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刘秀经过左思右想到底是用什么样的办法除掉这个心头大患,经过反复思考过后开始实施第一步棋,那就是在官场上面最常见的一种“拍马屁”这一天碰到谢躬微笑道:“谢尚书真是一个好官啊!陛下交代过的事情一天也没有停歇过。”
谢躬说:“我只不过是尚书省下面的一个副官而已,刘将军您应该称呼我谢副尚书才对,这样的称呼谢某人可万万不敢当。”
刘秀听到这句话频频点头道:“那本将军就更加佩服了,不做僭越上司之事,这个谢尚书当之无愧。”这也是刘秀最为欣赏的一点,想拉拢过来为己所用,可又担心如此忠心的人很难策反,万一策反不成功反被陷入万丈深渊,还是不要冒这个大风险为好。
谢躬听到这的赞美之词高兴的回到自己的驻军所在地邺城,他的妻子见丈夫心情不错,便问:“今日碰到何事了,为何如此高兴?”谢躬便把刘秀夸赞自己的话告诉了妻子,一口一个谢尚书,言谈举止都很有礼貌,看来这个刘秀并没有反应,是不是陛下怀疑错了?
他的妻子听完这话感觉到不太对劲,这也许是女人们的第六感,并告诫丈夫一切要多加小心为好,谢躬挥挥手说道:“一个妇道人家哪里知道这其中的事情。”
刘秀见这招起效果了,接下来继续实施第二步棋,那就是设宴款待谢躬,想在宴会上趁其不注意将其杀掉,此方案达成后派人送去邀请函,可是谢躬就不听妻子的话,非要看看这到底是不是鸿门宴。
次日谢躬果然如期赴约,可万万没有想到的是马武也跟着一同赴宴,这让之前计划好在宴席上杀掉谢躬的方案打乱了,马武在身边不太好动手,因为这个人的武艺不是善茬,既然杀不了谢躬,那就给马武做做思想工作,也可以理解成策反。
刘秀为何如此大胆策反马武这个人,连同谢躬也一起策反不就行了,暂且先听完这句话就明白其中的道理了,刘秀把马武叫出营帐内之后边走边聊走上了一座高台随口说道:“站在这高台之上,看风景是如此的优美,本将军获得了上谷和渔阳二郡的精锐骑兵,子张兄看他们的战斗力如何?
马武竖起大拇指说:“燕赵之地的骑兵自古以来天下闻名,所向披靡,无人可比。”
刘秀说:“本将军想把这二郡的骑兵交给子张兄来指挥如何?”
马武听到此话,挥挥手说道:“刘将军您真会开玩笑,我可没有您那么有韬略,我上战场上与敌人厮杀还可以,指挥军队这事我可干不了,再者说,燕赵之地的骑兵不是一般人指挥的了的。”
刘秀试图说道:“马将军经常战于沙场,可比本将军的那些掾史出身的将领可强多了,马将军有如此好的武功,何必为更始政权卖命呢,难道就不想有一番大作为吗?”
马武也知道更始政权内部出现了动乱,自己又与刘氏兄弟并肩作战过,可是自己是从绿林军中走出来的人,更始政权的前身也就是绿林军,只说了一句多谢刘将军赏识我,我会好好考虑这个问题的。
这就是刘秀之所以有信心说服马武的原因,虽然没有成功策反,但是起到了效果,两个人又闲聊了几句话后入帐篷回到宴席上面继续吃饭,期间刘秀端起酒盅走向谢躬面前。
然后双方互相问候这几天的情况,刘秀忽然问题:“可否请谢尚书帮一个忙,本将军最近正在和青犊贼寇交战,本将军去攻打他们的首脑部队,打到射犬(地名)不出意外的话肯定把他们全部击败,其余别的地方的人马必定会赶过来支援。”
“还有他们的盟军尤来贼寇必定也会赶过来救援,如若这样的话,山阳郡(今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是他们的必经之路,谢尚书去堵击另一支尤来贼寇,到时候等他们立足未稳之机将其一举歼灭,谢尚书可否愿意出战一同剿灭贼寇?”
