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齐国宫城是在原商耀国的王宫的基础上所建立的,前宫是龙帝日常起居理政,和接待外使的几座殿堂,其中以龙华殿和隆和殿为主。龙帝日常起居理政是在庆华殿,此殿在灵雀宫之南是最为接近后宫之处。后宫是龙帝的妃嫔居住的地方。帝子成年前也是各自居住在后宫自己母亲的宫中.
灵雀宫是去年庆华殿意外焚毁之后,龙帝暂居之处。但论规格灵雀宫只是后宫普通的一座宫苑配不起帝王的威仪,龙帝长久居于此处不合规矩,在盛天回帝都之时,庆华殿便已修缮完毕,龙帝移居庆华殿,龙帝本来是想将盛天带在庆华殿,但考虑到盛天在帝都朝局毫无根基,如此举动未免太过引人注目。难免不会让人嫉妒,正巧灵雀宫空出,此宫一直未住过嫔妃,正好安排七帝子这个成年有无王位的儿子,虽有恩宠但不显于人前,又将因外祖家的原因与自己有所隔阂的儿子留于身边。一则便于考察此子的志向和才干,再则便于始于恩典最大的消除父子间的嫌隙。
盛天在灵雀宫无事,便细细的思考起了吴越之事以及南楚朝局,虽说已经有成熟的策略在胸但一些细节上的事情还待细细的思量。正思考间宫人通报帝架正朝灵雀宫来。想来应是龙帝处理完政务,趁闲暇之时来到灵雀宫看望盛天。盛天起身赶往宫门口迎驾,少顷龙帝到来,盛天跪地迎驾,龙帝看着伏在地上的盛天,轻声道:“平身吧”说完便向着宫内走去,盛天起身后静静的跟在龙帝的身后,进入室内,随身内侍伺候龙帝脱下外衣,龙帝面露疲意,斜卧在茶榻上,两眼微闭,两指揉着双目间的鼻梁。半晌不发一言,盛天只静静的站立在旁。半晌龙帝稍事休息之后,缓缓的睁开眼睛,并挥手示意盛天坐下,“烈儿,你长在宫城之外,经历自是与你的兄弟们不同,看待事物的眼界也是不同。”待盛天坐下后,龙帝稍微舒展身体,端坐在茶榻之上。继续说道:“你年幼离开父帝身边,若说君父之责,我未尽半分。论父子情义,你我父子间又相隔数年再见面,为父想尽力弥补这段空隙以尽君父职责。今后朕对你的恩宠自然不会比其他帝子少。”
“盛天当年心怀愤懑进而离都,未能在父帝驾前尽孝,有不孝之罪。幸而父帝未曾怪罪盛天。今后儿臣自当多陪伴父帝,孝敬父帝。”盛天拱手回答到。
龙帝没有再说话,只是静静的看着盛天。盛天身着帝子华服,无论从神态上还是气度上都像极了他的母妃。龙帝不免想起了曾经的时光,也是掩藏在内心深处的那方禁忌。数年来无人敢提及那个女子,自己也不敢去想。如今,和她的儿子就在自己眼前。龙帝又想起了那张本该记在心里却有些模糊的脸。想起了帝位下的鲜血和罪恶。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是龙帝不敢想起的。如今由这张脸全部想起。如火般烧灼着龙帝的心。对眼前的儿子龙帝怜爱之外有了一丝惧怕。龙帝心中暗想:他是与当年事件唯有还有关联的人。当年涉及的又都是这个儿子的至亲之人。也是因为当年之事,贵为帝子却在圣都没有立身之处。孤身离都,心中一定有所恨意。隐忍不发只是时机未到还是另有图谋?若此子果真是有雄才大略,倒是可以委以重任。如此想来龙帝便对盛天说道:“吴越战局你应该有所耳闻,现在你身在圣都朕的身边,对此事你有何见解?”
