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乱世三国之军师皇帝 / 第二章 洛阳城就交给你了

第二章 洛阳城就交给你了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在这未央宫中住了几天,刘聪深感这古老的王朝晚景的凄凉,在经历了董卓之乱后,整个皇宫仅能见到数十名甲士与宫女,后宫的妃嫔也都相继偷偷离开了,谁都知道这大汉王朝是要垮了。树倒猢狲散,刘聪知道现在留下来的甲士以及宫女全都是对汉室忠心耿耿的。
  刘聪这几天在宫里也没闲着,他仔细思索了一下内外局势,要想重整旗鼓,首先是要有一批部队,枪杆子里出政权;其次,还得找一个安身立命之所,这洛阳城是不能再待了;最后,自己不能被曹操擒获,一旦进了曹营那就等着一辈子做傀儡吧。而在这洛阳城内,董卓虽然死了,但他遗留下来的主要部将却还有李傕、郭汜以及樊稠、张济,现在整个洛阳城的军政主要是李傕和郭汜负责,而李郭二人早在董卓时期便有矛盾,攻入洛阳之后,一人占东城,一人据西城,大有水火之势,只是当时董卓还在,两人不敢有什么正面冲突,而现在董卓已死,两人的部队开始时常发生摩擦了。
  一个计划,正在刘聪心里悄然生根。
  傍晚,一名太监驾着一匹马从洛阳街道穿过。
  “来者何人?”李府门前一守卫对郭公公说道。
  “下官是宫里的郭公公,有要事要见李将军”,郭公公谨慎说道。这兵荒马乱的年头,没有一个有部队的主公,说起话来也要软三分。
  门卫看了下郭公公的模样,“在这等着,我进去通报一声”。
  没过多久,门卫便出来叫郭公公进了府门。进到府中才发现,这里面甲士林立,到处都有人巡逻,想来是有董卓的前车之鉴,李傕对自己的人身安全很是警惕,在见到李傕之前,郭公公还在门外被搜过身。
  “下官见过将军”,郭公公进门便对李傕作揖。
  “郭公公免礼,公公有什么事就说吧”,李傕不耐烦道。
  “李将军,皇上口谕,邀请将军明日巳时前往宫中有要事相商”,郭公公不紧不慢的说道。
  “哦?郭公公可知皇帝要我去商议何事?”皇帝已经很久没有上过朝了,朝中内外都是有他和郭汜在打理,现在找他能商议何事呢,李傕心中不免起疑。
  “好像是找将军商量迁都的事”。
  迁都?这可是件大事,虽然现在的天下都被其他诸侯分割,但在洛阳四周,还是他李傕和郭汜的地盘,皇帝要迁都,也就是说要离开他们的地盘了,这对于他们来说皇帝去哪儿都无所谓,反正你没权没势的,但对于李傕来说,这可是个机会,因为皇帝一走,那这个洛阳城到底是谁说了算呢?总不能让自己分一半地盘给郭汜啊。李傕在心里打起了算盘。
  郭公公照旧向郭汜、樊稠、张济传达了刘聪的旨意。
  李傕郭汜等都是习武带兵之人,对于皇帝要迁都,他们一点也不感冒,他们认为皇帝走了还好一点,在这皇宫之中碍手碍脚的,想像董卓一样废了皇帝却没那个胆子,挟天子以令诸侯又没那个脑子,他们想要的只是在这片地方上称王称霸罢了,皇帝一走,只要除掉对方,就可以霸一方而称诸侯了。
  但这樊稠却并不是五大三粗的人,他祖上便是跟随汉高祖的樊哙,几百年来受汉室皇恩,樊家到了他这里虽然早已经没落,但也世袭武职,对于汉室始终忠心耿耿,然而在这乱世,不得不投靠董卓,樊稠在战乱中也是有所军功,因而受到董卓赏识,列为董卓手下四将。樊稠一听到刘聪要迁都,脸上的惊愕之色久久不能散去,“陛下这是要做什么呢”?樊稠心中疑惑。
  郭公公回到皇宫向刘聪复命,“怎么样?他们是什么反应?”刘聪问道。
  “李傕郭汜和张济都是面露喜色,只有这樊稠一人有点吃惊,像是在怀疑陛下”。
  “他能怀疑就对了,总算没辜负朕对他的期望啊”,刘聪现在很满意,毕竟快要迈出一小步了,而能否改变刘协命运就要看明天早上的会议了。
  晚上,刘聪来到甘泉宫中,这是皇后伏寿的寝宫。
  郭公公刚要高呼“陛下驾到”,就被刘聪拦住了,“算了,一切从简吧,郭公公先回去休息吧”,刘聪轻声道。郭公公在回去的路上回头看了一眼,“唉,如此能屈能伸,也不知道这位陛下光复大汉”。
  刘聪走进甘泉宫内,正见皇后一人在梳洗,“怎么小媛没有来为皇后梳洗”,刘聪轻轻说道。
  伏皇后回过头来:“陛下怎么过来了,臣妾参见陛下”。
  “皇后免礼吧,我们是夫妻,没必要周全这些礼数,何况现在朕已经没有权势了”,刘聪有点无奈。
  “陛下快别这么说,我相信陛下一定能够兴复汉室的”,伏皇后一脸坚定的样子让刘聪心里踏实了不少,在这乱世之中,还能与你相依为命的,可见其对刘协的爱。
