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还是那个问题,只是换成了,徐又说:是坦克,姜说:是辅助,闻言,我老尴尬了,道:你俩不能换个吗?
话归正题,的一生可以用:小人物的成长史,来形容,人称汉高祖,西汉的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的伟大开拓者之一(我想,汉族应该就由此而来),历史上对的评价很高(不一定真)。
历史上此人心胸的评价是“心胸很大”曾有一则小故事:“在一次送服役的人去咸阳的路上,碰到秦始皇大队人马出巡,远远看去,秦始皇坐在装饰精美华丽的车上威风八面,羡慕得他脱口而出‘大丈夫就应该像这样啊!’”
而在我看来,不是心胸大,而是野心大,从开始起义之时,他便已经给自己定下了要当皇帝的目标。
出身农家(当然人人都有梦想),却不好农事,父亲因此并没少说,可却说:“您看我和刘仲(的二哥)到底谁创下的基业大?”
虽说,基业是挺大的,但那是未来,先说之前,因为仰慕信陵君无忌的为人(皇帝也会追星,更何况那时还不是皇帝),就很想投入信陵君门下,然后就出发,当他走的大梁时,信陵君就嗝屁了,然后又听说信陵君以前养的小弟张耳开始收小弟了,再然后,就给张耳当了小弟,结果两个人趣味相投,后来魏国被灭,张耳这个当老大的就成了通缉犯,原来的小弟都就散了,没有了吃喝不愁的日子,只能回老家了,后来当了一个亭长(项羽章有讲),而且混的还不错。
很多人都知道,的老婆叫吕雉(也就是吕后),因在老家得罪了人,又因为和沛县县令是朋友,就搬到了沛县,而这老头刚来沛县,就有许多人来串门(曲线救国法,和县令拉关系),听了,也想去试试,如果和老头搭上关系,说不定还能升呢!
可当时举行宴会时,作为主簿(收份子钱的)的萧何定下了一条规定:“凡是贺礼钱不到一千钱的人,一律到堂下就坐(大意:没一千块,别想来吃饭)。”
可当然没钱,可又想吃霸王餐顺便拉关系,便开了个空头支票:“我出贺钱一万。”
老头一听:呦呵,还是个土豪啊,出去看看先,结果呢,看着穿着不好的当然鄙夷,但老头恰好会相面,这一相不得了,贵人之相,赶忙归为上席。
其实那时候的完全印证了那句:混的好,名声不一定好,的话,因为萧何曾说:“刘季(的别名)一向满口说大话,很少做成什么事。”以此推测,此人不太可靠。
而老吕偏偏不听,就连老婆劝也没用,力排众议,把闺女嫁给了。
婚后不长,便出差为泗水郡压囚犯到骊山修建阿房宫,当然,这一趟并不好,两个囚头互相斗争,还有囚犯逃走,再加上芒砀山大雨使路变得泥泞难走,无法按时按量叫人,是会被砍头的,收买人心方法也就从此刻展现了,他坚持放掉所有囚犯,并杀了反对的两个捕快,对所有人道:“你们都逃命去吧,从此我也要远远地走了!”最后只有十几人留下,这是最早的班底,当然也有人说当时喝酒了,所以有了后期醉斩白帝之子的故事(在我看来,这就是一个让自己显得正统的由头,毕竟历史上这种故事并不少,就算真杀了一条白蛇,那也是喝酒后的产物)。
这个故事的流传,也让人在心中加深了对的印象,为他以后为正统皇帝铺平了路。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沛县也想独立,便听取萧何与曹参的建议将在外流浪的沛县人召回,县令心里衡量:哎呀,还行!便让樊哙将叫回来(此时的以落草为寇),可县令又后悔了,他怕回来夺他位子,便准备把与交好的萧、曹二人给得了,结果两人跑了(毕竟伺候你那么多年,还不了解你)。