盛天颔首答道:“吴越国有此局势,乃是王室两派分立国力内耗所致,外加南楚觊觎已久。此番吴越国危矣。”
“吴越国域千里,北与我大齐接壤,此番国灭,当会震惊天下。我大齐该当如何?“
“自荡平商耀国后,大齐修养生息二十余年,但这一邻国骤然国灭,大齐再袖手旁观的话,南楚会认为我大齐可欺,必然不会存有之前的畏惧之心。“
”那么你是认为这个仗,我们该打对吗?“
”儿臣只是粗略的想了一下,对于此军国大事,儿臣不敢划定谋略。“盛天欠身道。
听到盛天此语,龙帝看了一眼盛天,思虑片刻,笑道:”不敢划定谋略,你是不敢说出你心中为朕和大齐的谋划。但说无妨。若说的有理,朕自会采纳。“
”儿臣愚见,楚对于吴越,正如齐对于卫烈,自帝祖开拓了这广阔江山之时,征服四国。而将这卫烈国留给父帝,一则时当时大齐接连征服四国,国力消耗,若再征服卫烈国,恐北赵来攻。再则已经征服的四国未能彻底同化,复国之声此起彼伏,是故帝祖将征服卫烈之责交与父帝。大齐与卫烈之间十年间三次大战,胜败惨胜各一次。三次大战北赵都有所干预。儿臣以为数十年以来北赵和卫烈朝局已是相连,父帝实现帝祖之希冀的时机十年未到,此时楚预伐吴越断然没有精力干预卫烈之局势。若当此时北赵亦是无力干预那么便是千载难逢之机。“
盛天正说时,龙帝从榻上起身,在灵雀宫殿上徘徊,双手来回交叉。将盛天刚说的和日前听到的各个重臣良将的建言合在一起。以此来裁决。盛天看着在堂上沉思徘徊的龙帝。定了定神继续说道:”对于吴越之事,大齐若不干预吴越局势虽制使南楚国力大增,甚至减弱大齐对南楚的威慑。但若南楚短时间内未灭吴越,且被吴越牵制住大部军力,而我大齐已然灭了卫烈。那么吴越局势就只看大齐的选择了。“
”此一番筹谋非天赐良机不可为。北赵朝局平稳,与卫烈相应防备之势难以攻破,卫烈虽国弱,但政治清明。你所说的赵之变难以实现。吴越乱国,此良机赐给的是南楚,南楚必然能以雷霆之势兼并吴越。还来牵制军力一说“龙帝看着在茶桌边跪坐的盛天说道。
”良机若有所变故,也能受到当头棒,此番吴越国内两方交战,内耗国力。但若一方能以雷霆之势解决另一方,那么保存下来的力量就是现下最为强大的。吴越国力强过卫烈,而南楚国力弱于大齐,南楚此番良机是在将来,商契和商逾将吴越国力消耗殆尽之时。吴越国国力保存了下来大部分,对于南楚消灭吴越也算是一个机会,不过是投入的军力和时间多些罢了。“
”这样一来便延迟了南楚灭亡吴越,那么齐灭卫烈之事呢?“龙帝问道
”良机也在将来,但需人事。“
”人事?什么人事能撬动一国之统治?“龙帝笑着问道,
”就是北赵朝堂,“
盛天清朗的说出这四个字,“北赵四世帝王都可称明君,也成就了北赵此雄视天下的局势。就算幼主在位也是灭了两国。但灭两国的人并非出自帝室。”说完盛天便注视着龙帝,注意着龙帝脸上的表情,
龙帝在位三十余年早已喜怒不形于色,盛天看到的只有冷冷的一张脸,在位三十年间龙帝见识过各种手段,领教过深不见底的城府。但从未听到过如此涉及三个国的狂妄谋划,但心地却掩藏着雄图伟志。曾几何时,龙帝也想过用大齐的军马灭卫烈,征北赵。如同自己的父亲那样开拓广袤的国土。但即位之初齐国尽是疲惫之军马。已不堪大战。如今经过三十余年的励精图治国力增长,一番欣欣向荣之象,但龙帝已感到身心俱疲,精力大不如前。即使有了征服天下的资本,自己却已经没有了精力。
龙帝站在殿门前久久没有说话,盛天天资聪慧,看到沉思的龙帝。嘴角微微上扬,这番谋划早已成熟于胸,只是一些细节未向龙帝言明。他知道自己的父亲,当世之英主明君听到自己的谋划后必然心动。
“盛天,楚国,赵国现今都是锋芒毕露。大齐三十年未动刀兵军务迟惫,如若现今要灭卫烈你说谁堪大任,又有那支军队能去作战?”
