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民以食为天,吃的问题,丝毫不能马虎!
吃粽子,是蘸糖,还是吃馅料?
一个普普通通的粽子,一句平常的食物点评,如同导火索一般,引爆了市民们关于粽子吃法的争论。
甜党认为粽子本就应该是吃甜的,这是老祖宗留下来的传统,大枣;豆沙和糯米的充分结合,在才是端午甜蜜的味道好吗。
而咸党坚持咸味才是王道,咸香才是老少咸宜。至于那甜腻腻的粽子,完完全全都是异类,全部都应该被无情的绞杀。
这种“严肃“的态度,贯穿于整个粽子咸甜问题的争论过程。
将一场关于粽子该咸吃,还是该甜吃的口水战,以数十万人的讨论量,“顶“到了汴梁城话题排行榜的榜首位置。
那就变得“兹事体大”,决不能等闲视之!
在樊楼,士大夫们在讨论此事,茶馆,小老板富裕的中产阶层在互相辩论,码头边;小酒馆的柜台旁,苦力阶层已经争论的面红耳赤。
在这场争论中,吃甜豆腐脑的被世人戏称为“甜党“,吃咸豆腐脑的为“咸党“,两派笔伐,奇文倍出,战火不断升级。
茶馆酒楼时常有人会发神经似的振臂高呼,“某是白糖蘸糖党。”
这一派的代表人物就是胡不为的老朋友蒋云仙,他还被一众爱吃甜粽子的推举为甜党的党魁。当然,爱吃咸的也会发这样的神经,这一派最积极的就是爱吃肉的苏轼。他还自豪的说“某喜欢肉食,所以某是个彻彻底底的咸党,你敢对某怎么样?”
水井旁,小巷里,就连一群没事干的娘们也在唧唧咋咋的为此而争吵,连带着还把几十年前的成年怨愤也搬了出来。
甜党党魁蒋云仙还发布了讨“咸党“檄文,称咸党者,性实顽劣,不守规矩,是行乱纲常,是妖言以惑众。
并称堂堂甜党,乃炎夏子孙对祖规的恪守,得天道之流注,将来必将得到祖先的保佑,并其道大昌!
而以苏轼为首的咸党认为,咸粽子兹事体大,其如初生之婴儿须加以保护,海城仗义死节就在今日。
而咸党的拥趸李亮,更直斥甜党是固步自封的老古董,毫无与时俱进的想法,必将被潮流所淘汰。
麦香居斜对面的群芳糕饼铺,这群闲的没事干的婆娘也出人意料的参合进来。
因为她们的铺子里销售的蛋糕,饼干之类的基本都是甜味的,她们也加入到甜党的行列之中。
一群不嫌事大的娘们还做了一面大旗,上书“甜党在兹”,明晃晃的就张挂在铺子的大门前,非常显眼。
此举深的甜党蒋云仙的好感,还亲自为她们站台助威,一时间咸党被打的气势一馁。
第二天,咸党党首苏轼也做了一面大旗,上书“咸有一德”,张挂在胡家拉面馆的大门口,他也把这地方当成咸党的总部。
尽管此地是咸党的所在,每天来吃拉面的甜党依旧不少。只不过这些甜党的家伙都是在吃完拉面后,在到这面大旗前痛骂几句,发泄一番心头的愤恨。
可笑的是李亮的老爹却是个不折不扣的甜党,这父子俩每天吃饭的时候都要互相争论一番,老古董,败家子的互相指责。
像这样争论的家庭实在是不少,有夫妻,兄弟,还有平时亲同手足无话不谈的好友,这回也争争吵吵的非要论个明白。
吵归吵,骂归骂,麦香居的咸蛋黄鲜肉粽子的的确确是推广开了,每天慕名而来的食客像潮水一样络绎不绝。
把甜党最坚定的守护者邹锡官看的目瞪口呆,说这么难吃的粽子竟然还会有销路,他是自是看不懂。
这件事还传到了宫里,赵祯听了也觉得非常有意思,这种所谓的党派本就是个玩笑,于治理国家毫不相干。
他还饶有兴趣的派人四处打探消息,回到后宫还说给皇后听,还笑骂胡不为是个惹事精,区区一个咸粽子,竟然把他在京所有的官员都卷进去了。
这还不够,皇帝还让人在外边传话,说他们两口子也分甜党咸党,皇帝是咸党;皇后是甜党。
这么一搅合,争论就更加厉害了。
官员们上朝前吵,中午吃饭时吵,下朝了继续吵。
而始作俑者胡不为,却躲在家里向系统讨要奖励。
因为这次胡不为把咸粽子推出,还引起了“党争”,算是超额完成了任务,系统很大方的奖励了他一整套古法罐头的生产工艺。
古代就有罐头了?胡不为起初还挺好奇的。
等这个技能进入他的脑海,他立马醒悟过来。所谓的古法罐头工艺,完完全全就是后世流传甚广的拿破仑时期的罐头制作工艺。
