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朱棣收拾起悲伤的心情,再次回到北平,加入了名将徐达,傅友德,汤和的队伍,与他们一起平定,北元将领乃尔不花的入侵。
在大家的齐心抗击之下,乃尔不花逃往北漠,明军凯旋而归。在此过程中,朱棣从这些开国名将身上,学到了许多作战经验,这也成为了他以后立世,独当一面的资本。
公元1384年,徐达留守北平时,突然得了背疽,渐渐的病情加重,于次年二月在北平病逝。这个突然的打击,让朱棣内心悲痛不已,尤其是徐妙云,更是因此而昏厥。
徐达算是朱棣的岳父,也是从小看着他长大的长辈,感情自然非同一般。这些年,对于兵法武略,徐达也是倾囊相授,可以说朱棣有今天的进步,与徐达的付出,有着很大的关系。
事后,朱元璋加封徐达为中山王,葬于南京钟山之阴。一代传奇名将的一生,至此而终。光阴似箭,岁月如梭,如白驹过隙,悄然而逝,很快便来到了1390年。
洪武二十三年,朱棣已经三十岁了,介于他曾经的优秀表现,朱元璋开始对他委以重任。漫长的等待和煎熬,还有痛苦的隐忍,在这一刻得到了回报。
朱棣在心底暗暗发誓,他一定要全力表现,赢取父皇的圣心。这一年,他第一次成为了三军的统帅,几十万大军的主宰,再也不是燕王府那些守备军能比了。
在率军出征的那一刻,朱棣感觉全身的血液都在沸腾。有多少次,午夜梦回,畅想着驰骋沙场,金戈铁马的征战岁月。有多少次,憧憬着统领三军,让蒙古骑兵望风而逃。
就在朱棣出发的那一刻,他得到了一个消息,那就是征北大军,将兵分两路。一路由晋王率领,朱元璋亲自为他制定了作战计划。
另一路就是自己的军队,听到这个消息,朱棣的内心不免产生了一丝怨气:父皇,你到底是不相信我,还是想检验一番儿臣的实力。
放心吧,我朱棣不会让您失望,我会证明,晋王不配当做我的对手。带着与晋王一争高下,让父亲刮目相看的心思,朱棣率领大军出发了。
他们来到北漠,面临了一个一直以来,普遍出现的问题。那就是如何找到,乃尔不花的藏身之地。偌大的蒙古草原,想找人并不是太容易。
对此,朱棣并没有盲目进军,而是派遣骑兵四处侦查。最终,经过千辛万苦,他终于找到了乃尔不花的确切位置。朱棣顿时大喜,严密封锁消息,带领军队,悄悄出发了。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就在朱棣感觉胜利在望时,突然天降大雪。这个变故不仅耽误了行军速度,而且还使军队中的士兵,出现了各种抱怨的情绪。
一时间,原本感觉胜券在握,激情高涨的众将士,开始如泄气的皮球一般,士气降落到了极点,纷纷上奏停止行军,安营扎寨修养。
此时,朱棣淡淡的看了一眼众将士,平静开口:“诸位兄弟,你们想想,现在的乃尔不花最希望看到什么。那就是我们大明军队士气消沉,全无斗志。
如此一来,他便能率军偷袭我等,轻易将我大军留在这茫茫的大漠深处。本王问你们一句,尔等是愿意永远埋葬在,这冰冷的大雪之中,还是想与我一起找到蒙古骑兵,凯旋归来,受皇上嘉奖?”。
听到他的话,众将士的脸上浮现出惭愧之色。许多士兵齐齐低下了头颅,不敢与朱棣对视,因为他们心中有愧。终于,领头的几名将领,在雪地中单膝跪地拜道:“末将糊涂。
请元帅责罚,我等愿意听从元帅吩咐”一时间,所有将领齐齐跪倒。朱棣满意的点点头:“诸位兄弟快快请起,本帅向你们保证,绝不会让大家在饥寒交迫中赶路。
当我们找到乃尔不花,本帅一定会让大家填饱肚子,养精蓄锐之后再战,呵呵!”听到他的话,众将士纷纷发出轻笑。一时间,士气高涨,三军冒着风雪继续向大漠中前行。
北疆荒漠,原本就是酷寒难耐,冒着风雪前行,肚子还不断的出声抗议,可想而知,需要多么坚强的意志。明军就是在这样的窘境之中,向着他们胜利的曙光前行。
只有心中的信念,在支撑着这一切,让他们不会因此而倒下。终于,朱棣率领的大军,不畏严寒,顶着风雪,找到了他们的目标。
当他们看到蒙古骑兵,那眼中的惊惧和难以置信时,大家感觉这一路受得苦全部都值了。此时,已经有将领在小声向朱棣询问,要不要一起上去,将他们消灭后,再吃饭。
然而,此时朱棣却是笑了:“本帅是个守信之人,既然说了,要让兄弟们填饱肚子再战,就一定算话!传令下去,就地扎营,生火做饭,严密监视敌人的一举一动,随时备战!”。
听到这个主帅的命令,众将不由得楞在了当场,简直有些哭笑不得。好不容易找到了敌人,居然要在此“定居”下来不走了,莫非你这是千里奔袭,过来会友叙旧不成?
没办法,主帅已经下发命令,他们必须要遵守。随着朱棣的命令,明军竟然真的安营扎寨,生火坐起饭来。许多士兵虽然特别不解,但还是遵守了朱棣的命令。
没办法,一番赶路下来,他们现在是又累又饿,着实有些坚持不住了。倘若元帅下令,进攻这些蒙古骑兵,众将士虽然也会无条件遵从,但战斗力绝对会大打折扣,平白死伤许多人。
表面上来看,朱棣此举实为不智,明明胜券在握,却偏偏放弃了最佳时机。但实际上,若是深思一番便知,为了将士们的性命着想,朱棣还是思虑周全的。
接下来,他的举动彻底解决了那几位将军的不解。待众将士安顿下来后,朱棣竟是派遣了一个人,前往乃尔不花的大营招降。
原来他的如意算盘,乃是想不战而屈人之兵,实在是上上之策呀!就是不知道最终能否成功,与此同时,元军营帐内,却是布满了紧张的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