“父帝,儿臣对朝中几位将军不了解,若左帅率军儿臣想定会马到成功。”盛天拱手说道。
“帝室之内呢?”龙帝问道。
“长兄曾在北境抵挡北赵七年有余,有将帅之才。但卫烈战必然是场恶战,长兄腿有残疾。儿臣恐此战长兄遭遇不测。”盛天起身走向站在门前的龙帝。
“只有长帝子吗?帝子之中就没有了吗?或许该在国中新一代中选择了。”龙帝自语道。
盛天没有说话,在一旁默默的看着龙帝,盛天清晰的看到龙帝鬓角的几缕白发,以及眼角的细纹。虽然记不清年轻时候龙帝的模样,隐约记得那时候他的雄姿英发。
“烈儿,你即已经将此等步骤谋划的如此清晰,那么你应当知道,卫烈和北赵一样和我大齐常年交兵。因为北赵的庇护,大齐久攻卫烈而不下。你既有谋划,想不想实施下去呢?“龙帝背对着盛天说道。
”儿臣只是大致想了一下。但若要实施儿臣想并不是那么容易。一步有差池便使整个计划崩溃。“
”朕刚刚也细想了一下,此计划大致可行。此中细节还需完善。午后朕会召集重臣商议。你来龙华殿。“说完龙帝负手走出灵雀宫主殿。盛天拱手送别,。龙帝走后没有多久,礼司一位教习礼仪的儒者便为盛天送来了帝子朝服。
日渐偏西,龙帝身边的侍卫前来传召盛天。盛天随龙帝敕命的仪架前往龙华殿。
龙华殿内,龙帝高坐于龙位,龙阶下,丞相岳琳,太尉左宜,长帝子襄成王龙盛瑞,三帝子怡成王龙盛彦,四帝子钺成王龙盛原等参与大事决策的重臣,站立在朝堂两侧。过午几位在齐国朝堂上举足轻重的人齐聚于此。商议上午盛天所献的策略。
盛天登殿,向行礼过后。盛天又一一向殿内重臣行礼。
“盛天,刚刚朕和几位爱卿谈了你之前所献的谋划。其中细节之处,朕想听听你是如何谋划的。”
“是”盛天垂手回答说,“几位都是大齐的社稷之臣,盛天愚见,愿听诸位指教。”
“七弟大才,愚兄望尘莫及,但当下吴越内斗正酣,可谓一团乱局,若按照七弟的构想,使一方迅速获胜以此来牵制南楚军力。两方相持之势是经年累月所形成的,若破此局势亦非一朝一夕所能办成的。“
”四哥高见,吴越国内乱无非是王位权势之争,我听闻商契在吴越有嗜杀残暴的名声,现今虽是他占优势,但在吴越国内希望他做王的人恐怕没有多少吧?这一点便是他的致命之处。而如今商契占上风,若再得些利益,必然得意忘形。进而更加骄纵,而商逾能在朝堂上和掌握军权的商契对立,最后获得王位,绝非等闲之辈,必会趁此机会一举颠覆局势。“盛天轻笑道。“如此,大齐只要保证·这种结果便是,无需多费心思。”
“既然,吴越局势如此容易颠覆,那么南楚不会看不出吧?那么七弟又怎么能断言南楚会出兵吴越去啃这块硬骨头呢?”四帝子又问道。
“吴越国此番内乱,商逾即使能以最快的速度除去敌手,对吴越也是一次不小的打击。凭商逾之才吴越国势必然复苏振兴,到时候南楚再要征服吴越恐怕就不像现在这样了。”盛天依旧轻笑,本来就俊美的脸庞显得更加的有英气了。
盛原深吸了一口气,眉头微缩若有所思。少顷,盛原喃喃说道:“既然南楚进攻吴越已是必然发生的了,那么能使南楚更加放心的进攻吴越便是大齐承诺不干预了。”
听到盛原如此说,盛天到他跟前拱手行礼。尚在自己思维中的盛原赶忙回礼。两方礼毕,盛原身后传来了深沉而又不乏明亮的声音“七弟高见,但愚兄尚有三问,可否予以解答?”
