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大宋食神 / 159 酸梅汤和牛鞭膏

159 酸梅汤和牛鞭膏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某天,胡不为在家里接到包拯让人送来的一封信,开头就问,胡不为你还想不想让我替你去提亲。
  如果想的话,你答应我的第三件惠民的小生意就该兑现了。
  “想啊”这是头等大事,胡不为放下手上的条子说“怎么会不想。”
  给包拯三个适合穷人做的惠民小生意,包拯则替胡不为去坐一会媒人,这是两人当初约好的。
  前两桩惠民小生意;一个是让京城的老百姓分包火柴作坊糊火柴盒,这是不要本钱的生意,深得包拯的欢迎。
  第二个就是茶叶蛋,现在也已经在京城铺开。
  “第三个,第三个”胡不为在家里团团转,脑子里想的尽是些后世适合小老百姓的小生意。
  文具店,不行。
  羊肉串,烧烤,更不行,这是自己今年秋冬时节要办的事。
  天热了,还有什么好卖的?
  冰激凌已经有了,嗯,那就再来个酸梅汤。
  再细想;还是不行,酸梅汤要用到很多糖,而糖价非常贵,这门生意还是不适合小老百姓。
  “还有什么?”胡不为嘴里喃喃自语。
  灵光一闪,忽然想到了凉粉。
  凉粉作为一种小吃,是夏天时一道风味独特的美食。切片后加点酱油,蒜泥,醋,清凉爽滑,不管是佐酒还是下饭,都很合适。
  而原材料豌豆属于和高粱,粟米一类的杂粮,价格比较低廉。而且豌豆在大宋境内处处都能种植,推广起来也方便了不少。
  胡不为打定了主意,立马写了封回信,邀请包拯休浴日过来一趟,亲自品尝下他新研发出来的惠民小生意。
  又想到天热了,小食品作坊的牛鞭膏也该停了。这玩意火气太大,顾客吃了很有可能会有留鼻血的可能。
  还有就是这么热的天,有没冰箱保鲜,做好了也不耐保存,万一有谁吃坏了肚子,说不定又会引起纠纷。
  就有写了一张条子,也让牛大力一并给送过去,再让他回来的时候带豌豆大麦回来。既然提亲的事有了眉目,他就想着要靠酿酒来挣钱娶老婆。
  休浴日的前一天,胡不为就开始泡豆子,第二天一早,他就更忙了,又是磨豆子,又是煮粉,等把凉粉做出来,时间将将到了约定的中午时分。
  外头蔡小紧一声呼喊,胡不为疾步跑出去迎接。包拯的道德楷模他做不了,但并不妨碍他对不老头的敬仰。
  包拯到了胡家老店,立马就成了备受尊敬的贵客,不但街上路过的行人朝他作揖。好在连楼上的雅座还没食客,不然也会跑到楼下向他行礼致敬。
  胡不为也有一段时间见到老包了,这回见他愈发的清减了,一件袍子穿在身上空空荡荡,好像借来似的。
  胡不为搀扶着老包,还说老爷子这么大年纪了,要注意身体,该吃就吃点,老是青菜豆腐的,身体吃不消啊。
  包拯斜了他一眼说:“谁跟你似的,有点金妙手,还会生发,你家财万贯,当然不愁吃不愁喝的,可这世上还有好多人衣食无着,需要我们去关心。”
  胡不为一听这话头都大了,心说我也是困难户,尚且自顾不暇呢,哪有余力去救助别人。
  走到院子里,大枣下早就放了桌椅板凳,伺候包拯坐下后,胡不为提过一个水桶里放在包拯的面前,“你要我办的事,我已经办好了。”
  包拯盯着木桶里看了许久,“此为何物,白白嫩嫩的比豆腐还要好看。”
  “凉粉。是一种新式小吃。”
  包拯来了兴趣,说赶紧来一碗给他尝尝味道。
  拌凉粉这些小事,现在就不需要胡不为在请自动手了。
  他一声招呼,陈富贵端着一个放了酱油蒜泥的托盘从厨房里走出来,把托盘放在桌上。
  取过一把薄薄的菜刀,从水桶里取过一块四四方方的凉粉,动作熟练的给切成了一条条筷子粗细的细长条。
  随后有问包拯:“老大人,这盘子里有各种酱油香油,葱花黄瓜丝,蒜泥;醋;辣油,你想要那样,我给您调。”
  “多家葱花蒜泥,其他你看着加。”
  一会功夫,陈富贵配好了作料,并拌匀了,再把小盏恭恭敬敬的递到包拯的手上。
  包拯尝了一口,感觉非常的软嫩爽滑,尤其适合他这种嘴里没几颗牙的老人,只需轻轻一抿就碎了。
  再加上层次丰富的各色调料的味道,感觉非常好吃。“不错,是个好吃食。”
  “原材料是什么,成本贵不贵?”包拯最关心这点。
  “原材料是豌豆,您老说贵不贵?”
  豌豆和小米子,高粱同属于杂粮,包拯脑子一过就知道价格非常低廉。
  “嗯,很好,生产上麻烦不麻烦?”
  胡不为想想说,和做豆腐差不多,应该不算难。
  包拯伸出手:“方子呐?”
