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大汉帝国之乱世成王 / 第四章 巧遇郭嘉

第四章 巧遇郭嘉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穿越这种事,几乎在已知的领域里那是前无古人的事,所以四个人还是有点小兴奋,但面对即将面临的不确定性,更多的还是承重。以往话最多的刘辩此刻也心事重重,若有所思的样子。五分钟后,四人被带到中心实验室。
  “为了确保你们被投送在同一时空唯度、同一地点,你们在站在传送台上之后必须彼此之间手拉手,身体靠在一起,这样就会以整体的形式穿送过去。”一位负责操作这台发送仪器的科学工作者说。
  四人先后发送台后,那位科学家打了一个OK的手势,整个工作间就开始了忙碌的准备工作,几秒钟后,正式启动。
  刘辩四人只觉得头顶一副耀眼的白光,刺的他们根本睁不开眼睛,待他们睁开眼的时候,貌似已经被时空穿越了。
  在穿越之前,时间是晚上九点半,这里是几点却不得而知,总之黑咕隆咚的,东南西北也分不清,只知道自己是在离洛阳城不远的地方。缓了一会儿神才隐约看到,周围全是树木,应该在一个树林子里,周围传来各种各样的鸟叫声,偶尔还会传来一两声狼的叫声。孙小龙拿出一把军刀,刀柄上有可夜视的指南针,大概梳理了一下方向,可毕竟不清楚自己的位置,也还是瞎折腾。
  “孙小龙,我记得只有你带了电筒,我们先就地腾出一块地方,然后生点火,毕竟咋们现在在树林里,万一有狼虫虎豹啥的,对不?然后坐下来好好策划一下明天的事。”众人点头称是。这一切全靠孙小龙,很快他就将火升起来,还在头顶简单用树枝打了个棚子,避免火光太强,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众人围坐在火堆旁,孙小龙告诉大家,刚才他在前方寻找干燥的柴火时,根据季节和方位,看到了启明星,证明天快要亮了。催促大家尽早计划明天的行程。
  “在这个时代,我似乎可以充当个军师,以后类似于战略部署、兵械铸造之类的我来,至于其他的……刘辩你说。”王科道。
  “我说就我说吧,明天安排是这样的。”刘辩似乎早有想法,毫不客气道。“等天亮后,孙小龙先找个附近的高地,爬上去看看洛阳城具体在哪个方向,我估计不远。其余三人准备早饭,填饱肚子比什么都重要。然后我们就进城,先感受一下氛围,顺便伺机再打听一下时下的情况。那个刘秘书也说了,由于时空穿梭机尚未完全成熟,只能大概定位为那个跟我同姓的汉少帝时期,但那个汉少帝总共也就当了百来十天的皇帝,具体现在多久了谁也不清楚,所以搞清状况很重要。”
  “好,那就这样。”董佳佳附和道。四人又杂七杂八的聊了几句,不觉间东方已经泛起鱼肚白,周围的山川河流也依稀能看的清了。原来,他们此时也差不多在一座山峰的半山腰,整个山上都被茂密的植被所遮盖。
  孙小龙指着不远处一座最高的山峰说“我去那个山上看一下,洛阳城也是个大城市了,山脚下一马平川,应该看得到。”说完就提着佩刀轻装上阵去了那座山峰。刘辩三人也开始准备吃的,从公司带来的吃的,虽然差不多都是压缩的熟食,基本谈不上味道,但在这乱世,混的不好保定就得饿肚子,相对而言,这已经算是不错了。刘辩重新添了柴火,王科也已从山谷取来了水,董佳佳正忙着开启各种食品包装,准备开煮。不一会儿,孙小龙也已经回来了,离现在所处位置正东大概三公里的地方有一座大型城池,估计就是洛阳城。
  于是四人简单吃了些东西,收拾好行装,只简单的带了几件防身武器,其他的东西都找了个隐蔽的地方藏了起来便匆匆下山了。他们径直来到西门,碰见一位扛着斧头,貌似应该是大清早出去山上砍柴的人。刘辩学了一个月的古文礼仪,也想试试身手。故而上前施礼,问道此城是否为洛阳城,对方也礼貌的回答。虽然两人说话口音有差异,但还算自古都是中国人,说的话也几本相同,并非书本中的文言文一样,晦涩难懂。
  四人进城,一路寻得一家酒楼。刘辩记得以前看电视剧那些大侠一般都在酒楼这种人鱼混杂的地方探听事情。他们也大方的进店,由于人太多,小二也没有顾上他们,于是自己找了个位置坐了下来,这个时代都只认银子金子,他们可不敢太阔绰,正好,坐坐就走。
  “你们听说了吗?”一位看上去像是官宦人家的公子哥说道。“听说大将军何进为了对付十常侍,已经秘密将镇守西凉的董卓传召进京,估计再有十几天董卓就到了。”
  “这个大家都早有耳闻,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另一人说道。
  “那你们就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了,我听我爹说,这个董卓在西凉待了二十几年,西凉军早就成了他自己的军队,谁的心里还有朝廷这回事,如果董卓心存二心,他一旦入京,就凭京城里的这点禁卫军根本无法与战场上历练的西凉军相比的。”
  “哦,这么说,京城就要大难临
  头了?”