盛天行礼说道:“三哥过誉了,弟之谋划若有遗漏之处望请兄长指正。”
盛彦直面朝盛天摆出一副冷峻的面容说到:“七弟说,以吴越乱局牵制住南楚军力。那么盛彦一问,为配合此策对楚国目下来使当如何应对?”
面对正面压迫的兄长,盛天清风般的微微一笑说道:“对于楚国来说,想吞并吴越国,最不希望的就是大齐插手。最好的情景也大齐两方都不帮助。这样吴越之地南楚便可尽吞。吴越也与大齐毗邻此番国灭让南楚尽占其国土那这个便宜占的有点大。我想南楚使臣来,第一步是不让大齐助吴越。第二步是杜绝大齐出兵吴越,最终商议确定大齐在想要得到多少吴越国土。”
“不想大齐助吴越可以理解,杜绝大齐出兵,这是为何?”盛原不解的问道。
“刚刚你不是理解南楚不希望大齐干预了吗?怎么又问。”盛彦对着身旁的盛原说道。
“大齐不助吴越,出兵的话只能助南楚了,可以省他们的事呀。”
“大齐出兵助其占领吴越的话,所占土地必不会完全按照他们希望的那样,到时必会威胁南楚对吴越的统治。就目下来看,大齐和南楚国力旗鼓相当。彼时楚军初占吴越在那里的根基不稳,军马疲惫,而齐军所占之地又和楚军所占之地犬牙交错,若大齐突然发难,极有可能颠覆局势。“盛彦解释道,说完后盛原恍然大悟,
”原儿,上阵杀敌,冲锋陷阵,训练军队是把好手,但大局谋划上还需多下功夫。“帝阶上的龙帝说道,显然龙帝对这个没有大局观的儿子多少有些失望。
盛原向着龙帝垂手,说道:”儿臣谨记,“
龙帝并没有做出些许回应,而是示意盛天继续讲下去。
“既如此,楚国对大齐已有应对方略,而大齐在此事上有主动权。那么就可与南楚商议战后国界事宜,所要之地嘛。盛天认为淮北之地即可。”
“淮北?淮北四郡二十一州,平原沃土六百里。若好好经营,便可成为我大齐之粮仓。日后若有战争、天灾,可由此处出粮。”丞相岳琳抚着花白的胡须喃喃说道。殿上之人亦是都认同此点。纷纷点头。
“吴越国土两千里,淮北就有六百里,南楚能否舍得这六百里国土?”一直沉默的长帝子龙盛睿问道。
“能,”盛天刚要回答长兄的问题,却被年迈的岳琳抢先一步的回答,“七帝子殿下所提淮北之地,恰好是齐楚两方最能接受的。老臣早年曾出使吴越曾走过淮北之地,淮北是平原之地,兵无险可守,若大齐出吴越,所获之地绝对不止于此。但土地肥沃。那时,陛下也有意取之,可无奈北方赵国多年陈兵边境,需重兵防备,无法分兵攻取。此时索取正合时宜。”
盛天微微一笑接着岳琳刚才所说之言继续说道:”大齐所要此地,与国而言是一份重利,更在此战中得到想要的,亦恰好能使南楚放心出兵。
盛彦听后,稍加思索后。面露不悦,而一旁轮车上的盛睿也是一脸的极度不悦。一切都谋划到了,一切都那么周密,似乎没有眼前这个消失很久的弟弟想不到的。生于帝王家,兄弟的优秀无疑是对自己的一种威胁。而平常因权势而敌对的两个人同时感觉到了这一威胁的存在。