  给了制作的方子,这下老包满意了。
  胡不为:“您老难得过来一回,今天咱们必须要好好喝几杯,不然陛下也会怪罪我的。”
  “入食神的铺子要是不蹭上一顿美食那也太亏了,老夫可没那么傻。”包拯还要胡不为好酒好菜的招待,酒要用苹果酒,菜还要胡不为亲自动手。
  这点小事,其实不用包拯交代,胡不为也是这样想的,他还笑称能请到包龙图,那是我的荣幸。
  “你要是每天能给我一张惠民的小房子,我就常住你家了。”
  “额,那还是算了。”
  “老大人,那我拜托您的事情。。。。。。”胡不为此时最关心的就是提亲的事。
  包拯说今天是不行了,这样吧;这几天你先准备点像样的小礼物,我呢也还要在联系济阳郡王他们,等下一个休假日我一定陪你去。
  “哎”一块石头落了地,胡不为分外高新,殷勤的给包拯斟酒添菜。
  两人正吃得美美的,外头元盛杰慌里慌张的跑进来说,祸事来了,有人要砸了咱们的小食品作坊。
  胡不为也被吓了一跳,不过脸上还是装出平静的样子说“不急,慢慢说。”
  包拯在一旁冷眼旁观,看到元盛杰惊恐不已的样子,再看看胡不为如常的脸色,心里暗暗点头,“每遇大事有静气,不错不错。”
  等元盛杰把事情的经过说出来,胡不为差地把鼻子都给气歪了,包拯更是把头摇的相似拨浪鼓似的,脸上一脸的无奈。
  原来事情还是出在胡不为的身上,是他下令让小食品作坊把牛鞭膏给停掉的,但是,广大食客们却非常不满意。
  起先不过每天三两个人上门来提抗议,后来人数越聚越多,人一多,有人的胆气就壮了,扬言现在吃牛鞭膏都吃习惯了,是一日不可无此君。
  他们强烈建议小食品作坊必须要恢复牛鞭膏的生产,不然就砸了作坊。
  据说打上山门的已经有一百多人,个个都气愤的不得了,好像小食品作坊和他们有啥深仇大恨似的。
  胡不为有些傻了,心说我这也是为了你们好,你们怎么就不领情呢,难道不吃牛鞭膏会死不成?
  他问元盛杰“你和那些个提抗议的说没说现在吃会留鼻血,会变质这些危害?”
  “说了,我说的嘴唇皮都磨薄了”元盛杰一脸的委屈。
  包拯问闹事的都有那些人?
  回答说大部分都是些豪门的管家仆役,还有不少的太学生,这些人闹的最凶。
  “斯文扫地啊。。。。。。”包拯气的使劲敲着桌子,盘子碗都被震的在跳舞。
  牛鞭膏的用处包拯很清楚,对他这种道德居士来说,牛鞭膏就不应该问世。胡不为把这玩意停了,他是举双手欢迎的。
  可这一停,竟然还有人离不开了,还想闹事,这让他怎么也想不通。
  老头酒也不喝了,起身说“走,老夫和你一起去水西门看看。”
  水西门,小食品作坊门前的街道上。
  闹事的人多,看热闹的热闹更多,把整条街道都给堵塞了,祥符县衙的刘捕头满头大汗的带着几个人在忙活着,生怕有事情发生会怪罪到他的头上。
  看到正主来了,刘凡像是遇上了大救星。
  说了声“您可来了”,脸上随即放松了下来,因为后边的事就和他无关了。
  “诸位诸位,这牛鞭膏是虎狼药,停了也是为你们好,赶紧都散了吧”包拯比胡不为还要积极,站在作坊门前的台阶上高声的劝说道。
  来闹事的都是些管家健仆,他们都是见过些市面的人,哪里会理会包拯好心的劝说。没买回牛鞭高,他们回去后反倒是还要受主人家的责骂。
  就有高呼“包大人,咱们是合理的买卖,这恐怕与你无关吧。”
  一人出头,后边的就更来劲了“包大人,莫要多管闲事。”
  说了这么多的好话还是没人理解,包拯痛心疾首:“这是虎狼药啊,吃多了会坏了身体的!”
  有人反驳说我家主人吃了身体越发的好了,现在离不开了。
  还有人说这补膏吃了能大展雄风,绝对是好药,虎狼药什么的都是在骗人。
  这边还没安抚下去,那边一顶小轿又挤进来了,从轿子上下来一位半老徐娘。
  胡不为一看,是老熟人,胭脂楼的妈妈桑刘氏。
  她一来开口就强烈反对胡不为把牛鞭膏给停了,还说整个汴梁城的秦楼全指望这种补膏能多挣点银子。
  这一停,不就是断了青楼的生意了嘛。絮絮叨叨的说了好一阵子。
  刘氏看到包拯,眼睛一亮“包大人,你给评评这个理,做生意哪有断档这回事的。”
  老包那里愿意给个老鸨子评理,他一捂额头,仓皇走人。“我还有事,此事你就自己处理吧。”
  一番激烈的讨论下来,最后还是胡不为认输,牛鞭膏立马恢复生产,不过就是每天定时定量,吃一顿买一顿,以确保食品安全。
  等人群散了,胡不为已经说得口干舌燥,他大呼汴梁城的男人都怎么啦,难怪外战外行。
  元盛杰“京城的男人怎么啦我不知道,不过我看你胡不为春药宗师的位置算是坐稳当而了。”
  “额。。。。。。”胡不为有苦难言。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