  、、、、、、
  看到小二迎了过来,刘辩起身就走,没钱啊!不过基本情况已经清楚了。“首先,何进将军还没有死,汉少帝也还在执政。不过历史记载董卓快入京时何进将军被害的,据刚才的消息,董卓还有十几天就到了,那也就是说,我们还有一周左右的时间,最多也就十天的样子。一定得抓紧了。”刘辩分析道。
  董佳佳惊讶的看着刘辩,“没看出来,短短一两天的时间,我感觉你变了,说话做事一本正经,都感觉不是你了。”
  “你想想我们现在干的事,稍有不慎,可就要掉脑袋的,我可不想挂在这里。”
  “那就说说你的计划呗!”王科说完就笑了,“怪不得说兔子急了也会咬人呢”。
  刘辩却没有理会,从昨晚穿越到现在他都一本正经,心中似乎装着整个行动的大计划一般。“下面这样,孙子龙先返回昨晚的营地,将我们几个的行李拿过来,在城门口由佳佳去接应你。”董佳佳不解的问,“拿个行李,为什么还要我去接应?”
  “四个人的行李有点多,而且那些刀剑有些显眼,小龙把东西带到城西门口时,记得用我们带来的衣服包好,佳佳在附近找个轿子,去城门口接应,把东西放在娇子里抬回来,咋们的银子有限,尽量省着点话花。”说着指着前面一家客栈说,“到那个客栈找个房间先把东西放好等我们。”
  众人无异议便开始了行动,现在似乎刘辩成了主心骨,王科怔怔的看着刘辩发呆,惊讶他的计划会如此细腻。
  “王组长,你跟我来。”
  刘辩的话打断了王科的思绪,两人一起来到了路边一位卖字的读书人跟前。只见那人相貌堂堂,年岁也就二“我们必须兵分两路,由孙小龙保护王科,假让他信服,我在穿越前就让教官帮我仿照汉代的将军印刻好了印章,对了,佳佳,六七,正在被看一本书看得入迷。刘辩心想,三国谋士众多,此人相貌不凡,绝非“我们必须兵分两路,由孙小龙保护王科,假让他信服,我在穿越前就让教官帮我仿照汉代的将军印刻好了印章,对了,佳佳,的读书人,待我问问姓名便知。
  “请问兄台看的何书?竟如此入迷?”
  此时面前的读书人方才缓过神来。放下书,双手抱拳道“失敬失敬,我所看的正是本朝司马大人所著《史记》一书,看仁兄也是读书人,不知高姓大名?”
  本来时刘辩准备要问对方的,却被对方反问,刘辩深知自己的名字与当今天子同名同姓,此为大罪。便灵机一动,
  “在下刘辛言,单名一个辛字。这位是我的同窗叫王科,字勤德”他将刘辩的‘辩’一分为三,也就是叫刘辛,字辛言。王科也抱拳向对面示意。
  “在下郭嘉,字奉孝。仁兄姓刘,莫非出自皇族?”
  郭嘉乃是三国时期曹操的头号谋士,先是从事于实力最强的袁绍,后发现袁绍并非成大事者,故而转头拜在曹操门下。刘辩欣喜万分,心中早有盘算,抱拳道“兄长大名,在下早有耳闻,不知仁兄可否可否赏脸到对面的酒楼一叙?”刘辩也没有回答对方的话,直接请了郭嘉。
  郭嘉倒也没有像电视剧里那种文人之间的墨迹,直接说了句“请”。
  三人径直来到刚才的酒楼,吩咐小二找了间清静的雅间,三人坐定后。刘辩问道
  “奉孝兄台为何在此?以兄台的才能理应入朝为官,施展抱负”。
  “今日既然有缘在此,我就实话实说了。我本禹州人士,前几日前来京城也正有投身为官的想法,我有一好友,现正在京城为官,那日我与他小聚得知,京城之内暗流涌动,杀机重重,京城之外,董卓狼子野心,不到半月便可直达京城,我预测,天下将要大乱,故而流窜于市井之间,一方面消息灵通,另一方面,也想卖字筹集盘缠。袁本初一家四世三公,到时天下一旦大乱,必为实力最为雄厚的一方,吾正要准备投奔冀州”。
  “兄台所言均是先见之明,令在下佩服。奉孝兄方才所言在下也刚刚得知,既然仁兄已经开诚布公,实不相瞒,在下也正在筹措此事,而且据我所知,十常侍与何进将军素来不和,并且就在最近准备趁何进将军身边无侍卫时伺机刺杀,何大将军要是死了,董卓必反”。
  “那么言辛兄的意思是、、、、?”
  “没错,我现在正准备一方面假传何将军军令阻止董卓进京,另一方面,阻止何将军最近入朝,以防不测。京城中必然有董卓的耳目,何将军要是出事董卓必反,只要何进将军尚在,董卓至少也会安分点。”
  听完刘辩的计划,郭嘉有点震惊,忽悠何进与董卓那可是虎口拔牙一般,稍有不慎就掉头的事情,问道“刚才吾问过仁兄为何人时就避而未答,不知现在可否告知在下?仁兄为和冒此大险?又为何告诉在下呢?”
  刘辩故作深沉的笑道“我是谁其实并不重要,我只有一条身份那即是大汉子民。我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一旦天下大乱,百姓就得遭殃,更不知又会有多少将士战死沙场。我知道先生有大才,此次计划如得先生相助,成功的几率将会更大。先生请帮我!”刘辩声色聚下,说着起身施礼请求。
  “仁兄心中藏有天下,令在下佩服。近些年朝廷腐败,各地黄巾军揭竿而起,大汉王朝已是病入膏肓,天下迟早是要乱的。只因仁兄刚才那句大汉子民让我由衷钦佩。也罢,你我同为大汉子民这次就当为大汉最后做一件事了”。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