然后配合二人,来了一场分化计,让民众把对县令的不满全部爆发了出来(放现代社会,你敢反,就等吃枪子吧)。
县令死了,进了城,完全忘了原先的人品,就让他当老大,看着自己的小弟们,便开始了自己筹谋已久的大计,设祭坛,立赤旗,自称赤帝子,领导民众举起了反秦大旗。
公元前209年,48岁的已经成为两大起义军之一(另一支不说都知道,懂得),而这一时期也发生了很多事,但唯一的收获便是:张良,随着逐渐的发展,与项羽一起立了一个楚怀王,这小伙子知道自己只是个傀儡,但还是希望这种被人尊崇的生活一直下去,便出现了那个“关中王”的约定,让原来与项羽交好的懵了,梦寐以求啊,可又忌惮项羽的实力,在入咸阳后未动一物等项羽。
期间听了张良的建议,绕开巨鹿这块难啃的骨头,走了一条畅通的路,由此可见是:不愿吃亏,却有吃不了亏。
当然,此间也发生了许多事,就不一一细言,就从鸿门宴说,鸿门一宴我认为是楚汉争霸最为关键的一个事件,若项羽在鸿门杀了,天下就是他的,可偏偏在这个时候,项羽不再相信范增,给了拖延的时间,让得以逃生。
鸿门宴后,项羽便进了咸阳,分封各路诸侯,把汉中,大意是:你安心做你的诸侯王,我依旧拿你当兄弟。可不愿意啊,想反抗,却打不过你,我忍了,然后就烧了栈道,告诉天下人:我以后就不出去了。
其实一直在等,等到了韩信,与韩信一番交谈后,再次出兵,夺天下,最终将项羽斩杀(自刎)于乌江。
统一天下后,先是等级为帝,定都长安,然后又开始一面消灭韩信、彭越、英布、臧荼等异姓诸侯王(由吕后开头造成的权利稳固),又裂土分封九个同姓诸侯王。另一面建章立制并采用休养生息之宽松政策治理天下,让士兵复员归家,豁免其徭役,重农抑商,恢复残破的社会经济,稳定封建统治秩序。不仅安抚了人民,也促成了汉朝雍容大度的文化基础(其实是没钱打仗)。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开放汉与匈奴之间的关市,以缓和双方的关系。晚年宠爱戚姬及其子赵王如意,疏远吕后,几次想废黜吕后所生的太子刘盈(惠帝)而立刘如意,但因大臣反对,只好作罢(毕竟是从小看到大的)。
对于后事,也很清楚,吕后曾在他弥留之际问:“萧何死后,由谁来接替呢?”
:“曹参。”
吕后:“曹参之后又是谁?”
:“王陵可以在曹参之后接任,但王陵智谋不足,可以由陈平辅佐。陈平虽然有智谋,但不能决断大事。周勃虽然不擅言谈,但为人忠厚,日后安定刘氏江山肯定是他,用他做太尉吧。”
吕后还想问,却说:“以后的事,你又会知道?”(潜在意思:我都快嗝屁了,你也不关心一下。)
公元前195年,挂在长乐宫,享年六十二岁。葬于长陵(在今陕西咸阳),谥号高皇帝,庙号太祖。
的谥号和庙号不同于后事皇帝与心腹或自己取,而是被群臣选出来的(《史记》记载)。
汉朝是最早以儒家为国学的朝代,曾坦言:“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朕不如张良(儒家);论抚慰百姓供应粮草,朕又不如萧何(谦虚了);论领兵百万,决战沙场,百战百胜,朕不如韩信。可是,朕能做到知人善用,发挥他们的才干,这才是朕能取胜的真正原因。至于项羽,他只有范增一个人可用,但又对他猜疑,这是他最后失败的原因。”
但是说到最后,我还是不喜欢,为巩固权利,杀了异姓王(还是朱棣削藩安全),在治国方面,依旧是披着儒家外衣的法家治国,虽剔除苛政与徭役,也只是为了把打天下时使用过度的人力,物资回复过来,为以后打匈奴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