这些胡不为在后世的网上早就知道了,这回他去明州,也想到了要利用这一点,把明州便宜到极点的海鱼做成罐头,运到汴梁洛阳等大城市去销售。
没想到老子忙乎了半天,等于是白干了。“骗子,吸血鬼”之类的话,就从胡不为的嘴里喷薄而出。
气还没消,刘氏来报,说张长海王明远他们来了。
胡不为脑子一转,就知道这几个人肯定又是为了汴梁醇而来的。“有请。”
胡家正屋,王明远笑呵呵的向胡不为道贺,“胡老弟区区一个粽子,就能搞的风风火火,满京城上百万人都被卷进去了,这等造势的手段实在是令人佩服。”
“小事而已,有事说事。”
张长海说端午都到了,天气已经很热了,问冰激凌生意啥时候开始。
“做冰激凌灵的手艺不是已经交给你们了吗,又不在一个城市销售,你们想啥时候开,就啥时候开。”
“我想五个想和你搞个联盟,大家统一时间发售,统一价格”林君山弯着腰,脸上带着笑说。
“五月初八怎么样,谐音我要发。”
“嗯,这个日子好”林君山首先响应,“还有几天时间的宽限,正好可以派人通知家里的铺子。”
胡不为想,自己家今年多了曹大成潘虎他们四个徒弟,他们也学会了做冰激凌的手艺,今年我也要多开几个分销点。
像麦香居,那是个市口最好的地段,官书局不远处是太学,里头有好几千学生,都可以摆个小摊子,这两个地方的生意应该会很不错。
多挣点银子,好早日把一百万两银子给凑齐了。
又说了几句闲话,王明远果然把话题扯到酒上头去了。“老弟呀,你造出来的汴梁醇实在是好喝啊。”
张长海接上一句:“可惜就是量太少了,长安太原好多人都眼巴巴的等着呢,你看是不是需要普度一下。”
胡不为说酒坊刚刚建造到一半,想要批发还要耐心等待,再说他马上就要去江南,这又需要好长一段时间。
期望的目的没有达到,王明远等人都有些失望。
不过听说胡不为要去江南,家住扬州的林君山眼睛一亮,说:““不如咱们同行,等到了扬州还请老弟主持下扬州的火柴作坊的开业仪式。”
“另外,也容我好好的招待下贤弟。”随后他又滔滔不绝的介绍起扬州的风土人情,希望能引起胡不为的兴趣。
这时候的扬州和CD一样,都是大宋数一数二的大都会,且扬州还有海贸鱼盐的利益,胡不为当然是要去看一看的。
“好的,到时候一定放到府上拜访一下。”
林君山大喜,这可是难得的一次单独拉关系的好机会,他怎么会错过,连说荣幸之至之类的客套话。
送走了生意上的伙伴,胡不为便开始正式开始筹备去江南的事情。
首先就是家里的安全,毕竟他家里还放着上万两现银子,没个可靠的人看家那是肯定不行的。原本看家的牛大力跟着邹雪夜去了扬州,马如龙现在在办盐生意,也是没时间在顾家了。
想来想去,还是想起了赵家的赵九,他是胡不为最看重的。
“对,去和赵世将把赵九给讨来看家。”
有了他,家里存放的那么多酒曲就有了保障。
不管是谁,只要是想要仿造胡家的汴梁醇,没有他造出来的酒曲,就是有了一模一样的原料配方,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还有就是熬盐作坊也需要个管事的。
这个位置也需要信得过的人把守,要知道盐在这个世道可是硬通货,是很轻易就能换到钱的,要是辛辛苦苦熬出来的盐被人给贪污了,那不就白干了。
这个位子胡不为把它给了元盛杰的老爹元苦根。元家现在也富裕起来了,再说他的儿子也在自己手下干活,每年的收益相当的不菲,元苦根犯不着做这种蠢事。
等事情都办完了,大船也雇佣好了,城里的生意伙伴阿狗阿猫的都说过了,盐作坊的一整套人马,陈斌,马如龙,元苦根也准备好了。
另外,要出去近三个月,赵家也是必须要拜访一下的。其中赵世华闺房里的卿卿我我,难舍难分,这情景自是不用说了,另外老丈人,丈母娘少不得也要交代几句。
胡不为正准备第二天一早就上路,晚上一道诏令把他给拦住了。
他只能派人连夜去通知,说明情况,啥时候出发,还要等他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