  “皇后,其实我今夜来是要让皇后明日一早便可收拾行李了”,话还没说完,伏皇后立即跪下哭着对刘聪说:“求陛下不要赶臣妾走,臣妾愿一直伺候陛下,与陛下相依为命”。
  刘聪赶紧把皇后扶了起来:“朕不是要赶你走,朕是说我们一起搬家,一起离开洛阳城好不好”,刘聪一边说着一边给皇后擦拭眼泪。
  “只要能跟陛下在一起,就是刀山火海臣妾也愿意跟随”,伏寿依偎在刘聪怀里说。
  第二日一早,刘聪便在朝堂上静静等候李傕郭汜等人,尚在洛阳的官吏听闻皇帝召集李傕等人上朝,于是也自发的穿上官服来上朝了,这些官吏大多年迈,心存汉室,想辅佐皇帝却又手无缚鸡之力。等到百官到齐,李郭二人才慢吞吞的进到皇宫,而身后甲士林立,他们也是怕重蹈董卓的覆辙。
  “臣等拜见陛下”,百官齐声喊道。
  “皇帝,你叫我们来是要商议什么事?”李傕已经迫不及待了,仗着自己兵强马壮,这朝堂之上除了郭汜,没有人敢说李傕无礼,但此刻郭汜也没有借机斥责李傕,因为他也想这样问问皇帝。
  “将军稍安勿躁,朕是想搬到安邑去居住,想这天下已经大乱,在这大争之世,朕无能力去拯救天下于水火,倒不如迁到安邑,避一避这乱世,而朕也自当退位,待天下哪位英雄有能力结束这乱世,就能开辟新朝,朕也自当俯首称臣。”说完这话,朝上的诸位老臣有的直接气晕过去,有的跪在地上祈求皇帝三思,而李傕郭汜也大吃一惊,本以为皇帝只是要迁都,没想到这刘协连皇帝都不当了。
  这种局面刘聪早已经想到了,他沉稳说道:“诸位莫要伤心,朝代更迭,大汉衰亡,乃是天意。待朕去到安邑之后,这洛阳城就交给李将军了,将军一定好自为之,善待百姓”。说完,刘聪特意看了郭汜一眼。
  随后刘聪就宣布退朝了,朝中的老臣掩面而哭,这大汉算是完了。
  回到后宫,刘聪就匆匆奔向伏寿的寝宫,收拾好东西,与伏寿一同带着宫里的数十名甲士与宫女离开了皇宫,并且通知了外戚伏完与董承,一行人拖家带口连夜向安邑进发。
  刚出城门不远,一个声音从身后传来。
  “陛下请留步,陛下请留步”。
  刘聪回头看到一位四十岁的中年男子带着一行人正在朝他们过来。
  “陛下,下官愿追随陛下,故而没经过陛下同意便自作主张带着府中老小跟在了陛下后面”。
  “哦?你是何人?”刘聪却不认识此人。
  “陛下,这位是朝中尚书令荀彧”,伏寿对刘聪说道。
  “荀令君,皇上自从上次风寒后,像是失忆了一样,有时候忘记了诸位是何人”,伏寿解释道。
  一说起荀彧,刘聪早在书上听过此人,乃曹操一号谋士,后因不满曹操授魏公,而被曹操赐死。刘聪一听到是此人,顿时大喜,对荀彧说:“为何令君会来跟随孤?孤现在已经不是皇帝了”。
  而荀彧却说:“在臣心里,陛下永远是陛下,我大汉四百年什么风雨没有经历过,何况还有一位如此年轻且聪慧过人的皇帝,臣相信大汉这次也能顺利度过危机”。
  “好!能够得到令君的相助,孤接下来的路一定小心谨慎”。刘聪十分高兴,没想到在这里还能有一位这样的人才等着他,有了荀彧相助,以后的路要好走很多,毕竟颍川荀氏可是士家大族,这里人才济济,家族底蕴深厚,说不定还能拉他的一些亲戚来效力。
  没走多远,前方山坡上下来一群士卒,为首的樊稠早在这里恭候了。
  “末将拜见陛下”。
  刘聪从马车里下来,“这位将军是?”
  “末将樊稠,若是陛下不嫌弃,末将愿追随陛下,护陛下周全”,樊稠道。
  “孤怎会嫌弃樊将军呢,将军快快请起,有将军相助,犹如高祖之樊哙”,刘聪赶紧扶樊稠起来。
  “樊哙正是末将祖先,因而不敢忘记家中祖训,定来护卫陛下周全”。樊稠不负祖训来护卫刘聪,心里很是高兴。
  这一路上,刘聪得荀彧与樊稠,一文一武,再加上樊稠率领的五百亲信,可以说很是幸运了,这样去到安邑,做一个安邑王,摇杆也是能够挺直了。
  而在洛阳城中,李郭二人已经开始磨刀霍霍了。刘聪在走的时候,还吩咐郭公公秘密传了一道圣旨给郭汜,上面写道:李傕意图弑君,请将军护甲,待李傕死后,洛阳城交由将军管辖。“我就知道这李傕威胁着皇帝,才使得皇帝在百官面前把洛阳的治理权交给了他,哼,真不是个东西!”郭汜现在已经非常愤恨李傕了。
  半夜,李傕军帐四方传来喊杀声。李傕赶紧披甲带剑组织部队,“郭汜,你敢不听皇帝之意来反我”,李傕大声喊道。
  “哼,到底是谁反谁!本将军奉皇帝密旨前来诛你,还不来快快受死”,说着,郭汜的部队便冲了进去。
  李傕中箭已死,郭汜命令部队打扫完城中的残余,自封为洛候。
  早晨,除了雾里带着血腥味,这座古城像是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