谢躬听完这个请求后没有多想便爽快的答应了,离开宴会之后回到自己的驻军所在地邺城等待消息,刘秀这边亲率几千人马去攻打青犊的主力部队,只用了几个小时就打败了青犊军,这时谢躬接到了帮助的请求,即刻率领的精兵强将从邺城出发,临出发之前留任魏郡太守陈康以及大将军刘庆共同据守城池。
刘秀得知谢躬从邺城出来了,断定那里的兵力肯定空虚,看来机会来了,马上派吴汉和岑彭前去攻占邺城,这边谢躬堵击支援过来的尤来军,结果交战几个时辰后被尤来军打得大败,就这样谢躬带领着残兵败将准备回邺城。
此刻吴汉和岑彭正在邺城劝降魏郡太守陈康,吴汉则让辩士城下劝降,这名辩士巧舌如簧道:“听说人处在危难之时分为三等人,最聪明的人会自救,聪明的人会化解这次危险,愚蠢的人碰到这种事情只会死守城池而不自救,危亡时刻在于人的智谋,不可以考虑一下。”
“今京师败乱,四方的豪杰们就像云一样围绕在京师周围,您应该也早有耳闻了吧,如今萧王兵强实力雄厚,有许多志士纷纷前来投奔,河北大部分地区已经得萧王之手,您应该有所见过,谢躬和萧王同时都在朝廷为官,当他看到大失所归而不选择依附萧王创造一番大业,谢躬已经失去了众人的心。”
“你现在固守着一座孤城,已经失去了作战的天时,地利,人和,这是灭亡之祸,倘若等到攻破城池之后全城的人将性命不保,不如打开城门以保全性命无忧,做一个聪明之举,这才是最好的。”
当陈康听完这些道理后,感觉在这里守城池也没什么意思,便与大将军刘庆商量,最终两个人一致认为携带着谢躬的妻子开城献降,然后吴汉和岑彭带领着将士们进入城中等待瓮中捉鳖。
这个时候的谢躬从隆虑(今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准备回去,可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的驻军所在地早已落入刘秀之手,片刻过后谢躬到达邺城城下时没有发现任何异常,城楼上的锦旗还是自己的,就这样和往常一样带领的数百骑兵进入城内。
谢躬下马的那一刻就被一群早已埋伏好的士兵疾如闪电般的立刻将谢鞠躬擒拿,被抓住的时候回想一下刚才在宴会上的事情,这发现自己上当了,这个时候保命要紧,尚书的身份也不要了,扑通一下下跪求饶,吴汉见他啰哩啰嗦的,当场就给杀了。
当刘秀得知谢躬已死,便与邓禹,冯异,铫期,岑彭,王霸,耿弇,耿纯,盖延,贾复,杜茂,坚镡,臧宫,王梁等一批将士们挥军北上,目标直指割据河北北部的一只号称铜马军的农民起义军。
刘秀先是派吴汉帅领着一支人马与铜马军战于清阳(今河北省邢台市清河县)两军从午时交接之际一直打到傍晚,最后因铜马军的粮草匮乏不得不往南撤退,汉军则在后方乘胜追击,铜马军行至到馆陶(今山东省邯郸市馆陶县)的时候全军已经处于精疲力尽,人困马乏的状态。
汉军抓住这个时机,最终在馆陶击败了铜马军,这个时候的铜马军首领看到大势已去,再继续战下去的话没有任何意义,只会白白丢失了性命,为了保全性命只好向汉军提出投降,恰在此刻,汉军在交接受降过程中突然来了两只没有根据地的起义军,高湖,重连二军,从东南方向喊杀声赶过来救援。
铜马军的首领本来是想投降的,于是看到援军来了,心中投降的想法彻底打消了,又重新整理一下队伍继续与汉军作战,并且联合高湖重连二军杀出了一条出路,直接奔向蒲阳(今河北省保定市顺平县)吴汉再次率兵追赶而来,经过数次激战拼杀,这三支起义军最终损失惨重,迫于无奈只好向汉军投降。
汉军俘获的铜马士兵及将领竟然还有十几万人,不算高湖,重连二军,可见其这支农民起军在全国规模也不小,刘秀便把他们全部册封为列侯,即便是这样,但他们心中并不自安,铜马军的这一顾虑被刘秀看出来了,为了让他们解除这种疑虑,作出了一个大胆而冒险的举动。
第二天刘秀让他们全部都回到自己的驻军所在地,第三天没有身穿铠甲一身素服,没有携带任何武器只身一人骑着马前往铜马军所在地巡视,连绵数十里从头走到尾,而且还不停的挥手问好,完毕之后缓缓行驶的马匹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