋万万岁 / 第五十章:以一声响屁落幕

第五十章:以一声响屁落幕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任何一个国家进行的类似大朝议这样的政务形式都是极为枯燥但又势在必行的。
  主要是方便君主了解和回望过去一年的点滴得失。
  而对于汇报者来说,最主要的目的是要让自己效忠的君主们记住这一年来自己吃的苦,遭的罪,立的功。
  不外如是。
  而统和年间的大朝议也是如此。
  先是文官们汇报这一年以来的税收完成情况,各地教化成绩,州府管理政绩等等等等。
  然后再展望一下来年,诉一下苦,哭一下穷。
  最后恭祝一下太平盛世,皇恩浩荡,吾皇万岁之类的马屁。
  巴拉巴拉,两个时辰就这么过去了。
  赵勾是真佩服这些人,一大把年纪了,这个时候还能精神矍铄的挺着腰杆子刷存在感,忒不容易。
  不管这些老头如何硬撑,赵勾自己是撑不住了。原地不动站上四个小时,他没有直接坐地上已经是忍耐极限了,腿肚早就在打摆子了。
  瞥了眼依旧大马金刀直立在武官很靠前位置的的萧观音奴,再悄悄扭头看了眼依旧微微躬身倾耳精神奕奕的耶律崇津。
  赵勾觉得自己可能不适合当官。
  还是二十一世纪好,不管开什么大会小会,有个小板凳给坐着是最起码的。
  封建社会没人权啊。
  一个七旬老臣实在撑不住了,双腿早就不听使唤的麻木了,眼看再站下去很可能一命呜呼在这政事殿内。为了活着,他一咬牙,噗通一声蹲坐在地,以此变相乞求皇帝能体谅一下他们这些老家伙的不容易。
  所以,他蹲下的时候,屁股格外用力。
  “噗通~”
  正在仔细聆听文官汇报一年得失的耶律隆绪终于被这一声很不和谐的响声从沉浸在倾听朝政的快感中拉回了神。
  全殿上下,几百号人,就他一个人端坐着,他是真不觉得累。如果硬要找点不自在,那就是屁股底下的龙椅太硬,有些膈大腿。
  “什么时辰了?”
  耶律隆绪这是扭头对赵勾问的。赵勾一脸懵逼,十二个时辰他除了知道子时是半夜,午时是正午,其他时辰虽然常听老赵家下人们念叨,可他从来没记住也没打算记下。
  还是二十四小时计时方式清晰细化。童子军内部也在大力推动实行二十四小时计时制度。
  至于更细化的分钟秒钟计时,条件不准许,暂时还做不到。
  “回禀陛下,这会儿应该是…午时了?”
  赵勾有点心虚,随便蒙了一个时间,希望偏差不会太大。
  耶律隆绪这才抬头看了看殿外,冬阳高照,确实已是正午时分了。
  “也罢。
  诸位大臣,既然已到正午时分,今日的朝议就先暂停吧。
  你们不饿,朕也饿了。
  来人,准备膳食,让朕的大臣们吃饱喝足,下午再接着议。”
  耶律崇津领旨,匆匆离去开始布置膳食。殿内站着的除了靠女人上位的赵勾,其余人可都是大辽国的重臣,可不敢饿死喽。
  大臣们松了口气,见皇帝离开,才各自开始轻轻哎呦叫唤,或蹲下揉着膝盖或直接坐到地面。
  相熟的人看见老朋友腿麻木着还动不得,会主动上前帮忙搀扶住。
  原本整齐规整的文臣队伍顷刻间‘溃不成军’。
  武将群里,打头的楚王耶律隆佑笑呵呵的招呼萧孝穆,萧合卓,萧排押,萧观音奴等人去偏殿休息。
  身为皇弟,更是楚王,兼大内侍卫统领的耶律隆佑,有这个权利。
  萧观音奴婉拒了,她要出去吹吹风,其他皇室宗亲,萧氏后族权臣们随耶律隆绪前往偏殿小憩。
  他们走后,靠后的几个契丹武将冷嗤了隔壁的文官们一声,拱手朝萧观音奴施了军礼后转身离去,他们也有自己的圈子和歇脚地。
  赵漕轻轻推搡开面前的各部尚书侍郎及各州府刺史或节度使,慢慢挤到了前面不远处正在弯腰揉腿的中京府尹韩沉山身边。
  “韩兄,借一步说话。”
  韩沉山微微点头,两人避开大殿里肆意乱作一团或歇脚或聊天或谈论政事的老大人们,朝门口缓缓挪去。
  “赵刺史,请留步。”
  刚刚走到政事大殿门口,一个金刀侍卫伸手拦住了赵漕。
  赵漕拱手,然后顺着金刀侍卫的手势指引看到了已经走出政事殿,正站在大殿前面一侧白玉石栏前,青丝飘摇的萧观音奴。
  这娘们是真好看。
  赵漕心底一喜,肯定是自己的宝贝儿子暗地里已经给她递话了。
  回头示意韩沉山稍等自己片刻,赵漕抬步朝萧观音奴走去。
  “下官拜见枢密使。”
  萧观音奴头都没回,轻声问道:“赵刺史,本王问你一句话,你如实回答。”
  赵漕忙点头应道:“枢密使尽管问,下官一定知无不言。”
  “赵勾的生辰是哪一天?”
