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第二日,宋诚第一个来到了四夷馆。他照例先由老八拉着算命,照例撇下几两银子,然后照旧陪着那几个斗牌,照旧输光了所有银子。
在例行公事般作完这一切后,宋诚拉了一张破桌子破椅子在馆门口,又拉出了白底黑字的条幅,上写着“把脉看病”又写着“十两以下,免开尊口。”
文老头儿笑道:公子这是要作郎中了,难道公子也缺银子用?
宋诚呵呵一笑,说道:不瞒老丈,我的月例银一分都没有了,再不想法子要喝西北风了,另外我还想着把馆子整饬一下,让几位先生舒坦舒坦,这都得要银子。
文老头儿点点头又摇摇头,说道:难得公子有这片心,只是十两银子未免太高了,会把人吓走的。
客观地说,老文说得有几分道理,看一次病就至少十两银子确实高昂,不过要看是对哪些人,对有钱人来说这就不算个钱,他要赚的就是这些土豪劣绅的钱。不是有句话嘛,如果一个人把公司公告做到了穷人身上,那么离倒闭也就不远不了,而根据经济学级家和营销专家的理论,有钱人的钱最好赚。
此时的宋诚顶着个神医的名声,举动之间受人关注,所以耙牌子一挂很快招徕眼球。不过吗,最先招徕的不是看病的顾客而是翰林院那帮人和一帮进京赶考的读书人。
这些人平素以道德君子自居,因此一看到宋诚赤裸裸地明码标价,还说十两以下免开尊口,忍不住义愤填膺,纷纷指责,有的竟然夸张到痛哭流涕,还双膝跪下向死了几千年的孔孟二圣请罪。
宋诚大为震动,想不到世间居然有如此的道德卫道士,于是满怀同情与悲哀地问道:请问先生怎么称呼?
那人抹干眼泪,底气颇足地说道:先生不敢当,区区姓周,字玉绳,名廷儒。
周廷儒?与温体仁并称的明末大奸臣?宋诚哑然失笑,这家伙还挺能装,大明的灭亡此人负有不可推卸责任,到底是他本来就是坏人还是后来不得不变坏?
看到宋诚一脸的不屑,周廷儒满脸的不自在,文老头儿在旁解围道:小侯爷有所不知,周大人是万历四十一年的状元,万岁爷还亲自赐宴呢,那学问在大明朝拔尖着呢!
宋诚不想再多说什么,就敷衍道:失敬失敬,原来是状元郎在此,幸会幸会。周廷儒听到宋诚恭维,心情顿时好了许多,觉得脸上倍有面儿。
这帮人大概是闲着无事,横竖非要宋诚义诊不可,宋诚只是不松口,逼得这些家伙摇摇头带着道德的自满悻悻离开。
看着他们走开,宋诚笑道:真是活广告,省得自己费力气再去作宣传了,效果还杠杠的,连代言费也省掉了。
果然,在这些掌握着巨大话语权的人的抨击下与高度关注下,宋诚摆摊看病的事情迅速火遍京城。接着就陆陆续续有人来看病,自然多是穿金戴银的阔佬金主儿,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队伍也越排越长。
为了提高效率,宋诚被迫请文老头儿记账收银子,文老头儿笑得合不拢嘴,说道:一辈子没见过这么多银子,幸亏老头子跟老八学了几个字。
宋诚笑笑,并不言语,只是认真看病。他发现很多人只是很轻微的病,找对医生的话一两银子都用不了,但他们还是非要来,因为他们信任名医专家,哪怕多花钱也无所谓,有那些胆子小的更要求宋诚开些补药。
宋诚可怜他们,就开些可有可无的药,什么人参鹿茸燕窝之类,反正消费促生产。
这样,约莫晌午时分,已经收了两千多银子,收获大大的。想要收摊歇歇,看着还有那么多人眼巴巴等着,尤其是一个满脸穷酸的中年汉子就在眼前。
很显然,他没有那么多银子,这引起了诸多的不满,排在后面的人一个个不耐烦地露出厌恶的神色,还风言风语的讽刺挖苦。文老头儿紧紧皱着眉头,不住眼地看宋诚,他十分希望宋诚只认银子不认人。
宋诚立的规矩自己不能破,但他一定要给他机会,遂狠狠心直截了当地问道:这儿的规矩,先交银子后看病,你明白吗?
那汉子木讷地点点头,说道:知道,我老婆待会儿把银子送过来。话尤未落,一个年过三十的妇女急匆匆赶过来,身后还跟着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姑娘。
那汉子见状,眼中闪过一丝兴奋激动的光。那妇人赶到近前,冷不丁扑通跪下,旁边那小女孩也跪倒在地。
宋诚不知所以,吓得忙不迭地站起,除了坏人恶人的膝盖,他受不起任何人的也不愿意受,因说道:快快起来,这是干什么。说着就绕过桌子过来搀扶。
那妇人却十分坚决,就是不肯起来,哽咽着声气儿说道:我有一句话公子不答应我就不起来。
宋诚毫不犹豫地道:你快起来我答应你就是。
那妇人哭诉道:我家男人这病不是一年半年了,银子花了不少,家底也董光了,可总不见好,入今莫说是十两银子就是十钱也拿不出。
说着,妇人疼爱地抚摸着小姑娘的头,含泪忍痛说道:我这女儿虽然生在穷苦人家,可模样身条不算丑,公子若不嫌弃,奴家情愿把她送给府里为奴,权当抵那十两银子。说完,抱着小姑娘放声呜咽起来。
听到自家婆娘要卖女为奴,当老子的必定拼死反对,哪怕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但这中年汉子却沉默无语,除了一点点悲戚的神色并无异样。
其他人也多把抱着无所谓的态度,甚至有人喊道:宋公子就收下吧,算是行善积德。也有人挖苦道:不就个丫头片子嘛,有什么哭的,进了宋府是掉进了福窝。
这一幕幕景象,宋诚亲见亲闻,心里大为震动,蓦然想到了一句话:这非人间的世界。但是,他并没有悲观厌世,他明白,在那个年代,饿死人人相食的事情经常发生,至于卖给大户人家为奴就稀松平常了。
可买一个活蹦乱跳的小姑娘作奴才,宋诚无论如何无法接受,负罪感太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