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伯平暂且先在我这宅子住下,一会我要去黄埔嵩将军那里,你就先在家里熟悉一下,等我回来后,在一起商讨今后的打算,另外过些时日我要去颍川一趟,得想办法招些大才才行啊”。
公孙胜既然收留了高顺,那么之前去颍川的计划就得变一变,毕竟有这么一位练兵大将搁在家里不用,老天都会看不下去的,当务之急就是要招兵,然后交给高顺训练,等兵操练出来后,就可以在未来的战场上大放光彩。
“主公.....”。
高顺有些欲言又止。
“伯平有何事?”
公孙胜看到高顺喊了自己一声又不说话,顿时觉得这高顺有些奇怪。
“顺有一至交好友,其武力强悍,犹在顺之上,但是在其效力的军中却郁郁不得志,所以顺想要将此人举荐给主公”。
高顺看着公孙胜好像为了人才发愁,便想到自己的好友现在不得志,或许跟着主公才是出路,毕竟良禽折木而栖,高顺自己投得了明主,也没忘记拉自己好友一把。
“哦...武力还在伯平之上?”
公孙胜也对高顺所说之人感到好奇,根据自己对三国的了解,武力在高顺之上的人有很多,但是这些人大多都是一流的大将,而高顺举荐之人莫非就在这些一流大将之中,一想到即将有大将来投,公孙胜老激动了。
“主公,此人名叫徐晃,字公明,本是河东人士,以前与属下一起投在北军之中,但是,北军当中的都尉嫉贤妒能,不断的排挤,欺压我等,最后,属下不甘在这个小人的手下效力,便反出军营一路北上到了洛阳,而徐晃却不肯跟着属下一起离开军营,还说道:我等大丈夫立身于天地之间,讲的是忠义,某忠的是大汉,而不是那个阴险小人,某是不会离开的”。
徐晃?我勒个去,这不是曹老板的五子良将吗?怎么会和高顺在一起?作为后世人,公孙胜对三国中有名的大将心里都有点谱,看来因为自己的穿越,造成了历史的扭曲,产生了蝴蝶效应,看来以后得多加注意了。
徐晃,字公明,河东人。三国时期曹魏名将。本为杨奉帐下骑都尉,杨奉被曹操击败后转投曹操,在曹操手下多立功勋,参与官渡、赤壁、关中征伐、汉中征伐等几次重大战役。
“嗯....看来此人也是个不可多得的忠义之人,既然伯平举荐,那伯平不防邀请看看,说不定此人未必能看得上我呢!呵呵...”。
公孙胜掩饰心中的窃喜,故意说道。
“主公放心,顺马上就写信给徐晃,邀他前来”
高顺说完便走到书桌写信去了。
公孙胜走在大街上还在想着徐晃来投的事,虽然这徐晃不是一流的大将,但也是二流当中最顶尖的了,如果高顺真能说动徐晃来投,那自己手下也算是有个拿得出手的大将了。
不知不觉公孙胜就来到了黄埔府大门前,而黄埔府大门是打开的,门房站在两边,看到公孙胜到来,马上行礼道:“拜见公孙大人”。
“不必多礼,今日黄埔府是有什么贵客吗?”。
公孙胜摆摆手好奇的问道。
“回大人话,今日济南相荀錕大人携子来拜访老爷”
门房依旧恭敬的答道。
荀錕?...姓荀?熟知三国历史的公孙胜,只知道大名鼎鼎的荀彧和荀攸,至于荀姓的其他人他压根就没怎么关注,更谈不上认识了。
“那劳烦前去通报吧!”。
公孙胜也想见见这荀姓之人。
“请大人稍后”门房说完就进去通报了。
公孙胜还在门外思考着这荀錕是谁?会不会是哪个自己给遗忘的名人?就听到黄埔嵩爽朗的声音穿过自己的耳朵。
“贤侄前来怎么不事先知会一声,老夫也好准备一番”。
黄埔嵩在中堂正和荀錕相谈甚欢,就见门房进来禀告说公孙胜来了,黄埔嵩急急忙忙的向荀錕告罪起身准备前去迎接,而荀錕这是一脸茫然,这公孙胜是谁?能让黄埔嵩这种声名赫赫的大将亲自相迎!荀錕是刚回洛阳述职的,常年在外所以压根不知道公孙胜是什么人,而坐在荀錕下首一身儒士打扮的青年人嘴角微微翘起,他听过公孙胜所做的洛神赋,但是,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同样也对公孙胜起了好奇之心。
“见过将军,今日不知道将军府上有贵客光临,打扰将军雅兴了,实在罪过!”