”南楚出兵后,在吴越方面还需大齐多少有些作为来促进我们预想局势的形成。”一直沉默的长帝子以一种不容置疑的语气说道。
“世事无万全,吴越局势大致如此发展。差错只在毫厘之间,些许外力,便可收益万千。若做他想淮北之地已然尽揽。襄成王殿下所言与臣之见相同。”太尉向陛阶上的龙帝拱手说到。
“此番谋划下,吴越残局牵制南楚,坐等淮北入齐,此收益果然万千。但烈儿的谋划并不是于此止步的,这一步朕看已经没有疑问了,继续说吧。”龙帝说道。
“南楚攻灭吴越,许大齐淮北之地之事,需见闻与北赵朝堂。北赵必就此事攻齐或攻楚。以此为由头,可乱北赵朝堂。”盛天说道。说完一一看向身边的几位重臣。只见轮车上的长帝子嘴角微微上扬,面露喜悦之色。
”七弟啊,你是想题北赵出权臣吗?“襄成王问道。
”长兄镇守北境,对北赵朝堂的了解肯定必盛天多。望听长兄高见。“
”北赵幼主即位,五年来,外戚殷钟在太后的帮助下,积攒了一些权势。赵灵武帝给赵帝留下的三个托孤大臣已经死了两个,此次无论对楚还是对齐开战,无论胜还是败。对赵帝来说都不是好事。胜殷钟在北赵声名大涨即使篡位也不会背负太多骂名,败也可掌握军权挟持主君政由己出,静待篡位时机。“
”长兄和七弟为何如此确定殷钟回做此等不忠之臣呢?“钺成王问道。
”近几年,他在军队扶持自己的势力,北赵长平、吕梁两个大营已经掌握在他的手中,朝中借由赵太后之手打击异己。赵帝即位五年间,三公之下已经有四家大臣被他灭族。谋求权位之心昭然若揭,而今年赵帝已经二十岁了,权威意识越来越强烈,夺权手段也越来越多。殷钟在此权力上升期间遇到同样谋求权力的帝王,对于朝堂权臣来说可谓是极大的不利啊。当这位帝王成长起来,必然是一场血腥浓烈的权位斗争。”襄成王答道。
“赵国几乎每个赵帝在位期间都有过兵变。赵国每一次朝局更新也是在兵变之后。作为一个军事强国,赵国军队势力时时刻刻影响着朝局。这是北赵从立国开始的制度所决定的,整个国家都是为了战争所存在。赵国虽强,但却不富。也可以说,他们经不起战败。”盛天说道。
“赵国称霸已有五十年。军队强大,但从内政看,支撑他们强大的军队,的确是不易。”丞相岳琳补充说。
听完盛天,襄成王以及岳琳对齐国宿敌赵国的分析后,殿上诸人都纷纷点头表示认可。刚刚替盛天说完北赵赵帝和重臣殷钟之间关系的襄成王对盛天的谋划渐渐明了。但却想到了一个至关重要的地方。在他看来或许这个地方提出这个可以改变天下局势的大计的谋划者的都没有想到。
”七弟的谋划可做长计,在此番天时、人事都尽力的情况下。结果未必如意。“
盛睿在思索片刻后提出了此番异议,而后看向殿上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