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墨家系 / 第25章 荒诞事

第25章 荒诞事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天下是由三百六十行凑出来的,王公贵族、文人智客、走卒贩夫、商贾农户、工匠武士,各行各业共同凑出来一个天下。
  无可厚非,排在首位的肯定是把握政权的王公贵族,而其他行业的各路豪杰都必然要围绕王公贵族转,说到底,无非就是混口饭吃、找条生路。
  就说冀国名声大得无法无天的三位智者,墨子文、儒晓生和章仲云,他们学究天人,号称冀国的智慧担当,到头来还不是要依附各路政客,做一个主辱仆死的忠实家臣。
  学成文武艺,货卖帝王家。
  墨子文够厉害了,学贯三家六术,然后自成一派,最终无非是许氏幕下的一位资深谋士,他帮助许之东坐上内阁首辅的位置,也算叱咤冀都十几年了,当许之东倒台之后,混得了一个后半生潦倒而亡。
  文人智客如此,武林中人也不会例外,苦练几十年,能够踏草而飞,可以开碑碎石,那最好的结局无非就是投到各大门阀里忠心的做一位打手,或者考到捕察殿,成为所谓的捕字号第一人,还是卖命的勾当。
  冀国立国好几百年了,直到现在,能够进入内阁主政的,基本上都是几百年前立国初期定下来的各大贵族门阀。
  墨子文身前就对此极为不满,他认为这样的制度明显已经老化了,时代在进步,制度也需要改革。
  他提出:
  “天下之人,生而平等,王公贵族和走卒贩夫都是同等的!”
  这种话是不合乎礼的,用冀国大思想家礼春秋的话来说就是:
  “君臣有别,长幼有序,贵贱有分,此为礼!若不识尊卑,则为乱臣贼子!”
  礼春秋是冀国的创国元老,他说的话就是冀国的道德标杆,他著作的《礼记》是冀国执政者的施政标准。
  墨子文不仅仅是嘴上说说而已,最关键的是他还把他的想法应用到了政治中,很简单的一个例子就是,在许之东当权时代,章之秋的官职升得很快,不仅仅在三十几岁就主政一郡,还处于随时可能入主冀都,进军内阁的趋势。
  章之秋的父亲虽然是章仲云,但是章家其实并算不上什么大家族,按照朝廷的封赐,章家不过就是一个子爵,比平民好不了多少。
  墨子文想做的其实就是扶持章之秋入主内阁,然后接下许之东的班,从而打破冀国的“公侯之下无首辅”的惯例。
  自然,墨子文失败了。
  俗话说,穷文富武,大凡匹夫者,若要出人头地,文武两条道,大多选择文。
  因为学文比学武省钱,墨子文就是文者成功的典范。
  但也不是所有人都学文,也有一些家境贫寒者选择习武的,不过像这类人大多都是身不由己之辈。
  武林之中的那些个大门派,在贫贱里挑出些练武的好苗子,供你吃喝,教你武艺,然后你就要为这个门派卖命。
  或者是某个贵族门阀,花钱卖来穷苦的孩子,用财富将其培养成武学好手,目的无非就是豢养家奴卖命。
  凡此种种,都是平民练武的处境。
  虽然平民可以练武,但是境界不会太高,普通武者的占八成,更高的精英武者境界占一成半,三流高手的只有一点点,而能够达到二流高手的就可以说是凤毛麟角。
  而且这些平民成为二流高手的人,基本上都成为了各大官阀手下的打手,就像何之唤面前的五位侍卫。
  就像前面说的那位铁刀门的白成,他就是平民出生,当年拜入铁刀门学艺,学艺三年,只学得一套粗鄙刀法,虽然资质不错,无奈学的武功上不了台面,只是堪堪入了精英武者的境界。
  并且武林中的规矩是,学艺三年,效力五载,他十五岁拜入铁刀门,学了三年之后,给铁刀门当了五年的打手,二十三岁恢复自由身。
  本想出来凭借一身武术闯天下,无奈连糊口都成问题,一念之差,干起了劫道的勾当。
  劫道可不是简单活,那是玩命的,不是像想象中那样,找个山间路口,看见路过的人就大喝一声“此山是我开”之类的屁话,不是的!
  你想想,南来的北往的,其中不乏藏有各路英雄好汉,劫了这些牛逼人物的下场就是两个字“完蛋!”
  再加上如今镖局满地都是,捕察房的通缉力度也大,随时都可能把脑袋送给了别人。
  白成干了好几年,命差点丢了好几次,被人撵得满处跑,至于钱财却是没有挣得多少,不过好在他的武艺却日渐精进,达到了三流高手的层次。
  也正是这个时候,他遇到了龙青山,龙青山当时混得已经很不错了,至少无论是身份还是地位都算能够摆的上台面了。
  龙青山看中了他的武艺,就花大价钱把他收到旗下,还通过宁大壮给他销案,让他可以活在阳光下。
  最主要的是,龙青山知道了他的练武天赋之后,托人从燕北采购来年份久远的各种名贵药材,让他可以顺利的练到了二流高手的境界。
  武林界,武者分为六个境界:
  普通武者,精英武者,三流高手,二流高手,一流高手,还有不显于世的顶尖高手。
  总之,二流就已经很厉害,凭借二流高手的水平,加上龙青山的扶持,白成坐上了铁刀门门主的位置。
  白成作为一个门主才是二流高手,现在何之唤身边就出现了五个二流,这五人气势一出,堂上许多人都被惊住。
  面对何之唤的问话,卒子摊在地上回答:
  “大人!小人句句属实,宁房尹一家真的凭空消失在了苍平县!”
  何之唤看见卒子的神色,才相信他说的是真的,但是又感到荒诞。
  一家人连带着家丁奴仆都凭空消失,这也太扯了吧!
  何之唤把目光投向县尹,县尹连忙道:
  “何大人放心,属下这就差人去拿他,他带着那么一大家子人,是绝对跑不了的!”
  道理是这么个道理,但问题就在于这点了,宁大壮如果真要逃,他怎么会带着所有的人一起逃呢?那么多人,目标太大了,这么做一点都不像畏罪潜逃的样子。
  “不行,我们还是去一趟宁府吧!”何之唤最后决定。
  ……
  宁府在阴雨天气里伫立,主人连带着几十号家仆一起消失,不是人走茶凉的荒凉,而是诡异荒诞的阴森。
  何之唤走遍所有院子,无论是楼阁亭榭,还是假山湖泊,都给原主人增加了富贵娇奢的“光环”。
  站在“逐浪亭”下,看鱼儿戏水,让冷风吹脸,何之唤铁青的神色,给县尹吴大人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不知道从什么地方钻出来的胡柄义对何之唤说:
  “何大人!小人有事禀报!”
  县尹吴大人头疼,这个胡柄义又想做什么?他素来就和宁大壮不和,是补刀来了吧!
  何之唤的声音不带感情,却自有冰寒:
  “说!”
  胡柄义没有看县尹难看的脸色,说道:
  “小人几天前收到人告状,有一个普通老百姓被官差抓人大牢,一位民女被人当街强行带走!抓人的正是宁房尹的亲戚李三泰,小人救下了那民女,不过那普通老百姓却被宁房尹的手下扣住,没有办法救出!”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