公孙胜带着歉意的施礼到。
“贤侄说这些话就有些见外了,来...来...正好,给贤侄介绍一位奇人”。
黄埔嵩压根就没听公孙胜那些歉意的话,直接拉着他就朝着中堂走去,风风火火的。
走进中堂便看到边上的两人起身,公孙胜随后就对着两人拱手行礼。
“我来给两位介绍一下,这位名叫公孙胜,字不二,官拜羽林军骑郎将”。
黄埔嵩指着公孙胜对着两人介绍道。
“不二,前面这位是颍川荀氏的荀錕大人,官拜济南相,而后面这位则是荀大人嫡子荀彧,字文若,文若贤侄目前还没有入仕,你们两人年纪相仿,今后多亲近亲近”。
公孙胜听到面前和自己年纪差不多的年轻人就是大名鼎鼎的荀彧,心里简直感觉太惊讶了,这可是三国最顶级的人才啊,不论是内政或是谋略,这荀彧都玩的转,还玩的贼牛,公孙胜不止一次幻想过和荀彧见面的方式,没想到今日会在黄埔嵩这里见到面,实在是太过意外了,一定要想办法把这人忽悠到自己麾下,公孙胜如此想着。
“公孙胜见过荀大人,见过荀彧兄”
公孙胜激动的对着两人再次行礼。
“公孙大人不必如此”荀錕对公孙胜没什么感觉,随意的回礼道。
毕竟像骑郎将这种层次的官职还入不了荀氏的眼,不过看着公孙胜能以如此年纪就能获得这种官职,稍微还是有点意外的。
公孙胜对荀錕也没什么其他的想法,这点自知之明他还是有的,说到底还是官职太轻,比不上那些掌握实权的人。
“见过公孙大人”荀彧则不能如荀錕一样随意,规规矩矩的拱手行礼道。
“文若兄不必客气,称我名字即可”公孙胜还礼,随后又说道:“文若兄之才,小弟早有耳闻,一直向往着能够和文若兄把酒言欢,今日得见实在是有些相见恨晚”。
公孙胜对荀彧还真是有些相见恨晚的感觉,之前他压根就没想起有荀彧这么号人,关键是这荀彧实在太低调了,士林当中对荀彧的传说少之又少,这就导致公孙胜来到三国这么久都没有想起这人来,存在感太低了。
“这...荀彧怎么敢当?”。荀彧摇头道,毕竟是有底蕴的家族子弟,礼数还是要讲的。
黄埔嵩见两人客气来,客气去的没玩没了,忍不住说道:“你们两人皆是大汉的栋梁之才,些许礼数就不用遵守了”。
“既如此,那我还是称呼公孙兄吧,文若就失礼僭越了,其实公孙兄的大名文若也早有耳闻,兄所作的洛神赋文若有幸拜读过,兄之才,文若自愧不如”。
荀彧初闻洛神赋之时,直觉得此赋不似人间之作,当时就想找到这作赋之人,但是出生名门的自己却又拉不下面皮,枉自己饱读诗书,作的赋却不及此人万一,实在惭愧,就打消了这个想法。
“文若兄不必介怀,小弟所作之赋,那也是恰逢其会,到是让文若兄见笑了”。
公孙胜客气道,底气不足,毕竟是抄袭人曹植的,可不是没有底气么!
“贤侄...最近这太平道教动静颇大,可能会如贤侄所料一样,贤侄对此可有应对的办法?”。
黄埔嵩实在看不去这两人文绉绉的对话了,出言打断道,顺便也想听听公孙胜对此事的看法,同时也想让公孙胜在荀氏父子面前表现一下。
公孙胜想了想后便知道,这是黄埔嵩帮自己能在荀氏父子面前露个脸,博个好映像,公孙胜感激的看了看黄埔嵩随后说道:“这太平教起事是必然的,当今陛下宠幸宦官,不掌朝政,结果就是如今的大汉怨声载道,百姓没有了活路,就只能依托太平教寻找活路了”。
“这话有些危言耸听了吧,不可否认大汉确实有些许瑕疵之处,但还不至于逼得百姓造反吧?”荀錕有些不以为然的说到,荀錕说到底就是个地地道道的读书人,眼中只有圣贤之书,看不到那些肮脏之处也是能理解的。
“这可如何是好...”黄埔嵩着急道。
“黄埔将军也不用太过在意,不说太平教现在还没有起事,就算是真的起事了,也未必能成功”。
公孙胜看着黄埔嵩急的跟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只好开口劝言道。
“贤侄......此话何解?”。
黄埔嵩听到这话,马上双眼放光的看着公孙胜问道。
公孙胜微微沉吟一番,心说得要铺垫铺垫,往后也好从中获利,便严肃的说道:“这太平教看起来势大,然其有五败……。”
荀彧眼前一亮,急忙代替黄埔嵩问道:“愿闻其详?”
荀彧从前面两人的对话中也听了个大概,明白了事情的严重性,自己心里也琢磨了会解决办法,最后一无所获,在听到公孙胜已经有了解决之道,便急不可耐的问道。
“第一,大汉四百余年根深蒂固,官军虽然荒废已久,但也不是一群农民能够抗衡的。到时只要陛下下旨公卿,世家大族招募乡勇抗贼,不久后官军的力量就会壮大”。
“其二,太平教只是仓促发动,各地教徒看起来雄壮,其实是各自为战相互之间没有配合。只要洛阳无事,就可以全力镇压”。
“其三,天下有志之士都是站在朝廷一方的,太平教几乎都是目不识丁之人,行军打仗可不是寻常一群人打架这么简单,行军布阵这些人懂多少?”。
“第四,我大汉将领,如皇甫将军,朱儁将军都是名将。行军布阵岂是贼人能够相比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不成问题”。
“最后,这天下还是大汉的天下,各州郡起码还听令陛下调遣,太平教想成事,无疑是从这些州牧,郡守口中夺食,这便是最有力的生力军,而太平教则都是老弱病残,这样的军队,能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