  赵漕一愣,感情自己白激动了。人家压根就没给自己顺杆爬的机会,一门心思在自己儿子身上呢。
  不过赵漕转念又一想,这恰好证明了这娘们稀罕自己儿子。要是她真能和小狗儿走到一起,那老赵家列祖列宗估计要欢喜的从地下爬上来恭贺。
  老赵家祖坟这是要冒青烟喽。
  “回枢密使,劣子赵勾乃统和十五年元月初三生人,今岁已十四了。”
  萧观音奴哦了一声后再没了言语,赵漕知趣的躬身退后。
  走回原处,韩沉山用肩膀碰了下赵漕,“老赵,迁奚大王传唤你所为何事?”
  赵漕轻轻一笑,笑骂道:“还不是我家那兔崽子。前几天被迁奚大王举荐做了承奉郎,今天随陛下上殿,迁奚大王就是问问我那兔崽子有没啥不满意的。”
  赵漕自然不会在事情没有尘埃落定前乱嚼舌头,不然这可是诋毁迁奚大王清誉的罪名。
  倒不是他信不过韩沉山。如今两人是政治同盟,韩沉山坐镇中京,赵漕官拜地方。两人时常互通有无,以交换消息和互相帮扶。
  赵漕刚出生的小闺女可是已经指腹为婚,内定给了韩沉山还未出生的小孙子。
  当然了,前提是老韩家第三代嫡长孙得是个男娃才行。
  一个从四品中京府尹,一个正五品地方刺史,又是嫡长孙配嫡长女,门当户对。
  赵茜虽然是老赵家的长女,可毕竟是庶出,即便再受宠,在韩沉山眼里也没有刚出生的老赵家嫡长女金贵。
  “哈哈,我倒是常听夫延提起。狗儿那小子,别的方面不好说,但小小年纪就风流倜傥,连迁奚大王这样高难度的冰山美人都敢凑上去,老兄佩服啊。你们老赵家将来肯定子孙绵延啊!”
  赵漕哈哈一笑,这点他是认同的。自己的儿子啥尿性他最清楚,除了一个自己都没琢磨透的童子军,再有能拿得出手的就是那奇厚无比的脸皮和看见大美女就走不动道的性子。
  但要说赵勾风流,那倒未必。毕竟这么些年他可是一个女的都没祸祸,这点让赵漕有些看不透。
  还有只养鱼不偷腥的猫儿?
  家里已经有一个彪悍的韩月儿,一个刁蛮的兰青,身边伺候着一个温润如水的玫子,还不忘撩拨不远处那个美若天仙的萧观音奴。
  如果再算上陈年记忆里那个英姿飒爽的太行山花木兰叶露。
  才十四岁的赵勾这就已经有五个红颜知己了…
  老赵家开枝散叶的重任就靠你了啊,宝贝儿子。
  韩沉山和赵漕站在一边嘀嘀咕咕,另一边的萧观音奴却平视前方空旷的地面,眼神玩味。
  “我三十,他十四,差了一轮多呢…”
  她轻声喃喃的一句话随风飘逝,除了萧观音奴自己,谁也没有听到。
  一刻钟后,内侍司安排的膳食终于做好了,一长溜长桌摆在旁边的偏殿里。各官员按资历,官职,阵营,文武分列落座。
  一碗温吞的米粥和几碟小菜入肚,一个上午的饥寒交迫总算得到了缓解。
  吃完清粥小菜,文武百官们歇息了小半个时辰后才被依旧龙精虎猛的耶律隆绪喊到了政事殿。
  大朝议继续进行。
  下午一开始是皇弟楚王耶律隆佑首先出列,其次是萧孝穆,然后是萧观音奴,萧合卓,萧排押等萧氏族人。
  他们依次总结了过去一年大辽军方各部的主要战绩,战损,军费支出等情况。然后又汇报了各地不稳势力的近期状况,特别针对极其不安份的东北女真和高丽王朝做了单独陈述。
  等皇族和萧氏族人讲完后,一员汉人老将接替出班发言,一哭二闹,反正就一个重点,如今虽宋辽边境平和无大战,可北边,东边,西边边境都不安稳,请求增加来年军费。
  一听要钱,耶律隆绪还没开口,户部尚书就抢先蹦出来开始诉苦。
  国库里可以跑老鼠了,增加的军费哪里出?
  话一出口,兵部尚书不答应了,大踏步出班和户部尚书开始打擂台,各持己见,眼看就要撸袖子打起来了。
  “噗!”
  有人放了一个响亮无比的臭屁。
  君臣上下数百人齐齐望向正一脸尴尬的右承奉郎赵勾,目瞪口呆。
  “不好意思啊,中午萝卜丝多吃了几口…大家别介意,就当我也是个屁放过我吧。你们继续,继续。”
  萧观音奴泯着嘴,面若桃花,春鸾星动。
  原本已经被吵得头昏脑胀的耶律隆绪龙颜大悦,哈哈大笑。
  昏昏欲睡的赵漕终于醒了神,在清楚事情原由后捂住了老脸。
  此时,已过黄昏,天空又飘起了大雪,白毛风再次刮来,呼呼作响。
  统和二十九年辽国大朝议的第一日议程,以一声响屁落幕。
  ————
  三千字大章,分推期间会尽量多更,求收藏推荐~
  今天三章~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